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可行性与安全性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 探讨股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取60具成人尸体共114侧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股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及静脉交通支,测量股深静脉汇入股静脉处至收肌腱裂孔下缘的股静脉段长度,即股静脉可切取的解剖长度,以及静脉压扁外径.分析2010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0例下肢股静脉段血栓形成患者CT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CTV)检查资料,观察其下肢静脉回流通路.结果 男性尸体身高平均158.3 cm,股静脉可切取长度为(18.8±2.3)cm,相对长度为0.118±0.013,静脉压扁外径为(15.8±0.8)mm;女性尸体分别为149.2 cm、(15.1±1.5)cm、0.101±0.010、(14.0±1.1)mm.男女股静脉可切取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4,P=0.000):静脉压扁外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5,P=0.000).股静脉可切取长度与身高成正相关(r=0.964,P=0.000),股静脉压扁外径与身高成正相关(r=0.382,P=0.003).解剖观察见16侧(14.0%)肢体存在双股静脉变异支,48侧(42.1%)肢体存在1支股-腘静脉交通支,38侧(33.3%)肢体存在1支股深-腘静脉交通支.CTV检查示,下肢股静脉血栓形成以后,大隐静脉及股-腘或股深-腘静脉交通支可代偿股静脉.结论 大隐静脉和股-腘静脉交通支或股深-腘静脉交通支的存在,保证了切取股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
中国成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解剖研究
目的 观测中国成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的解剖学形态,为临床ACL或半月板手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取15具防腐处理成人膝关节标本,供体男10具,女5具;年龄25~47岁,平均32.4岁.左膝8具,右膝7具.采取标准髌旁内侧入路大体观察标本形态,然后对ACL实质部以及胫骨止点(分为直接止点和间接止点)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大体观察见,ACL呈扁平条状,由大量细纤维束组成,其中13具标本可见明显的前内束与后外束;2具标本无明显分束.ACL胫骨直接止点呈弧形,起自内侧髁间棘外侧面,止于外侧半月板前角的前方,宽度为(11.2±2.4) mm、厚度为(3.0±0.3) mm、横断面积为(28.8±7.8) mm2.完整胫骨止点左右径为(9.5±1.8)mm,前后径为(11.9±0.6) mm,横断面积(117.8±12.5) mm2.外侧半月板前角宽度为(12.3±2.0) mm.ACL胫骨直接止点将外侧半月板前角包绕其中,而胫骨间接止点纤维与外侧半月板前角纤维部分交织.结论 ACL重建时胫骨止点应尽量接近弧形重建.ACL与外侧半月板前角为交叉覆盖关系,在进行外侧半月板移植时应注意保护ACL胫骨止点.
-
前交叉韧带解剖研究进展及其对韧带重建技术的影响
目的 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研究进展以及对于ACL重建技术的影响进行总结.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ACL解剖和重建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近年ACL的解剖和形态有了新认识,提出的扁平的、如带状(Ribbon-like)的ACL解剖理论逐渐被关注.目前研究认为相对于既往重建方式,“Ribbon-like”ACL解剖重建在理论上具有优越性,更符合解剖重建、等长重建.结论 “Ribbon-like”ACL解剖理论是对ACL解剖结构的不同认识,但存在争议,且缺少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
面动脉穿支皮瓣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 总结面动脉穿支皮瓣(fac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FAPF)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FAPF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结果 面动脉穿支(facial artery perforator,FAP)解剖位置较恒定,其中口角附近面动脉发出的穿支多,每支FAP均有2支静脉与其伴行.FAPF分为蒂位于下颌缘上、下两种,主要用于中面部缺损的修复;下颌缘以上以面动脉主干穿支皮瓣应用多,内眦动脉穿支皮瓣及鼻旁动脉穿支皮瓣也逐渐得到推广;下颌缘以下以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广泛.在临床中,面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穿支皮瓣的应用都能获得良好的术区功能和面部外观效果.结论 FAPF已成为修复口周和鼻翼等缺损的首选皮瓣,具有成活率高、设计灵活、质地薄、与面部其他部位质地及颜色相近、手术操作相对简便等优点.皮瓣制备中关于保留血管蒂周围组织对于皮瓣静脉回流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
女性盆底结构重建术的现状
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 ,POP)的发病率在逐步增高,并已严重干扰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在发达国家中,POP的修复重建手术已占到普通妇科大手术的40%~60%.就美国而言,1年的盆底重建性手术已接近40万例.近年来随着对盆底解剖研究认识的深入,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修补材料的发明应用,盆底修补和重建手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治疗子宫脱垂的常规术式,如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会阴修补等,因其有较高的复发率而亟待作进一步改进,尤其是对重症者.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佳手术治疗方案至今仍有争议,也是临床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比较公认和常用的几种盆底重建手术作一简要概述.
-
妇科盆底疾病诊治现状和热点问题
以研究盆底功能障碍和损伤性为主要疾病的妇科泌尿(urogynecology)与盆底重建外科(urogynecology and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surgery)是妇产科相对崭新的亚专科,随着临床解剖研究的深入和医用生物材料的迅猛发展,妇科泌尿和盆底重建外科有了崭新的理念和新术式的建立和应用,发展迅速,方兴未艾.在2005年学组成立后,每两年召开全国会议,引入国际妇科泌尿协会(IUGA)的国际培训项目(IUGA Exchange)和国际尿控协会(ICS)培训班(eduction course),在全国推广盆底解剖和手术治疗的新观念、新技术,提升中国妇科泌尿的学术水平,促进了我国妇科泌尿及盆底重建外科的建立与发展,妇科泌尿亚专业已成为妇产科领域的热点问题.
-
带血管鼻唇沟皮瓣的应用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尤其是口腔内缺损的修复,一直受到关注.2500年前已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缺损[1].该皮瓣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丰富的血供[2].近年来对面动静脉为主要血供来源鼻唇沟皮瓣的解剖研究及应用已日趋成熟[3].1993年以来,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颌面外科采用带血管鼻唇沟皮瓣修复舌及舌根、口底及毗邻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胸腰椎形态结构的应用解剖研究
脊椎的正常形态和解剖结构对维持脊椎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其结构破坏或发育异常会引起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及不同程度的力学改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的形态和生物力线。由于脊椎的形态结构复杂,引起脊椎畸形的原因较多,给手术带来诸多困难,以及较多的近、远期并发症。因而,对脊椎形态和结构的详细了解,是提高手术效果、预防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于2012年5~6月对胸腰椎的形态结构进行应用解剖研究,现报告如下。
-
足内侧软组织的应用解剖研究
以往对足部的解剖研究主要集中在骨、关节结构、内后侧足的长肌腱、足背皮瓣的血管行径等,对足内侧肌的构建与足内收关系的应用解剖报道较少,近年来临床逐渐重视足内侧肌群异常对足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足内侧肌的形态结构对维持足正常形态的作用,我们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对足内侧肌进行解剖观察,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
髋关节囊的应用解剖研究
髋关节的稳定与股骨近端的结构形态、髋臼的发育及其包容、关节囊的形态及限制程度密切相关,三者中任何一个发育不良或结构异常都会引起髋关节的不稳定或脱位.以往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研究,只注重股骨近端或髋臼等骨性结构的改变,而对关节囊等软组织异常涉及较少.因此我们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对关节囊进行应用解剖研究,现报告如下.
-
颅底远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颅底远外侧入路手术区域主要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方法:对30个成人干颅骨标本的枕髁、舌下神经管及相关的骨性标志的毗邻进行测定.对15个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解剖,测定横窦、乙状窦、窦汇颅骨外表面标志,自后外向前内磨除枕髁至显露舌下神经管内口,测量所需磨除的枕髁范围.
-
从美尼尔氏综合征看中医对疾病的微观认识
美尼尔氏综合征是在1861年由一位名叫美尼尔(meniere)的医生首先揭开了内耳性眩晕的原因.他对人的平衡器官作了解剖研究,发现平衡器官有异常病理改变,压力增大,循环障碍中,致内耳膜迷路积水,保持不了液体平面,从而出现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的主要症状.现代医学用微观解剖分析的方法认识清楚此疾病有151年的医学史,我们回顾中医的张仲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对眩晕是怎么认识的,仲景曾认识到“诸如阳气阻遏,燥屎内结,水气上犯,痰饮上逆,阴液耗竭等,皆足以发为眩晕”.在1800年前,中医就已经认识到眩晕病有一种类型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水气上犯,痰饮上逆”.这样对眩晕的微观认识,与现代医学关于内身性眩晕系膜迷路积水完全吻合一致.
-
人体头面部解剖标本的防腐固定技术及血管内乳胶灌注技术研究
目的:改进人体头面部解剖标本的防腐固定技术及血管内乳胶关注技术。材料及分组:福尔马林浸泡固定人体头面部标本4具为对照组;新鲜人体头面部标本8具,平均分为实验组1及实验组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防腐固定及60%乳胶灌注方法;实验组1采用血管内灌注15%福尔马林溶液为防腐固定方法,采用60%乳胶溶液进行血管内乳胶灌注;实验组2采用血管内贯序灌注10%~20%甘油及10%福尔马林溶液为防腐固定方法,采用20%乳胶溶液进行血管内乳胶灌注。比较三组间标本保存质量及细小血管灌注充盈质量。结果:在4周的观察期内,三组标本的防腐质量无明显差异,但标本外观、质地及小血管灌注充盈质量的比较中,实验组2优于实验组1,对照组差。结论:以10%~20%甘油溶液对头颈部尸体标本进行预灌注,并在标本防腐固定完成之前使用20%的乳胶溶液对血管进行灌注可取得良好的标本固定及血管灌注效果。
-
GFP基因重组病毒在神经解剖研究中的应用
-
全盆底重建术的手术护理进展
女性盆底系统系盆底支持系统,包括肌肉、韧带等组织,作为承托子宫、膀胱、直肠等脏器的正常位置。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又称盆底缺陷,为老年性常见病,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d ,POP)及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发病率为40%[1]。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日益受到重视[2]。近年来,随着对盆底解剖研究认识的深入,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修补材料的应用,使盆底重建手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全盆底重建术手术配合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枕动脉解剖研究及临床价值
颅颈部病变位置深在、解剖复杂,普线和常规的CT , MRI常常不能很好地观察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给诊断和治疗带3图像重建则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其优点从任意角度和切面观察病变,弥补横断面不足;对阻挡视线的结构可以随意切割,到以前人们没有注意到的病变结构;对于外科医生正确诊断疾病、选择手术人路和手术中对周围结构的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
-
肩袖韧带止点的解剖研究
目的 观测中国成人肩袖韧带止点的解剖学形态,为临床肩袖修补手术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方法 取10具防腐处理成人尸体标本,供体男性7具,女性3具.年龄22~46岁,平均30.2岁.左肩10侧,右肩10侧.采取游离肱骨远端,制作标本并观察标本形态,然后对冈上肌肌腱、冈下肌肌腱、小圆肌肌腱、肩胛下肌肌腱实质部及肱骨大结节止点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标本冈上肌肌腱平均宽度为(25.18±3.47)mm,平均厚度为(2.61±1.81)mm,在肱骨大节结止点面积为(156.28±22.52)mm+2;冈下肌肌腱平均宽度为(25.48±4.14)mm,平均厚度为(3.06±0.75)mm,在肱骨大节结止点面积为(143.87±39.37)mm+2;小圆肌肌腱平均宽度为(14.68±3.16)mm,平均厚度为(2.32±0.88)mm,在肱骨大节结止点面积为(98.95±18.73)mm+2;肩胛下肌肌腱平均宽度为(24.45±5.63)mm,平均厚度为(4.25±1.31)mm,在肱骨大节结止点面积为(123.64±26.58)mm+2;冈上肌肌腱与冈下肌肌腱在肱骨大节结止点处有部分重叠,重叠处的平均宽度为(19.33±5.58)mm,在肱骨大节结止点重叠面积为(43.04±6.64)mm+2.结论 构成肩袖的4块肩袖肌以一定的顺序包绕着肩关节,冈上肌肌腱、冈下肌肌腱及小圆肌肌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中部及下部依次排列,肩胛下肌附着于小结节上,且冈下肌肌腱在肱骨大节结止点处有部分腱性部分覆盖在冈上肌之上形成部分重叠,在进行肩袖修补或重建时,需考虑其解剖学特点.
-
乳胶灌注和硅胶灌注在头颅血管教学标本制作中的对比研究
随着神经外科微创理念的发展,要求神经科医生对显微神经解剖越来越精细、准确.在人体头颅解剖标本上进行解剖研究、手术入路训练以及基本和新技术培训是神经外科医生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头颅解剖标本血管灌注标本是学习的关键.好的标本组织顺应性较好而且动静脉系统色彩鲜艳,如同活体一样.一方面动静脉灌注后要饱满不破损能够准确反映它的走形,另一方面灌注要达到毛细血管网水平,也就说能够看见细小的动脉和静脉如穿动脉.目前彩色硅胶灌注是头颅解剖标本标本血管灌注的标准方法,被大多数研究中心采用[1].
-
眉间切口眉间皱纹去除术的临床观察
表情肌活动过多,皮肤松弛,皱眉肌及降眉肌的过强收缩易形成眉间的"川"字纹及鼻根部的横纹,去除这部位的皱纹以往多在额部除皱手术的同时来完成或在额中发际内小切口盲视下进行,损伤大.作者结合临床经验及参考国内外近来对该部位的解剖研究,采用眉内侧段眉中切口明示下直接切断皱眉肌及切断降眉肌,除皱效果明显,损伤小,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
颅底应用解剖学研究的现状
随着80年代以来颅底外科的进步,颅底应用解剖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它是颅底外科与局解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