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海徐汇区老年人抗M2型线粒体抗体的筛查结果分析
对上海市徐汇区6 008例60岁以上体检的老年人进行抗M2型线粒体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筛查,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复测,其阳性率为1.31% (79/6 008),其中男性0.82%(18/2 186),女性1.60% (61/3 822).经进一步检查显示11例抗M2型线粒体抗体阳性者中,8例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高度疑诊;11例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和/或临床症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
影响难治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的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难治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特点,比较其与典型PBC患者的异同,探索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0例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随诊1年以上的PBC患者,根据对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情况,应答良好患者为典型组(37例),应答不良者为难治型组(23例),分析初治时两组临床资料的异同.结果 难治型PBC患者初治时瘙痒(73.9%比45.9%)、乏力(60.9%比40.5%)、黄疸(43.4%比18.9%)发生率高于典型PBC患者(P<0.05);难治型PBC患者在初治时有较高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且IgM高于典型组,而IgG较低(P<0.05);难治型和典型PBC患者在年龄、性别、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M2亚型(AMA-M2)、其他相关抗体(如抗GP210、抗SP100等)以及肝脏病理分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初治时有瘙痒、乏力、黄疸等临床表现的,ALT、AST、ALP、GGT、TBIL和DBIL、IgM 水平较高的PBC患者可能对UDCA应答不良.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microRNA表达谱变化
目的 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微小RNA( 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选取20例PBC患者,收集同期20份健康人外周血作对照.应用芯片技术筛选PBC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表达差异的miRNA,并用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BC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有25个miRNA表达失调,其中有23个下调,仅有2个上调(均P<0.05).定量PCR显示,miR-346、miR-17-5p、miR-20a和miR-let-7b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而miR-451和miR-129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T细胞miRNA表达与健康对照比较存在差异,这些异常表达的miRNA可能参与PBC的发病.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53例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免疫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观察153例PBC的临床表现,并分析有关实验室检查资料,35例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有典型的皮肤瘙痒者43.79%,肝肿大占46.41%,脾肿大者占39.87%,有皮肤、巩膜黄染者占84.3%,随病情进展血清胆红素(SB)逐步上升,而胆硷酯酶(CHE)逐步下降(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 、人血白蛋白在病程晚期明显下降(P<0.05),ALT、CHE与SB呈酶-胆分离现象;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在病情晚期反而上升(P<0.05));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病情早期即明显升高,随病情进展到中期ALP明显下降(P<0.05),到晚期GGT明显下降(P<0.01).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者占83.7%,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M2)阳性者占69.3%.35例经肝组织学检查确诊病例中,10例为AMA阳性者,25例为血清学检测全阴者.结论 50%以上的PBC无典型临床症状;80%以上的PBC可以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确诊;部分依临床资料不能确诊病例,应行肝脏组织学检查确诊.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和预后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对PB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PBC患者(其中8例合并PAH)的临床表现、抗体谱、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Mayo危险评分),并对合并PAH及不合并PAH的PBC患者进行了上述指标的比较. 结果门脉高压症的发生比例(率):PAH组为7/8,无PAH组为44.4%(32/72),两组比较P<0.05;Mayo危险评分和IgA水平PAH组亦高于无PAH组(P<0.05).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梅(ALP)的平均值无PAH组高于PAH组,两组间的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BC患者可以合并PAH,其中中-重度PAH并不少见.PBC合并PAH与门脉高压症相关,其出现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医师需提高对PBC和PAH的认识,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测特点.方法对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中女18例,平均年龄(52.4±10.8)岁,男2例,年龄为26、2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黄疸、皮肤瘙痒;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有轻度或中度升高,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明显升高,多数患者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与血清IgM升高,线粒体抗体及线粒体抗体M2亚型均为强阳性.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肝组织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的临床诊治现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1],也可能与遗传、雌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其特征为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伴门静脉炎症性改变,终导致纤维化及肝硬变.本病好发于更年期或绝经期的女性,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皮肤瘙痒和乏力,易并发干燥综合征(SS)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IgM水平明显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
-
肝硬化腹水的饮食调治
肝硬化有门静脉性和胆汁性两大类,前者发病率高,以 20~ 50岁者居多,男性稍多于女性.门静脉性肝硬化,指肝脏受一种或多种损害性因素的作用而发生慢性、进行性、全面性的变性和坏死,继有肝细胞再生及结缔组织增殖等变化.临床上常出现肝功能障碍、脾脏肿大、腹水、黄疸、腹壁静脉及食道静脉曲张等,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以小叶间胆管阻塞为特征.肝移植是PBC的唯一治愈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接受肝移植治疗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免疫诊断指标的探讨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自身免疫应答介导的一种慢性胆管炎症性肝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近年来PBC的患病率有显著增加趋势[1].因其早期阶段的临床、生化和病理学特异性指征不明显,而肝胆管进行性炎症病理损伤可能与自身免疫应答所致肝胆管损伤有关,PBC患者又存在高丙球蛋白和高免疫球蛋白M血症,故本文重点检测PBC和其他肝病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和免疫球蛋白M(IgM),探讨其与其他肝病鉴别的价值.
-
兔胆总管部分结扎肝硬化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通过手术造成胆总管狭窄制备兔胆汁性肝硬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并部分结扎新西兰兔胆总管,结扎时分别与不同孔径的硬塑料管共同结扎或不用塑料管垫衬,结扎后将导管抽出,形成孔径分别为0、0.6 mm、1.0 mm和1.6 mm的狭窄胆总管.存活兔于结扎14周后处死,观察其胆道系统变化情况.结扎前及结扎术后根据兔存活情况于1、2、4、11周经耳中央动脉抽血1.5 mL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结果:兔胆总管部分结扎后有2种现象,一为肝内胆管形成球囊样扩张伴有胆石沉积,此类无明显肝纤维化表现;二为胆总管自狭窄以上呈不同程度扩张,有的呈现串珠样扩张,但无包裹性胆石沉积,此类肝纤维化程度较重.术后第1周,ALT、AST、TBIL、DBIL明显升高,第2周,ALT、AST、TP、ALB下降,TBIL、DBIL降至正常.结论:对新西兰兔进行胆总管部分结扎术可建立胆管阻塞型肝硬化模型.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49例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PBC-AIH O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情况.方法 收集PBC-AIH OS患者49例,分析其血清学指标、肝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特点、肝硬化及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情况.结果 49例PBC-AIH OS患者以女性(83.7%)为主,平均发病年龄(57.2±8.9)岁,均有不同程度生化指标升高:ALT(225.0±248.0)U/L、AST(207.6±233.1)U/L、GGT(409.6±326.2)U/L、ALP(338.8±274.8)U/L、TBIL(51.1±67.7)μmol/L;31例GLO[(42.9±10.6)g/L]升高.接受IgA、IgG、IgM水平检测的31例患者中,18例IgM[(3 872±2 945)mg/L]、19例IgG[(18 426±6 726)mg/L]水平升高;ANA、AMA、SMA阳性率分别为98.0%、89.8%、6.1%;初诊时肝硬化38.8%,其中失代偿期57.9%;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40.8%;影像学检查示腹腔淋巴结肿大者91.8%.结论 PBC-AIH OS病理特点更倾向AIH,且易并存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规评估应注意对其拓展筛查;腹腔淋巴结肿大可能对诊断PBC-AIH OS有指导意义.
-
此时吸烟害更大
吸烟本身就是害己又害人的不良嗜好,而不良的吸烟习惯其害更大.饭后吸烟瘾君子们常说:"饭后一支(袋)烟,快活赛神仙."他们不知道饭后吸一支烟比平时吸10支烟的中毒量还大.因为进食后,消化道的血液循环旺盛,吸入烟中的有害物质也更多.同时,烟中有毒物质可使胰蛋白酶的分泌受到抑制,从而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饭后吸烟还能促使胆汁分泌增加,可能引致胆汁性胃炎.所以民谚称:"饭后一支(袋)烟,容易得胃炎"就是这个道理.
-
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2例
拔除T管后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我院于2006-2008年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59岁,以"胆囊积液多发性胆囊结石"于2007年12月20日入院.建议手术治疗,拒绝.经抗感染支持治疗1周后症状未改善而中转手术.
-
邵铭应用药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
邵铭系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知名肝病专家.邵铭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徐景藩教授多年,学验俱丰,深谙中医理论要旨,对肝胆疾病的诊治经验颇丰,其临床拟方遣药精妙有效,尤其擅长使用药对.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收获较丰.兹将邵铭应用药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介绍如下.
-
肝功能衰竭并发胆汁性肾病288例分析
肝功能衰竭时可出现多种肾脏的病理变化,不同的病理改变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北京佑安医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的288例尸检资料中,88例并发胆汁性肾病,现将其病理改变结合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288例患者均为北京佑安医院因肝功能衰竭尸检的病例,年龄8~78岁,其中男215例,女73例.本组患者发病前均没有明确的肾脏疾患,生前43例临床诊断为肝肾综合征.每例患者均使用过不同剂量的利尿剂,如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速尿等.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9例及其伴干燥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肝内小胆管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干燥综合征(SS)也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导管上皮,二者关系密切[1].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70例临床特点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胆汁性肝硬化,以肝脏细小胆管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坏死及慢性胆汁淤积为特点,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肝炎肝硬化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破坏,假小叶结构形成,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笔者总结我院住院并确诊为肝炎肝硬化及PBC患者各35例,对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
-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中水平的表达,并探讨sTRAIL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PBC患者26例(PBC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7例(慢性肝炎肝硬化组)以及健康体检者25例(正常对照组)的sTRAIL并同时测定IgG、IgA、IgM,观察各指标在PBC中的改变.结果 PBC组和慢性肝炎肝硬化组sTRAIL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8.73±42.45)pmol/L,(108.13±41.60)pmol/L vs(73.83±8.60)pmol/L(P<0.01).PBC组sTRAIL也较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sTRAIL在PBC患者及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均升高,但二者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测sTRAIL对PBC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辅助作用并有助于PBC发病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肝硬化 胆汁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胆管周围炎和小胆管损伤.结论 AIH及PBC的诊断可综合临床、生化、自身抗体、病理组织学特征,其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对ALD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