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脉睛明汤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
目的 探究通脉睛明汤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64 例患者均选自2009 年3 月至2011 年10 月在我院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将64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 例患者.治疗组采用静滴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口服通脉睛明汤,水煎服,日1 剂,分2 次服,1 周为1 个疗程,共3 疗程.对照组采用静滴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0.5g),每日1 次,1 周为1 个疗程,共3 疗程.随访治疗后第1、2 及3 个月患者的视力、眼底情况、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32 例患者中,治愈有7 例,占21.9% ;显效有16 例,占50%;有效有8 例,占25%;无效有1 例,占3.1%.总体有效率为96.9%.此外,2 组患者中,部分患者发展为缺血型,给予激光光凝治疗.结论 通脉睛明汤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是值得肯定、并可以推广使用的,将为广大长期受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
-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局部视网膜光凝的疗效
目的 观察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效果.方法 65例(65眼)非缺血型CRVO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药物口服,B组在口服药物基础上联合局部视网膜光凝,C组在口服药物基础上进行轻度广泛视网膜光凝,B组和C组必要时行黄斑区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视力、视野及视网膜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各组视力及视网膜情况均有改善,B组和C组均较A组好(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视网膜静脉充盈时间均缩短,A组时间差为(4.72±1.08)s,B组为(5.70±1.32)s,C组为(5.24±1.39)s,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视野平均缺损值较治疗前均有降低,A组视野缺损度治疗前后差值为6.16±1.91,B组为7.81±1.49,C组为6.59±1.70,B组较A组差值大(P=0.002)、B组较C组差值大(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局部光凝可促进视网膜水肿及出血的吸收,有利于视力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
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黄斑水肿疗效分析
笔者对赤峰市第二医院眼病中心就诊的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致黄斑水肿患者进行了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与经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
周边部视网膜光凝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视网膜血管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肯定;对于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目前主要采用象限或全网膜光凝、黄斑格栅光等常规视网膜光凝方法以及激光诱导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合治疗,而采用周边部视网膜光凝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尚未报道;我们对23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采用周边部视网膜光凝治疗,并与21例采用常规视网膜光凝方法治疗的此类患者进行对照,以观察二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光凝治疗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均较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明显复杂,预后也较差.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原因为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相关并发症,光凝是治疗其并发症的好选择.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发生不理想的情况.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我们对近几年来收治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
羟苯磺酸钙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非缺血型RVO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21例21眼,给予丹参静滴及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连续用药观察30天.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 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的改变、视野和视网膜电图. 结果 治疗组佳矫正视力提高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视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治疗组提高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羟苯磺酸钙在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老年人常见的眼底血管病,有典型的眼底表现,诊断一般不难.但因其病因未能完全确定,治疗还缺乏有效措施.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视力下降,甚或破坏眼球的并发症,如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针对国内尤其边缘地区眼科医师对本病治疗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结合文献,尤其是参考具有循证医学价值的文献以及我们的临床经验,对本病的临床诊治方法作一介绍.
-
迈之灵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67例(67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迈之灵片,对照组予丹参片.各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变动态变化、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及黄斑水肿厚度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末,治疗组视力提高优于对照组(P4<0.05,P8<0.01,P12<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渗出、出血吸收率为53%,高于对照组的29%(P<0.05).治疗组并发黄斑水肿7例.对照组17例,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末黄斑水肿厚度,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迈之灵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安全,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分型及预后评估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分型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96例(96只眼)RVO患者进行FFA及眼科常规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 28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中5只眼为缺血型,23只眼为非缺血型,其中有3只眼转化为缺血型.有新生血管5只眼.伴有黄斑水肿18只眼,黄斑缺血1只眼;68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中缺血型40只眼,非缺血型28只眼,有2只眼转化为缺血型.有新生血管14只眼.伴有黄斑水肿30只眼,黄斑缺血29只眼.结论 FFA检查不仅能给RVO分型,而且能很好地判断患者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以起到推断预后的作用,并作为选择治疗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
通脉散瘀汤加减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3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脉散瘀汤加减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脉散瘀汤,并根据临床不同时期的病情变化进行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31例,以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4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9%,对照组为67.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段性治疗1个月、2个月、4个月后,治疗组视力提高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出血完全吸收15例(45.5%),对照组7例(22.6%),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出血完全吸收26例(78.8%),对照组17例(5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散瘀汤加减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