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康法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79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慧敏;唐强

    目的 研究针康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7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法结合言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为83.82%;在语言功能评分、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不同程度优于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P<0.05或P<0.01).结论 针康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及失语商,降低失语程度,疗效稳定并有累加蓄积效应.

  • 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缺血区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强;刘宏光;王艳;朱路文;李洪梅

    目的 观察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内皮素-1(ET-1)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复组、针刺组、针康组,每组又分为3d、7d、14d、21d4个亚组.造模后24 h对针康组进行头穴丛刺结合前肢抓取训练,康复组给予前肢抓取训练,针刺组仅头穴丛刺法,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分析前肢抓取成功率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缺血灶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表达.结果 造模后各时间点,针康组大鼠前肢抓取成功率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针康组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平均光密度在造模后14d和21 d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针康组缺血区周围皮质GAP-43阳性细胞数量在造模后7d和14d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 针康法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的表达有关.

  • 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缺血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抑制素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强;姜云飞;朱路文;叶涛;宋名杨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缺血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抑制素(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清洁健康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康复治疗组和针康治疗组,各组又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n=6)。改良Longa法制备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不予任何治疗,针刺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疗法,康复治疗组采用跑台训练,针康治疗组采用针康法治疗。术后3d、7d、14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各实验组大鼠的神经功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缺血半暗区bFGF和AS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3 d、7 d、14 d,与模型组、针刺治疗组、康复治疗组比较,针康治疗组mNSS评分降低(P<0.05),bFGF蛋白表达升高(P<0.05), AS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针康法能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FGF蛋白表达、下调AS蛋白表达有关。

  •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唐强;叶涛;朱路文;吴孝军;李宏玉;田源

    目的 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预后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针刺组(n=18)、康复组(n=18)及针康组(n=18),再分为术后3 d、7 d、14 d三个亚组(n=6).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给予电动跑台训练,针康组采用针康法治疗.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皮层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神经缺损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评分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ERK1/2蛋白表达增加(P<0.05),(p-ERK1/2)/(ERK1/2)增加(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p-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p-ERK1/2)/(ERK1/2)增加(P<0.05).结论 针康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叶涛;唐强;朱路文;陈慧杰;吴孝军;李宏玉;田源

    目的 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术后3 d、7 d、14 d三个亚组(n=6).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用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给予跑台训练,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治疗.术后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mNSS)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皮层Flt-1、Flk-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mNSS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Flt-1、Flk-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Flt-1、Flk-1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针康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可能与其持续促进缺血半暗区皮层Flt-1、Flk-1蛋白表达有关.

  • 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关莹;李季;王璐;张立;朱路文;唐强

    目的 探讨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n=29,头穴丛刺)、B组(n=30,认知训练)和C组(n=29,针康法).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行血清Hcy测定,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血清Hcy含量C组低(F=6.570,P<0.01);MoCA评分C组高,A组低(F=31.526,P<0.001).结论 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头穴丛刺和认知训练.

  • 头穴丛刺与康复治疗的有机结合

    作者:唐强

    头穴从刺结合康复治疗(针康法)是基于头穴丛刺治疗脑源性疾病的优势与现代康复技术(Bobath法、运动再学习等)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三期六阶段"的康复治疗新方案.在临床中已经取得满意的效果,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体现了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的结合,弥补了针灸治疗在神经康复学上的不足.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针康法对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

    作者:孔妍;唐强;朱路文;刘波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幼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和针康组,每组16只.每组再按造模后14 d、28 d分别处死分为2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体积浓度为8%的氧氮混合气体,制作HIBD新生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MAP-2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台次数减少.在定位航行、空间探索能力方面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和针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位航行、空间探索能力方面针康组分别与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榆结果显示: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针康组海马CA1区MAP-2的表达均多于模型组(P<0.05),海马CA1区MAP-2表达针康组较头穴从刺组、环境刺激组表达增加(P<0.05).结论针康法能提高HIBD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海马CA1区MAP-2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增加有关.

  • 针康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影响

    作者:关莹;张立;邢艳丽;唐强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腩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作用.方法将39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康法抗痉挛针法配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巴氯芬配合康复治疗.用改良Ashworth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肌张力分级、ADL评分、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在改善卒中后痉挛方面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同,且无严重副作用.

  • 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mRNA的影响

    作者:赵振峰;王芳;刘宏光;李洪梅;唐强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mRNA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组(n=6)、模型组(n=18)、针康组(n=18)和康复组(n=18).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模型组、针康组和康复组再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术后24 h对针康组进行头穴丛刺结合水迷宫训练干预,康复组仅进行水迷宫训练,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采用Y-型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反转PCR(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DF-1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正常对照组、针康组、针康组大鼠学习能力优于模型组(P<0.05),与康复组比较,针康组术后3 d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14 d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针康组和康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康组、康复组SDF-1 mR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康复组相比,针康组SDF-1 mRNA表达较高,术后3 d、7 d显著性差异(P<0.05),14 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SDF-1α mRNA,这可能是其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机制之一.

  • 针康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的影响

    作者:张慧敏;唐强;朱路文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将70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和对照组,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言语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和失语症程度.结果治疗4周后,针康组不仅失语症程度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其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针康组卒中后失语症抑郁量表(SADQ)分值下降也更为显著(P<0.01).结论针康法可很好地改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

  • 延髓性麻痹的针康法治疗:1例报道

    作者:边静;全成福

    延髓性麻痹临床罕见,治愈更少见.2010年9月6日,本科收治1例延髓性麻痹患者,经过针康法的治疗,成功拔除鼻饲并实现正常饮食,康复期间未出现并发症,终成功回归社会.

  • 针康法对免疫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志中;唐强;颜培宇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免疫抑制大鼠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雄性)体重200~250 g,完全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康复组、针康组、针刺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他各组分别给予针刺或康复治疗,每天1次,治疗10 d后,取大鼠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4含量及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IL-4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治疗和针康法都可降低免疫抑制大鼠血清IL-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CD<'+><,4>T细胞水平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针刺和康复治疗后,针刺组和针康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各组CF<'+><,8>T细胞水平于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降低大鼠血清中IL-4的含量,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大鼠低下的CD<'+><,4>T细胞水平,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 早期针康法干预对脑瘫高危儿预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云鹏;唐强;张春燕

    目的探讨针康法作为早期干预手段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62例具有高危因素患儿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0),治疗前及3个月后对两组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并定期随访.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MDI和P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降低其他功能障碍上,干预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结果:干预组在降低脑瘫发生率上存在一定优势.结论针康法作为早期干预手段能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和促进智能发育.

  •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区皮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叶涛;朱路文;阮野;李宏玉;吴孝军;陈玉宏;赵一点;田源;唐强

    目的 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区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 (cIAPl)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3d、7d和14d亚组,每个亚组6只.后四组采用改良Koizumi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针刺组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行跑台康复训练,针康组同时进行以上两种治疗.预定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转棒测试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cIAP1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NSS评分均降低(P<0.05),转棒上停留时间均延长(P<0.05),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cIAP1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术后7d、14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mNS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转棒上停留时间进一步延长(P<0.05),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cIAPI蛋白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结论 针康法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单纯针刺、康复训练,可能与抑制caspase-8、aspase-3蛋白活化,促进cIAP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s介导的细胞凋亡级联反应有关.

  •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强;田源;叶涛;朱路文;阮野;赵彬;陈慧杰;王雪

    目的 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3 d、7 d和14 d三个亚组(n=12).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进行造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针刺组进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进行跑台康复训练,针康组进行针康法治疗.术后各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后取材,采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XIAP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NSS评分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5),XIAP蛋白表达上调(P<0.05), 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细胞凋亡率进一步降低(P<0.05),XIAP蛋白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术后7 d、14 d,针康组mNS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针康组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论 针康法能降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优于单独的头穴丛刺和康复训练,其机制可能与促进XIAP蛋白表达,抑制caspase-9蛋白活化,从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 针康法结合减重步态机器人对缺血性中风22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晓丽;陈丽萍;索宜美;常辉

    目的::观察针康法结合减重步态机器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针康加减重步态机器人组(治疗组)及康复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以及中风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对患者治疗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不同程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SS-QOL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针康加减重步态机器人组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或p<0.01)。结论:针康法结合减重步态机器人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效,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 针刺康复疗法影响脑性瘫痪模型大鼠大脑病变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和突触小泡蛋白的表达

    作者:侯玉晋;康豪鹏

    背景: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是目前脑性瘫痪有效的治疗方法,生长相关蛋白43和突触小泡蛋白是神经发育以及突触密度的特征性标记物,参与神经细胞的生长、修复、再生以及突触重塑。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对脑性瘫痪大鼠大脑病变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和突触小泡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机制。
      方法:将12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复组、针刺组、针刺康复组。后4组均建立脑性瘫痪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处理,康复组进行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针刺康复组给予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
      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功能:针刺康复组模后第3-5周的运动功能评分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②生长相关蛋白43和突触小泡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康复组、针刺组和针刺康复组在第2-4周时大鼠大脑病变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建模后4,5周突触小泡蛋白的表达均升高(P<0.05),其中针刺康复组均升高明显(P<0.05)。③结果表明,针刺联合康复疗法促进脑性瘫痪大鼠大脑病变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和突触小泡蛋白的表达,以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62例

    作者:徐雪娇;唐强

    目的:观察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采用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第4周和第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第8周后与治疗前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MT肌力量表、ADL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应用伸肘位矫形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作者:褚丽丽;邢艳丽;孙德娟;孟巍

    目的:探讨应用伸肘位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下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恢复期偏瘫上肢痉孪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康法,即头穴丛刺配合抗痉孪针法及康复训练,每天1次,治疗1个月.治疗组在针康法基础上,加用上肢伸时位娇形器治疗.1个月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孪分级和简化的Fugl-Myeer运动功能评分、ADL指标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屈曲性痉挛均有改善,治疗后改良的Ashworth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肢体运动功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伸肘位矫形器能够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