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承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仲景三承气汤,用药相近,主治相仿,方以承顺胃气为名,皆具清腑泻热之效,古今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大承气汤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之品为全方之先声,合大黄、芒硝气锐行速之力,峻下热结,急下存阴,荡涤肠中顽浊宿垢,适用于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俱甚者,有“塞下第一要方”之誉.原方去芒硝,变大黄为君,枳、朴为臣使,且诚其刻量,名日小承气汤,用于阳明证痞、满、实甚而燥结未甚者.调胃承气汤,方名即含有医圣制方之本意,谓此方不专攻下,寓攻下以为调和胃气之用,方取大黄、芒硝伍以甘缓调中之甘草,通下实热,兼调中气,适用于阳明热结、痞满不显,或有燥实留结于下,或有无形之邪热蕴于肠胃者.
-
糖友防秋燥需及时补充水分
国庆刚过正值"秋老虎"肆虐的时节,早晚气候温差大,空气干燥,闷热的天气对糖尿病人来说,也是种需特别护理的气节.糖尿病专家指出,糖友防秋燥,要及时补充水分.秋燥来袭别等口渴了才喝水秋季天气炎热干燥,人体的邪气会比较重,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凡体质属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在这样的季节,人人都应该注意补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更是需要.
-
从肝论治举隅
肝五行属木,为风木之脏,其体阴而用阳,风木主动,动为阳,动则易耗其所藏之血.又肝为女子第二先天,其藏血又为女子月经提供来源.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志,气机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一指各脏腑的生理活动,一指人体内正常的精微物质,所以肝在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运行中起到一个调节枢纽作用,一但失常,则脏腑、气血、津液运行失其常道,聚成"气、血、痰、火、湿、食"滞.进而变生他症."无形之邪,入结于脏,必有所据,水血痰食,皆邪薮也."<金匮要略心典>.而肝疏泄功能的运行,势必又耗其所藏.所以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的这种生理特点,决定了肝病的治疗过程中宜补不宜伐.所以古论中有"肝秉刚强之性非借阴液以涵之"之论.现略举事例如下.
-
秋季防燥话果蔬
《黄帝内经》说:秋季,应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人体经夏日发泄之后,体质和适应能力均较差,到了秋冬就是收和藏了。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易伤阴精,素来体质属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则更易伤津。所以,一方面人体经夏日发泄之后,体质和适应能力均较差,人体所需应有所补充。而补养之道食物总是胜于药物。另一方面要防秋燥。一直以来,在平时饮食中,也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推介。
-
浅论消法与无形之邪
医学是实践的科学,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学理论产生于临床实践中,并逐渐丰富和完善.其中治法中的消法理论便是由此过程所孕育的理论体系,历代医家非常注重消法的理论发展与其所治病证的特点及与致病邪气的关系.
-
论《伤寒论》痞证只属闭塞不通
过去对痞证的解释,多以<伤寒论>151条作为痞证的定义:"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七版教材<伤寒学>说:"痞证的特点是心下堵闷不舒,然以手按之却柔软无物"[1],而<伤寒论讲义>则说:"痞证病机为无形之邪阻滞气机,故以心下痞塞,按之如濡软、不痛为脉证特点",两者观点基本一致,均认为痞证的表现必须有两种基本条件:1.闭塞堵闷感,2.按之柔软.但若以此观点解释痞证,则会出现许多矛盾,以下逐一论述.
-
通补开泄法治疗胸痹心痛的实质内涵
通补开泄法就是补心肺脾肾精元之气及心肝之血;芳香开闭,舒展清阳通调神机以祛无形之邪气;辟秽泄浊、利湿化痰、温化水饮、宁心活血、通阳宣痹而祛有形之实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