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脉氧仪观察老年重患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而它与血氧水平的关系近年来引起临床的关注.一些观察发现血氧浓度降低时心律失常发生增加,反之减少,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临床各种纠正缺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常为防治心律失常提供良好的血生化基础.本文总结了我们监测老年重患血氧水平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并个体化施以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射频导管消融术后严重血栓栓塞并发症5例报告
近十几年来,射频消融已经成为一些心动过速尤其是室上速(包括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旁路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室速的标准治疗[1].目前,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又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根治心律失常等优点,同时避免了抗心律失常药的促心律失常作用.随着射频消融的适应证不断拓宽,技术的逐渐推广应用,一些基层医院也开展了此项技术,其术后并发症有增加趋势.血栓栓塞是射频消融术后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5].现分析射频消融术后严重血栓栓塞并发症的诱因、机制、处理及经验教训.
-
心肌梗塞在急诊门诊的误诊及预防措施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AIM)的住院病死率在8%~12%。Dewood等[1]对126例AMI患者在发病0~4h内行冠脉造影证实,冠脉完全阻塞者占87.3%。AMI早期坏死心肌心电不稳定及心搏传导系统的缺血坏死,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猝死,是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疗效和转归取决于年龄、梗塞部位、梗塞面积、并发症、溶栓至起病的时间等诸多因素。但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后6h内心肌的组织学改变是可逆的,闭塞的血管如能重新开通,使受损心肌再灌注,可缩小梗塞面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有研究[3-5]表明,溶栓开始的时间与AMI面积、左心室功能及死亡率具有相关性,AMI初期100min是佳治疗时间。同时尽早进行镇静、止痛、扩张冠状动脉及防治心律失常,避免出现低血压和心功能不全是有效的[6-7]。因此,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功能。但急诊门诊患者以夜间为多,值班医护人员相对年轻,患者及家属多情绪紧张,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加上部分心肌梗塞患者症状不典型,没有及时作ECG或ECG不典型,造成心肌梗塞的误诊漏诊,错过了溶栓及其他治疗的佳时期,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损失。作者就心肌梗塞误诊原因及对策进行剖析,做到防患于未然。
-
抗心律失常药物——当今的定位及选择
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从整体上不能根治心律失常、也不能降低总死亡率,还具有一定的促心律失常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总体上对它的关注度在下降.而对于心脏基础疾病的治疗(所谓的抗心律失常的上游治疗)、介入治疗、器械治疗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手段至今仍不能摒弃.
-
古方新用三则
几年来,笔者谨守病机相同异病同治的原则,探析古方新用,治疗疑难疾病多例,效果较好,现举验案三则如下.1 麻子仁丸治心律失常麻子仁丸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阳明病篇247条,由麻子仁、杏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等组成,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的功能,治疗胃强脾弱的脾约证.笔者将此方加减化裁将丸剂改为汤剂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分析
1 综述随着动态心电图(DCG)技术及软件技术的发展,目前DCG在临床上已获得广泛应用.DCG是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常用的无创性技术,我们应用24小时DCG对心律失常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心律失常提供依据.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29例临床分析
心律失常是复杂而又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是造成心血管疾病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因此防治心律失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势在必行,我们运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术
导管消融是通过高频通电对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或者折返回路的必需慢传导路进行烧灼,从而根治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室性心律失常中成为适应证的有室性期外收缩(PVC)和室速(VT).
-
治心律失常的3则膏方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心搏节律或冲动传导发生异常,从而引起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规则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中医认为,心律失常大多是由心脏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导致的.此病患者若使用一些具有养心益气、活血通脉功效的膏方进行治疗,往往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下面就介绍3则可治疗心律失常的膏方.
-
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进展
对心律失常机制的阐释推动了导管消融根治心律失常的发展,新能量、新器械和新的标测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成功率,降低操作并发症和开展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
-
确立冠状动脉功能重建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中心地位
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理论以防治并发症为中心环节,即强调防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发生的主导地位.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急性或慢性的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在AMI发生中的主导作用已达到共识,而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处于从属地位;也就是说,针对冠状动脉功能障碍的措施是治本,而治疗各种并发证是治标.它要求临床医生转变观念,在AMI的治疗中贯彻重建冠状动脉功能的思想.
-
食管心脏电生理在诊治心律失常中的应用(4)
四、实例应用例1 患者男性,28 岁.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突发突止,每次发作数秒钟至数小时,且程度不一.因再发1h就诊.超声心动描记术、X 线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诊断:A型心室预激,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旁道P- 波(图1).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食管心脏电生理在诊治心律失常中的应用(3)
6.检测房室旁道的电生理特性[1] 房室旁道常引起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对其进行较全面的电生理检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①提高房室旁道的检出率,通过食管心房起搏确诊可疑心室预激及检出隐匿性房室旁道.判断预激综合征药物及非药物性治疗前后疗效.②测定旁道不应期是预激综合征电生理检查的重要内容,如旁道前向不应期的长短可作为伴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临床判断危险性大小的指标之一.
-
食管心脏电生理在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百余年来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及时、简便、可靠的诊断依据.但体表心电图须在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才能捕捉到,且记录点局限在体表,难以进一步了解心脏具体起源点及激动顺序,对于某些复杂心律失常仍不能明确诊断.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借助心导管技术将多根电极导管分别放置在右心房、希氏束、冠状静脉窦以及右心室心尖部等部位标测,可了解到各部位的起源点及激动顺序.结合体表心电图,采用程控电刺激还可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诱发及终止心律失常,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等,但因其属创伤性检查且费用昂贵,无法普及.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则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采用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程控刺激技术起搏心房,同时记录体表导联与食管导联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并复制心律失常.因其属无创性、设备简单、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也在诊治心律失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为心电图医师提供了学习心脏电生理知识的良好平台.
-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图形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是应用同步记录心腔内和/或体表心电图结合程控电刺激等方法来研究心脏生物电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探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以协助选择治疗方案,并可判断预后与研究药物的疗效.近20年来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展,使心脏电生理概念不断得到更新,对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已成为诊治心律失常的重要技术.
-
40例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应用阿托品前后进行窦房结功能测定的结果分析
食管心房调搏术是经食管电极输入电脉冲起搏心脏,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治心律失常的无创方法.它具有无创伤、安全、简便并可多次重复检测等优点,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效能.
-
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心律失常的"一根管工程"
-
迎接预防和根治心律失常的新时代
在第53届ACC年会上,来自荷兰的心脏程序刺激之父、电生理大师、心律失常巨匠Hein J.J.Wellens就心律失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了精彩演讲.
-
辨证论治心律失常/关爱心脑血管系列讲座(九)激光——帮你远离代谢综合征
-
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朱锡祺治心律失常经验
朱老认为,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属器质性者,临床以"冠心"、"风心"、"病毒性心肌炎"为多见,他常在辨证的基础上着重辨病.对于功能性心动过速,朱老善用参麦龙磁汤辨证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