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铁皮石斛DcCDPK8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功能分析

    作者:汪园;高燕会;朱玉球;斯金平

    铁皮石斛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DcCDPK8参与低温激素ABA和MeJA的信号转导过程,但转录调控尚不明确,为了研究铁皮石斛DcCDPK8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并对其转录调控机制进行探讨,采用PCR技术克隆铁皮石斛DcCDPK8基因启动子序列,并利用5'端缺失和GUS基因的融合表达研究启动子序列功能.结果表明DcCDPK8基因启动子序列含有1个低温响应元件LTR(-1 749~-614 bp),2个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1 749~-230 bp)和1个ABA响应元件(-614~-230 bp),构建3个5'端不同缺失片段融合GUS报告基因的pBI121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化烟草叶片,经低温胁迫后GUS活性强弱为DcCDPK8-p1> DcCDPK8-p2> DcCDPK8-p3,经外源ABA诱导后GUS活性DcCDPK8-p1> DcCDPK8-p2> DcCDPK8-p3,而经外源MeJA诱导后GUS活性DcCDPK8-p1> DcCDPK8-p2> DcCDPK8-p3,推测DcCDPK8基因启动子序列中ABA响应元件(ARE)对外源ABA的响应起正调控作用,而MeJA顺式作用元件对外源茉莉酸甲酯响应起抑制作用.

  • 大鼠骨骼肌纤维组织化学分型与肌球蛋白重链的功能

    作者:朱道立;徐萍;谢锋;熊寿勇

    目的 研究分析了成年SD大鼠外侧腓肠肌各肌亚体内肌纤维的分布与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MHCs)的构成.方法 应用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4型肌纤维构成比例与横切面积,并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小孔梯度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结果 Ⅰ型慢缩氧化(SO型)肌纤维、ⅡX型快缩氧化(FO型)肌纤维、ⅡA型快缩氧化酵解(FOG型)肌纤维及ⅡB型快缩酵解(FG型)肌纤维的构成比例在内侧亚体分别为(10.2±4.1)%、(2.8±2.1)%、(25.7±9.6)%、(61.3±10.1)%;在外侧浅亚体分别为(15.9±8.2)%、(6.1±2.6)%、(22.8±11.5)%、(55.2±12.6)%;而在外侧深亚体则分别为(21.3±9.2)%、(9.8±2.5)%、(18.5±8.7)%、(50.4±10.9)%.4型肌纤维均呈交错式镶嵌型分布.Ⅰ型肌纤维横切面积较小,ⅡX型肌纤维横切面积小,ⅡA型肌纤维横切面积中等,ⅡB型肌纤维横切面积大.与使用SDS-PAGE在内侧亚体、外侧浅亚体及外侧深亚体分别发现的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MHCs)所确定的MHCsⅠ、MHCsⅡx(或Ⅱd)、MHCsⅡa、MHCsⅡb相对应.结论 大鼠外侧腓肠肌的重要功能是屈膝关节和伸跗关节,在提踵推进躯体向前和需少量肌力活动时,主要依靠外侧浅、深亚体的肌纤维完成.只有快速运动使肌力需要25%以上时,才有内侧亚体的参与.

  • 肠道荚膜组织胞浆菌病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朱伦;何燕;余波;姜少军;吴波

    目的 探讨肠道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发生于肠道的组织胞浆菌病进行临床病理学、特殊染色和电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7岁和68岁.病变部位均为回肠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组织细胞内外可以见到组织胞浆菌孢子,PAM和PSA染色均为(+);电镜下组织胞浆菌有分层的荚膜和高电子密度的染色质.2例经抗组织胞浆菌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肠道组织胞浆菌病多由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累及所致,好发于淋巴组织丰富的回肠.病理诊断主要靠光镜检查见真菌孢子,PAM和PAS染色均(+).电镜检查也有诊断价值.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少数免疫缺陷患者可导致死亡.

  • 颗粒细胞星形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洪柳;孟宇宏;宁浩勇;吴惠;周阳;高逸群;张冰;段敏刚

    目的 探讨颗粒细胞星形细胞肿瘤(GC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2例GC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标记、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2,IDH1/2)基因突变和1p/19缺失检测.结果 2例GCA分别为女性1例(57岁)、男性1例(37岁);肿瘤分别位于右侧脑室旁和右侧基底节.镜下由大的圆形/卵圆形肿瘤细胞构成,胞质丰富伴嗜酸性颗粒,并可见短梭形瘤细胞及间质淋巴细胞浸润.1例伴灶状钙化,1例可见核分裂、血管增生及坏死.胞质内颗粒状物过碘酸-希夫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PAS)阳性,网织染色示肿瘤细胞周围无网织纤维包绕.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vimentin、GFAP、S-100和ATRX,部分表达Olig-2、EMA和p53,不表达NeuN、IDH1R132H;其中1例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D68;Ki-67指数分别为2%和20%.2例均未检测到IDH1/2基因突变和1p/19q缺失.结论 GCA为一种罕见的星形细胞瘤亚型,以含有胞质内嗜酸性颗粒的肿瘤细胞为特征;由于其组织学形态与泡沫样组织细胞相似,易与一些非肿瘤性病变(如梗死、脱髓鞘)相混淆.此外,其分子分型特点和预后有待进一步探讨.

  • 弹力纤维在肺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徐薪;纪小龙;尹彤;申明识;李维华;马亚敏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AC)和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弹力纤维(EFs)的观察,阐明EFs在AC及BAC中的形态特征.同时,将BAC分型,从而进一步证实BAC有别于AC,为二者的病理鉴别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方法选取原诊断肺AC、BAC以及AC伴部分BAC病例共66例,正常肺组织及其他病变50例作为对照,观察并对比分析BAC与AC的HE及EF染色结果.再将BAC与肺部其他组织学类型癌的EF染色进行对比.结果肺腺癌EF染色结果为(-)~(±),而B、C型的结果为(+)~(++),AC与BAC的EF染色结果完全不同.肺的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癌间质内EF染色情况与AC相似.结论通过EF染色可以将BAC从AC中鉴别出来,同时还可将BAC分为浸润和非浸润两种亚型.提示BAC可能是肺癌的一种独立类型.

  • 4种Schiff试剂冷配法的应用和体会

    作者:胥维勇;杨群

    PAS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在组织化学染色中应用广泛,Schiff试剂的配制由Do Tomasi于1936年提出[1],称之热配法,作为经典方法延用至今[2].近年我们在工作中采用冷配法,收到了与热配法同样的染色效果,现将使用过的4种Schiff试剂冷配法的使用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 胸腺巨大类癌一例

    作者:傅福来;石群立;马恒辉

    患者男,6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粘痰1个月而就诊,于2000年2月20日入院。CT 检查示左上纵膈有一2 5 cm×20 cm巨大肿块,突向左侧胸腔。术中所见:肿块大小约25 cm×20 cm×20 cm,位于左上前纵膈,源于胸腺左下极,肿块包膜完整,血运丰富。 病理检查:椭圆形肿物约25 cm×20 cm×10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暗红相间,质嫩,鱼肉状,部分呈囊性,重1 kg。镜下检查:肿瘤由较单一的小圆细胞组成,瘤细胞核小而规则,圆或卵圆形,胞质少到中量,淡嗜碱性。瘤细胞排列成不规则巢状,梁索状,癌细胞巢间及周围血窦丰富。组织化学染色:嗜银染色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均阳性,上皮膜抗原阴性。电镜观察:癌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常染色质丰富,少量异染色质贴于核膜下或呈小块状散在于核内。胞质内见圆形的分泌颗粒,直径约150~200 nm,有单层界膜和窄晕。

  • 阿尔辛蓝-荧光桃红-马休黄染色在羊水栓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良;汪岚

    一、材料和方法从本单位1988~2001年经系统解剖和HE染色诊断为羊水栓塞的19例为阳性组,任意选3例新生儿羊水吸入性肺炎为阳性对照组,其他死因的产妇10例为阴性组,进行Alcian blue(阿尔辛蓝)-phloxin(荧光桃红)-Martius yellow(马休黄)组织化学染色,即AP染色[1],结合摸索的实验条件,延长在阿尔辛蓝液中的染色时间至20 min,在马休黄液中的染色时间至15 s,对AP染色和HE染色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χ2分析.

  •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比较不同核染色方法对经激光显微切割组织细胞DNA聚合酶链反应的影响

    作者:许晶虹;陈丽荣;王海军;姚丽芳

    在石蜡切片中,对特定细胞或组织进行显微切割和分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特别是对研究异质性肿瘤(如癌前病变、原发肿瘤等)的基因改变和形态学之间联系很有帮助.在进行显微切割时,为了辨别细胞或组织的形态或功能,往往要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或免疫组织化学.

  • 慢性胃炎与胃癌胃黏膜超微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尹光耀;张武宁;何雪芬;陈一;沈小静

    目的:慢性胃炎与胃癌胃黏膜超微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对1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胃黏膜,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附能谱仪、透射电镜附能谱仪、图像分析仪、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步检测胃黏膜和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微量元素、DNA、cAMP和SOD,以及3H-TdR LCT、LPO.结果:上皮细胞核质比>1的发生率、核分叶的发生率、染色质间颗粒密集的发生率、核仁肥大的发生率、细胞核DNA、Zn、Cu和血清LPO,健康对照组组为0.0,0.0,6.7,0.0,12.6±2.7,7.6±0.4,58.4±0.3,2.6±0.6,CSG组为5.7,2.9,7.4,2.9,15.2±3.1,8.1±0.5,58.9±0.5,4.2±0.7,CAG组为31.3,29.7,45.3,42.2,16.5±3.1,8.6±0.4,59.3±0.5,4.5±0.6,CA组为100.0,100.0,72.2,50.0,30.7±8.2,8.8±0.3,59.5±0.4,6.8±1.6;而线粒体Zn、Cu,胃黏膜cAMP和SOD、3H-TdR LCT,健康对照组组为9.2±0.5,58.3±0.3,15.9±1.5,170.5±6.1,1079.7±227.4,CSG组为8.6±0.5,57.8±0.3,14.6±1.8,163.3±5.6,867.3±240.5,CAG组为8.3±0.4,57.5±0.3,13.4±1.8,161.2±4.3,800.9±221.8,CA组为8.9±0.4,57.1±0.3,10.2±3.9,152.2±3.8,325.7±186.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慢性胃炎与胃癌间在胃黏膜超微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上还是有显著性差异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必须在机体内环境改变的基础上,结合外环境不良因素的刺激,才有可能发展成胃癌.

  • 2171例细胞学8项监测及肿瘤细胞临床病理诊断分析研究

    作者:姜晓晖

    肿瘤细胞代谢功能比正常细胞高,同时肿瘤细胞表面钙价低,致密细胞凝集力低于正常细胞10倍以上,故肿瘤细胞比正常上皮细胞更易脱落,因此对脱落细胞提供了早期诊断创造了条件[1]。我们利用HE-pmb组织化学染色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2月2171例胸腹腔积液、细针穿刺,各种分泌物涂片、印片经5种染色对照及免疫支原体检测、细菌培养,进行了肿瘤细胞,男女性病原菌感染8项检测普查工作,通过对照、病例分析,其结果与特点报告如下。

  • 急性白血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作者:魏绪廷;姜梅杰;于元莉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接受化疗后C反应蛋白(CRP)的改变与感染的关系,我们对78例AL患者化疗前后CRP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78例AL患者经临床血像、骨髓像、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或免疫单抗检查而确诊.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14~62岁;78例AL患者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7例.正常对照组52例选自本院健康查体者,男32例,女20例,年龄20~45岁.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 ml,测定按CRP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赵东赤;王艳军;邹典定

    患儿男,8岁.因皮肤粘膜苍白,全身淋巴结肿大2个月于2000年4月入院.体检:体温:36 .5℃ ,慢性病容,精神差,皮肤苍白,无明显出血点.颈部、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约2 cm× 2 cm,活动可,无压痛.心音有力,心率84次/min,律齐,无杂音;两肺听诊无异常.腹部隆起,肝在右肋锁骨中线下3 cm,质中,无结节;脾肿大脐下5 cm,甲丙线2 cm,丁戊线3 cm,表面光滑,右侧边缘可触及切迹.四肢无畸形.血常规:Hb 56 g/L,RBC 2.76×10 12/L,WBC 4.7×109/L,分类 L 0.34,N 0.46,M 0.18(原单 0.10).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0.51,红系0.15,单核细胞增生明显为0.20,其中原单0. 15,幼单0.05,红系各阶段细胞均可见巨幼样变,粒系分叶核多见Pelger huet畸形.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少见,PAS(+);核型46XY.拟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DS-CMMoL),予以全反顺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剂量30 mg/d.1个月后复诊,皮肤散在出血点,肝、脾淋巴结肿大同前.血象:Hb 54 g/L,RBC 1.89×1 012/L,PLT 29×109/L,WBC 3.7×109/L,分类:N 0.42,L 0.39;原、幼淋 0.18、0.01.骨髓象:粒系 0.35,中幼至杆状核阶段0.24,红系占0.08,部分巨幼样变,淋巴细胞比例为0.66,其中原、幼淋占0.38,胞体大小不一致,核染质呈颗粒状 ,胞浆嗜碱性,偶见空泡;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组织化学染色:POX阴性,氯乙酸酯酶染色(CE)阴性,酸性酯酶(ANA E)阴性.遂更正诊断为ALL,给予DA(柔红霉素即DNR;阿糖胞苷即Ara-C)方案化疗,DNR 20 mg/d,Ara-C 150 mg/d,期间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经2疗程强化治疗,骨髓象完全缓解,但外周血持续可见幼稚细胞,血常规不能恢复正常,临 床评判为部分缓解(PR).

  • 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

    作者:余涛;廖清奎;罗春华;李炜如;李丰益;张尚福

    铁介导的氧自由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浆非蛋白结合铁(NPBI)的改变和新生儿HIBD尸检脑组织铁分布的变化,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和方法 出生后48 h内的足月儿,共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对照组(A组):健康新生儿;单纯窒息组(B组):不伴神经系统表现窒息新生儿;HIE组(C组):其中8例由头颅CT证实,HIE临床分度:轻度6例,中度9例,重度HIE不纳入本研究。尸检6例,均为足月儿,分为对照组和HIE组。对照组2例,临床和病理诊断均无神经系统异常;HIE组4例,均符合HIBD临床和病理诊断标准。检测3组新生儿血浆NPBI浓度、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用3′,3-二氨基联苯胺(DAB)加强的普鲁士兰染色方法对6例尸检新生儿的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组织进行铁的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 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青;巩西启;马福成;赵一岭;朱晓慧

    目的探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比较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改良丽春红三色法和Masson三色法在含有不同成熟度的成骨组织和胶原组织的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膜骨肉瘤、骨外骨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骨肉瘤、纤维组织增生伴骨化及钙化的染色规律.结果改良丽春红三色法显示,成骨组织染色呈橘红和蓝相间,均质;骨样基质到成熟骨的染色规律为橘红→淡蓝→深蓝;纤维组织呈蓝色条纹状,软骨组织不着色.天狼猩红染色法显示,成骨组织染色呈淡红、黄、橘红、深红相间,均质状;从骨样基质到成熟骨的染色规律为淡红→黄→橘红→深红→紫红;软骨组织呈淡红色,均质;纤维组织呈红黄相间条纹状.Masson 三色法显示,骨样组织染色呈浅蓝色,成熟的骨小梁呈深蓝色;纤维组织呈蓝色条纹状.结论在骨肉瘤的诊断中,改良丽春红三色法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能较好的将骨样组织和不同成熟度的骨组织显现出来,优于Masson 三色法,并可用于骨发育的研究中.

  • 间歇性外斜视病人与正常人眼外肌肌酶组织化学染色的比较

    作者:孙恒;李宪武;杜红;郭立云;孙卫锋

    目的 研究间歇性外斜视病人与正常人眼外肌的肌酶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取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和正常人近附着点处的内直肌进行HE染色和mATPase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定量比较慢肌和快肌纤维的比例和分布.结果 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和正常人的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的比例无差异.结论 1.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内直肌的慢肌和快肌纤维比例的改变不是间歇性外斜视的可能病因.2.人眼外肌肌球蛋白ATP酶染色酸性前孵育液的适pH值是4.3~4.4,碱性前孵育似乎无法区分两型肌纤维.3.人眼外肌内直肌慢肌纤维所占的比例是随位置而变化(从肌附着点向后其比例增加).

  • 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赵军;王凤翔;黄一飞

    患者男,36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0年余,于2000年1月25日就诊,以“双眼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收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0.3。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上皮完整,基质混浊如珊瑚石样,边界不清,余未见异常。家族中父亲及兄长有类似疾病。次日行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将1/2的角膜行HE、PAS及胶性铁染色,另1/2切成约2 mm×2 mm小块,行组织化学蛋白多糖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镜检:角膜上皮厚薄不均,前弹力膜部分破坏,断裂或分裂成为数层,基质板层排列较疏松,在基质纤维间可见诸多大小不等的柳叶状或梭形空隙。HE染色显示为嗜碱性淡蓝灰色, PAS染色显示为紫红色(图1)。胶性铁染色显示为角膜基质细胞浆内醒目的鲜蓝色(图2)。超微结构观察:角膜基质细胞内、外及无胶原“湖”形区,可见大蛋白多糖纤丝,在其周围有少量的异常蛋白多糖(图3)。正常角膜基质层蛋白多糖结构见图4。  讨论 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异常的大蛋白多糖纤丝出现在整个细胞外基质和Descemet膜的后部非带状区,与临床所见的角膜病变形态吻合。本例采用阳离子染料(Cuprolinic blue),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镜下见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有异常的大蛋白多糖纤丝,主要位于角膜基质细胞质的内、外及无胶原区,在其周围可见少量的异常蛋白多糖,与文献报道相似,表明黄色人种与白色人种角膜蛋白多糖组织结构接近,其角膜混浊与蛋白多糖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作者:

    关键词:
  • 贫血患者髂嵴骨小梁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李山;张利利;王石麟

    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①病例选择各种非恶性疾病贫血患者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在19~35岁的占16例,42岁1例(男性).其中缺铁性贫血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另取3例20~35岁健康男性的骨髓标本做对照组;②按贫血病程长短的时间分为3组病程在1年以内患者6例,其中缺铁性贫血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3例.血红蛋白在60~90G/L之间.病程在1~5年患者9例,其中缺铁性贫血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征6例.血红蛋白在40~80g/L之间.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系胃大部切除术后,于病程的第3年发生自发性单根肋骨骨折,经对症处理后骨折愈合.病程的第4年又出现对侧的肋骨骨折(亦为自发性),有明显的骨质疏松.病程在5年以上患者2例,均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在35~55g/L之间;③诊断所有病例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染色和病理检查(骨髓活检的病理)确定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除外骨转移癌和其他恶性血液病.血钙、血磷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并且经检查未发现同时存在其他慢性疾病.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相关问题讨论

    作者:刘加富

    近年来血液骨髓疾病的研究发展如雨后春笋,实验室检查除普通的瑞氏染色显微镜检查与活组织切片正渗入组织化学染色、血细胞化学、免疫学、遗传学、染色体检查并运用了组织培养、活体染色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对血液细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正常与病理状态下血液病细胞的生长,动力状态,代谢过程及功能特征,对血液的病因、发病机制分析及诊断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临床上,普通的瑞氏染色形态检查,可以为病情提供重要线索,为其他检查提供思路,因而是基础的也是经典的方法,对我们基层的医务人员由于没有高端的检查设备,就显得更为重要.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