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做好医疗保健工作
在老干部进人高龄化,高发病期的新形势下,卫生所全体医护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思想,针对在为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中变化了的新情况转变观念,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冠心病的运动康复疗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存压力的加大,患冠心病的人越来越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人们较重视急性发病期的抢救和治疗,对发病前的预防也开始重视,但对病后康复治疗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反复发病、反复住院.为此,笔者将冠心病康复疗法之一的运动康复介绍如下,供参考.
-
云南白药散联合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
资料与方法2011年7~12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6例,急性发病期,体温38℃,胸部带状疱疹4例,腰部带状疱疹2例,都伴有明显红色丘疹,自感患处特别疼痛,实验室查白细胞数正常,中性料细胞略下降,体征均有神经性痛.
-
甲亢患者血和尿β2-m与尿Alb检测的临床意义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甲状腺机能增高, 分泌激素增多, 甲状腺激素在血液循环中水平增高所致的一种内分泌系疾病, 病因多种, 女性多见, 尤以20-40岁为高发病期[1],以高代谢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甲状腺激素长期分泌过多, 促使物质代谢加速, 机体代谢废物增多, 肾脏负担加重, 肾脏长期处于过多的排泄状态, 致使肾功能受损, 由代偿变为失代偿.本文对150例甲亢患者, 50名健康者, 利用RIA检测血清β2-m, 尿β2-m和Alb,探讨其临床意义,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238例精神病患者不适当性行为分析
为探讨精神病患者于发病期间所伴随的不适当性行为之原因,为控制不适当性行为寻找较为满意的方法,我们对1535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
-
术后并发甲亢危象的诊治分析
甲亢危象是医疗重症之一,发病率低,约0.8%,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期间可伴有一种或多种器官功能衰竭,致死率高达20%.甲亢危象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高热、心动过速、腹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昏迷以及其它各种中枢神经症状.该病的早期诊断,诱因的正确认识,对于抢救措施的及时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肺隔离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6岁.以发热7天,左胸痛4天主诉入院.发病期间无咳嗽症状,入院体检,体温39 ℃,高时40 ℃,发育正常,消瘦,心率138次/分,律齐,心音弱,腹平软,肝右肋下5 cm,剑突下3 cm,气管右偏,呼吸急促,两侧肋缘轻度外翻,左肺呼吸活动减弱,左中下肺语颤减弱,叩诊减弱,听诊呼吸音消失.
-
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伤害事件的法律纠纷思考
精神病人是一群特殊的患者群体,在发病期间属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无法意识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后果,因而他们具有发生意外事件的高度危险性.近年来,因住院病人发生意外事件而引起的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由于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又一直没有进行精神卫生立法,处理精神病人意外伤害事件缺乏相应明确的法律依据,是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这类事件对精神病医院冲击很大,对医院管理者和精神科医务工作者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压力.下面拟就法律责任的问题作些探讨.
-
人细小病毒B19主要抗原片段的表达及临床初步应用
我国临床人细小病毒B19(B19)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献血员筛查等方面的工作尚未广泛开展,原因之一是受诊断试剂和方法的局限.目前国际上商业B19抗体诊断试剂盒均以重组抗原为基础.本研究获取能表达B19结构蛋白VP1独特区和VP1/VP2共同区主要抗原片段,建立改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发病期患者和献血员血清中抗B19-IgM,并与德国IBL试剂盒平行比较.
-
6项准备平安出游确保旅途血糖正常
节日期间,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会随家人外出旅行.旅行是一件愉快而又疲劳的事情,无论在生活习惯、饮食及体力活动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天津医大二院内分泌科主任郑少雄教授建议糖尿病患者外出前要测测血糖,如果近一周血糖波动较大,或处于感冒、腹泻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期及恢复期,应咨询医生是否适合出行.
-
糖尿病分阶保健操——脾瘁早期
从中医理论来看,糖尿病可以划分为三期:脾瘅期(糖尿病前期)、消渴期(糖尿病发病期)、消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而脾瘅期根据下列特点又可分为早、中、后三期.
-
巨大滑液囊结核一例
患者男性,22岁,左小腿进行性肿痛 3个月入院,初时仅为左腘窝处肿大,逐渐明显并扩大到小腿中下段,伴胀痛, 发病前半年及发病期间均无发热﹑咳嗽﹑盗汗﹑咯血及体重减轻, 检查红细胞沉降率31 mm/1 h,血常规正常.专科情况:四肢未见畸形,步态正常,无肌肉萎缩,左小腿后内侧明显肿胀,近端达腘窝顶端,远端达小腿中下1/3,皮肤紧张,末见红肿、溃破及渗液,皮肤温度稍高,局部压痛,有波动感,边界不清,腓肠肌用力收缩时未见疝出肿块,屈伸膝关节活动无受限.辅助检查:心肺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局部X线平片见对应软组织肿胀,胫腓骨骨质未见病变;胸片结果未提示双肺病理性改变; B超:左小腿内侧软组织实性占位病变; CT:报告左侧胫骨中上内后侧区肌肉间隙内囊性占位, 考虑滑液囊肿;穿刺检查:有淡黄清亮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
第86例——后纵隔多发肿块
患者女性,31岁,因全身乏力2个月余,胸痛1个月逐渐加剧于2003年9月22日以纵隔多发肿块、重度贫血收住入院.患者发病期间有低热,体温波动在36.2~38.4 ℃,偶有少许咳嗽,无咳痰和咯血,无畏寒和盗汗,无关节痛.曾在外院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患者自幼贫血,7岁时曾因脾功能亢进行脾脏切除.否认肝炎及结核病史.父母均有贫血(病因不明),2兄2妹均体健,否认二系三代家族性遗传病史.体检:体温37.5℃,脉搏10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8/59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精神差,面色灰白,鼻梁低平,眉距较宽.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肤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动脉搏动增强.
-
小肠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50岁,以"间断性腹部疼痛3个月,排便困难10 d"为主诉入院治疗.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疼痛位置位于脐周,性质为间断性隐痛,无放射痛,疼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无发热、无便血、无腹泻、无恶心、无呕吐、无反酸.近10天疼痛加剧,并伴有排便困难,尿频尿急,无尿痛,发病期间患者体重下降约10 kg,食欲尚可.该患者在门诊接受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大直径约2 cm,遂以结肠多发息肉诊断入我院消化内科接受肠镜息肉电灼治疗.入院后行腹部CT和MRI扫描时发现盆腔占位.
-
妇人腹痛的护理总结
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亦称“妇人腹中痛”【1】。可分为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为感染湿热,湿毒之邪所致。由于经期或产后调摄失当,手术消毒不严,湿热湿毒之邪乘虚而入,与气血相结合,蕴积胞宫、胞脉、包络,或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滞瘀阻,甚或淤血凝滞所致[2]。慢性期其内因为情志郁结或思虑日久,肝脾不调,输运失常,其外因如产伤、经期、产后不注意卫生而感染,其内外因如他脏炎症变化直接蔓延至生殖器官或因慢性发病期延误诊治而成[3]。总之该病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临床常见的有肾阳虚衰、血虚失荣、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及寒湿凝滞等类型。
-
乙型肝炎病人临床护理技巧
我们只有了解疾病的病因,才会从根本上来防治这种疾病,那么得乙肝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乙肝患者想了解到的,有很多患者当确诊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得乙肝,心里都非常的迷茫,那么造成感染乙肝病毒的原因有哪些呢?(1)乙肝病毒大的传播途径就是血液传播、性交体液接触以及母婴传播(血液接触),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稍微有1点不注意或者是安全防范不到位,那么感染乙肝病毒的机率就相当大。(2)对于一些患者来说,长期饮酒也是造成乙肝的重要原因,由于长期饮酒对肝脏的损伤加重,因此,长期堆积就会使病情转移为乙肝。(3)乱用药物,有些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多种疾病,由天在发病期间乱吃一些药物,结果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伤,肝细胞坏死严重,那么转化为乙肝的可能性就较大。(4)共用餐具,有些地方餐馆卫生不清洁,公用没有消毒的餐具等,同样也会感染乙肝病毒。
-
糖尿病肾病中医辩证施治
本病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分为3期:第1期称脾痒(似糖尿病前期),第2期称"消渴"(似糖尿病发病期),第3期称"消宵"(似糖尿病并发症期).经文中对各期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做了较明确的论述,对指导现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特别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用"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化痰散结",对后世的"上、中、下3消"分期的影响很大:正所谓"上消"病在肺燥、口渴多饮为主;"中消"病在胃热、多食易饥为主;"下消"病在肾虚,小便频多为主.治疗及调理原则:调理情致,合理饮食,劳欲适度,合理用药.因此,针对糖尿病肾病机理研究,对糖尿病肾病辩证分型治疗指出了方向.
-
胃粘膜肝总管异位一例
病人,男,59岁,因阵发性右上腹痛20 d,加重2 d入院.发病期间无发热、寒战、黄疸、呕血及黑便.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心肺无异常:右上腹压痛,莫菲征(-),肝胆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化验肝功全项正常;B超:胆囊大小106 mm×30 mm,壁厚3 mm,胆总管内径7.5 mm,于胆囊颈见8 mm×5 mm光团,后有声影,肝胰肾未见异常.择期行胆囊切除术:发现胆囊管外上3.0 mm×1.5 mm囊性肿物,壁厚0.5 mm,与肝门下肝总管连接,穿刺抽出淡黄色稀薄液体,术中化验胆红素增高,考虑为重复胆囊,于其根部结扎,切除肿物;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病理结果: 慢性胆
-
右肝管异位开口于胆囊管一例
病人,女,64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不适13年入院.发病期间无畏寒、发热、黄疸.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右上腹无压痛,墨菲氏征(-).B超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伴结石.
-
发热、皮疹待查
1 病历摘要患儿,男,5岁8个月,主因"发热伴左颈部肿物6d,皮疹4d"就诊.发病期间体温波动在38~ 40℃之间,伴鼻塞、咽痛,左颈部肿物质韧,有触痛,予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无明显好转.2d后四肢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渐进形成水疱,部分有血性分泌物,无瘙痒,同时淋巴结逐渐增大.为进一步诊治,以"脓毒症、淋巴结炎"收住院.该患儿既往身体健康,否认传染病接触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按时预防接种,发育营养史正常,无特殊家族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