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的制备及其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目的: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和纳米乳凝胶剂,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将苦参总碱溶入油相IPM,加入表面活性剂EL35、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溶解混合为含药内相,恒温搅拌至均匀;将地龙提取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到含药内相中,恒速搅拌至澄清透明,得苦参地龙纳米乳.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测定仪分别考察纳米乳的形态和粒径.以NP700为基质,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并采用Franz扩散池对纳米乳、纳米乳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苦参地龙纳米乳为O/W型微乳,外观圆整、均匀,粒径20.6 nm,含量稳定.苦参地龙纳米乳、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苦参地龙水溶液、苦参地龙水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0.148 4,0.1183,0.030 6,0.032 1 mg· cm-2·h-1.结论:苦参地龙纳米乳、纳米乳凝胶的24h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均优于水溶液、水凝胶,可为苦参地龙药对经皮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
基于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技术的雷公藤甲素纳米乳体内药动学研究
目的 采用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技术研究雷公藤甲素普通凝胶、纳米乳、纳米乳凝胶在大鼠皮肤和血液中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微透析系统包括皮肤线性探针和血管同心圆探针,分别用来测定雷公藤甲素在皮肤、血液中的回收率.SD大鼠腹部脱毛后植入皮肤探针、血管同心圆探针.以空白PBS为灌流液,平衡lh后各组动物腹部分别给予雷公藤甲素普通凝胶、雷公藤甲素纳米乳和雷公藤甲素纳米乳凝胶.每隔30 min收集1次透析液,连续收集12h.采用LC-MS测定透析液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结果 雷公藤甲素纳米乳和纳米乳凝胶皮肤和血液的AUC0-t明显高于雷公藤甲素普通凝胶,且雷公藤甲素纳米乳凝胶缓释效果更加明显,显著提高了雷公藤甲素的生物利用度.结论 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技术能够检测大鼠皮肤及血液内药物浓度,为雷公藤甲素的药动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
苦参总碱纳米乳和苦参总碱纳米乳凝胶的透皮机制研究
目的 以苦参总碱(Sophora flavescens alkaloids,SFA)为模型药物,通过制备的SFA纳米乳(SFA nanoemulsions, SFA-NEs)和SFA纳米乳凝胶(SFA nanoemulsion-based gels,SFA-NBGs)初步阐明其透皮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HE染色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法分别考察SFA-NEs和SFA-NBGs对小鼠皮肤角质层和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SEM法观察发现,正常小鼠皮肤角质层平滑光整,生理盐水处理6h后角质层出现轻微褶皱,而经SFA-NEs和SFA-NBGs分别处理2h和6h后的皮肤角质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HE染色法发现,生理盐水组皮肤结构完整,SFA-NBGs组的皮肤分层结构不明显,基底层排列不清,角质层明显疏松,而SFA-NEs组皮肤分层结构紊乱,间隙增大,角质层疏松变薄;CLSM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SFA-NEs组和SFA-NBGs组处理后的皮肤表面的荧光较强,深处荧光较弱,且在毛囊及其附属器附近的荧光较强.结论 SFA-NEs和SFA-NBGs主要通过破坏皮肤角质层及皮肤超微结构进而透过皮肤发挥治疗作用,同时皮肤中的毛囊及其附属器对药物的透皮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用RP-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纳米乳凝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纳米乳凝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03 nm.结果:白藜芦醇在1.96~9.8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低、中、高浓度(4.91、6.88、8.84 μg/ml)白藜芦醇的回收率分别为(102.45±1.59)%,(102.71±1.05)%和(l00.05±1.22)%(n=5).3批样品中白藜芦醇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9.47±0.43)%、(99.05±0.84)%和(101.72±1.18)%(n=3).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白藜芦醇纳米乳凝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