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老年患者胃低级别瘤变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老年人低级别瘤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3年10月~ 2014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内镜诊疗科行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低级别瘤变的老年患者62例临床资料.随机选择两种治疗方法:先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再进行APC治疗和直接APC治疗.术后随诊不良反应,治疗后6周及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结果 6周后51例患者返院复查共62个病灶,57个无残留,治疗有效率91.9%,6个月后43例患者返院复诊45个病灶,42个无残留,治疗有效率为93.3%.中度不典型增生病灶复发率较高(6/14).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老年患者胃低级别瘤变安全有效,治疗后要拟定个体化的内镜随诊方案.
-
结肠癌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为了解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现将阳城县肿瘤医院1978-2006年手术治疗结肠癌96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78-2006年手术治疗结肠癌共96例,男性44例,女性52例,年龄29~72岁;<30岁3例,30~39岁15例,40~49岁16例,50~59岁28例,60~69岁32例,>70岁2例.临床分期:Ⅰ期4例,Ⅱ期26例,Ⅲ期54例,Ⅳ期12例.病变部位:横结肠19例,升结肠24例,降结肠23例,乙状结肠18例,其他部位12例.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典型,16例伴不全性肠梗阻.经CT检查、内窥镜检查、X线造影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结果:腺癌89例,黏液腺癌6例,肉瘤1例.
-
内镜下取石术32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下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内镜下取石术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10年2月-2013年2月经我院诊断治疗的78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先行胆管造影,了解胆管结石的宽度、数量、大小及胆管宽度后,行内镜下取石术,并对患者展开围术期综合护理.结果:内镜下取石术全部成功,结石取净率为100%.结论:内镜下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较低,临床应用价值极高;综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是提升患者配合度,提升手术成功率及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在进行内镜下取石术治疗的同时,必须给予有效护理.
-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隐蔽性鼻出血
目的 探讨隐蔽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位置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6例隐蔽性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隆部及内外侧壁36例(64.3%),鼻顶嗅区9例(16.1%),鼻中隔后端4例(7.1%),中下鼻甲、鼻底2例(3.6%),中鼻道后方1例(1 8%),未检出出血部位4例(7 1%).其中4例先行局部填塞,其余皆行微波热凝.51例(91.1%)-次治愈,5例(8.9%)二次内镜检查止血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 隐蔽性鼻出血常见部位为下鼻道穹隆、内外侧壁和鼻顶部嗅区,鼻内镜检查加微波热凝是治疗隐蔽性鼻出血的有效方法.
-
颅底缺损修补临床分析
目的:经鼻内镜鼻颅底缺损修补的经验,评价鼻颅底缺损的原因、部位和经鼻内镜鼻颅底修补术的效果及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鼻颅底缺损经鼻内镜颅底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颅底缺损的病因、部位、手术效果及关键技术.结果:主要病因是外伤性颅底骨折、颅底或鼻-鼻窦占位性病变切除,终成功率高.结论:经鼻内镜鼻颅底缺损修补效果理想,缺损处彻底清创、制作缺损缘创面和修补物嵌塞于颅底内侧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游离肌肉和筋膜是理想的修补材料.
-
内镜在前颅底重建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颅底手术后使用钛网行前颅底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选择16例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后颅底骨质缺损的患者,术中尝试内镜下经鼻入路使用钛网行前颅底重建.将钛网剪成双排网眼约3.0cm×2.0cm的条状,采用内镜引导下经鼻植入前颅底,依次由前向后使其横行嵌入双侧眶上壁与前颅底硬脑膜间,以修复前颅底骨质缺损.结果 16例患者中前颅底骨质缺损4例,前颅康及蝶鞍骨质缺损4例,前颅底、蝶鞍及斜坡骨质均缺损8例.组织病理学类型:嗅神经母细胞瘤4例,鳞状细胞癌2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术后随访2~10个月,1例钛网移位于鼻腔,其余1 5例均未发生移位,且鼻腔侧有黏膜覆盖.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使用钛网行颅底重建方法简便、安全、可行,并能够获得满意的重建效果.
-
鼻内镜在鼻咽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讨论鼻内镜在鼻咽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作用.方法:在表面麻醉下用鼻内镜对900例门诊病人进行鼻咽部检查.对有新生物或怀疑为恶性肿瘤者在直视下咬取活检送病理.结果:180例进行活检.其中发现鼻咽部淋巴组织性增生,鼻咽囊肿,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部新生物等病变,确诊为恶性肿瘤90例(51.5%),对鼻咽淋巴组织有怀疑者予以活检,结果皆为粘膜慢性炎症.结论:鼻内镜对鼻咽部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75例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5例鼻中隔偏曲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病例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手术方式行鼻中隔成形术、中鼻甲成形术和下鼻甲成形术等.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有效率96%.术后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腔阻塞效果好,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
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治疗和体会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患者经口咽入路手术资料,患者均进行随访,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颅颈交界处病变经口咽入路方法直接、术野清晰、微创、操作空间大、疗效满意.
-
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实施耳鼻喉内窥镜检查的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6例,在患者检测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服务;观察组66例,在耳鼻喉检测期间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士的语言态度、操作技术、就诊环境、健康教育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18.2%、19.7%)显著低于对照组(34.8%、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语言态度、操作技术、就诊环境、健康教育的护理服务满意率(97.0%、95.5%、97.0%、9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8%、81.8%、87.9%、86.4%)(P<0.05).结论 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加了患者安全感,促进了护患和谐关系.
-
微创技术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中,前方入路可以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传统的前路手术显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手术疗效肯定,但手术切口长、创伤大.近年来,微创技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作者复习文献,通过探讨改良小切口前路手术、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控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内镜辅助下手术、通道下侧方椎间融合术等各种手术的佳适应证,就微创技术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特点进行综述,相信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微创手术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3年)(第二部分 结核病临床治疗)
2013年在结核病临床治疗方面国内外取得了一些进展.以贝达喹啉为首的新药得到了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疫苗的研究在纳米技术、佐剂方面有新的尝试;口服制剂V7的免疫治疗初步报告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报道肯定了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对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进行介入治疗方面的作用;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满意.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疗效满意.耐药骨关节结核需要在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标准化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具有一定效果,含莫西沙星方案可能优于左氧氟沙星方案,而含第5组药物化疗方案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对HIV感染者进行异烟肼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得到WHO推荐,合并结核病的HIV感染者推荐在标准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异烟肼治疗6月以上,以防止复发.老年结核病患者所占比例大,其抗结核治疗方案宜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合并用药,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结核药,适当选用二线药物,并注意调整剂量.儿童结核病的资料严重不足,不仅缺乏诊断的有效手段,而且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应加以重视.孕期如使用抗结核药物,除了链霉素之外,其余一线抗结核药都是安全的,短程化疗对于妊娠结核病治疗有效,而且致畸作用和肝毒性并未得到证实.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于2013年撰写了《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是年度重要进展;而对于预防性保肝治疗,意见尚不统一.
-
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一部分结核病临床诊断)
近一年来,国内外在结核病临床诊断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不少诊断新方法、新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在细菌学诊断方面,两种新技术包括等温微量热技术及爆轰纳米金刚石技术与传统的培养法相结合,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具有速度快、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等优点.分子影像学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菌阴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2012年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仍集中在以核酸扩增为核心的检测技术上,而引人注目的是Xpert Mtb/RIF技术,其在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诊断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儿童结核病及Mtb与HIV双重感染的诊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NA恒温扩增技术不仅可用于诊断结核病,还可用于疗效的监测.内镜介入诊断部分介绍了呼吸内镜在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及胸膜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其中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该方法以其操作技术简单、微创、定位准确、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在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
镇静无痛苦内窥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常规内镜检查是一种外源性刺激,使机体出现应激性反应,引起血中儿茶酚胺浓度明显增高,导致心率增快,心搏动增强,血压增高,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同时可引起冠状动脉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诱发癫痫的发生;以及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增高,诱发脑血管意外.由此可见常规内镜检查危险性较高.而多数受检者对内镜检查操作过程引起的痛苦感到紧张、焦虑、恐惧,以及术中全身肌肉紧张、屏气、恶心、呕吐、呼吸加快,部分受检者因而放弃或停止检查,延误疾病的诊治.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在就诊时要求安全、舒适、无痛苦、副作用少的检查.因而无痛胃镜检查术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快速发展起来,在多数欧美发达国家,无痛胃镜检查已成为常规检查[1,2].下面就无痛胃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相关因素并比较临床中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别.方法通过在我院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994例病人的临床相关因素资料、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差异的比较,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以及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的原因.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平均年龄、吸烟史、酗酒、既往有胃或十二指肠病史上有显著差异;肠上皮化生和活动性炎症伴随CAG的比例分别为91.2%、76.7%,明显比不伴CAG的比例(分别为8.8%、23.3%)高, 两者有高度相关性.CAG在不同部位的萎缩程度有差别:胃窦部CAG以轻中度萎缩为主,重度萎缩很少.而在胃体部CAG和胃窦兼胃体部CAG病人中,重度萎缩占有相当的比例.正常胃黏膜与CAG内镜下诊断以及不同部位间的CAG内镜下诊断为正常胃黏膜、胃窦部CAG、胃窦兼胃体部CAG和胃体部CAG与病理诊断比较的符合率分别为52.5%、37.5%、8%、2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以胃窦部多见,在病理诊断上与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及肠上皮化生有关.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不高,要提高CAG 诊断的正确率,必须在提高胃镜检查技术的同时结合黏膜病理活检.
-
内镜下放置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癌性食管狭窄的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下放置记忆合金支架治疗癌性食管狭窄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例行此方法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疗效及护理方法.结果 20例病人均一次成功,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对治疗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术前做好解释工作,术中协助医师作好支架定位与病情观察,术后加强并发症护理与饮食护理对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
整脊疗法为主治疗慢性胃炎41例临床分析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过去对本病的治疗,强调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有些病症,如因脊柱原因所致胃粘膜的炎性变化而成的慢性胃炎却难以奏效,或疗效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内服药物增加了胃消化吸收的负担而影响疗效,也可能是由于慢性胃炎病因学上存在尚未明了而需要探索的问题。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间,我们采用整脊手法配合药物电火花疗法治疗因脊柱原因所致的慢性胃炎患者4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1例均系本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7人,女性14人;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44.6岁;病程2~22年,平均8.91年。有外伤史者29例,外伤史不详者12例。1.2 临床表现1.2.1 慢性胃炎症状与体征胃痛、腹胀、嗳气、泛酸、纳差、乏力、便溏、消瘦、上腹压痛等。1.2.2 胃纤维内窥镜检查 41例均有浅表性或萎缩性急、慢性胃粘膜炎性改变。1.2.3 脊柱小关节错位症状与体征本组4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或胸背部疼痛不适,脊柱T5~12处棘突偏歪,或棘上韧带剥离,或椎旁压痛,部分病例在脊柱两侧病损段可摸到条索状肌束。X线或CT检查:除少数病例见小关节骨质增生、两侧小关节突不对称等改变外,多数病例无阳性体征。
-
瘢痕子宫中央性前置胎盘伴植入剖宫产术后死亡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25岁,G2 P1,因“剖宫产术后2+年,停经38+5周,胎死宫内,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要求终止妊娠”于2012年10月11日入院。G5 P1,人工流产术3次,2010年1月5日在当地县医院行剖宫产术,术后恶露1余月,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1月13日,预产期2012年10月20日。孕早、中、晚期均在当地医院产检,B 超示为宫内孕,单活胎;胎心、胎动一直正常;无阴道流血、流液。入院前2 d,自感胎动消失,当地B 超示:孕足月,胎死宫内,并中央性前置胎盘。入院检查:T 367℃,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70 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膨隆,下腹部见一长约10 cm 手术瘢痕,无压痛、反跳痛;产科情况:腹围99 cm,宫高32 cm,胎位LOA,无胎心,无宫缩;内窥镜检查:宫颈轻度糜烂,宫口闭,无活动出血。入院后血常规:Hb 110 g/L,WBC123×109/L,N 070,PLT 120×109/L;肝、肾功及凝血四项正常;血型A 型;超声示:胎儿大小约3400 g,羊水在正常范围,无胎心,中央性前置胎盘。入院诊断:(1)妊娠38+5周,LOA?G5 P1;(2)中央性前置胎盘;(3)胎死宫内;(4)瘢痕子宫。入院第2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见部分肠管、大网膜与子宫前壁盆腔粘连严重,子宫前壁下段可见血管怒张,于原瘢痕处取子宫下段切口,此时创面出血汹涌,出血量达800 ml,血压降至80/60 mmHg,心率110次/分。立即改为全身麻醉插管成功,准备输血,继续切开子宫,见胎盘组织涌出,创面大量出血,穿过胎盘进入宫腔,取出死胎及部分胎盘,此时出血量达4000 ml,术中诊断为中央性前置胎盘并植入。立即加压输入悬浮红细胞5 U,新鲜冰冻血浆500 ml,此时患者血压50/30 mmHg,心率45~55次/分,产妇全身出现瘀斑。血常规:Hb81 g/L,WBC 129×109/L,N 080,PLT 100×109/L;凝血时间延长,3P 阳性,不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拟行子宫次全切除,但胎盘附着面出血仍然汹涌,止血极其困难,此时出血量达6500 ml,终抢救无效死亡。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35例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35例,随访观察6个月,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1次治愈32例,2次治愈2例,3次治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是一种定位准确、手术视野清楚、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
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效果观察
目的 对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该项方法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提高胃肠息肉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8例患者对比观察,切除息肉60枚,总有效率为100%.结果 经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后发现,本组患者中46例患者均为一次摘除,另有2例患者为2次摘除.术中出现创面渗血的患者有4例,需进行针对性止血,另44例患者均自行止血,未有穿孔病例报告,随访两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经本研究表明,治疗胃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内镜下电凝电切,医师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完善息肉蒂的处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