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血栓内注射溶栓药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溶栓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5例AMI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大量血栓;将2.5 mm球囊刺破,经破损球囊将溶栓药rt-PA5 mg置入冠状动脉血栓内,观察血栓溶解情况,并观察直接PCI术后有无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慢再血流现象(SRP).结果 血栓在20 min内完全溶解,直接PCI术后,无开通IRA的SRP.结论 冠状动脉血栓内应用溶栓药rt-PA 5 mg,可使局部血药浓度高,快速溶解血栓,且安全易行,避免全身给药所带来的出血倾向,可作为在AMI发现冠状动脉有大量血栓时,行PCI前血栓治疗手段之一.
关键词: 溶栓药 rt-PA 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注射用瑞替普酶"技术转让
项目介绍背景:注射用瑞替普酶(r-PA)是非糖基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变异体,含有绞链区2及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酶结合点,含有天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527个氨基酸中的355个(氨基酸1-3和176-527 ).注射用瑞替普酶是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独家生产的第三代溶栓药,是国内首个第三代心梗溶栓药,商品名——派通欣TM,2003年12月获得新药证书.2003年底获得了注射用瑞替普酶的生产批准文号.
-
"注射用瑞替普酶"技术转让
项目介绍背景:注射用瑞替普酶(r-PA)是非糖基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变异体,含有绞链区2及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酶结合点,含有天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527个氨基酸中的355个(氨基酸1-3和176-527).注射用瑞替普酶是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独家生产的第三代溶栓药,是国内首个第三代心梗溶栓药,商品名一派通欣TM,2003年12月获得新药证书.2003年底获得了注射用瑞替普酶的生产批准文号.
-
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大会概览(续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急性心梗(AMI)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使用全量溶栓药不但无益反而有害ASSENT-4研究结果表明,ST段抬高AMI患者在接受全量替奈普酶(TNK)和普通肝素后1~3小时内行PCI者,其30天死亡率(6%)显著高于仅接受普通肝素行PCI的患者(3.8%,P=0.04).
-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
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1年5月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进展型脑梗死22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52例为急诊观察和住院患者.病情进展符合进展型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头颅CT或MRI确诊.起病6 h内未用抗凝药和溶栓药.无LMWH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LMWH治疗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5~74(62.4±6.7)岁.
-
r-PA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进展
r-PA作为第3代溶栓的代表,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广泛,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要好于1、2代溶栓药,在我国基层医院及三级医院的急诊科,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常用抗血栓药对血细胞的影响及其防治
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溶栓等药物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防治.药物对血细胞影响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本文主要介绍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药物、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抗凝和溶栓药物对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血液成分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以提高人们对这类药物安全性的认识.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rt-PA与尿激酶治疗对比分析
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常规方法,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改善生存者的心功能,国内主要的溶栓药为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我们以2000~2003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治疗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由于血栓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可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慢性肺动脉高压,甚至致患者死亡,解除血管阻塞、降低右心负荷是治疗的关键[1].由于溶栓治疗能直接迅速的溶解血凝块,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它能作为治疗PTE的更好选择.随着新一代溶栓药的开发和溶栓方案、给药途径的改进,PTE溶栓治疗已取得长足进展,但目前应用的溶栓方案仍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验证.下面就近年来急性PTE溶栓治疗的进展进行回顾.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到生命和肢体功能的疾病,因脑动脉突然堵塞而致脑细胞水肿坏死所致.及时给予的溶栓药能部分或完全溶解新鲜血栓或栓塞,重建梗塞区血供,则有可能挽救该供血区域尚未完全坏死的脑组织,达到减轻脑组织坏死面积和程度的目的.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因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90%以上残疾是由脑血管病引起(其中少部分是意外伤害所致),而我们东北又是脑血管病高发区,如何预防和治疗好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减轻后遗症,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当务之急.如何做好超早期溶栓治疗,大限度减少病人后遗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分为三种:其一,是在有条件的医院当中实行动脉内介入溶栓;其二,是在一些医院当中实行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其三,是静脉溶栓治疗.我院自2003年5月至今开展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非常满意效果.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能够大限度减轻患者后遗症.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有效的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脑梗死患者的后遗症.此项技术是在基层医院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的一项技术,因为在三级医院可以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目前,该项技术我们已开展近7年,治疗患者近700例,有很多脑梗死的患者终身致残,因为做了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药治疗,使很多患者能够生活自理,所以,该项技术值得推广.
-
卒中治疗的抗氧化策略
1 引言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卒中是继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常见死亡原因,预计其发病率会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而增高.尽管以减少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为目标的预防性治疗的益处已得到证实,但迄今为止,除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3 h内给予溶栓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被证实有效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
老年与中青年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对比
尿激酶(UK)为第一代溶栓药,近年来在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大剂量UK静脉治疗的老年与中青年急性脑梗塞112例临床研究对比报道如下.
-
降纤酶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脑梗塞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高.目前主要采用溶栓、扩溶、扩张血管、改善组织代谢、控制颅压等疗法,但效果均不理想.降纤酶是经卫生部批准生产,标准同日本东陵精纯克栓酶一致的新型降纤溶栓药,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治疗.现将我科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塞20例结果报道如下.
-
抗血栓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栓形成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开发出了许多新的抗血栓药物,对血栓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血栓药主要分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溶栓药或称纤维蛋白溶解药三大类别.
-
家里勿存溶栓药/使用『创可贴』别超过两天/小"药引"大功效
-
重组溶栓药的不良反应
血管栓塞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心血管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1 300万,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每年患心肌梗死的人数为150万,约有1/3的人因此而死亡,占该国总病死率的30%.
-
抗凝溶栓药物治疗血管疾病中出血风险评估及处理
抗凝和溶栓治疗在血管外科中被广泛应用于防治血栓(栓塞)形成和(或)复发,然而,这些药物所带来的出血风险不容忽视.准确评估病人的出血风险,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定期规律的监测,及时快速的处理是在使用抗凝溶栓药物过程中所要遵守的操作规程.
-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规范性药物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抗凝是VTE的基础治疗.目前国内大多数VTE的抗凝方案是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质量肝素继以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近些年来新的口服抗凝药相继问世,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Xa因子抑制剂和利伐沙班.这些药物可以固定剂量口服而不需要监测.循证医学支持个性化的抗凝方案.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和阿替普酶.对于急性中央型DVT推荐行导管直接溶栓,以减轻症状和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在抗凝治疗的同时可酌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改善微循环药物.
-
t-PA静脉注射疗法的大规模试验
一、溶栓药的概况以t-PA为首的溶栓药是使纤凝溶解系统中血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血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反应活化,促使纤维蛋白块溶解的药物.日本现已承认的溶栓药,除t-PA外,还有尿激酶(Urokinase,UK),血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前尿激酶(pro-urokinase,pro-UK).目前,日本对脑梗死适用的仅有对脑血栓形成采用的低用量UK(1日6万单位)静脉内重复给药,但几乎没有效果,故脑卒中专业机构采用该疗法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