首页 > 文献资料
-
吻合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胸脐皮瓣治疗手和前臂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手和前臂软组织巨大缺损简单而又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21例前臂和手部巨大软组织缺损患者用胸脐皮瓣转移一次修复巨大创面,对其中14例感觉要求较高的部位,用带2~3根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胸脐皮瓣进行修复,根据受区皮神经的分布,将肋间神经直接或捆绑后与受区相应的皮神经或混合神经吻合,术后3周断蒂.结果所做皮瓣全部成活,经0.5~3年的随访,缺损区外观满意,弹性好,无色素沉着,毗邻关节活动正常.吻合神经的患者,皮瓣温痛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平均在2~4 cm.结论该术式能一次修复手和前臂的巨大创面,有满意的外观和感觉恢复,操作简单,风险小,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压榨肋间神经用于开胸术后切口止痛50例
剖胸术后病人因切口疼痛,不敢用力咳嗽及正常呼吸是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等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自1996年2月~1998 年12 月为50 例开胸病人行肋间神经压榨,有效地缓解了术后切口疼痛.报告如下.
-
开胸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从已用了止痛药物(Ⅰ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Ⅱ组)、肋间神经冷冻止痛(Ⅲ组) 3组病例中各抽取40例作对比研究,比较3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所需辅助止痛方法.结果Ⅲ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Ⅱ2组(P<0.05),而并发症较Ⅰ、Ⅱ 2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是一种可靠的镇痛方法.
-
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研究进展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其治疗方式由初单一的肋间神经、膈神经、副神经及颈丛神经移位等到后来的组合式神经移位,但施行这些神经移位术的病人中有25%~60.7%的病例[1]其患肢功能仍无任何改善.
-
针灸结合硬膜外置管治疗带状疱疹32例
2008年1月~2009年5月,我们用针灸结合硬膜外置管治疗带状疱疹3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1~81岁,病程5~50天.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刺痛,并有灼热感,水泡成簇的沿单侧分布排列为带状,皮损多发在行颈部神经,胸部肋间神经,腰腹部神经的分布区.
-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0例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临床常见,其疼痛持续时间可达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患者的年龄2/3以上超过50岁。笔者运用活血祛淤,益气养阴之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患者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2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大85岁,小52岁,平均67.3岁;病程短24天,长13个月。平均2.1个月;疼痛部位在三叉神经者41例,肋间神经者23例,上肢神经者8例,腹部神经……
-
抽箭疗法治疗胸痛48例
抽箭疗法是布依族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治病方法.笔者用此法治疗单纯性胸痛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48例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18~59岁,病程2~7天.发病原因不明,主要疼痛部位在胸部第2、第3肋及其周围,痛点固定不移、或轻或重,或痛如刀割,或引背掣痛,或沿肋间神经走向放射痛,每因深呼吸、咳嗽、转体而疼痛加重.皮肤均无红肿,经X线或心肺等相关其它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排除结核、肿瘤、肋骨骨折及胸腹脏器所引起的疼痛.
-
频谱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80例
我们1993~2000年采用频谱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8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0例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9~78岁,平均38岁;病程短3天,长2个月.侵犯三叉神经1 9例,肋间神经36例,骶神经24例,股神经1例.所有病例均具有典型的集族水疱群损害,及部分脓性水疱,具有剧烈疼痛等临床症状.2治疗方法频谱治疗仪(长春艾尔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照射,每次30~40分钟,如胸背处同时有损害,隔20分钟前后交替照射.皮肤损害距治疗仪10cm左右,以自觉皮肤能耐受的热度为距离进行调节,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并出现严重的眼部损害,可使用眼部外用药,其它不用任何药物.
-
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150例
笔者用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共150例,男86例,女64例;发于肋间神经123例,发于尺神经10例,发于三叉神经6例,发于坐骨神经5例,发于面神经2例;成年人142例,未成年人8例;年龄8~76岁。 -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开胸术后患者肋间神经痛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统计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省中山医院常规后外侧标准开胸切口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痛患者56例,年龄45~76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口服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静脉泵止痛3d,撤去镇痛泵后如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4,口服药物组给予氨酚羟考酮1片,每次给药间隔6h;联合治疗组则根据患者受累肋间神经节段,采用肋角处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时间为1次/3d,从第2周起改为1次/周,共治疗4周,治疗期间如患者VAS评分≥4,则给予氨酚羟考酮1片,每次给药间隔6h.记录治疗前1d及治疗1周、4周、90 d时患者VAS评分,记录治疗4周及90 d时患者使用氨酚羟考酮的总量,记录患者肋间神经阻滞和口服氨酚羟考酮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1周、4周、90 d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口服药物组(3.8±0.7比5.2±0.9,2.1±0.5比4.1±0.6,1.6±0.5比3.2±0.6,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4周、90 d时氨酚羟考酮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口服药物组(705±163比1308±232,1965±487比4098 526,P<0.05);治疗1周、4周、90 d时联合治疗组VAS评分0~3的患者分别为15例(54%)、22例(79%)、26例(93%),远高于口服药物组5例(18%)、12例(42%)、20例(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见与肋间神经阻滞有关的气胸及局麻药中毒反应.治疗4周内两组均未见头晕不良反应,口服药物组恶心呕吐54例次,便秘208例次,联合治疗组恶心呕吐12例次,便秘60例次.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开胸术后患者肋间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减少氨酚羟考酮使用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该方法安全有效.
-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胸背部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和阿昔洛韦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用阿昔洛韦5 mg/kg加入5%GS 500 ml静脉滴注3次/d;A组再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5~7 d1次.于术后各时点观察VAS评分以及镇痛、止疱、结痂时间与痊愈率.结果 两组间VAS评分、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及痊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背部带状疱疹采用阿昔洛韦治疗的同时给予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明显;可缩短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提高治愈率.
-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用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镇痛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与对呼吸的影响.方法 肋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和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组,每组30例.前者采取静脉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后者在静脉镇痛泵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发生情况及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肋间神经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发生率较静脉镇痛组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术后镇痛对呼吸的影响较小,镇痛效果满意,与静脉术后镇痛效果相当.
-
外伤性截瘫的功能重建方法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一种重建外伤性截瘫患者部分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的方法.方法:8例外伤性截瘫患者.游离损伤平面以上2条带血管的肋间神经,远断端切断,通过皮下隧道引至脊髓损伤处,将肋间神经外膜纵行切开后与脊髓损伤处上下段两侧面切开的脊髓外膜侧侧缝合,远断端经处理后埋入马尾神经丛.结果:随访1-2.5年,6例患者感觉平面均较术前平均下降2-3个节段,大小便功能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随时间延长逐步提高;2例无效.运动功能均无明显恢复.结论:带血管的肋间神经转位与脊髓、马尾神经侧侧缝合,可以重建外伤性截瘫患者的部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有条件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乳房神经的麻醉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乳房手术的局部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例成年女性的40例标本胸部进行解剖,观测锁骨上神经的乳房支、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LCIN)和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ACIN)的分支分布.结果①第2-6LCIN和ACIN穿出点横径依次递减,LCINT2为(2.23±0.31)mm,LCINT6为(1.05±0.30)mm;ACINT2为(2.05±0.29)mm,ACINT6为(0.87±0.28)mmI;②LCIN穿出点至前正中线的距离逐渐增大,LCINT2为(8.89±0.52)cm,LCINT6为(10.28±0.78)cm;而第2-6ACIN在胸骨旁穿出点位置基本恒定;③肋间神经呈重叠性、节段性分布于乳房区的皮肤.结论乳房的神经支配主要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和T2-6LCIN的乳房支及T2-6ACIN的乳房支.采用LCIN和ACIN阻滞麻醉或/和局部浸润麻醉完全可以满足手术镇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