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阳春砂仁植株新株萌发与叶枯病发生的关系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t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药食两用作物,自然种群中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同时存在.20世纪60年代从广东省阳春县引种到云南西双版纳,目前西双版纳州砂仁总面积已达到7 300 hm2,成为我国面积大的砂仁生产基地,也是当地山区、半山区农民及少数民族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2].
-
媒介按蚊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疟疾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每年有300~500万人感染疟疾并导致100多万人死亡.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由于按蚊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扩散,目前尚无有效的防制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疟疾防治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一项基因操纵控制蚊媒新策略,即通过转基因手段,把蚊虫抵抗疟原虫感染的相关基因转入蚊基因组, 使其稳定遗传并在自然种群中扩散, 以期减少甚至阻断疟疾的传播.研究疟原虫感染引起蚊媒体内的生物学改变,特别是对按蚊中抑制疟原虫感染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 是实现这一策略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三类基因:按蚊的模式识别受体、抗疟原虫感染的基因和效应调节基因.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广州市蚊幼虫自然种群孳生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蚊虫自然种群幼虫的孳生地类型及种群分布特点.方法用现场抽样调查方法对市内9个城区分别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对各类有可能孳生蚊虫的场所进行抽样,记录各类孳生场所的检查数及阳性数.结果全市各类蚊孳生地共检查19 330处,阳性1 546处,阳性率8.00%,以洼地(25.69%)、地下室(23.70%)、防空洞(16.79%)阳性率较高;建筑工地、小型积水、市政排水设施3类孳生场所占总检查处数的82.45%,占总阳性处数的79.43%;各类型孳生地在各城区的分布比例及孳生阳性情况有所不同;除二次供水、市政排水设施和防空洞外,中心城区与边缘城区蚊孳生阳性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广州市的蚊虫孳生地具有种类多样性,分布不均匀,在城区不同区域各有所侧重的特点.建筑工地、小型积水和市政排水设施是广州市城区主要蚊虫孳生地.小型积水是广州市白纹伊蚊重要孳生场所,致倦库蚊主要孳生场所是建筑工地、市政排水设施等.在蚊虫孳生地处理上,各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
拥挤对金黄地鼠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应激影响许多哺乳动物的繁殖,有人对大鼠和小鼠的研究发现,应激可抑制其交配行为、排卵、胚胎植入、胚胎生长和哺乳等.但以往研究应激对繁殖的影响时,多采用电刺激、束缚、热和噪音等物理应激元,对拥挤等社会应激元的研究比较少见.金黄地鼠在自然种群中很少发生拥挤,以该物种研究由高密度构成的拥挤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可能比自然种群中常常发生拥挤的大、小鼠等哺乳动物更易阐明拥挤的生态学效应.
-
血吸虫种群基因结构: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个体基因细微差异
为研制曼氏血吸虫疫苗,已利用一系列候选抗原分子制备成疫苗.尽管作了大量艰苦研究,但是,对于在自然种群中,这些抗原分子的遗传变异及变异程度仍缺乏充分研究.本文作者建议:要将研究重点瞄准血吸虫种群遗传变异领域,大力开展种群遗传学探讨,这将有利于揭示疾病进程的本质和提高防治措施的效率.
-
按蚊抗疟原虫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疟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杀虫剂灭蚊是控制其传播的重要手段.受蚊虫抗药性和生态多样性的困扰,至今未能取得理想的防制效果.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疟疾防治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一项基因操纵蚊媒新策略,即通过转基因手段,把蚊虫抵抗疟原虫感染的相关基因转入蚊基因组,使其稳定遗传并在自然种群中扩散,以期减少甚至阻断蚊虫的传播.研究疟原虫-蚊媒相互关系的分子机制,尤其对按蚊阻断疟原虫感染的免疫机制的研究,是实现这一策略的重要课题.
-
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蟑螂是重要病媒生物之一,多在阴暗、潮湿、多缝隙及具有充足食物和水源的环境中活动、孽生和繁殖.由于它独特的生态习性,可携带多种病原体,对人们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造成污染,从而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在蟑螂防制工作中,使用杀虫剂仍是主要手段,随着杀虫剂的长期、大量使用,蟑螂的抗药性也随之发生改变.
-
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目的:探讨自然界内郑州中华按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方法:在自然界内用自创的实验筒、实验网和接近自然状况的大实验笼等工具,定点定量调查研究。结果:求出成蚊前期发育历期:7月份为14.17d,8月份为13.32 d;存活率:7月份为77.53%,8月份为85.18%;生殖营养周期:7月份为2.48 d,8月份为2.49d;产卵规律:该蚊多数在夜间产卵,产卵高峰出现在黄昏后和黎明前;平均产卵量:7月份为167粒,8月份为121粒;平均成蚊寿命:7月份为3.93 d,8月份为6.23 d。结论:郑州中华按蚊在当地6月下旬和8月下旬各出现一次密度高峰,自然种群数量大,传疟潜势高。
-
自然界中华按蚊种群研究工具及其在生命表制作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能在自然界大型水体和旷野中对中华按蚊种群进行研究。方法:研制出适合于稻田浅水定量研究的实验简,适合于深水的实验网和接近自然状态的大实验笼。应用这些工具进行了自然界中华按蚊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利用系列研究工具定量研究出1988年第8代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命表。求出各发育历期的死亡数和死亡因素,死亡率,存活率和死亡因素k值,分析出各发育阶段的关键死亡因素,计算下代预计产卵量为8288粒,种群趋势指数I为6.3027。结论:系列研究工具使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郑州中华按蚊第9代种群数量还趋于增加之中。
-
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种群动力学参数
目的:探讨自然界内郑州中华按蚊种群的繁衍动力学。方法:采用自然调查和数学生态学的方法。结果:求出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1998年第6代的净增殖率 Ro 为3.522 O,平均世代周期T为22.942 0 d,增长能力rc为O.054 9,有限增殖速率λ为1.056 4,种群增长1倍的时间t为12.625 6 d,雌蚊预期寿命ex为5.5加3 d,瞬时出生率b为0.0620,瞬时死亡率d为0.007 1,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占98.298 8%,成蚊占1.701 2%。结论:该研究为自然界中华按蚊种群的预测预报及防蚊灭疟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