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可贴在腹透管保护和晚期出口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创可贴在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透析导管(腹透管)和晚期(手术6周后)出口护理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护理腹透管时.在距导管出口约5~6cm处用创可贴中间部分复合垫从导管下面向上紧上紧包裹腹透管.再用两端胶带作蝶形固定.晚期出口常规消毒待干后,将创可贴中间复合垫贴在导管出口处,两端用胶带固定.结果:腹透管固定牢固,未出现牵拉、损伤等现象.导管出口处皮肤完好,无感染.结论:创可贴用于保护腹透管和晚期出口的护理.安全、有效、经济.
-
一种腹膜透析更换短管消毒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造成腹膜透析失败和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定期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是预防腹膜炎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短管消毒方式存在较多弊端:如短管更换过程患者需始终保持半坐位,活动受限,对于老年人及长期卧床患者来说,非常不便;通常需要护士全程指导观察;此外,分离钛接头与外接短管后,钛接头完全浸泡于碘伏溶液瓶内,腹透管体外段易接触到碘伏消毒液,造成腹透管腐蚀。鉴于此,我科自行研制了一种腹膜透析短管消毒装置,现介绍如下。
-
腹膜透析患者腹透置管术后腹透液流出不畅1例分析
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期患者治疗方案是换肾或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腹膜透析需腹腔置入腹透管后才能实施,在置入腹透管后早期并发症可影响腹膜透析的治疗疗效[1]。
-
45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管位置的观察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尿毒症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而腹膜透析患者的腹透管移位是影响腹膜透析技术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观察统计了本院自1999年开展腹膜透析以来45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透析管的位置情况,报道如下.
-
腹透管腰带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腹膜透析患者腹部留有一根永久性腹透管.腹透间歇期间,通常把腹透管末端用纱布和别针固定在患者的内衣上.发现有如下缺点:①患者穿脱衣裤或翻身活动时,容易将导管拉出.②悬垂导管易对出口处皮肤产生刺激,易折叠.③别针有松开,刺伤身体的危险.为了保证腹透患者安全、舒适,我们制作了腹透管腰带 ,经临床32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
子宫全切手术并纠正腹透管移位一例
患者女,45岁,主因"腹膜透析6个月,月经量增多、腹透管移位并负超2个月"入院.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化验血肌酐升高达809 μmol/L,超声发现双侧肾脏缩小,尿常规示蛋白++,潜血++,诊断为:(1)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2)慢性肾小球肾炎.
-
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灌洗的护理
目的总结腹腔灌洗治疗急性胰腺炎(ASP)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7例ASP患者行经腹直肌旁切口腹腔管置入术,术中放置腹透管2根,一根置入盆底,一根置入小网膜腔.护理中注意掌握灌洗液的温度,灌入的液量、保留的时间.
-
腹膜透析管外口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导管外口和隧道感染是导致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反复发生腹膜炎和终拔管的常见原因.因导管外口感染引起的腹膜炎占37 12%.本文通过22例感染者的护理观察,认识到外口感染的护理包括外口的局部护理的同时还必须着重于感染的预防和卫生宣教.预防外口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避免外口和隧道损伤.文章分析了损伤因素有:导管外口方向向上,腹透管的过度牵拉,未妥善固定,皮带摩擦,肥皂、爽身粉及洗涤剂对外口皮肤的刺激,外口局部护理过度和强行去除局部痂皮,个人卫生差等.外口感染的特征:可出现局部发红、肿胀、压痛.分泌物可有脓性、浆液性、血性,可伴有发热.而外口感染的预防及卫生宣教对于腹膜透析至关重要.因为外口感染和隧道感染可导致死亡,腹透管功能丧失和腹透治疗失败.避免外口污染要尽早清洗脏、湿的外口处,保持外口干燥,包括保持个人卫生.进行系统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进行局部护理,每天清洁导管外口处1~2次,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清洗药剂.
-
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病例:患者,女,49岁.2007年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2012年2月14日因腹膜功能衰竭,改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血压控制尚可.2013年1月10日患者为拔除腹膜透析置管入院.患者在手术室局麻下行腹透管拔管术,过程顺利,术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全返回病房,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予头孢曲松钠(台湾泛生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210039)2.0g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患者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后2min,出现烦躁,随后意识丧失,喉间痰鸣,血压测不到,听诊心率慢.立即实施抢救,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并予吸氧,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
-
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
腹膜透析管的功能状况是决定腹膜透析成功与否的关键,它与腹透管的种类、插管的操作技术、病人的营养状况、尿毒症的程度及是否使用激素有关.长期保持腹透管外口干燥及插管早期保持腹透管固定不动是至关重要的.
-
腹透管安全固定背心的设计与应用
腹膜透析是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腹透患者需要永久留置腹透导管,腹透导管被称为患者的生命线。如何更好地保护固定腹透导管是护理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大多数腹透患者腹透导管的固定方法都是采用松紧带,此种固定带材质较粗糙,摩擦皮肤,易造成皮肤不适以及感染,固定带容易上下移动,并且牵拉到腹透管,影响腹透出口处的愈合,导致出口处的感染。根据临床工作经验制作出一种新型腹透管安全固定背心,专用于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其结构舒适,制作方便,能够有效固定腹透患者的腹透导管。
-
直肠镜结合指检在植腹透管中的应用
腹透管植入在腹膜透析中占据重要地位,腹透管亦可被视为腹透患者的"生命线".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外科直视手术植管.但是,我们发现有不少在植入后不久便出现引流障碍,主要是由于移位、扭曲、大网膜包裹等原因.鉴于此,我们对17例透析患者,采用在直肠镜结合指检下植入腹透管,并回顾性收集同期传统外科直视手术患者21例,比较两种方法植管引起的并发症.
-
三种不同腹透管置管后对腹透管移位的影响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替代治疗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腹膜透析装置的改进和透析质量的提高,腹膜透析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肾科医师和患者的重视,采用腹透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加,而腹透管的移位导致透出液引流不畅则是影响腹透广泛开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的腹透管置管术后移位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下纠正腹膜透析管功能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替代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PD导管功能障碍是PD治疗中较为常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能否及时有效地得以纠正直接关系到PD治疗的顺利进行.据报道,除置管技术方面的因素外,PD导管功能障碍的常见的直接原因有腹透管移位、堵塞、网膜包裹等.2008年4月~2011年4月我院肾内科在普外科的配合下,对13例PD导管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复位及疏通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手术情况及导致PD导管功能障碍的原因作一分析,供同道参考.
-
腹膜透析管整复术的临床应用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腹膜透析并发症亦日渐多见.腹透管的漂移、大网膜包裹粘连和纤维块及血凝块的堵塞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往往导致腹透液流入和/或流出不畅而致腹膜透析失败.以往针对此类并发症采用非手术疗法多不能奏效而不得不采用手术重新植管,但是重新植管费用高、住院时间长、患者多不能接受.我科于1997年5月~1999年12月采用腹膜透析管整复术处理1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预后的预测因素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衰竭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腹透连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腹透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虽有明显下降,但腹膜炎仍是腹透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患者技术失败的首要原因,重症患者甚至可导致死亡.难治性腹膜炎时延迟拔除腹透管会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1],及时拔管有益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因而了解腹透相关腹膜炎预后的预测因素,尽早发现重症腹膜炎患者对于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近年来腹透相关腹膜炎预后的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应用腹腔镜技术矫正腹膜透析导管移位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肾替代治疗的手段之一.腹透管在腹腔中的良好位置是确保PD正常进行的前提,如果腹透管移位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矫正将导致PD失败.一般腹透管移位后非手术方法处理无效时,需要进行手术复位,近我们对1例腹透管移位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手术复位,认为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好等优点,现报道如下.
-
腹膜透析管引起直肠瘘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4岁.因腹透管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伴恶臭1周于2002年9月9日入院.患者1997年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行腹膜透析治疗.腹透管为 Quinton 直管.2001年11月因真菌性腹膜炎伴小肠高位梗阻停止腹透,改血透治疗,患者要求控制感染后,继续行腹膜透析,坚决拒绝拔管.真菌性腹膜炎治愈后,给予肝素10 ml 加生理盐水20 ml 封管.
-
腹透管隧道超声在导管隧道感染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对门诊随访的腹透患者检查腹透管出口情况并分类,结合隧道超声显像以了解其在隧道感染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将腹透患者的出口分为良好、可疑、感染出口(ESI)和隧道感染(TI),统计出口和隧道感染的发生率、细菌种类、治疗效果和预后,并与隧道超声显像结果比较.结果在随访期间共对69例腹透患者的出口进行定期检查,共发生ESI 21例次,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7.6%)和绿脓杆菌(28.6%)为主.经治疗,17例次出口感染痊愈,4例未愈病例均存在隧道感染.临床诊断隧道感染发生率为0.012/病人年,超声显像诊断隧道感染发生率为0.049/病人年.结论隧道超声显像检查不仅能提高诊断阳性率,而且对隧道感染的治疗起指导作用.隧道感染多发生于出口感染未愈的病例中,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范围影响预后.
-
儿童腹膜透析时营养不良的监测及预防对策
自1968年Tenckhoff腹膜透析管问世,使腹腔内长期置留腹透管进行透析成为可能.由于连接技术及透析液的成分不断改进,腹透液的生物相容性有很大提高,全世界接受腹透的人数迅速增加.如英国70年代仅3%的尿毒症患者选择腹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