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PECT肺灌注/低剂量CT融合显像技术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玥;刘玉婷;金刚;王勤

    目的 探讨SPECT肺灌注与低剂量螺旋CT融合显像(SPECT/CT)技术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疑似PE患者进行检查,其D-二聚体升高>0.5mmol/mL或者临床Wells评分>2,行肺灌注平面显像,采集8个体位.再进行SPECT肺灌注显像与同机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并进行后处理融合,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共同完成图像分析.结果 SPECT/C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6.43%、92.86%、96.43%、92.86% 、95.24%,无不确定性结果.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优于传统的核医学显像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效、简便、准确、无创,可作为诊断PE的一种新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

  • SPECT/CT肺灌注显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价值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孙洪福;王中堂;周涛;李宝生

    目的 探讨SPECT/CT肺灌注显像(SPECT/CT-LPI)在评价NSCLC患者肺功能中的价值,并分析与SPECT肺灌注缺损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3年3月间治疗前行肺功能测试(PFT)、胸部CT和SPECT/CT-LPI的48例NSCLC患者(男43例,女5例;平均61.06岁)资料.据SPECT/CT-LPI图像将肺灌注缺损分为4级.0级,无灌注缺损或肺灌注缺损不明显;1级,肿瘤及其周围局部区域肺灌注缺损;2级,达1叶肺灌注缺损;3级,超过1叶肺灌注缺损.收集分析患者相关临床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 48例NSCLC患者肺灌注缺损发生率为91.67%(44/48),其中1级肺灌注缺损18例、2级15例、3级11例;PFT异常发生率33.33% (16/48),SPECT/CT-LPI组与PF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844,P<0.01).中央型与周围型2组间及肺门淋巴结有无转移2组间≥2级肺灌注缺损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392和10.801,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中央型赋值1,周围型赋值2)、肿瘤大小(大径≤3.0 cm赋值1,>3.0 cm且≤5.0 cm赋值2,>5.0 cm赋值3)及肺门淋巴结情况(有转移赋值1,无转移赋值0)对SPECT肺灌注缺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Wald=8.176、5.352和10.100,均P<0.05).结论 与PFT相比,SPECT/CT-LPI图像能更好地显示NSCLC患者区域肺组织功能;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肺门淋巴结情况有助于预测肺灌注缺损分级;对于中央型、原发灶较大及有肺门淋巴结转移患者,建议行SPECT-LPI了解患者肺功能状况.

  • SPECT/CT显像致患者有效剂量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雪辉;李洪均;于鸿煦;周爽;楼明

    目的 评估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所致患者有效剂量.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157例接受SPECT/CT检查的患者,男85例,女72例,年龄24~ 88(60.46± 13.44)岁;其中99Tcm-MDP骨显像组113例,99Tcm-MIBI甲状旁腺显像组23例,99Tcm-MAA肺血流灌注显像组21例.记录注入患者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活度(MBq),应用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公式计算放射性核素所致有效剂量.记录同机CT检查时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以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并根据有效剂量转换因子(K)估算CT检查所致有效剂量.对不同显像组间检查所致有效剂量进行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2组均数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99Tcm-MDP骨显像组放射性核素所致有效剂量为(4.02±0.35) mSv、99Tcm-MIBI甲状旁腺显像组为(6.13±0.53) mSy、99Tcm-MAA肺血流灌注显像组为(1.66±0.13)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53,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533、7.262和5.676,均P<0.05);同机CT检查所致有效剂量分别为(3.84± 1.98)、(1.04±0.19)和(4.05±0.47) mS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25,P<0.05),甲状旁腺显像组与骨显像组、肺血流灌注显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46和5.672,均P<0.05).SPECT/CT检查总有效剂量分别为(7.86± 1.98)、(7.17±0.81)和(5.71±0.45)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88,P<0.05),肺血流灌注显像组与骨显像组、甲状旁腺显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67和4.994,均P<0.05).结论 SPECT/CT检查时同机CT扫描可增加患者所受有效剂量,日常使用时应遵循实践正当化及优化原则.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研究

    作者:王维;谢博洽;田月琴;申昆玲

    目的 了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的核素肺V/Q显像表现及该项检查在BO患儿临床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感染中心确诊的30例BO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7个月~ 14岁)的核素肺V/Q显像资料,对不同病情和不同预后的BO患儿分别加以分析,比较其各自累及的肺段数.结果 30例BO患儿肺灌注显像异常25例(83.3%),肺通气显像异常27例(90.0%).异常肺V/Q匹配者13例(48.1%),不匹配者1例(3.7%),反向不匹配者13例(48.1%).3例轻度病情患儿中,1例肺V/Q显像正常,另2例仅1个肺段受累.10例中度病情患儿肺灌注显像异常平均累及3.7个肺段,肺通气显像异常平均累及5.6个肺段.17例严重病情患儿平均6.0个肺段肺灌注显像异常,平均8.2个肺段肺通气显像异常.30例患儿出院后随访到24例,其中8例病情加重患儿肺灌注显像异常累及肺段数量及受损程度明显高于16例复查好转患儿.结论 BO患儿的肺V/Q显像呈现肺段性、多发性肺灌注和(或)通气稀疏或缺损.该显像方法对BO患儿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低度可能性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环;郑玉民;何嘉;王蒨;戴皓洁;王铁;李眉;孟晶晶;颜珏

    目的 探讨V/Q断层显像对于Wells评分<2的PE低度可能性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浆D-二聚体检测进行对比.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北京4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收治的PE临床低度可能性(Wells评分<2)患者95例,患者均在ld内完成V/Q断层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V/Q断层显像依据欧洲核医学会2009年公布的指南推荐标准,将结果归为3类:PE、非PE和不确定诊断.全部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终以综合分析各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和6个月的随访结果来判定为确诊或排除PE.分别计算V/Q断层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PE的诊断效能并以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95例患者中,终确诊PE 31例,排除64例.V/Q断层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93.3%(28/30; 95% CI:84.4% ~ 100%),特异性为91.9%(57/62;95% CI:85.1% ~ 98.7%),准确性为92.4%(85/92;95%CI:87.0%~97.8%),阳性预测值为84.8%(28/33;95% CI:83.6% ~ 86.0%),阴性预测值为96.6%(57/59;95%CI:92.0%~100%);D-二聚体阳性作为PE诊断依据的灵敏度为36.7%(11/30;95% CI:19.5% ~53.9%),特异性为79.0%(49/62; 95% CI:68.9% ~89.1%),准确性为65.2%(60/92; 95% CI:55.5% ~ 74.9%),阳性预测值为45.8%(11/24;95% CI:25.7%~65.7%),阴性预测值为72.1%(49/68;95% CI:61.4%~ 82.8%).V/Q断层显像诊断的灵敏度(x2=21.2)、特异性(x2=13.8)、准确性(x2=20.3)、阳性预测值(x2=9.8)和阴性预测值(x2=4.2)均明显高于D-二聚体检测(均P<0.05).结论 V/Q断层显像对于Wells评分<2的PE疑似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优于血浆D-二聚体检测.

  • 放射性核素显像及心血管造影对Fontan术后肺血流灌注的随访

    作者:尹宗涛;王辉山;方敏华;韩宏光

    目的 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和心血管造影,观察心外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ETCPC)手术后完全旷置右心对肺血流灌注的长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5年12月间行ETCPC手术的53例[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龄(10.8±6.1)岁]患者资料.其中43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内(早期)及5年(中期)随访时行99Tcm-MAA肺灌注显像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分别计算各肺段灌注比值、PVR及肺动脉指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早、中期的肺血流分布变化.结果 99Tcm-MAA肺灌注显像结果示,中期随访与早期随访患者的肺总放射性计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1.91±8.26) ×103计数/s和(698.93±12.0)×103计数/s;t=0.38,P>0.05],右肺/左肺灌注比值(1.06±0.01和1.03±0.03;t=1.12,P>0.05)及下腔静脉右肺灌注比值(0.61±0.06和0.60±0.06;t=0.74,P>0.05)无有意义的改变,全肺上段/下段比值下降(0.72±0.20和0.75±0.01;t=2.54,P<0.05),肺下叶背段灌注比例升高(0.12±0.00和0.10±0.03;t=2.16,P<0.05).中期随访患者的PVR下降[(142.98±2.61) dyn·s·cm-5(1 dyn·s·cm-5=0.1 kPa·s·L-1)和(146.95±2.54) dyn·s·cm-5; t=2.08,P<0.05],腔静脉压下降[(9.35±0.24) mmHg(1 mmHg=0.133 kPa)和(9.95±0.23) mmHg;t=2.69,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未见明显改变[(92.70±0.30)%和(92.86±0.29)%;t=1.12,P>0.05].5例患者术后早期存在肺动脉造影与核素显像明显不匹配.结论 在研究功能性肺血流灌注方面,放射性核素显像效果优于心血管造影.Fontan循环的长期弱动力、无搏动血流会引起肺血流坠积性重新分布.

  • 肺通气/灌注显像对老年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聪霞;姚稚明;郭悦;于治国;刘秀芹

    目的 通过与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比较,探讨肺V/Q显像诊断老年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44例年龄≥60岁的临床疑诊急性肺栓塞患者V/Q显像、CTPA及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73.50岁.V/Q显像分别以肺栓塞诊断前瞻性研究Ⅱ(PIOPEDⅡ)诊断标准及急性肺栓塞诊断前瞻性研究(PISA-PED)诊断标准作出诊断.以出院诊断为“终诊断”,分别计算PIOPEDⅡ诊断标准、PISA-PED诊断标准、CTPA及临床Wills评分诊断结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采用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诊断标准结果间的差异,采用Kappa分析比较PIOPEDⅡ诊断标准及PISA-PED诊断标准间的一致性.结果 PIOPEDⅡ诊断标准、PISA-PED诊断标准、CTPA及临床Wills评分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分别为70.00% (14/20)、84.62% (22/26)、65.22%(15/23)和23.08%(3/13),除Wills评分外,余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69~1.545,均P>O.05);四者特异性分别为80.00%(12/15)、61.11%(11/18)、93.75%(15/16)和9/10,CTPA高(P<0.05);四者准确性分别为74.29%(26/35)、75.00% (33/44)、76.92%(30/39)和52.17%(12/23),除Wills评分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005~0.070,均P>0.05).V/Q显像PIOPEDⅡ诊断标准及PISA-PED诊断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77.14%(27/35),Kappa=0.547,P<0.05.结论 V/Q显像和CTPA诊断老年急性肺栓塞的总体准确性相当.

  •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春;王铁;马展鸿;丁毅;曲士颖;黄京伟

    目的 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CTEPH的76例患者(男46例,女30例,年龄27~84岁)的肺V/Q断层显像结果,与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别计算核素显像与CTPA诊断CTEPH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应用SPSS 11.5软件行x2检验,对2种方法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同时对CTEPH患者V/Q显像受累肺段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终确诊CTEPH 47例(肺动脉造影或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非CTEPH 29例.V/Q显像对CTEPH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46/47)、86.2% (25/29)、93.4%(71/76)、92.0%(46/50)和96.2% (25/26),CTPA的检查对应结果分别为78.7% (37/47)、93.1% (27/29)、84.2% (64/76)、94.9% (37/39)和73.0%(27/37),V/Q显像的灵敏度(x2=5.818,P=0.012)和阴性预测值(x2=5.693,P=0.017)均高于CTPA.V/Q显像可以对CTEPH和特发性PAH及遗传性PAH进行鉴别诊断:CTEPH患者灌注显像呈肺叶、肺段分布的稀疏缺损区,而通气显像基本正常,特发性及遗传性PAH灌注显像则表现为不呈肺段分布的多发、散在的“斑片状”稀疏缺损区或血流灌注基本正常.在47例CTEPH患者的940个肺段中,肺灌注断层显像共检出585个(62.2%)受累肺段,平均每例患者有12.4个肺段受累,右肺受累比例明显高于左肺[36.2% (340/940)与26.1% (245/940);x2=40.85,P<0.01].结论 V/Q显像在CTEP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V/Q显像正常可排除CTEPH的诊断;而在临床高度怀疑CTEPH、CTPA与肺动脉造影检查均为阴性时,V/Q显像对CTEPH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肺通气/灌注平面与断层显像诊断肺栓塞效能的多中心对比研究

    作者:张丽军;王蒨;方纬;戴皓洁;颜珏;王铁;姚稚明;何嘉;孟晶晶

    目的 运用ROC分析方法对比一日法肺V/Q断层显像与传统平面显像在PE诊断中的效能.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市6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或疑诊急性或亚急性PE,且Wells评分≥2分或血浆D-二聚体>500 μg/L的患者272例,均行一日法肺V/Q平面及断层显像.肺V/Q平面显像结果参照PE诊断前瞻性研究Ⅱ(PIOPEDⅡ)标准,分为PE高度可能性(确诊PE)、中度或低度可能性(不能确定)、极低度可能性或肺灌注正常(排除PE),灌注显像结果也分为确诊PE、不能确定(非特定疾病典型表现的多发V/Q异常)、排除PE.全部患者显像后随访6个月.终以综合分析各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临床可能性评估和6个月的随访结果来判定为确诊或排除PE.应用Kappa检验分析2种显像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应用x2检验对肺V/Q断层显像和平面显像在PE诊断上的常用评价指标进行比较;运用ROC曲线分析,计算并比较(Z检验)各AUC及其95% CI;比较2种方法不确定诊断率的差异.结果 肺V/Q断层显像在诊断PE中的不确定诊断率(1.8%,5/272)仅为平面显像(9.2%,25/272)的1/5.以终诊断为标准,肺V/Q断层和平面显像对272例PE的诊断指标分别为:Se 83.6% (117/140)与78.3%(101/129,x2=1.217,P>0.05),Sp 89.8% (114/127)与94.9%(112/118,x2=2.269,P>0.05),PPV 90.0%(117/130)与94.4% (101/107),NPV 83.2% (114/137)与80.0%(112/140),Ac 86.5%(231/267)与86.2% (213/247).2种显像方法诊断PE的符合率为84.9%(231/272,Kappa=0.727,P<0.05),一致性较好.运用ROC分析2种显像方法的AUC及95% CI,断层显像分别为0.891 (0.848 ~0.933),平面显像分别为0.865(0.819~0.911)(Z=2.65和2.03,均P<0.05),提示肺V/Q断层显像对PE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一日法肺V/Q断层显像较平面显像显著降低PE不确定诊断的比例,明显提高V/Q显像的临床实用性;肺V/Q断层显像在诊断PE的总体效能上高于平面显像.

  • 核素肺灌注显像结合PISA-PED评价标准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作者:何嘉;王峰;方纬;何建国;熊长明;柳志红;吕滨;何作祥

    目的 比较核素肺灌注显像结合PE诊断前瞻性研究(PISA-PED)评价标准与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PE的效能.方法 前瞻性纳入104例连续性疑似PE患者,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50±15)岁.排除标准为:孕妇、肾功能衰竭患者、已接受溶栓或抗凝治疗患者或有造影剂过敏史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核素肺灌注显像、CTPA及胸部X线检查.采用PISA-PED评价标准判读核素肺灌注显像图.终诊断采用临床综合诊断.应用Kappa检验分析肺灌注显像与CTPA结果的一致性,应用非参数检验或x2检验分析2种诊断方法结果间的差异性.结果 104例患者中55例被终诊断为PE.在排除3例(2.9%)CTPA“不能诊断”者后,肺灌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 (50/54)、83.0%( 39/47)、86.2%( 50/58)和90.7% (39/43);CTPA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 (52/54)、93.6%( 44/47)、94.5%( 52/55)和95.7% (44/46).2种显像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89.1%(90/101),Kappa =0.78,P<0.05.在肺段水平,共分析了1664个肺段,肺灌注显像与CTPA的诊断符合率为79.7% (1327/1664),Kappa=0.58,P<0.05.结论 核素肺灌注显像结合PISA-PED评价标准与CTPA诊断PE的效能相近,两者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2种显像方法在肺段水平为中度符合.

  • 动态肺灌注显像评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道宇;方纬;刘辰;何嘉;王雪梅;何建国;熊长明;何作祥

    目的 探讨动态PPI用于IPA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20例经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IPAH的连续病例和10名健康对照者,接受动态PPI.以双肺为ROI,得到时间-放射性曲线,计算显像剂从进入肺内到肺内放射性分布达到平衡的肺平衡时间(LET).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LET与右心导管测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IPAH患者LET平均为(33.9 ±15.5)s,而健康对照组仅为(14.4±3.7)s,IPAH患者LET明显延长(t=5.340,P<0.001).LET与mPAP、全肺阻力(TPR)间具有直线相关性(分别为r=0.566,P<0.01和r=0.688,P<0.05),与CI呈直线负相关(r=-0.480,P<0.05).结论 动态PPI对于无创性评估IPAH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及右心功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99TcmO-4与99Tcm-MAA输卵管显像检测输卵管功能

    作者:刘志翔;李广宙;张艳华;任春娥;张培森;谢海;李俊;戴锦朝

    笔者应用99TcmO4及Tcm-聚合白蛋白(MAA)行改良的输卵管显像,以比较2种显像方法检测输卵管功能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 用99Tcm-MAA肺灌注显像观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肺血分布

    作者:尹宗涛;陈宪英;汪曾炜;朱洪玉;张仁福;张南滨;方敏华;宋恒昌

    目的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ETCPC)术腔静脉与肺动脉不同连接方式对肺血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ETCPC术后存活患者,其中12例下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位于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左侧者,为左侧组,另12例吻合口在右侧者,为右侧组,计算双侧肺动脉心包外横截面积与体表面积的比值(肺动脉指数,PAI),应用99Tcm-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观察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肺血流灌注.结果2组术后双肺放射性计数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右侧组随访时右/左肺血流灌注比值(R右/左)为1.15±0.19,而左侧组为0.97±0.26.2组术后随访与术后早期相比上/下肺野灌注比值(R上/下)均增加,右侧组R 上/下=0.94±0.17(t=1.794,P<0.05);左侧组R 上/下=0.92±0.16(t=1.857,P<0.05).单侧肺放射性计数与PAI间呈正相关(r=0.748,P<0.01).结论ETCPC术后两侧肺血流灌注量的多少及分布主要取决于两侧肺血管床的发育状态及肺血管阻力的高低.随访时出现的肺血反常分布可能与远期肺动静脉瘘及活动耐力受限有关.

  • 首次通过肺灌注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雪梅;史蓉芳;潘世伟;方纬;王道宇;周宝贵;王琦

    目的探讨首次通过肺灌注显像(FPPPI)联合肺灌注显像(PPI)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价值.方法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的瓣膜病患者116例,术前均行右心导管、FPPPI及PPI、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105例患者术后5~14d再次行FPPPI及PPI,33例患者于术后3~11个月进行第3次FPPPI及PPI复查.按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重度升高组.结果①116例患者FPPPI法所测肺平衡时间(LET)、上肺野与下肺野比值(S/L)及超声心动图所测肺动脉压力(EPAP)与右心导管所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的r值分别为0.856,0.503及0.572(P<0.01).②以MPAP为标准,FPPPI、PPI及FPPPI+PPI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分别为94.7%、78.8%及96.4%,特异性分别为68.3%、52.8%及72.7%,准确性分别为85.3%、70.7%及89.7%.③105例患者术前与术后5~14 d LET分别为(27.71±10.85)s和(20.96±6.25)s (P<0.001);S/L分别为1.43±0.41和1.30±0.35(P<0.001).④LET在MPAP轻度、中度、重度升高组的完全改善率分别为47.6%、34.5%及1/4例;部分改善率分别为40.5%、62.1%及3/4例(P<0.001).S/L在各组完全改善率分别为31.0%、34.5%及0/4例,部分改善率分别为35.7%、55.2%及3/4例(P<0.05).LET+S/L完全改善率分别为57.1%、58.6%及1/4例;部分改善率分别为38.1%、41.4%及3/4例(P<0.01).结论①FPPPI估测瓣膜性心脏病肺动脉压力优于PPI及超声心动图.②FPPPI与PPI联合应用可提高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PH定量分析的准确性.③FPPPI可准确评价瓣 膜性心脏病合并PH的手术疗效.

  • 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雪梅;史蓉芳;潘世伟;方纬;王道宇;王琦;张海龙

    目的探讨核素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简称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价值.方法瓣膜病患者140例手术前均行右心导管、肺动态显像、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水平分为4组,MPAP<20mmHg(1 mm Hg=0.133 kPa)为正常组,20mmHg≤MPAP<30mm Hg为轻度升高组,30mmHg≤MPAP<50mmHg为中度升高组,≥50mmHg为重度升高组.对照组53例,均行肺动态显像,分为冠心病对照组(13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冠心病对照组均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①冠心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瓣膜病各组肺动态显像测定的肺平衡时间(LET)分别为(16.88±5.12)、(15.89±4.69)、(18.56±3.04)、(25.37±5.89)、(37.69±6.25)及(61.33±10.14)s,冠心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与瓣膜病MPAP正常组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瓣膜病各组间及对照组与MPAP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②肺动态显像测定的LET与右心导管所测MPAP相关系数r为0.88,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压力与肺动脉收缩压r为0.64.③瓣膜病各组LET与MPAP的符合率分别为71%、78%、81%、100%.④以MPAP≥20mmHg为标准LET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79%,准确性83%.结论肺动态显像是一种有效估测瓣膜病合并PH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99Tcm-MAA对完全旷置右心手术后肺血分布的定量研究

    作者:尹宗涛;陈宪英;张仁福;王军;高文根;谭丽丽

    目的探讨完全旷置右心手术对肺血分布的影响.方法应用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肺灌注显像对14例改良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ETCPC)患者手术前后的肺血分布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术后右肺与左肺血流灌注量比值为1.16±0.16,高于术前的0.96±0.11(P<0.05).术后肺野上段血流灌注量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段血流灌注量增加(P<0.01),其上/下段比值为0.22±0.08,低于术前的0.44±0.09(P<0.01).结论改进的手术方法仍可保持右肺的相对优势灌注血流.其术后明显的坠积性肺淤血状态可能与远期肺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以及活动耐力受限有关.

  • SP ECT/CT不同显像方法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刘清奎;陈萍;刘海平;侯鹏;刘襄平;秦积龙;罗冬云

    目的:通过建立兔急性肺栓塞模型,评价Q?SPECT断层显像、CTPA、Q?SPECT/CT平扫融合显像和Q?SPECT/CTPA融合显像4种显像方法对兔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效能。方法(1)取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肺栓塞模型。(2)采用同机SPECT/CT分别获得Q?SPECT、CTPA、Q?SPECT/CT平扫、Q?SPECT/CTPA融合显像4种图像。(3)由2位具有SPECT/CT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独立、盲法分析图像,以肺叶为单位记录异常肺叶的部位及数目。(4)行病理解剖,以肺叶为单位记录肺栓塞的部位及数目。(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不同显像方法对肺栓塞诊断的Se、Sp及Ac间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PPV和NPV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pa值评价不同阅片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成功制作21只兔急性肺栓塞模型,共取出105个肺叶,其中26个肺叶经病理证实存在肺栓塞。4种显像方法Se、Sp、Ac、PPV及NPV分别为:Q?SPECT断层显像53?8%(14/26)、93?7%(74/79)、83?8%(88/105)、14/19、86?0%(74/86);CTPA 73?1%(19/26)、96?2%(76/79)、90?5%(95/105)、86?4%(19/22)、91?6%(76/83);Q?SPECT/CT平扫融合显像76?9%(20/26)、93?7%(74/79)、89?5%(94/105)、80?0%(20/25)、92?5%(74/80); Q?SPECT/CTPA融合显像88?5%(23/26)、91?1%(72/79)、90?5%(95/105)、76?7%(23/30)、96?0%(72/75)。其中 Q?SPECT/CT平扫、Q?SPECT/CTPA融合显像与Q?SPECT断层显像Se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和7?111,均P<0?05),与CTPA诊断效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50,均P>0?05)。 Q?SPECT/CT平扫与Q?SPECT断层显像 Ac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 Q?SPECT/CT 平扫、Q?SPECT/CTPA融合显像诊断效能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1?333,均P>0?05)。(2)2位阅片者对4种显像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02、0?915、0?973和0?884。结论(1)Q?SPECT/CT平扫融合显像诊断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Se、Sp,诊断效能优于Q?SPECT断层显像,且与Q?SPECT/CTPA融合显像、CTPA相当;(2)采用Q?SPECT/CT平扫融合显像时不同阅片者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一致性好。

  • 188Re-MAA的制备及其生物分布研究

    作者:王火强;汪勇先;周伟;刘进军;吴吉勇

    目的 探讨188Re-MAA佳制备方法及其在健康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 以SnCl2·2H2O为还原剂,还原188ReO4-,并与MAA直接反应获得高标记率188Re-MAA.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188Re-MAA后不同时间处死,测定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结果 SnCl2·2H2O质量浓度为1.5~2.0 mg/ml、pH值为3.0~6.0、反应时间30 min和反应温度100℃时,188Re-MAA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5%;静脉注射后188Re-MAA迅速在两肺内聚集,24 h内放射性均主要聚集在肺组织,肝、脾内只有少量浓聚,骨骼内放射性处于本底水平.188Re-MAA主要经肾脏排出.结论 188Re-MAA易于制备,有可能成为肺肿瘤内照射治疗药物.

  • 同机低剂量CT在肺通气/灌注SPECT显像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

    作者:王峰;李全;董薇;戴皓洁

    目的 评价同机低剂量CT对放射性核素肺V/Q SPECT显像诊断PE的辅助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疑似PE患者的V/Q SPECT显像和同机低剂量CT资料.采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并随访3个月或以上.依据欧洲心脏病学会2008年指南所述标准作临床终诊断,并以临床终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V/Q SPECT显像及其结合同机低剂量CT诊断PE的效能.分析同机低剂量CT在V/Q SPECT显像所示异常部位的表现及其对PE鉴别诊断的价值.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四格表x2检验比较V/Q SPECT显像与其结合同机CT诊断效能间差异.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102例患者中,29例(28.43%)被终诊断为PE.V/Q SPE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10% (27/29)、90.41% (66/73)及91.18% (93/102),无“不确定”结果.V/Q SPECT显像结合同机低剂量CT后,其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10% (27/29)、95.89%( 70/73)及95.10% (97/102),无“不确定”结果,与单独的V/Q SPECT显像相比,灵敏度无变化,特异性和准确性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2和1.23,P均>0.05).结论 V/QSPECT显像结合同机低剂量CT对PE的诊断效能较高.同机低剂量CT有助于PE的鉴别诊断.

  • SPECT/CT肺灌注显像中肺段精确定位方法的研究

    作者:于亚彬;王蒨;王铁

    目的 研究SPECT/CT肺灌注显像中肺段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精确定位方法.方法 分析12名健康成人的肺灌注断层图像、CT图像及二者的融合图像,按CT解剖命名标准对肺灌注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上肺段进行划分.即右肺10段:上叶尖段、后段、前段,中叶外侧段、内侧段,下叶背段、内基底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左肺8段:上叶尖后段、前段、上舌段、下舌段,下叶背段、前内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并总结3个层面肺段分布的特点.结果 确定了左右肺在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上的典型层面及各个肺段的主要分布特点:(1)横断面双肺由肺尖至肺底选取11个层面:胸锁关节层面及以上,主动脉弓上缘层面,主动脉弓层面,奇静脉弓层面或气管杈层面,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或左肺动脉层面,左肺上叶支气管层面或右肺动脉层面,中叶或舌叶支气管层面,底干支气管层面,下肺静脉层面,上下底段静脉层面,底段静脉层面;(2)双肺由内向外分别选取6个层面,左肺:左肺门层面,左主支气管杈层面,左肺动脉叶间部层面,心尖层面,心尖左侧第一层面,心尖左侧第二层面;右肺:右肺门层面,中间支气管杈层面,叶间动脉层面,叶间动脉分杈层面或右心房右侧第一层面,右心房右侧第二层面,右心房右侧第三层面向外;(3)冠状面双肺由前向后选取7个层面:胸锁关节层面,升主动脉层面,肺动脉杈层面,气管杈层面,中间支气管层面,底段总静脉层面,胸主动脉层面.结论 按该研究方法划分肺段,可为肺灌注断层图像中肺段的精确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