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炎平抗大鼠肝纤维化酶组织化学的实验研究
目的进一步研究肝炎平在肝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8), 依肝炎平作用时间不同分设A、B、C组(均n=15),D组为模型组(n=15).肝炎平灌胃1 ml/(100 g·次),1 次/d.模型组皮下注射CCl4 0.3 ml/100 g体重,2次/周,共用9周.结果 HE染色及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肝脏失去正常结构,部分假小叶形成,而肝炎平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明显减少.模型组总胶原纤维面积(840.23±81.65) μm2及面积百分数(7.00±0.90) %明显增加,肝炎平组(B组)胶原纤维面积(148.73±45.89) μm2及面积百分数(1.16±0.33) %,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模型组单胺氧化酶(MAO)、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明显增加,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下降.肝炎平组较模型组MAO、ACP活性明显下降,SDH活性明显增加.结论肝炎平能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提高肝细胞的新陈代谢及免疫机能状态,有抗纤维化作用,是一种可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血红素加氧酶-1在糖尿病肾病肾脏中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并对其临床诊断进行评价.方法 建立模型大鼠,运用酶组织化学,灌流固定,冰冻切片,光镜下观察HO-1在正常大鼠肾脏及模型大鼠肾脏中的分布,对正常大鼠肾及模型组大鼠肾中HO-1存在部位进行定位.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速率法测定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尿HO-1和尿肌酐(UCr)值.结果 在糖尿病肾病模型中,HO-1主要在肾小球内表达.健康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缓解组血清HO-1的值分别为28.21、43.25、30.01mmol/L.它们的尿HO-1/尿Cr比值分别为0.43、0.90、0.45.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HO-1与尿HO-1/尿Cr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HO-1与尿HO-1/尿Cr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敏感度分别为93%、95%,特异性都为85%.结论 HO-1定位精确、图像清晰,为HO-1的临床意义提供了客观依据.糖尿病肾病中HO-1明显升高,血清HO-1与尿HO-1/尿Cr对糖尿病肾病有较高诊断价值.
-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手术部位选择的酶组织化学的实验研究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选择性切断Ia类传入神经纤维,保留其他感觉神经纤维,阻断γ-环路,从根本上去除了致使肢体痉挛性瘫痪的病因.手术的关键在于术中确认Ia类传入神经纤维的部位和数量.
-
微波凝固肝癌细胞活性的酶组织化学检测
目的比较HE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染色对判断微波消融灭活肝癌细胞活性的价值.方法用10W、1.5~2 min(85~95℃)和5 W、1.5~2 min(55~65℃)两种条件的微波消融,分别治疗A、B两组(每组3只)小鼠移植型肝癌,并取微波消融前后的肿瘤组织标本制成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及琥珀酸脱氢酶的酶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种染色的情况.结果从HE染色观察到,A、B两组小鼠肝癌组织在微波消融后的即刻,其细胞核形态和排列较消融前无明显改变.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肿瘤消融区内的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消失,这说明了癌细胞的灭活;B组肿瘤消融区内上述的酶活性都呈散在阳性,提示部分癌细胞仍存活,A、B两组的肿瘤灭活效果明显不同(P<0.01).结论 HE染色不能评价微波消融对肝癌的即刻灭活效应,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测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能判定MA对肝癌的灭活效果.
-
人生精细胞内酶性磷酸酶活性与膜结构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生精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例抗精抗体(AsAb)阳性(不育A组),9例生殖系统有过炎症中(不育B组)及6例原因不明(不育C组)共20例男性不育患者新鲜精液,同时取8例正常生育男性新鲜精液作对照,用Gomori's铅法对标本进行孵育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AsAb阳性和有炎症史男性不育患者标本中,见较多的脱落生精细胞,有大量与铅结合的ACP显现于溶酶体,ACP活性明显升高.ACP阳性反应数在生育组和不生育A、B、C组分别为4、16、19和5,生育组与不育组A、B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ACP活性大小与精子和膜的损伤密切相关,检测ACP活性可推断生精细胞和膜受损程度,提高诊断水平.
-
褪黑激素对吗啡戒断小鼠前列腺和睾丸治疗作用的酶组织化学观察*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melatonin, MT)对吗啡成瘾小鼠前列腺及睾丸治疗作用的酶组织化学变化.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A)和实验组(B、C、D),实验组分别皮下注射定量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A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而后B组继续注射吗啡,C组自然戒断,D组自然戒断后用MT灌胃.实验后将前列腺及睾丸作HE染色,光镜观察,并进行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吗啡依赖组小鼠前列腺和睾丸组织有不同程度萎缩,ACP活性增加,SDH活性降低;吗啡戒断组小鼠前列腺组织有明显增生,睾丸组织有轻度增生,ACP和SDH活性均增加;吗啡自然戒断后给MT组小鼠前列腺和睾丸组织结构基本正常,ACP和SDH活性均正常.结论 MT对吗啡依赖小鼠的前列腺和睾丸有治疗作用,可抑制吗啡戒断小鼠前列腺和睾丸组织的增生,使ACP和SDH活性恢复正常.
-
不同温度微波消融肝癌效果的酶组织化学检测
目的 比较HE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染色对判断微波消融灭活肝癌细胞效果的价值.方法 分别用60℃、3 min和50℃、3 min两种条件的微波消融,依次治疗A、B两组(每组6只)小鼠移植型肝癌,取微波消融前、后的肿瘤组织标本制成石蜡和冰冻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H-diaphorase)化学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种染色情况.结果 从HE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肝癌组织在微波消融后的即刻,其细胞核形态和排列较消融前无明显改变;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肿瘤消融区内的NADH-diaphorase活性均消失,说明癌细胞灭活;B组肿瘤消融区内上述酶活性都呈散在阳性,提示部分癌细胞仍存活;两组肿瘤灭活效果明显不同(P<0.01).结论 HE染色不能评价微波消融对肝癌的即刻灭活效应,酶组织化学染色测定NADH-diaphorase活性能判定微波消融对肝癌的灭活效果.
关键词: 肝肿瘤 微波消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 酶组织化学 -
铝对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AchE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铝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AchE活性的变化,为探讨铝的神经毒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染铝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采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海马不同亚区AchE神经元活性进行观察.结果 大鼠经多次训练后,无论是盐水对照组还是染铝组,其逃避潜伏期均呈缩短趋势.但是大鼠在染铝后30、35、40、45、50、55、60 d逃避潜伏期明显大于盐水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染铝后60 d大鼠海马不同亚区AchE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经多次训练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随训练次数增加而有所增强.结果 提示铝可影响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使学习记忆功能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海马乙酰胆碱神经元活性的改变有关.
-
心肝宝对兔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心肝宝对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血吸虫感染组、血吸虫感染后用吡喹酮治疗组和血吸虫感染后经吡喹酮治疗再给心肝宝组.剖杀4组兔,立即取肝脏冷冻切片(15μm),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DH、MAO、Mg2+-ATPase和ACP的变化.结果心肝宝治疗后家兔肝脏的SDH、MAO和Mg2+-ATPase活性明显提高到强阳性或强阳性,ACP活性明显下降为阳性.结论心肝宝对改善被血吸虫损害的肝脏的新陈代谢功能,提高肝脏的解毒,分泌、排泄胆汁的功能和保护肝细胞等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
益生注射液抗大鼠离体心脏冷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益生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冷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雌性封闭群SD大鼠18只,分两组,对照组的离体心脏用4℃生理盐水保存,实验组的离体心脏则用含益生注射液的4℃生理盐水保存,分别于冷藏2、6、12、24、48和72h取材作酶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对照组,冷藏24h,碱性磷酸酶(ALP)、辅酶Ⅱ黄递酶(NADPHD)活性开始下降;冷藏48h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开始下降,ALP和NADPHD活性明显下降;冷藏72h后,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开始下降,NADPHD活性几乎完全丧失;实验组,冷藏24h、48h和72h,NAD-PHD、LDH和CCO活性分别开始下降,但不如对照组明显;冷藏48h后,ALP活性才开始下降;冷藏72h,SDH活性无变化.结论:冷缺血可引起离体心肌损伤,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对冷缺血损伤敏感,益生注射液对离体心肌冷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人离体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探讨人离体睾丸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规律,为临床行睾丸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3人捐赠尸睾,用250ml 0℃~4℃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液(HCA液)灌洗后冷存,再以500ml 37℃该液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取材作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冷缺血18小时开始出现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圆、空泡样变,24小时内皮细胞变性脱落,睾丸曲细精管基膜与生精上皮剥离,生精细胞变性脱落,间质水肿等,病变随冷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酶组化结果显示单纯冷保存18小时后睾丸组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24小时后升高.经37℃复温再灌注后损伤明显加重.结论:人睾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较敏感,冷保存18小时内仅有血管内皮细胞轻微损伤,睾丸组织LDH和SDH活性分别在冷保存1小时和24小时后升高,以上变化经37℃复温再灌注后明显加重.
-
中药复方补剂对运动大鼠骨骼肌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补剂对运动大鼠骨骼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补剂组和对照组,进行游泳运动后每组再分别分为即刻处死组和休息24h再行处死组,用酶组织化学方法 染色观察骨骼肌中多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方剂组的运动鼠骨骼肌酶活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中药复方补剂能通过提高运动大鼠骨骼肌酶活性来改善骨骼肌细胞的能量供给,从而减缓大鼠体力性疲劳产生和促进大鼠体力性疲劳恢复.
-
前列腺素合成酶的酶组织化学反应和定量化探讨
在组织切片上显示前列腺素合成酶的原理是该酶可催化底物花生四烯酸而氧化成前列腺素,反应中所形成的活泼氧原子又使3,3′-二氨基联苯胺形成棕色沉淀,以间接证实前列腺素合成酶的存在.正常Wistar大鼠和昆明小鼠,体重分别为200g和20g左右.取其肾和胃行6μ m厚冰冻切片.用Janszen显示法:花生四烯酸0.4mg,DAB 2mg,KC N 0.65mg和0.2M Tris-HCl缓冲液(pH8.0)10ml,35℃孵育3h.孵育后标本用蒸馏水洗,分别以甘油明胶和中性树胶封固.经Leica Q5 00MC图像分析仪进行平均灰度值(Mean Grey,MG)的测定,用于进行酶组织化学反应强度的分析.结果:前列腺素合成酶阳性反应产物为棕色颗粒,在大、小鼠内的反应部位基本相同.在小鼠肾脏,可见在肾皮质近髓质有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以近曲小管为主;在小鼠胃,可见在近胃粘膜粘膜下层有阳性反应产物.在大鼠的肾和胃中也获相同结果.经图像分析仪测量每种组织五张切片,共测50个视野,包括甘油明胶和树胶两种封固条件共计100个视野.每种组织在不同封固条件下各测定一张盖玻片下无切片,但有封固剂的区域为空白对照.按肾、胃的顺序,而且以明胶在前树胶在后的排序测量,所获平均灰度值如下:小鼠222.9 1±9.66,236.33±18.14,209.42±7.50,227.96±1 3.36;大鼠217.24±6.06,227.01±11.56,231.11±1 2.87,225.83±10.15.经过对大、小鼠肾前列腺素合成酶组织化学反应的观察发现,阳性反应的部位基本相同,均位于皮质深层三分之二区域,而肾皮质浅层三分之一处基本无反应.说明在大、小鼠,该酶在作用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上并无本质差异.动物实验证实,肾正常血流量的维持及调节均有赖于前列腺素的产生,而肾本身具有较强的合成前列腺素的功能也从侧面加以印证.在胃近粘膜下层的较大区域中,前列腺素合成酶的组织化学反应较强,说明这一部位合成前列腺素的功能也较强.这与抑制胃粘膜壁细胞分泌过多胃酸而维持胃整体平衡有密切关系.从分布部位来看,前列腺素合成酶的酶组织化学反应强度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平均灰度值差异很小.另外,从前列腺素的分布来看,酶组织化学的反应结果及生物化学理论不一致. 例如,前列腺素合成酶的阳性反应分布于肾皮质深层的区域,而生物化学理论所描述的是其活性较强的部位在肾髓质.因此可以推测,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较强的部位不一定就是前列腺素发挥作用较强的区域,该酶可能是在肾皮质合成之后被输送到骨髓质而发挥其生物学活性.
-
恒冷切片箱对固定后组织的冷冻切片技术
恒冷切片箱是冷冻切片机中先进,精密的一种.它用途广泛,日前常用于组织化学特别是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切片快速诊断﹑以及一些组织学教学标本的制作.
-
UV改性人工心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通过体内实验的方法,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对UV改性后心瓣材料涤纶(Dacron)和未改性的材料周围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和辅酶I黄递酶活性进行测定,评价改性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周围组织中几种酶的活性无差异,表明改性后材料仍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
酶组织化学方法在HA/TCP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通过研究材料与细胞/组织相互作用后胞内酶活性的变化与材料生物相容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酶组织化学法应用于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的可行性.结果发现,与HA/TCP和钛合金复合培养的成骨细胞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但HA/TCP与兔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初期可导致细胞NADH、SDH、LDH和CCO酶活性的一过性下降,而钛合金对复合培养细胞的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提示HA/TCP材料溶出物对细胞有轻微的损伤.两种材料体内植入后引起的组织学变化过程相似,主要表现为损伤引起的急性炎症过程.酶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术后10d内植入体周围组织四种酶活性均明显下降,15-30d内逐渐恢复正常.但HA/TCP组酶活性的恢复略滞后于钛合金组,也表明材料溶出物对细胞有一定损伤.体内外实验均发现酶学指标能更灵敏地反映材料对细胞的作用,酶组织化学法可望应用于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
-
羟基磷灰/磷酸三钙双相生物陶瓷诱导成骨的成骨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磷酸三钙(HA/TCP)双相生物陶瓷诱导成骨的成骨方式.方法 将HA/TCP材料制成柱状,采用肌内植入法植入版纳小耳猪腰背部肌肉,术后1、2、3月取材,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以及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术后1月和2月材料内未观察到新骨的形成,在3月材料内有明显的骨组织出现,在新骨边缘有线状排列的成骨细胞,其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新生骨组织基质主要为Ⅰ型胶原.结论 HA/TCP具有骨诱导性,新生骨组织与正常骨组织有着一致的胶原成分,其成骨方式为膜内成骨.
-
下颌牵张成骨术对咀嚼肌影响的组织形态学及酶组织化学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下颌牵张成骨对咀嚼肌的影响.方法:3组共6只狗的左侧下颌骨进行了时间不等的牵张后,切取咀嚼肌标本进行HE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结合图像分析仪(VIDAS)分析酶含量变化.结果:①嚼肌表现为持续萎缩,而二腹肌表现为组织形态的萎缩、肥大至正常的再构建过程.②咀嚼肌酶含量的改变与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相适应.结论:与牵张方向相同的二腹肌,通过组织形态改建适应牵张,酶含量由减少到增高再趋于正常;与牵张方向不同的嚼肌,出现持续萎缩,酶含量持续减少,代谢降低.
-
天然无机骨材料肌内短期植入后的组织学和酶学观察
目的:采用肌内植入模型,对猪股骨去抗原性来源的天然无机骨(Natural Inorganic Bone,NIB)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有毒材料(Organo-pb stabilized Polyvinylchioride,OP)作为阳性对照,并设单纯创口组(Open-Close,OC)排除手术影响,运用一般组织学和细胞酶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测肌内植入模型中组织对材料的反应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NIB材料初始可引起周围组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反应,至15天炎症反应渐消退,30天时材料周围有薄层包膜形成,肌肉组织形态、排列恢复正常;OC组在10天时炎症反应消退,30天时瘢痕修复创口;OP植入体周肌肉组织炎症反应在观察期内未消退且向更大范围波及.酶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IB植入体周围肌肉组织内ACP活性早期升高显著,而其他标志酶活性在早期有所下降,30天所有酶学指标恢复正常:OC组酶组化结果与NIB材料组类似;OP材料周肌组织内各种酶活性在第30天时仍偏离正常范围.结论:NIB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酶及免疫组化评价
目的,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SC)移植对实验性脊髓损伤(SCI)的治疗作用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切割法制备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T8平面),实验动物随机植入pSVPoMcat微基因修饰的SC组(A组)、SC组(B组)和明胶海绵组(C组);每组10只,采用定量酶组织化学方法比较A、B、C三组脊髓前角细胞内乙酰胆碱酶(AchE),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应用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脊髓白质内轴突数量.结果:(1)损伤后不同时间A、B、C组前角细胞AchE活性为A<B<C,而ACP活性为A>B>C;(2)损伤后脊髓白质一定面积内轴突数量为A>B>C.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实验性脊髓损伤(SCI)的治疗作用有较为可靠的形态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