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介入再通治疗及其对改善心功能和远期预后的疗效
心肌缺血和坏死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是否出现心力衰竭与缺血和梗死的面积密切相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时早期溶栓可以使40%~70%的冠状动脉开通,从而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由此奠定了冠状动脉闭塞和再通的理论基础[1-2].然而,超过佳再通时间梗死动脉仍然闭塞的患者,晚期介入治疗是否获益仍有很多争议.一些研究认为,心肌梗死的晚期(12 h至6个月)介入开通治疗仍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即使已经超过了心肌梗死后挽救心肌活性的佳期限[-6].但是,临床上有些患者闭塞的冠状动脉开通后,心力衰竭症状并没有缓解,心脏持续扩大,病死率并没有降低;而有的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持续闭塞,但是没有太多的临床症状,活动耐力基本不受影响,寿命不受明显影响.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慢性闭塞病变 介入治疗 心肌灌注 -
大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国内外较多研究均已证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度及重度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明显改变预后,介入治疗前尽早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明显减少患者的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和顽固性心肌缺血等),提高直接PCI治疗的成功率.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心肌灌注功能暂时性改变,缺乏胸痛症状,一般临床检查和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本文对56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AECG的检查,并探讨SMI的发展机制及临床意义.
-
Revolution CT低剂量心肌灌注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低剂量心肌灌注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50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Revolution CT低剂量心肌灌注扫描,测量对应的缺血心肌与正常心肌的灌注参数值.结果: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达到98.36%.缺血心肌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心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心肌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 time,MTT)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心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volution CT低剂量心肌灌注成像,在显示冠脉病变的同时能够观察心肌缺血和梗死的情况,并且显著降低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Revolution CT 低剂量 心肌灌注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操作及护理注意事项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是在患者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显像剂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后,心肌处于静息状态时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照相机(Single 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扫描,能准确评估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多层螺旋CT心脏应用的新进展
20世纪90年代末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于临床,它采用多排探测器、多个数据采集通道.大大提高了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使心脏及大血管的血管成像成为可能.近年来16、64排MSCT的应用,使CT在心血管系统的成像水平进入了新阶段.目前256、320排MSCT的出现使CT在心血管系统的成像逐渐趋于完善[1,2].本文对MSCT在冠状动脉评价、心肌灌注、左室功能及室壁运动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心肌血流灌注及随访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CE)在评价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心肌灌注及其在临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患者均在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及随访6~12月分别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程度进行评分并与相应阶段造影和/或冠脉增强CT(CT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心肌超声造影后受损节段与未受损节段的对比增强,治疗前受损心肌的造影记分指数前后均低于正常心肌,冠脉再通后自身对照血流灌注明显改善,左室心内膜边界显示清晰.超声造影结果与再通治疗前冠脉造影符合率为88.9%(32/36),与再通治疗后靶血管供血支配区符合率为77.8%(28/36).结论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可评价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随访观察冠状动脉再通后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情况,可以减少冠脉造影及CTA检查,避免副损伤和并发症.
-
司诺维实时声学造影评价心内膜缘和心肌灌注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第二代声学造影剂司诺维(Sonovue)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透声较差、心内膜显示不清的患者,采用Philips Sonos 5500和S3探头,探头频率为1~3 MHz,每例患者均先后接受两次静脉注射司诺维2 ml进行实时声学造影,分别评价心内膜缘和心肌灌注显像.结果:1.绝大部分患者使用司诺维后无毒副作用;2.司诺维改善了98%的心内膜显示不清节段的图像;3.正常冠脉供应节段的造影记分明显高于狭窄冠脉供应的节段;4.狭窄冠脉供应的部分节段即使造影评分正常,但再灌注时间较正常冠脉明显延长.结论:司诺维的临床使用安全可行,能够明显地改善心内膜边缘显像,实时正确地评价心肌灌注.
-
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心肌灌注
目的 心肌声学造影(MCE)观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冠脉搭桥后心肌血流灌注变化,探讨其在评估缺血性心肌血运重建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36例心肌声学造影患者,单支病变5例,2支病变(狭窄>75%)19例,3支病变12例.36例患者分别予以介入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搭桥术进行血运重建,术前、术后及随访6~12个月分别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程度进行评分.将其结果与相应阶段造影和/或冠脉增强CT成像(CT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按左室壁16节段法进行分段.36例患者576个节段中,运动异常节段247个.与治疗前冠脉造影吻合率89.9%.冠脉血管再通术后1个月内复查172个节段有运动改善,与支架或搭桥靶血管供血支配区吻合率78.6%.血运重建术后自身对照灌注明显改善.在随访6~12个月间,心肌声学造影与冠脉影像结果吻合率降低为80.56%.其中造影或CTA显示血运正常而MCG示心肌灌注差者4例,其中有3例有糖尿病,4例患者心功能均低下;而靶血管再狭窄或闭塞,心肌灌注改善者3例,均为多支冠脉搭桥患者,前降支正常,回旋闭塞1支,另2例除前降支血管其他血管均闭塞.结论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可随访观察冠状动脉再通血运重建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改善的情况,可尝试用于冠心病血管重建术后的临床随访.
-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对心肌灌注的影响
.02)dB/s,P<0.01].而相应的值进行标化后,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心肌的A×k 值亦小于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心肌[(0.17±0.11) vs (0.23±0.15)dB/s,P<0.05].结论 冠脉狭窄供血区域伴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心肌血流量低于无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其中无室壁运动区域的心肌血流量与供血冠脉的狭窄程度有关.
-
能量多普勒造影技术在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研究中的临床初步应用
目的:观察能量多普勒造影技术(PCI)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效果.方法:利用PCI技术观察6例非特异性胸痛患者及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效果.其中,心肌梗塞患者在MCE后一周内行核素检查.结果:6例非特异性胸痛患者均未见节段室壁运动异常,在声学造影剂注射后见全部心肌组织均匀显影;而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则见梗塞相应部位室壁运动异常,且声学造影检查发现该部位多普勒能量信号缺失,与核素灌注缺损范围一致.结论:能量多普勒造影技术可在临床上初步实现满意的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支架置入术后心肌灌注的超声研究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定量评价PTCA支架置入术后心肌灌注恢复的特性.方法选择45例接受PTCA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20例和心肌梗死组25例,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将采样容积置于PTCA支架置入血管所对应的供血心肌节段及二尖瓣环,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Ve/Va、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充盈波的加速度时间(EAT)及减速度时间(EDT),于手术前、术后3 d、1个月和3个月观察DTI所测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心脏整体的舒缩功能两组二尖瓣环DTI的Vs、Ve和Ve/Va在术后增高,EDT下降,Ve/Va在术后3 d即开始增高.Vs与左室射血分数(EF)呈正相关,r=0.656,P=0.021;(2)心肌局部的舒缩功能心肌梗死组和心肌缺血组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出现相应节段Vs、Ve及Ve/Va增高,EDT和EAT下降.结论二尖瓣环的Ve/Va是反映PTCA支架置入术后心脏整体灌注改善的早期指标,Vs的增高是PTCA支架置入术后心脏整体收缩功能恢复的标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患者的局部及整体心肌血供的恢复时间各具特性.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心肌灌注 -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肌灌注的评价
目的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检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PCI)后左前降支(LAD)远端血流速度(CFV),评价心肌灌注.方法 PCI后第3 d用TTDE检测LAD远端血流,并与PCI后Blush分级、PCI前后心电图比较.结果 CFV频谱舒张期减速时间(DDT)<600 ms组Blush 3级比例小于DDT≥600 ms组,PCI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70%比例小于DDT≥600 ms组(均P<0.05).结论 CFV频谱DDT缩短提示心肌灌注不良,与Blush分级及心电图评价心肌灌注结果一致.
-
利声显心肌声学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利声显心肌声学造影(IMCE)在AMI早期确诊及评价溶栓疗效中的价值.方法:11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行IMCE检查,分析利声显输注和递增触发时的心肌多普勒信号,并描绘时间-强度曲线,测量平台期心肌显影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β)A·β乘积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溶栓后A、β及A·β值均显著增加(P<0.05~0.01),而溶栓失败者A仍≤2分.结论:IMCE为AMI的诊断及床旁评价溶栓疗效提供了简便、安全和可靠的新途径.
-
心肌声学造影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利声显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IMCE)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疗效评价及左室功能恢复的预测等方面中的应用.方法对16例冠心病患者于CABG前后分别行IMCE检查,测量平台期的心肌显像大强度A、曲线上升至A的平均斜率β及A与β之积在手术前后的变化.随访3个月,判定IMCE各项指标预测左室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手术后相关心肌节段的A、β及A*β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1).相关分析显示,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all molion score index,WMSI)与IMCE的三项测值A、β及A·β均有相关关系,其中以随访期WMSI与术后IMCE的A值之间相关性为佳(r=-0.72,P<0.001).以术后A=3分作为心肌再灌注的标准,对室壁运动的恢复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结论利声显IMCE提供了床旁无创评估CABG疗效的新手段,且对室壁运动的恢复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新型多聚体超声造影剂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自制新型多聚体超声造影剂的基本特性及其对实验犬左心室及心肌增强显像的效果.方法扫描电镜观察微泡大小形态及粒径分布,Coulter计数仪测定微泡浓度,4只杂种犬其中2只制成前壁心肌梗死模型,经股静脉0.5 ml团注新型多聚体超声造影剂观察犬左室及心肌显影效果,同时监测心率及呼吸频率.结果该新型多聚体造影剂为含空气的冻干粉剂,平均粒径1.5 μm,100%的微泡粒径小于8 μm,通过周围静脉注射使左心室腔产生明显的增强显像,其中左心室2+以上程度的显影占总注射次数的92%,肺转运时间为2~3个心动周期.左心室显影峰值出现在左心室显影后3~5个心动周期,持续高强度显影15 s 以上,触发成像模式可见心肌显像同时能检测梗死区心肌.造影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心率、呼吸及心电图改变.结论新型多聚体超声造影剂可以获得良好的左心室及心肌增强显像,对实验犬的心率、呼吸无明显影响.
-
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灌注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日本大耳兔20只,随即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应用声学造影剂SonoVue,取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前壁、前间隔心肌灌注再充盈曲线的A值、β值、A×β值.结果 AS组前壁和前间隔心肌灌注显著降低,表现为前壁和前间隔β值和A×β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A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是无创性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
-
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埋植bFGF缓释胶对急性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及血流灌注的影响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行激光打孔隧道埋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对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三组,即单纯冠脉结扎组(AMI组)、冠脉结扎加激光打孔组(TMLR组)和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埋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组(bFGF组).所有实验犬均结扎左前降支中段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TMLR组和bFGF组在冠脉结扎后30 min于缺血区心肌行激光打孔(TMLR),bFGF组并于激光打孔的心肌隧道内埋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bFGF-FG).术后2个月用冠脉血流显像检测缺血区心外膜表面冠脉侧支及心肌内血流,用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定量缺血心肌内微血管密度及Ⅷ因子表达.结果:TMLR组及bFGF 组缺血打孔区冠脉侧支及心肌内血流的彩色信号面积及平均吸光度均大于AMI组,以bFGF组为显著(P均<0.01),且bFGF组的上述两项指标高于TMLR组(P均<0.05);TMLR组和bFGF组缺血打孔区心肌内微血管密度及Ⅷ因子相关抗原显色面积、平均吸光度均大于AMI组(P<0.05或0.01),且bFGF 组三项指标高于TMLR组(P均<0.05).结论: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埋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能够进一步促进缺血心肌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加强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
-
缺血预适应:心肌声学造影的评价及心肌灌注动态变化特征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新方法心肌声学造影(MCE)在缺血预适应(IP)研究中的价值及IP过程中心肌显影动态变化的特征.方法:采用前降支动脉套扎建立IP开胸犬模型,在1小时的长缺血前预缺血和再灌注各5分钟,反复4次,并于再灌注2小时进行经静脉MCE,继而取出心脏用Evan氏蓝和TTC染色,分析两者所代表的坏死面积占缺血危险区面积的百分比(AN%)关系.同时,分别于基础、缺血前、缺血1小时、再灌注0.5小时和2小时行MCE,测量结扎区MCE缺损面积进行前后比较,并与缺血再灌注(IR)对照组比较.结果:(1)MCE与组织染色法所测的AN%相一致;(2)在IP刺激期,可见小和大MCE缺损,其小所占的百分比(ADmin%)随IP刺激而下降;在再灌注期,IP组ADmin%无变化,而IR组明显升高.结论:MCE可作为研究IP的有效方法,为IP的在体研究并过渡临床提供了新的方法;IP可使刺激期心肌无复流范围相对缩小而再灌注期无复流无扩大.
-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正常犬心肌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正常犬的 心肌血流灌注。方法:8只开胸犬以微量注射泵静脉滴注全氟显(速度为5ml/min和10ml/min) 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观察左室各壁的造影效果和室壁运动。以闪烁 显像观察左室各壁的再灌注情况。结果: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良好地显示了犬正常心肌的血流灌注特点,包括色 彩、亮度与灌注时间,同时各室壁节段运动显示良好,回放测量与M型测值无明显差异。闪 烁显像准确反映了心肌血流灌注的速度。结论: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可同时观察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闪烁”显像具 有定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的潜在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