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内外治疗中晚期肝癌38例
自1997年11月以来,我们用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中晚期肝癌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按<中国常见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标准,71例患者均经B超、CT、甲胎蛋白(AFP)及肝动脉造影确诊为肝癌且不能行手术治疗.随机将7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46.5岁;巨块型20例,结节型12例,弥漫型6例;肿瘤生长部位,左叶11例,右叶20例,双叶7例;肿瘤大小,5~10cm 28例,>10cm10例;合并肝硬化者26例.
-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护理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随时可发生癌肿破裂大出血而危及病人生命.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是采用肝脏移植.2001年12月29日,我院为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ABO血型不合进行了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现将护理经过介绍如下.
-
脾脏巨块型淋巴瘤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表现
患者男,44岁.因上腹不适15 d入院.近15 d体质量减轻5~6 kg.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无黄染,锁骨上、腋下、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胸部听诊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腹软,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 cm,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胸部CT示双肺散在高密度结节影,纵隔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
右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超声所见
患者,女,24岁.因低热、消瘦伴右上腹隐痛一个月,于他院诊断为右肝巨块型癌而转诊我院.超声所见:肝脏轮廓清,边缘整,形态不正常,肝右叶斜径182mm,左肝内径123mm;右肝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其内可见一个大小为168mm×158mm×103mm中等偏低回声不均质团块,团块内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形似"蜂窝状",团块周边伴浅暗晕(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示:团块的前半部份及周边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为动、静脉型频谱,以动脉型为主(图2),其中动脉型的大流速0.23~0.71m/s、阻力指数为0.43~0.54,静脉型的大流速为0.08~0.12m/s;团块内的液性暗区,部分无彩色血流信号、部分有静脉型频谱.肝左、中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左支显示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回声;肝右静脉被向后下推移,内未见异常回声;门静脉右支被包于团块内,但未见受压迹象;门静脉主干内径15mm,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内径5mm.
-
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宜应用专业术语
在阅读超声医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时,常见到对专业术语表达不够规范的情况,如"液性暗区"、"实质性回声"等,有时理解起来很费力.就超声医学来说,"液性暗区"不是专业术语;英语文献中也无这样的术语.在超声成像中描述"液性暗区"的可能不是"液性"的,如新鲜血栓、某些声衰减明显的巨块型癌、肿大变性坏死的淋巴结等,所以对这些情况冠以"液性"就不正确;此外,"暗区"是从视光学角度说的,可以是等回声、低回声、无回声;不能用来表述病变的超声特征,概念模糊,会使人产生岐义.
-
B超诊断肝癌并肝静脉及右房癌栓1例
患者,男,50岁.因进行性消瘦及上腹痛月余来诊,查体:剑突下可触及坚硬包块并压痛.化验检查乙肝大三阳.B超检查:肝脏大小、形态失常,表面凹凸状,实质回声增强致密,分布不均匀,肝左叶可见约10.7cm×9.0cm中强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肝静脉及门静脉内均可见大小不等团块状中等回声随血流而飘动(图1).右房内可见中等回声包块充填,舒张期部分脱入右房,收缩期回缩(图2).脾厚5.1cm,肋缘下可达2cm.B超诊断:原发性肝癌(巨块型)合并门静脉、肝静脉及右房内癌栓形成,肝硬化,脾大.CT,MRI均证实.患者于十二天后死于肺动脉梗塞.
-
B超误诊肝脏慢性局限性炎症1例
患者,女,36岁.因右上腹不适,低烧一周就诊.化验室检查:白细胞4.5×109/L,中性70%,血沉46mm/h.腹部B超所见:肝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形态规则,肝右前叶内见散在分布不规则增强回声结节.胆囊、胰腺、脾脏大小及图形未见异常.B超提示:肝右前叶弥漫性占位性病变.CT提示:肝右前叶巨块型肿物(肝癌可能性大).后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肝穿病理报告:肝小叶结构不完整,肝细胞排列成索状,部分肝细胞及枯氏细胞增生,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气泡样变性,汇管区纤维组织轻度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
-
白血病并乳腺及皮肤巨块型浸润一例
患者女,13岁.因发热、乏力20天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于1992年9月17日入院.
-
超声诊断婴儿巨块型肝占位1例
患儿男,6 个月.因腹部膨隆,食欲不振来本院就诊.儿科检查:心肺无殊,腹部膨隆,因患儿哭闹不停,故腹部触诊不满意.超声所见:肝脏明显增大,肝右叶见一巨大实质性肿块,呈低回声,大小约120mm×110mm,边界清,周边有声晕(见图).彩色多普勒可见周边有环状血流信号,肿块内部回声较粗,未见液化或钙化灶,并可见点状或短棒状稀疏血流信号.
-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心脏转移超声诊断一例
患者男,51岁,2004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在外院就诊行腹部CT检查提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查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558.4 μg/L(正常0~20 μg/L).于2004年12月在我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病理诊断:肝右叶巨块型中-低分化肝细胞肝癌.
-
重症巨块型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
肺血栓栓塞症(PTE)并非少见疾病,病死率较高,未经正确治疗的重症患者病死率达25%~30%[1,2].绝大多数PTE继发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全身抗凝和溶栓.近年,介入技术开始用于重症PTE,获得良好效果[3,4],由于其创伤小、清除血栓可靠、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现报道我们应用介入技术治疗10例巨块型PTE的初步经验.
-
成人巨块型肝脏错构瘤一例
病人,女,26岁,因"右上腹肿块6个月",于2003年7月29日入院.查体:皮肤无黄染,腹部于剑突下可及一肿块,约7 cm×6 cm,质硬,可推动,墨菲氏征阴性,肝功能正常,AFP阴性,彩超示于肝右前叶至左内叶探及一大小约6.7 cm×7.3 cm×6.2 cm低回声实质性肿块,轮廓尚清,CT增强扫描示:右肝和左肝交界处见一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4.9 cm×4.5 cm×7.0 cm,与周围肝组织界限尚可分辨,增强后延长期和肝脏等密度.
-
前入路绕肝悬吊解剖性右半肝切除(附视频)
前入路肝切除是指先离断肝实质后游离肝脏的肝切除方法,具有避免肿瘤破裂出血、肿瘤细胞播散、撕裂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健侧肝脏缺血和(或)淤血等优点[1].绕肝悬吊指在肝后、下腔静脉前方放置一条带子,在切肝过程中提起肝脏,指引肝切除的方向,有利于控制深部肝实质离断时遇到的出血和避免损伤下腔静脉[2].前入路绕肝悬吊技术常用于右半肝切除,尤其适用于切除巨块型肝细胞肝癌(肝癌)、侵犯右侧膈肌或右肾包膜的肝癌.我们以1 例采用前入路绕肝悬吊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患者的手术过程视频为例,初步探讨该技术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和优缺点.
-
巨块型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乳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临床上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8岁.半年前发现左乳鸡蛋大小肿块,进行性增大3个月后肿块破溃出血.近半个月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查体:T 38℃,BP 80/50mmHg,严重贫血貌,面部浮肿.
-
巨块型肝细胞癌外侵致胃大出血抢救成功一例
患者男,42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呕血2h"急诊入院.1周前本院CT检查显示:胃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胃间质细胞瘤.入院2h前突然出现呕血,出血量约600 ml,伴头晕,曾晕厥1次.患者既往有酗酒史,无肝炎病史.查体:血压85/55 mm Hg,精神欠佳,贫血貌,无肝掌、蜘蛛痣,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心率110次/min,腹软,剑突下深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min.癌胚抗原:1.10 ng/ml,糖类抗原199:3.81U/ml,甲胎蛋白3.42 ng/ml,乙肝表面抗原(-),血白细胞17.5×109/L,血红蛋白90 g/L.入院诊断:胃部肿瘤伴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入院后立即输血输液抗休克、止血、制酸治疗,血压回升后30 min又呕血500 ml,血压继续下降,立即建立深静脉通道及加压输血、输液,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
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72例的急救护理
目的 总结巨块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急救处理及护理经验,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和分析72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措施. 结果 47例患者入院时已伴有失血性休克,47例患者行手术止血,治愈出院40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5例.25例行非手术治疗,好转7例,放弃治疗12例,死亡6例.结论 有效的抗休克处理,及时纠正失血性休克,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赢得宝贵时间,是提高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的关键.
-
急诊体外循环手术治愈双侧巨块型肺动脉栓塞1例
病人女,50岁.腰痛及右下肢放射痛,间歇跛行3个月.于1998年3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腰4、5,腰5骶1椎间盘切除术,术后卧床,制动.7天病人胸闷、恶心、呕吐,心率由80次/分上升至128次/分,血压由120/75mm Hg(1mm Hg=0.133kPa)降至60/0mm 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肢导低电压.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腔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高压.考虑为急性肺动脉栓塞.第8天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激光DSA)示下腔静脉血流速度缓慢,肺动脉主干部分显影,右肺动脉充盈缺损,其分支无显影,左肺动脉大部分充盈缺损,部分分支显影.造影同时用尿激酶行肺动脉腔内溶栓治疗.
-
急诊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巨块型肺动脉栓塞1例
病人男,65岁.2004年3月因"左髌骨骨折"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同年4月因"突感心悸伴晕厥发作4 h"收住我院内科治疗,入院3 h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示右心房内约10 cm长条状强回声,盘曲于右心房内,随心脏舒缩摆动,可经三尖瓣口进入右心室,右心房、室大,肺动脉高压(图1).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束后搬动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晕厥.查体:体温35.0℃,血压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30次/min,律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全身皮肤湿冷,左小腿、踝部肿胀.心电图示快速房颤,III、aVF导联呈QR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右心房血栓、心房纤颤.
-
晚期妊娠合并盆腔巨块型转移性绒毛膜癌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妊娠合并转移性绒毛膜癌(绒癌)临床极罕见[1],妊娠合并盆腔转移性绒癌更为罕见.本文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年2月收治的1例妊娠晚期合并盆腔巨块型转移性绒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局部晚期宫颈癌IB2至ⅡB期34例全身新辅助化疗的术前疗效观察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传统放疗对巨块型(直径≥4cm)及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较低,疗效较差.新辅助化疗(neoadj uvant chemotherapy,NAC,)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能缩小局部病灶,降低肿瘤分期,为根治手术创造条件.本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34例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用BIP方案[博来霉素(bleomycin,BLM)+异环磷酰胺(isofosfamide,IFO)+顺铂(cisplatin,DDf)]静脉全身化疗1~2个疗程,探讨其疗效,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