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倪新强;韩新民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全球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患病率约为5.29%[1].ADHD常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学习困难等其他精神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症状会持续终身,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2].目前西医治疗以哌甲酯为首选,但其存在食欲减退、诱发抽动、药物依赖、心率增加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症状易反跳,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局限性[3].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治疗ADHD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国内多家报道发现中医药疗效与中枢兴奋剂大致相当,虽然起效慢,但疗效肯定,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反跳少,也无成瘾性形成[4,5].因此,中医药治疗ADHD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中医学者也开始从动物模型、临床试验、中药复方及单体药理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ADHD的疗效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 伴ADH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行为特征分析

    作者:黄广文;苏林雁;王伯兰;任颖

    目的:了解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患儿的行为特征.方法:以ICD-10作为诊断标准对门诊就诊儿童进行诊断,得到ODD伴ADHD者40例(64.52%),ODD不伴ADHD者22例(35.48%).自编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患儿的基本情况.用家长填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儿童行为.结果:与ODD组相比,合并ADHD组的家长更多对患儿经常打骂和严厉管教;对儿童的不良行为更多地采取打骂的方式.合并组父亲急燥易怒者比ODD组多;合并组起病年龄及就诊年龄比ODD组早;合并组在CBCL思维、注意问题,违纪、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行为总分均高于ODD组.结论:ODD合并ADHD的患儿在思维、注意问题,违纪、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方面表现更突出,家长对儿童管教方式及不良行为处理方式影响ODD的发生.提示要注重ODD、ADHD的早期干预.

  • 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马基雅维里信念及其相关的行为问题

    作者:常国胜;李丽

    目的 研究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马基雅维里信念及其相关的行为问题.方法 56例8~12岁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男孩(其中17例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36例正常对照组男孩接受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的评定.其父母针对孩子6个月内的表现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结果 病例组儿童马氏量表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立违抗障碍组儿童与单纯对立违抗障碍组儿童马氏量表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马氏量表与儿童行为调查表的退缩、社交问题、注意问题,内化性行为及行为问题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4~0.321),与儿童行为调查表的社会、学校情况及能力总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41~0.299).结论 对立违抗障碍患儿表现出较明显的马基雅维里信念;马基雅维里信念与儿童的行为问题及社会能力之间,特别是与其内化性行为问题及人际交往问题,存在适度的联系.

  • 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影响NET1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联

    作者:刘璐;高倩;李海梅;王艺;杨莉;孙黎;钱秋谨;王玉凤

    目的 探讨共患/未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NET1) rs3785143多态位点的关联.方法 对1999年9月至2010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门诊,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587例ADHD共患ODD、1 228例ADHD未共患ODD儿童及554名健康对照儿童进行NET1基因rs3785143位点的基因型检测,比较三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在ADHD共患ODD中,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TT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4.3%比1.6%,P =0.009);而在ADHD未共患ODD中,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0.859比0.821,P=0.005),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C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73.4%比65.9%,P=0.001);控制性别、年龄后,上述关联仍存在.进一步排除其他共患病的影响,在单纯ADHD中,C等位基因(0.870比0.821,P=0.003)、CC基因型(75.8%比65.9%,P=0.001)分布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在单纯ADHD共患ODD中,TT基因型(5.1%比1.6%,P =0.006)分布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NET1基因与ADHD存在关联,ADHD共患ODD与否可能存在遗传学差异.

  • 青少年对立违抗障碍

    作者:苏林雁;王长虹

    对立违抗障碍(ODD)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反复的抗拒、公然反抗、不服从及敌视权威的一种行为模式.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ODD与品行障碍(CD)一起构成了破坏性行为障碍(DBD).进入青春期后,ODD与逆反心理交织在一起,使他们更难于管理,引起父母和教师的高度关注.

  •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儿童长期疗效研究

    作者:苏程;刘军;汤姿英;文飞;吴文涛

    目的 探讨家庭沙盘游戏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患儿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就诊的55例ADHD共患ODD患儿,随机分2组:单纯药物组(27例)和药物结合家庭沙盘游戏组(28例).两组均每天给予哌甲酯控释片(专注达)18 mg;药物结合家庭沙盘游戏组每周还进行家庭沙盘游戏治疗1次,每次40 min.治疗6个月后,用Conners父母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间比较发现,药物结合家庭沙盘组在品行、学习、冲动及多动指数较单纯药物组改善明显(P<0.05),心身和焦虑因子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ADHD共患ODD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单纯与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冯婷婷;张劲松;王周烨;帅澜;夏卫萍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和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对冲突的监测功能及解决能力的差异.方法 对15例ADHD儿童、18例ADHD共患ODD儿童和18例正常儿童,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测试.结果 ERP显示,病例组(ADHD与ADHD共患ODD组)Go刺激的反应时高于正常对照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go刺激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Go-N2,Nogo-N2的潜伏期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病例组间无差别.病例组Nogo-P3b的波幅较正常组小,两病例组之间无差别.结论 ADHD儿童对冲突的监测能力延迟;对冲突的决策处理能力减弱,尤其是在对冲突处理的后半程.

  • 对立违抗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马静;苏林雁

    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门诊及儿童心理门诊常见的疾病.ODD发病率在青春期前的青少年较高,发病原因复杂,涉及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因素的复杂的交互作用;诊断需排除其他一些儿童精神科的常见疾病;治疗目前提倡综合治疗模式,有研究表明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其预后.文章就ODD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的问题予以综述.

  • 精神障碍病耻感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娟;李洁

    病耻感在精神障碍中广泛存在,它是阻碍精神卫生服务发展与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外不少国家已开展了抗病耻感运动,我国在此方面的工作尚显不足.为引起国内精神卫生工作者对病耻感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病耻感研究做一综述.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苗竞;韩新民

    综述用于研究ADHD的各种动物模型,使用表面效度、结构效度、预测效度三个指标来评价动物模型.动物模型从多角度的模拟ADHD的临床特点,各有优劣.但目前尚未建立理想的ADHD模型,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 中医辨证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田慧;李宜瑞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名儿童多动症,以注意缺陷、多动不宁、冲动任性为主要表现,是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病与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品行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等其他行为精神疾病有很强的共患病倾向,据报道高达50%的ADHD共患ODD[1].

  • 伴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特征

    作者:刘春梅;罗学荣;叶海森;宁志军;杨伟;韦臻;管冰清;袁秀洪;丁军;张跃兵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伴对立违抗障碍(ODD)患儿的行为特点.方法 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六地区9495名儿童用半定式诊断检查表(K-SADS-PL)和DSMⅣ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凡符合ADHD和ADHD+ODD诊断标准的儿童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从筛查阴性者中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儿童.结果 (1)单纯ADHD组、ADHD+ODD组CBCL各行为问题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ADHD+ODD组的违纪问题[(4.10±3.17)分,(2.68±2.63)分]、攻击行为[(8.80±6.34)分,(6.85±5.69)分]、外向性问题[(12.90±9.09)分,(9.54±7.88)分]、行为问题总分[(36.39±25.59),(30.35±24.32)]高于ADHD组.(2)ADHD组各社会能力得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ADHD+ODD组学校分及社会能力总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结论 ADHD患儿行为问题的发生高于正常儿童,合并ODD的ADHD患儿行为问题更加严重.

  • 对立违抗症状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特点分析

    作者:张菁宸;黎燕斌;张玉麟;蔺秀云;侯香凝

    目的:探讨有无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症状的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有ODD症状儿童的不同类型(单纯ODD症状流动儿童、ODD伴注意力缺陷多动(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症状儿童、ODD伴ADHD及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症状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的特点.方法:从北京10所小学中选取有ODD症状的儿童369名(单纯ODD症状101名,ODD+ADHD症状204名,ODD+ADHD+CD症状63名)及没有ODD症状的对照组儿童349名.由儿童填写心理适应(包括心理弹性、自尊、抑郁、愤怒情绪调节)、学校适应(包括班级氛围、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结果:①ODD症状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显著差于对照组儿童;②有ODD症状的三组内部相比,ODD+ADHD症状组、ODD+ADHD+CD症状组儿童在愤怒情绪调节、师生关系上显著差于单纯ODD症状组儿童;③ODD症状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ODD症状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都显著差于对照组儿童,且与ADHD、CD共病后的适应能力更差.

  • ODD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特点

    作者:李文琳;李龙凤;蔺秀云;刘伟;杨培荣;姚静薇

    目的:探讨单纯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ODD伴ADHD儿童、ODD伴ADHD及CD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的特点.方法:选取符合DSM-Ⅳ中ODD诊断标准的儿童260名(含单纯ODD70名,ODD+ADHD134名,ODD+ADHD+CD54名)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69名;家长填写亲子关系问卷,教师填写师生关系问卷,儿童填写孤独感问卷.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ODD组的师生亲密度较低,亲子和师生冲突较高,同伴关系较差(均P<0.01);②ODD内部3组相比,单纯ODD组在亲子冲突、师生冲突、同伴关系上显著低于ODD+ADHD和ODD+ADHD+CD,在亲子亲密性上显著高于ODD+ADHD+CD,在师生亲密上显著高于ODD+ADHD和ODD+ADHD+CD组(P<0.01或P<0.05);ODD+ADHD组在师生冲突上低于ODD+ADHD+CD组(P<0.05).结论:ODD儿童比正常儿童的师生亲密度低,亲子和师生冲突高,同伴关系差;ODD儿童中,单纯的ODD儿童亲子、师生、同伴关系要好于其他两个组,共患ADHD会恶化亲子冲突、师生亲密度和冲突、同伴关系;共患ADHD+CD会加剧师生冲突.

  • 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特点

    作者:刘军;朱炎;伍玉枝;苏林雁;马宁;贺忠;肖恩华;周顺科;李凌江

    目的:研究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冲动控制作业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特点,以探讨冲动控制的脑结构.方法: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10例,正常对照组10例,按年龄、性别配对.刺激任务采用GOSTOP软件,运用刺激-体息-刺激的模式.数据分析采用国际通用的SPM软件,分别将两组数据标准化、合并和平均,对两组平均后的脑激活图像的激活区域及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组激活范围广泛而且弥散.对照组主要是额板(额下回、额中回和额叶眶部)和顾极(颞下回和颞中回)被激活.结论:脑额极可能是参与冲动控制的重要脑神经结构,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额极功能相对低下.

  • 伴和不伴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和反应抑制功能分析

    作者:夏颖;匡桂芳;王蕾;马文蓓;谭歆

    目的 探讨伴和不伴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和反应抑制功能特点,为证明ODD是否会加重ADHD认知损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1月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ADHD+ ODD)、单纯ADHD(ADHD)、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各30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测试第四版(WSIC-Ⅳ)对其进行智力测试,Stroop效应测试对其反应抑制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病例组在智力测试方面,言语理解、工作记忆、加工速度、认知效率指数、总智商方面均落后于对照组(F=3.663、5.761、5.436、9.468、6.412,P均<0.05);ADHD+ ODD组的一般能力指数落后于正常对照组(F=2.751,P<0.05);两病例组在反应抑制功能测试中的字义干扰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10,P<0.05);两病例组之间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703、0.578,P均>0.05).结论 ADHD儿童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均落后于正常儿童,共病ODD会加重ADHD的儿童一般能力损害,但不会加重反应抑制功能损害.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对立违抗障碍男童的情绪调节过程缺陷

    作者:江文庆;李焱;杜亚松;李彩霞;李梦瑶

    目的 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对立违抗障碍(ODD)男童的情绪调节过程特征,比较两者情绪调节过程的异同.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ADHD和ODD男童为研究组,对其情绪调节能力、行为表现、智能情况进行评估,并且与健康发育男童做比较.结果 以总智商为协变量,研究组在负性情绪认知重评,负性情绪表情抑制,负性情绪表情宣泄,正性情绪认知重评上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8、7.747、12.157、4.475,P<0.05或<0.01);单纯ODD组、ODD/ADHD组和单纯ADHD组的情绪调节能力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ADHD和ODD男童存在对负性情绪的调节缺陷.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障碍患儿行为与父母间冲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丽;匡桂芳;邢雨晗;张楠;沈贵荣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患儿行为与父母间冲突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DSM-Ⅳ)中ADHD和诊断标准的门诊儿童,ADHD伴ODD者33例(占总数的55%)为共患组,单纯ADHD者27例(占总数的45%)为ADHD组.由儿童填写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Children's Perception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Scale,CPIC),其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共患组在CPIC各因子及总分得分均显著高于ADHD组(P<0.05),焦虑/抑郁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外化性行为问题的得分及行为问题总分显著高于ADHD组(P<0.05);2)相关分析发现,共患组儿童社交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外化性行为问题与感知到的婚姻冲突存在相关性;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保留在模型中的变量有自我归因(P=0.005,OR=1.489),应对效能(P=0.026,OR=1.329),冲突频率(P=0.019,OR=1.254).结论 共患组儿童有更多的行为问题,可能与父母婚姻间冲突有关,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中的自我归因、应对效能、冲突频率增加了ADHD共发ODD的危险,提示对共患有ODD、ADHD的儿童进行治疗时,不仅要注意调节其父母关系,更要引导儿童正确看待婚姻冲突.

  • 5-羟色胺与对立违抗障碍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怡

    本文主要介绍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5-HT)的相关概念以及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ODD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涉及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等.5-HT系统异常在ODD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5-HT的角度来阐述其与ODD的关系,主要从5-HT相关基因、5-HT受体、5-HT信号传导等予以综述.

  • 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家庭影响因素和家庭相关干预方案

    作者:蔺秀云;李文琳;黎燕斌;赵悦彤;申军华;方晓义

    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是一组以对权威人物的抗拒、挑衅、公然违抗、敌对等行为为典型特征的破坏性行为障碍.以往众多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影响ODD及其症状表现的至关重要因素.总结以往文献,将家庭中影响ODD及其症状表现的因素划分为整体水平、互动水平和个体水平三个层面.整体水平主要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氛围;互动水平主要是不同子系统的互动状况,包括教养方式、夫妻关系;个体水平主要包括父母的精神健康状况、文化水平、压力、心理控制源和儿童的智力水平、气质特质、其它行为和情绪问题.与之相应的,对ODD及其症状的家庭相关的干预措施中也会涉及到三个层面.干预措施中,父母行为训练模式及其变式都已经被实践和研究证明效果显著.这些变式主要有:不服从儿童帮助项目、亲子互动治疗、顽劣年纪系列以及积极教养计划等.今后研究应该对家庭影响因素进一步整合,并考虑到中国家庭独生子女、隔代抚养、多人管理孩子等的中国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