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野鸦椿鉴别研究
野鸦椿(药材名为鸡眼睛)来源于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的带花或果的枝叶,其原植物分布江南各省和云南东北部[1].野鸦椿为贵州少数民族用药.性辛、甘、平,具理气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2],现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0108(ZD-0108)-2002(试行)血脉通胶囊中的主要药材之一.
-
芸香科药材的炮制与贮藏养护
芸香科植物分布广泛,药材非常常见,品种也很多,约有1300~1600种,其中我国有150种,主产西南和华南.芸香科又分为四个属,分别是:柑橘属,黄檗属,花椒属,白鲜属.其中,柑橘属的药材为常用,如陈皮、枳实、枳壳、青皮、佛手、橘红等.
-
天花粉及易混品种的鉴别
天花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之功效;主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等症.植物分布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天花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亦称瓜萎根、栝楼根.栝楼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又名瓜蒌、大圆瓜、鸟瓜、吊瓜.栝楼喜温暖潮湿气候,较耐寒,不耐干旱,生于山坡、草丛、林缘半阴处.栝楼以家种为主.
-
深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变应原的检测分析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应性鼻炎的好发人群越来越广泛,变应原也越来越多,有资料统计,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现已超过20%[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主要与生活环境、地理位置、饮食习惯、气候特点以及植物分布等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患者常见的变应原往往有很大差异[2]。本研究对深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常见的变应原进行统计分析,对常见变应原的种类以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进行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牻牛儿苗化学成分研究
牻牛儿苗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Erodiumstephanianum Willd.的干燥地上部分,习称长嘴老鹳草.该植物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的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1].牻牛儿苗作为老鹳草的药材来源之一,为中药老鹳草的主流商品,植物分布较广,其化学成分研究除了已有报道含有geraniin外再未见报道[2].本研究的目的是结合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活性(cytopathic effect reduction assay,CPE)筛选,研究其化学成分,为以牻牛儿苗为基原的老鹳草药材的质控提供依据.
-
三种当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当归属(Angelica L.)是伞形科的一个大属,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和新西兰,全世界约90种(狭义).我国产有45种,其中特产的有32种2变种,是世界当归植物分布的中心[1].
-
五指毛桃化学成分研究
五指毛桃又名南芪、五爪龙、五指牛奶、土北芪,为桑科植物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干燥根,具有健脾利湿、益肺止咳、舒筋通络的功效[1],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肝炎、风湿痹痛、肺痨咳嗽等症,原植物分布在我国南部及西南部地区,为华南地区较常用药用植物.
-
甘遂烷型三萜的研究进展
甘遂烷型三萜是一类具有四环体系三萜类型的化合物,在植物分布中比较罕见,是一类数量较少的三萜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研究甘遂烷型三萜,通过查阅有关甘遂烷型这一类化合物的文献,对该类三萜的植物分布、化学结构分类及典型核磁共振碳谱数据进行综述.
-
盾木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及其结构研究进展
盾木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黄酮类衍生物,结构类型主要有黄烷醇型、黄酮醇型、二氢黄酮醇型及花色素型,主要分布在豆科云实亚科Umtiza属、角刺豆属、紫心苏木属、短盖豆属、仪花属、粗豆树属、云实属及两蕊苏木属,含羞草亚科的金合欢属,蝶形花亚科鱼藤属、鸡血藤属、灰毛豆属中,零星分布在鸢尾科、蓼科、大戟科、卫矛科、蓝雪科、楝科、藤黄科、岩蕨科、箭蕨科等植物中,具有重要的植物化学分类学意义.综述近年来分离得到的盾木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在植物界的分布情况,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鸢尾醛型三萜的分布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鸢尾醛型三萜是角鲨烯代谢的一类特殊的三萜类化合物,结构类型主要有单环、双环、螺环等,主要存在于鸢尾科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综述了鸢尾醛型三萜在植物界的分布情况及其多样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鸢尾醛型三萜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
005 蛇床子素在植物界的分布及药理活性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了蛇床子素在伞形科、芸香科等植物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
-
七叶树属植物的现代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七叶树属植物的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加以归纳整理.结果及结论:我国七叶树属植物资源丰富,加强对该属植物的综合研究,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8-异戊烯基山柰酚研究进展
8-异戊烯基山柰酚是常见的异戊烯基取代黄酮.近年来关于其化学研究、制备方法、药理活性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抗骨质疏松、抗老年痴呆、降血糖、心血管保护、雌激素样作用等,为8-异戊烯基山柰酚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为了更好地对8-异戊烯基山柰酚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前期研究的文献资料,综述了8-异戊烯基山柰酚的性质、波谱学数据、植物分布、制备方法、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8-异戊烯基山柰酚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
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特别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香薷属植物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表明:(1)挥发油和黄酮是香薷属植物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2)香薷属植物大部分物种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等药理作用;(3)香薷属植物可用于天然空气清新剂、食品保鲜,食品添加剂、珍稀野生植物油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探讨
长江三峡库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岭谷相间,地处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由于没有直接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的破坏,本地区除在植物区系上和植被类型上显示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外,同时还保存着许多珍稀和我国特有的属种,成为我国珍贵稀有植物的避难所和数个特有属植物分布中心区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为了保护三峡库区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笔者对三峡库区珍稀濒危药用物种的现状与保护进行探讨,阐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