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外科方剂研究的思路与现状
就中医外科常用内服方剂整体而言,有其显著的共性特征和蕴涵其内的临证构方用药规律.根据中医外科文献资料统计,历代中医外科书籍共有334种[1](含日本汉方外科书目103中),大部分已佚失,现存较早的主要为宋代以后的,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宋及明清的方书及外科专著,但上述专著均有方无解或方多注少.近年来,学者对外科方剂的共性特征和蕴涵其内的临证构方用药规律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外科方剂研究的思路和现状从方证互鉴角度、各家方药角度、传承与发展角度、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角度做如下综述.
-
中药外治皮肤溃疡研究的思考
传统中医把疮疡溃后统称为溃疡,局部治疗是治疗皮肤溃疡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医学外治皮肤溃疡的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周代我国已经出现专门治疗溃疡等的疡医,用祝药(外敷药),刮杀之剂(拔除脓血的销蚀腐肉的药剂)和五毒之药(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炼治的外用药)外治溃疡.我国早的医籍<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多种洗涤污染伤口及防治瘢痕形成的方法和药物.我国现存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广泛应用止血、止痛、祛腐、生肌等外用药治疗皮肤溃疡.<肘后备急方>提出创面感染由外来"毒气”引起,及早期处理开放性创伤的重要性,并首先提出薄贴的制作方法.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提出:"夫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敷蚀肉膏散,恶肉尽后,敷生肌散,及摩四边令好肉速生”的药物清创(祛腐)和生肌的方法.明清时期,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详述升丹制剂的炼制,将红丹、三仙丹用于溃疡创面以提脓祛腐.<洞天奥旨>谓:"疮疡内散,第一善法,至疮口已溃,内不能散,须外治,外治之法多,大约敷法为佳”,<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所异者法耳”,明确了药物外治的理论依据.<医宗金鉴>:"谓腐不去则新肉不生,盖以腐能浸淫好肉也:……若遇气虚之人,则惟恃药物以化之,盖去腐之药,乃疡科之要药也”,重视溃疡早期祛腐;<外科启玄>谓:"疮毒已平,脓水未少,开烂已定,或少有疼痛,肌肉未生,若不贴其膏药,赤肉无其遮护,风冷难以抵挡,故将太乙膏等贴之则煨脓长肉”,重视溃疡后期"煨脓”等等.既往的中医学对中药外治皮肤溃疡促进愈合的贡献在于:(1)确定了溃疡形成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理论体系;(2)确定了溃疡外治的许多原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总结了卓有疗效的大量方药和有关剂型.
-
熊汝成教授简介
1960年,首先提出在我国大动脉炎是引起肾动脉狭窄常见的病理基础,受到国内外重视.1971年,提出棉酚对男性有抗生育作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72年9月主持研究成功国内第一台平板型人工肾,1974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1970年1月进行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1975年7月第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获得成功,1977年为此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协作研制全氟碳代血液,1987年获解放军总后勤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4年起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制肾结石体外碎石机,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指导博士生开展的流式细胞技术诊断膀胱肿瘤,1991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及副主编专著8部,参加编写其他泌尿外科专著16部,发表论文13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3名.1993年获首届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
-
鬼神遗方——刘涓子
曲高和寡的古琴曲《阳春白雪》,其美妙旋律在神州大地回荡了几千年.这首古代高雅的歌曲,相传即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刘涓子不仅善鼓琴,还是一代骨伤大医呢.据传,晋末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当时遗留一部外科专著,称《神仙遗论》.据《隋书·经籍志》所载为十卷,今本则只存五卷,刘涓子后人传与北齐龚庆宣而传世,原书又名《痈疽方》,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涓子鬼遗方》.
-
将趾甲沟炎命名为嵌甲炎的建议
甲沟炎是外科门诊常见的疾病,过去甲沟炎的发病大多为指甲沟炎,近年来(约在80年代始),由于社会、科学的进步,许多手工操作的工作由机器所代替,引起指甲沟炎的因素大大减少,而生活的改善,穿皮鞋、高跟鞋、运动鞋的人增多,造成趾甲嵌甲的因素增多,故近年临床上趾甲沟炎的发病率远高于指甲沟炎的发生.我国教科书和一些外科专著,一般将它们作为同一种疾病(甲沟炎)加以介绍,拔甲术似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临床上用拔甲术治疗趾甲沟炎的病人相当多见.笔者认为指甲沟炎和趾甲沟炎实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定义.
-
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属罕见疾病,神经外科专著少有详述.作者总结4例临床资料,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
推荐《纵隔肿瘤学》一书
张熙曾教授主编的<纵隔肿瘤学>一书是我国目前第一本也是惟一一本论述纵隔肿瘤的专著.作者张熙曾教授是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天津医科大学教授,现任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从事胸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曾主持多部胸外科专著的撰写与编纂工作.此书是张熙曾教授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长期科研临床的结晶.
-
小儿肛肠外科20年回顾
小儿肛肠外科是小儿外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小儿肛肠外科专业始终得到老一辈专家的指导和培育,近年来先后召开小儿肛肠外科专题研讨会4次.1994年4月在第三届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议期间,成立了肛肠学组.与小儿外科同道一起致力于小儿肛肠疾病的研讨,20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有关肛肠方面的论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在小儿外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近又有新的小儿肛肠外科专著问世,这些无疑对小儿肛肠外科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
肝胆外科解剖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临床肝胆外科的发展,要求临床医生对肝脏内管道走行分支的形态有明确的认识.传统的解剖教科书或肝胆外科专著中,涉及到肝内管道的形态时多以线条图示意,给人有不真实的感觉.为肝胆外科的研究提供直观的肝内管道标本一直是我们解剖学工作者的大愿望.
-
盆底肌功能失调
盆底肌功能失调是一组导致顽固性便秘的常见疾病.过去对这一组疾病认识不清,一般教科书上甚至肛肠外科专著上也很少提及.近年来由于盆底动力学的开展,对排便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开展了盆底肌功能失调的诊断及治疗.目前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而且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1].
-
重温手外科的历史,开拓美好的前景
手外科的发展是从治疗感染开始,进而是创伤的处理.国外Bunnel总结多年来处理手部创伤的经验,写成手外科专著后,创建了手外科.我国骨科的元老孟继懋教授创立了第一间创伤医院--积水潭医院后,由王澍寰院士主持、创立和发展了我国的手外科.每年培养出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手外科医生,在全国开花结果.1963年陈中伟院士成功进行断肢再植后,广东省的邝公道、黄承达教授等成功完成了断腿再植.
-
白癜风的中医药疗法
祖国医学对白癜风的认识历史悠久,在我国发现早的医方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以"白处"命名,此后还有"白癜"、"白驳"、"白驳风"等说,汉代<华佗神医秘传>、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南北朝我国早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开始有对白癜风多种外治方法的记载,到了隋朝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宋代医学巨著<圣济总录>开始对其发病机制与论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金元时期因四大学派的兴起,为中医论治白癜风又开拓了新的途径.中医诊治该病已有数千年历史,具有独特的认识,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因此探究中医病因病机,总结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宝贵经验,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
《神经外科学》(第二版)出版
《神经外科学》(第二版)是由我国神经外科著名专家杨树源教授、张建宁教授主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国内36个院校神经外科中心144名知名专家共同参加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神经外科专著。
本书作者均为当前活跃在我国神经外科临床一线的专家。他们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各章节的专家在总结自己临床经验基础上,广泛结合国内外文献,特别是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对神经外科各种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疗效、并发症等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并针对手术要点、难点,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了详尽的介绍。全书共有十一篇128章,420余万字,2500余幅插图。术中涵盖了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历史和现状,相关的应用解剖、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各个方面。对神经外科各种疾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编写过程中,在注重临床诊疗的基础上,也适当增加了当前基础研究的成果,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流行病学等,以加深读者对神经外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理解和认识,又增添了多模态神经导航、符合手术室、神经外科患者凝血病等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