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64例诊治分析

    作者:赵淑娟;李春

    目前结核病治疗是采用以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乙胺丁醇(EMB,E)等联合应用为主的方案,这些药均具有肝脏毒性,长时间联合应用更加大了肝毒性,以至有少数患者因肝损害而不能顺利进行治疗,甚至有引起暴发性肝衰竭死亡的病例.

  •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64例诊治分析

    作者:赵淑娟;李春

    目前结核病治疗是采用以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乙胺丁醇(EMB,E)等联合应用为主的方案,这些药均具有肝脏毒性,长时间联合应用更加大了肝毒性,以至有少数患者因肝损害而不能顺利进行治疗,甚至有引起暴发性肝衰竭死亡的病例.

  • 饲料中的隐形杀手——霉菌毒素的检测

    作者:廖冰君

    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人和动物如经常食用污染霉菌毒素的农产品,易患癌症、肝毒性等病症.

  • 朱砂和万氏牛黄清心丸致大鼠亚慢性肝毒性作用研究

    作者:高鑫;黄海;周颖;高显会;王莹

    目的 比较朱砂和万氏牛黄清心丸(含朱砂中成药)致大鼠的亚慢性肝毒性作用.方法 将24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朱砂组、万氏牛黄清心丸(全方)组和去朱砂的万氏牛黄清心丸(减方)组,每组6只.分别以等体积的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 g/kg朱砂、9.83 g/kg全方(含朱砂1.0 g/kg)、8.83 g/kg(不含朱砂)减方进行灌胃,1次/d.连续给药12周后,取血液和肝脏,检测血汞、肝汞、肝功能指标,计算肝脏系数,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朱砂组血汞、肝汞明显高于对照组、全方组和减方组(P<0.05);全方组血汞、肝汞高于对照组和减方组(P<0.05);朱砂组总蛋白(TP)高于对照组、全方组和减方组(P<0.05);全方组、减方组肝脏系数大于朱砂组与对照组(P<0.05);光学显微镜下,朱砂组可见肝索紊乱,部分肝细胞肿胀、伴有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全方组可见褐色色素沉着,并有轻微脂肪变性和少量炎细胞浸润;减方组可见褐色色素沉着并偶见脂肪空泡.结论 长期过量服用朱砂可造成肝汞蓄积,引起肝损伤;万氏牛黄清心丸所致的肝汞蓄积量低于单味朱砂,其亚慢性肝损伤比单味朱砂轻.

  • 全氟辛烷磺酸对SD大鼠肝毒性及其肝脏细胞色素P450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蓓蓓;杜明艳;万冲;于云江;张芳;郑莉;周桔;丁文军

    目的 研究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染毒SD大鼠后,其对大鼠肝脏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4个PFOS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5、1.0、3.0和10.0mg/(kg·d),1个对照组.连续灌胃染毒28 d后,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和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并检测肝脏CYP450各亚型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染毒PFOS 28 d后,各染毒组大鼠的体重明显降低,10.0 mg/kg染毒组大鼠的肝脏重量显著增加.各染毒组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胆汁酸等水平显著升高,三酰甘油、总胆同醇含量降低.病理检查发现,各染毒组大鼠的肝脏细胞出现浊肿、变性,甚至坏死.此外,3.0和10.0 mg/kg组大鼠肝脏的CYP1A2 mRNA水平降低,而CYP17A1 mRNA水平升高.各染毒组CYP2B1 mRNA水平均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PFOS的肝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并对CYP450的各个亚型有不同影响.

  • 口服齐墩果酸所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研究

    作者:万晓莉;曾奎;张丹;刘杰;陆远富

    目的 观察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所致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并探讨其肝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OA 225 mg/kg组、450 mg/kg组、900 mg/kg组和1350 mg/kg组,给药组采用灌胃给药,溶剂对照组采用玉米油等体积灌胃,1次/d,连续10 d,末次给药24h后收集小鼠血和肝组织,计算小鼠肝系数,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观察肝病理组织学变化;并应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OA 450、900和1350 mg/kg组小鼠体重下降趋势明显;并使小鼠肝指数上升;高剂量组(OA 900和1350 mg/kg)ALT、AST、T-BIL、D-BIL升高(成剂量依耐性);病理检查发现,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明显水肿、凋亡、坏死和羽毛样变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此外,高剂量组小鼠肝血红素氧化酶-1(HO-1) mRNA表达上升,而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7a1(CYP7a1)、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2(Oatp1 b2)、胆盐输出泵(Bsep) mRNA表达均减少.结论 大剂量口服OA可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可能与影响胆汁酸的生成与转运有关.

  • 硫酸铍致小鼠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骆金俊;黄炼;王淑娟;廖永红;张朝晖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硫酸铍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探讨硫酸铍致肝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6周龄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1和2 mg/kg硫酸铍灭菌生理盐水溶液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用灭菌生理盐水溶液腹腔注射.隔日1次,连续染毒2周.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测定小鼠肝脏脏器系数、肝脏线粒体肿胀程度、肝脏线粒体中丙二醛(MDA)含量、线粒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硫酸铍染毒组小鼠肝脏脏器系数、血清中AST和ALT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小鼠肝脏线粒体肿胀明显、肝线粒体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GSH-Px活性、SOD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结论 硫酸铍致小鼠肝毒性作用明显,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可能是硫酸铍致肝毒性机制之一.

  • 镉对中国林蛙肝组织结构的毒性效应

    作者:黄敏毅;张育辉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镉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镉(Cd)是动物体内的非必需元素,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生物异物质.两栖动物生活在水陆之间,水域和陆地的污染都可影响到它们的正常生存.一般认为,肝既是两栖动物体内镉的主要解毒器官,也是重要的蓄积部位….研究镉对两栖动物肝的毒性效应,主要集中在肝的解毒功能方面[2,3],而有关镉对两栖动物肝损伤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环境中镉的污染对哺乳动物肝具有损伤作用[4].我们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成体为对象,探讨不同剂量Cd2+对肝组织结构的影响,为深入研究镉对动物肝损伤的毒理学机制奠定基础,并为两栖动物的保护和环境评价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维生素A加强四氯化碳对大鼠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凯;常元勋;郭群;刘尚军;刘文献;贝涛;赵茜;江泉观

    已知肝脏Kupffer细胞功能状态与某些肝脏毒物毒作用关系的研究,是近来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1].本方法参考Elsisi法[2]建立Kupffer细胞功能活化动物模型,探讨其在四氯化碳致肝脏的毒性中的作用.

  • 运动对纳米二氧化硅染毒大鼠肝肾组织毒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湖泊;陆敏;刘娜;侯悦;于永波;黄沛力

    目的 研究运动强度对纳米SiO2染毒大鼠的肝肾毒性的影响.方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颗粒在高纯水中的形状和分散性,用动态散射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纳米SiO2颗粒水合粒径的大小.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构建大鼠纳米SiO2染毒模型,给药剂量为10 mg/kg·bw,同时给予游泳干预,隔日给药,共给药15次.于后一次运动24 h后取出肝和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对肝肾组织氧化损伤进行检测: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对肝肾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进行检测.采用Masson染色对组织胶原纤维进行特染.以P-smad2/3作为TGF-β1/Smad通路活化的标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3在动物肝肾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肾中MDA含量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Px活力减少,低强度运动组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中SOD含量减少,高强度运动组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中羟脯氨酸含量减少,且高强度运动组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显示各运动组较阳性对照组胶原纤维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运动组大鼠肝中Smad3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并呈现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性.各运动组大鼠肾中Smad2和Smad3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Smad2随运动强度增加而降低.结论 运动强度增加会加重纳米SiO,对小鼠的肝肾毒性.

  • 万氏牛黄清心丸及其单个组分减缓朱砂肝毒性的研究

    作者:周颖;王莹;黄海;高鑫;吴洁

    目的 明确万氏牛黄清心丸及其组方中各单味药对朱砂致大鼠肝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 成年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朱砂、万氏牛黄清心丸(全方)及其单味药与朱砂伍用(即黄连+朱砂、栀子+朱砂、郁金+朱砂、黄芩+朱砂、牛黄+朱砂).朱砂在每组的剂量均为1g/kg·bw.大鼠每组6只,雌雄各半.1次/d,连续给药12周.试验结束后次日取全血和肝组织,检测血汞、肝汞含量、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结果 实验期间所有动物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长正常,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汞、肝汞含量,黄连、栀子、郁金、黄芩与朱砂配伍组均低于朱砂组、高于全方组(P<0.05);血清总蛋白,各单味药与朱砂伍用,均低于单用朱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方组相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下,朱砂组可见肝索紊乱、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牛黄朱砂组病变类型与朱砂组相似,程度略轻,其他各组肝组织病变轻微,偶见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栀子朱砂组和全方组可见色素沉积.结论 黄连、栀子、郁金、黄芩与朱砂伍用,可减少汞吸收,进而降低肝汞蓄积水平;黄连、栀子效果明显,郁金、黄芩次之;万氏牛黄清心丸全方比各单味药与朱砂伍用拮抗朱砂肝毒性的效果更明显.

  • 酮康唑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曹安民;施畅;刘雁;廖明阳

    目的观察酮康唑(ketoconazole,KCZ)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效应,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二步灌流法分离制备雄性SD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量效关系研究中KCZ设56、75、94、113和188μmol/L,染毒时间4 h;时效关系研究中KCZ设188 μmol/L,染毒时间分别为0.5、1、2和4 h;同时设溶剂对照.检测染毒后肝细胞活力、胞内LDH泄漏情况以及巯基状态的变化.结果(1)量效关系研究中,随着KCZ剂量的升高,肝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培养液中LDH活力逐渐增高,肝细胞内巯基也呈下降趋势,上述指标均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γLDH=0.906,P<0.01);(2)时效关系研究中,KCZ在188 μmol/L剂量下染毒后肝细胞活力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培养液中LDH活力随染毒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细胞内巯基出现相应性下降.结论KCZ可以导致肝细胞活力下降,胞内LDH泄漏,巯基含量减少,并有明确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提示酮康唑对肝细胞的毒作用可能与细胞内巯基状态改变有关.

  • 双氯灭痛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诱导作用

    作者:李雪婷;邱飞婵;贾凤兰;阮明;王庆;张宝旭

    目的研究双氯灭痛(diclofenac)单次给药不同剂量和给药后不同时间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诱导作用.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单次灌胃给药(50、100、200和300mg/kg),观察肝脏脂质过氧化、谷胱甘肽(GSH)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给药后的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300mg/kg组的高值为对照组的1.9倍.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随染毒剂量加大和时间延长明显下降,低值为对照组的34%.给药后肝脏MT含量明显升高,50 mg/kg组的高值达对照组的3.9倍.相关分析显示MDA与MT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双氯灭痛能诱导小鼠肝脏发生氧化应激损伤.MT诱导可能是对抗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 碲化镉量子点对小鼠肝、肾的毒性研究

    作者:谢广云;郑敏;陈巍;杜庆成;李斌;黄沛力;孙志伟

    目的 探讨碲化镉量子点( CdTe QDs)对小鼠肝、肾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采用尾静脉注射方式染毒.染毒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5、5、50和500 nmol/ml CdTe QDs溶液,每只动物注射0.2 m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24 h后小鼠脱臼处死.取肝脏、肾脏秤重,计算脏器系数;测定小鼠血清生化和血液常规指标,并对肝脏和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各染毒浓度组肝、肾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CRE)和血小板(PL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各染毒浓度组动物的肝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水样变、肝细胞肿胀、肝细胞点状坏死,伴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浊肿、肾小动脉扩张充血及间质部分区域小血管充血.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CdTe QDs能够对小鼠肝、肾产生毒性作用.

  • 野百合碱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姚军;戚新明;任进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目前已知的继马兜铃酸后重要的有毒天然产物[1].有超过350种PAs存在于超过6 000种植物中,占世界有花植物总数的3%.PAs造成的急性毒性主要是出血性肝坏死,低剂量长期摄入会造成肝巨大细胞症,肝肺静脉阻塞,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肝硬化等[2].急性PAs中毒人群中,约20%死亡,约50%在数周内可完全恢复,约20%逐渐发展成慢性静脉阻塞和肝硬化,这一过程需要数年;其他则发展成亚急性静脉阻塞.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南非、阿富汗、牙买加、印度及前苏联等国家,大量肝病的发生与食用含PAs的谷物、饮料(牛奶,茶叶等)及草药有关.

  • 细菌脂多糖对氯丙嗪肝毒性作用的影响

    作者:李玉凤;吴纯启;廖明阳

    目的确定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氯丙嗪(CPZ)的肝毒性的特征与表现,并通过低剂量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对此种肝毒物肝毒性的影响来研究短期炎症与椅锔味拘灾涞墓叵?以枯否氏细胞(KC)特异性抑制剂氯化钆(GdCl3)为工具药,研究肝脏炎症介质在CPZ的肝毒性以及在LPS对药物肝毒性的调节效应中所发挥的作用,探讨其施加影响所发生机制、过程、环节及途径.

  •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HDP的肝毒性机制

    作者:施畅;吴纯启;廖明阳;原野;曹安民

    目的研究HDP对大鼠肝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1H NMR技术检测大鼠经HDP不同剂量(400、50和10 mg/kg)连续灌胃5 d后尿液、血浆及肝组织萃取物(水溶性和脂溶性)的内源性代谢产物,经主成分分析(PC)判别代谢产物谱的变化,分析可能的肝毒作用机制.

  • 酮康唑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曹安民;施畅;廖明阳

    目的观察酮康唑(Ketoconazole,KCZ)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活力、胞内酶泄漏以及巯基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肝毒性机制.

  • 薄荷油致大鼠肝毒性机制研究/薄荷油致大鼠肝毒性的时效、量效关系/不同场强的电磁脉冲辐照对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

  • 川楝子对大鼠肝毒性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研究/大黄及其主要成分的毒性毒理研究

    作者:

576 条记录 1/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