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癌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癌症患者的细胞因子变化除反映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外, 还对分析肿瘤的发展, 判断预后治疗效果, 以及制定治疗措施有参考价值.为此,本文检测了95例口腔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Τ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细胞因子变化在疱疹病毒性脑炎中机制及作用
目的定量检测细胞因子IL-2、IL-10、TNF-α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中的表达和变化,以探讨细胞因子变化在HSE中的机制及作用.
-
CD4+T淋巴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但大量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免疫异常,特别是效应T淋巴细胞紊乱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衡.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和B细胞活化,可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和自身抗体引起免疫损伤.近年来,人们逐渐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不同效应T淋巴细胞的分化调节、相互作用及产生的细胞因子变化方面.根据产生的细胞因子及功能不同,原始CD4+T淋巴细胞可分化为经典的Th1、Th2及新近发现的Th17、Tr(调节性T细胞)、Th22、Th9、Tfh(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等不同效应T细胞.
-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部分细胞因子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
近年来发现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如CD4+Th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以及辅助诱导和激活CD8+CTL,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是肿瘤细胞也可通过分泌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机体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包括NK细胞)的功能,导致宿主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或免疫抑制状态,从而在免疫应答诱导和效应的多个环节上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重要作用,已证实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采用液相芯片技术研究大剂量化疗前后IL-6、IL-8与IFN-γ的水平变化,分析其免疫重建过程中免疫状态的变化,评估其是否可以作为白血病治疗反应的监测指标.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假性血友病因子及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与早期心脏并发症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观察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 浓度、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和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CD41) 受体表达的变化与PCI治疗后早期心脏相关并发症的关系.
-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大鼠蛋白尿的影响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HBV-MN)是儿童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病样蛋白尿.其蛋白尿形成机制尚未明确.我们测定了HBV-M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的细胞因子变化,并将其注入大鼠尾静脉,以观察对大鼠尿蛋白排泄的影响.
-
中医药干预对膝骨性关节炎组织形态及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研究
探讨中医药干预对膝骨性关节炎组织形态及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膝骨性关节炎采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从生物化学、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与本病的病理机制充分结合,对中医药的治疗作用进行验证,有效防治了关节软骨退变,明显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中医药干预 膝骨性关节炎组织形态 细胞因子变化 -
第33例——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与细胞因子变化(Internet网上专题讨论)
沈洪医生: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教授(shenhong@em120.com) 近年来,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post trauma)概念的认识已逐步深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急诊危重病医学领域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曾多次对MODS进行过讨论,对其动态变化过程基本认识为以下过程:原发病(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心肺复苏术后);潜在氧供(O2)与氧耗(O2)失衡,相对组织低灌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织缺氧;干预、治疗;MODS病情缓解、治愈;恶化、干预、治疗;多器官衰竭(MOF)。
-
围术期胃癌根治术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我院对围术期胃癌根治术病人20例进行了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资料与方法 20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人(ASAI~Ⅱ级),内分泌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未用激素类药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即异氟醚和芬太尼麻醉(IH组),异丙酚和芬太尼麻醉(IV组).选择20例性别、年龄和体重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
-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胃癌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七氟醚是一种即适合麻醉诱导又适合全麻维持的新型氟化吸入麻醉药[1],其具有诱导迅速,麻醉深度易调节,苏醒快,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因此 ,七氟醚已成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吸入麻醉药物之一,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2-5]报道了吸入麻醉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但七氟醚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变化,探讨七氟醚麻醉是否对肿留手术患者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
Th细胞相关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检测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的RA患病率为0.32%~0.36%[1]。其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有的研究报道多认为RA患者滑膜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及其产生的大量相关细胞因子有关[2],其中Th细胞发挥免疫调节的核心作用。新近研究表明,RA发病机制与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平衡密切相关[3],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平衡可能与RA发病机制相关,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Th细胞的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初步探讨Th细胞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与RA发病的相关性。
-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阿德福韦酯(ADF)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且不良反应少,与其他核苷类药物无交叉耐药,因此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本研究对ADV治疗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加以检测,旨在为ADF治疗对免疫学方面的影响提供初步研究基础和参考.
-
术后镇痛对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均可导致"全身应激反应",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有利,过度的应激则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削弱生理储备.术后镇痛可减轻手术创伤激发的过度应激反应,调节细胞因子变化,维持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减轻免疫抑制.因此,合理应用各种麻醉技术和药物开展术后镇痛,有效地调控应激反应、调节细胞因子变化,缓解病人痛苦十分必要.
-
早期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和白介素10水平的检测
我们对 48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 2(IL- 2)和白介素 10(IL- 10)进行了检测 , 并比较了不 同病期、不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滴度间细胞因子的水平 , 同时动态观察了梅 毒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因子变化 .
-
大蒜素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大蒜素具有抗炎、保肝以及降血脂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了大蒜素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
ITP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病因比较复杂、临床上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一般认为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在IT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业已证实[1],多种细胞因子如血小板生成素(TPO)等在造血调节及促进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增生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因而进一步探讨TPO及其它细胞因子在ITP发病过程中作用及其机理,为ITP的综合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本研究观察了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骨髓中TPO、白细胞介素-3(IL-3)、IL-6及IL-8的含量变化,并探讨了细胞因子变化与疾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如下.
-
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评价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老年慢阻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80例老年慢阻肺疾病患者给予随机对照性分组研究(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NAC口服治疗,评价8周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及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NAC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
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免疫基础研究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我国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既有病毒的直接作用也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当前常应用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进行病原治疗,但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具体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对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治疗HFRS患者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
HPV感染宫颈病变T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HPV感染引起宫颈病变后,宿主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方法:PCR扩增后,经核酸杂交,分高危组、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BD-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及IL-2的含量.结果:CD3+T细胞: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CD4+T细胞:A、B组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且A组低于B组(P<0.025);CD8+ T细胞:A组低于B、C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B、C组差异无显著性(P>0.25);CD4+/CD8+比值:A组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IL-2:A、B组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A、B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是HPV不易治愈和反复的主要因素.
-
口服乳果糖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我们的目的了解乳果糖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endotoxaemia,ETM)治疗作用,并探讨细胞因子变化与ETM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急性肝炎28例,慢性肝炎32例,肝硬化29例,男56例,女33例,平均年龄43.5岁, 诊断根据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方案标准。各病例组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护肝的基础上,一组口服乳果糖,另一组不服乳果糖。乳果糖剂量10~30g/d, 并调节至大便2~3次,疗程为20d,并分别于入院后次日及20日常规抽血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