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瘫痿胶囊对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 观察瘫痿胶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乙酰胆碱受体α1肽(AChR α1肽)多点注射法制备EAMG模型小鼠.将造模成功的58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瘫痿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强的松组及正常组、佐剂组,观察其症状变化,检测其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 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瘫痿胶囊高中剂量组及强的松组临床症状评分减少(P<0.01),AChR-Ab降低(P<0.01),TGF-β1升高(P<0.05),IL-4降低(P<0.05).结论 瘫痿胶囊治疗EAMG的机制可能足通过升高外周血TGF-β1水平、降低IL-4,抑制AChR-Ab的产生,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
重症肌无力患者AchR-Ab、Titin-Ab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连接素抗体(Titin-Ab)进行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依据胸部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伴胸腺瘤(MGT)组与不伴胸腺瘤(NTMG)组.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AchR-Ab与Titin-Ab的含量并统计阳性例数,探讨其用于诊断重症肌无力的价值及意义.结果 MG组AchR-Ab与Titin-Ab阳性率明显高于HC组,MGT组AchR-Ab与Titin-Ab阳性率明显高于NTMG组,全身型(Ⅱ~Ⅳ型)AchR-Ab与Titin-Ab阳性率明显高于眼睑型(Ⅰ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hR抗体作为临床使用广泛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检测指标具有一定价值,Titin抗体是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胸腺瘤时敏感而特异的血清学指标,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开展血清Titin抗体的测定对于胸腺瘤的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3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全部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治疗4次,3~4 d置换1次,置换液为20%白蛋白50 ml加706代血浆1 000 ml.治疗前及每次置换完成后第3天抽空腹血查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并根据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和相对评分法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痊愈1例,基本痊愈2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96%.结论 多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较高的AchR-Ab水平,对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 ,将24例MG患者非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例,对照组12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方法 的基础上,给予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不进行蛋白A吸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清晨空腹血,测IgG、lgA、IgM、补体C3、C4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乙酰胆碱受体抗剂(AChR-Ab),并根据疗效标准临床相对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11/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AchR-Ab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蛋白A免疫吸附能有效降低MG血液中AchR-hb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好,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 .
-
皮肌炎合并重症肌无力一例
患者男,23岁,因“右眼上睑皮损1年,四肢无力、上睑下垂、复视1个月”于2013年4月12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眼上睑出现紫色皮损,无痛、不痒,但常感乏力,休息或睡眠后好转,自以为是劳累或精神紧张所致,未引起患者足够重视。1个月前感冒后四肢无力明显加重,伴肌痛,以双下肢近端为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右眼上睑下垂,复视,休息或睡眠后无明显改善,遂就诊于我院。入院后查体:右眼上睑紫红色斑,大小约1.5 cm×2 cm伴水肿,双上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四肢近端肌肉压痛,无肌肉萎缩。辅助检查:红细胞沉降率40 mm/1 h,C反应蛋白35 mg/L,抗核抗体1∶1280(+),斑点型,肌酸激酶1460 U/L,抗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阳性,多肿瘤标记物检测均为阴性,新斯的明试验阳性,低频重复电刺激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递减,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胸腺CT未见异常。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皮肌炎(DM)合并重症肌无力(MG)。给予甲基强的松龙60 mg/d静脉滴注,2周后改为口服甲泼尼龙片40 mg/d,溴吡斯的明60 mg,每日4次,洛索洛芬钠60 mg,每日3次及转移因子20 mg,每日3次等药物治疗,4周后患者肌无力好转,肌痛消失,眼睑下垂恢复,但仍偶有复视发生。
-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进展
一、概述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传导障碍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表现为某些特定部位的横纹肌重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或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1899年德国柏林神经与精神病学会将其简称为MG.
-
改良ELISA法检测3型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应用价值
-
老年期重症肌无力患者495例临床分析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MJ)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1].不同年龄段的重症肌无力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我们对495例老年期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1 982例非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对比,以探讨老年期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
-
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348例临床分析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MJ)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不同年龄段的重症肌无力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老年人MG常被误诊[1][2],故我将1994~2010年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发病的348例老年M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全面的回顾分析,并与660例非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对比,以探讨老年期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
-
不同储存条件和反复冻融对血清和血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条件和反复冻融对血清和血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血清和血浆标本分成数等份,置于不同储存条件下(常温、4℃或-80℃)并经过不同次数的冻融,不同等分的样本使用同一批次商品化ELISA试剂盒双平行孔检测AChRAb水平。计算各种条件下血清和血浆标本AChRAb抑制率的变异系数(CV ),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抑制率以及同一条件下血清和血浆标本的抑制率。结果除常温条件下血浆标本 CV>10%外,其余条件下 CV均<10%。4℃条件下血清AChRAb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条件下血清的抑制率(P<0.05),4℃和常温条件下血浆的抑制率显著低于其他条件下血浆标本的抑制率(P<0.05)。4℃条件下血清和血浆标本AChRAb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冷冻保存后经过多达5次冻融两者的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80℃直接储存的血清和血浆标本,即使经过多次冻融,AChRAb水平检测结果仍可较为一致。血清标本在常温、4℃或冷冻保存,血浆标本低温冷冻保存,数日内完成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
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三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报道3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和预后,并复习既往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这一特殊MG类型的认识.方法 对作者医院3例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的确诊MG病例进行报道,并检索近20年Med-line和万方中文数据库,选择国内外报道的上述双抗体阳性的确诊MG病例中包含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疗结果的文章,结合作者医院病例分析和总结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M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 8篇文献中的7例MG,包括作者医院的3例,共10例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MG纳入分析,男4例、女6例,平均起病年龄(45.5±24.1)岁,起病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到呼吸困难轻重不等,受累肌群可包括眼外肌(9/10)、球部肌肉(9/10)、颈肌(7/10)、四肢肌(8/10)和呼吸肌(6/10),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5/10).9例行肌电图检查,8例重复电刺激(RNS)阳性,4例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测者均为阳性.双抗体阳性可在发病之初即为双阳性,也可在AChR抗体阳性基础上随着病情进展而发展形成,多在病情加重时出现,病情好转后亦可出现抗体转阴.溴吡斯的明+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多数患者有效(8例中4例有效、4例部分有效);4例患者肌无力危象时使用血浆置换(PE)、2例重症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均有效,2例患者使用环孢素治疗,其中1例有效,2例患者硫唑嘌呤治疗均无改善.结论 双抗体阳性MG患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居多,总体受累范围广,病情重,免疫抑制剂治疗个体差异大,PE对于危象效果好,双抗体表达情况随病情动态波动.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血清双抗体阳性 -
重症肌无力患者IgG脑室内注射对大鼠EEG及BAEP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IgG(AChRAb)经大鼠脑室内注入对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影响,并探讨AChRAb影响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机制.方法将从确诊的、AChRAb阳性的MG患者血清中提纯的IgG(AChRAb),注射到实验组大鼠侧脑室,对照组大鼠则注射健康人IgG,观察大鼠行为学、 BAEP、 EEG改变.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出现类似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MG的行为学改变,部分大鼠出现癫痫发作;BAEP峰间潜伏期(IPLs)延长;EEG异常,即δ、θ增多与痫性波发放增加.结论 MG AChRAb可致大鼠CNS损害, AChRAb与大鼠CNS神经元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能是其病理生理机制.
-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IgG对大鼠隔斜角带核胆碱能神经元损害的研究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IgG 对大鼠隔斜角带核区胆碱能神经元的损害作用. 方法大鼠一侧隔斜角带核区注入重症肌无力(MG)患者 AChRAb IgG或等量健康人IgG,14 d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隔斜角带核A、B、C 3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大鼠内侧隔斜角带核区ChAT阳性细胞数实验组注射侧明显少于非注射侧(P<0.01),实验组注射侧明显少于对照组注射侧(P<0.001),实验组非注射侧明显少于对照组非注射侧(P<0.05);实验组注射侧与非注射侧ChAT阳性细胞比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注射侧与非注射侧的比率(P<0.01).结论内侧隔斜角带核区定向注射 AChRAb IgG可损害该处胆碱能神经元,使其明显减少,且其毒性效力存在一定的距离效应.表明 AChRAb可被动转移损伤大鼠隔斜角带核区胆碱能神经元.
-
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与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与重症肌无力(MG)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 5例MG患者及92例对照组(非MG神经系统疾病患者42例,健康体检者50名)血清AChRAb浓度,应用临床绝对评分记录M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析各组血清AChR Ab浓度的差异,以及AChR Ab浓度与MG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ROC工作特征曲线探讨AChR Ab诊断MG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MG患者血清AChR Ab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下同)为3.45(39.38)nmol/L,较非MG神经系统疾病患者[0(0) nmol/L]和健康体检者[0 (0) nmol/L]增高(P<0.01).全身型MG(GMG)患者AChR-Ab浓度[25.45(46.14)nmol/L]较眼肌型MG(OMG)患者[0.58(3.56)nmol/L]增高(P<0.01).用ROC曲线法分析显示,以血清AChR Ab浓度≥0.50 nmol/L作为诊断MG界值时灵敏度为72.17%,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AUC) =0.895(95%CI:0.849~0.941).AChR-Ab浓度与发病年龄、病程及改良Osserman分型呈正相关(r=0.220,P<0.05;r=0.184,P<0.05;r=0.382,P<0.01),但相关性较弱(均r<0.5),与临床绝对记分无相关性(r=0.147,P>0.05).结论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ChR-Ab浓度诊断M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有助于减少MG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
血清AChRab、PsMab和CAEab检测在胸腺异常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抗突触前膜抗体(PsMab)和柠檬酸提取物相关抗体(CAEab)在胸腺异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2016年作者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存在胸腺异常的患者152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45名(NC组)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5例(OND组)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AChRab、PsMab和CAEab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不同胸腺异常者间各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 (1)胸腺瘤、胸腺增生组血清AChRab、PsMab和CAEab阳性率明显高于NC及OND组(均P<0.01),且胸腺瘤组上述3种抗体阳性率高于胸腺囊肿组(P<0.01或P<0.05).胸腺囊肿组与NC及OND组各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AEab对胸腺瘤患者诊断灵敏度为60.6%,特异度为88.8%.(2)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MGT)组PsMab阳性率高于非合并MG胸腺瘤(NMGT)组(P<0.05),而其AChRab及CAEab阳性率与NMG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MGT组中,MGT-全身型组血清AChRab阳性率较MGT-眼肌型组增高(P<0.05).(4)胸腺瘤不同病理分型患者间各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1)CAEab检测结合CT检查可作为临床可疑胸腺瘤、胸腺增生患者术前辅助诊断指标之一.(2)AChRab阳性可能与MGT患者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有关,PsMab阳性可能跟MGT患者致病有关.
-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与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来研究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specific kinase,MuSK)抗体(MuSK Ab)与MG发病机制有关.MuSK Ab阳性MG临床表现和治疗与血清AChR(+)MG存在明显不同.MuSK Ab阳性MG病情重,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黄芪复方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采用中药黄芪复方调节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 AChRAb)水平,以探讨其治疗MG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4例MG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ChRAb水平,并采用许(氏)临床绝对和相对记分法观察病情严重程度和判定中药复方疗效.结果 MG患者治疗前血清AChRAb水平(1.08±0.0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16±0.11)(P<0.01),治疗后MG患者血清AChRAb水平(0.72±0.06)明显下降(P<0.01). 结论具有补益脾肾作用的中药黄芪复方能下调MG患者血清AChRAb水平,从而纠正MG患者免疫失衡状态,临床绝对记分和相对记分对其疗效的判定有一定意义.
-
重症肌无力AChRAb与培养神经元nAChR免疫结合反应研究
目的从离体细胞水平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从MG患者和正常人血中提取IgG.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脑干、海马神经元,同时培养TE-671细胞株作阳性对照,然后其与神经元特异性抗体及胆碱能神经元特异性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其免疫结合反应. 结果 MG患者IgG可与离体培养的皮层、脑干、海马神经元及TE671免疫结合,而正常人血中提取的IgG则否. 结论 MG患者外周IgG(AChRAb)可与离体培养的神经-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结合,是MG患者CNS受损的可能机制.
-
重症肌无力AChRAb致中枢损害时TNF-α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MG患者血中提取的IgG注入大鼠脑室系统,建立CNS损害的MG大鼠模型,然后用放免法(RIA)测定其脑、胸腺、周围血中TN-α的水平及其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入MG患者IgG后,大鼠脑组织、胸腺、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中TNF-α水平与胸腺及血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8、0.516,P<0.001.结论 TNF-α在MG患者IgG引起的大鼠CNS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G中枢损害与外周免疫功能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
-
重症肌无力中枢损害脑内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
目的为了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在重症肌无力(MG)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将MG患者血中IgG (AChRAb)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MG大鼠中枢损害模型,并应用透射电镜来观察该模型大鼠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侧脑室注射AChRAb后,在MG中枢损害模型大鼠海马及大脑皮层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凋亡. 结论在MG中枢损害机制中,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可能发挥重要作用.AChRAb与CNS内神经-AChR结合,导致包括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在内的CNS损害,引起CNS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