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层结构颈椎间盘假体及其结构优化设计
分析现有颈椎间盘假体中存在的问题,应用CAD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手段,优化设计由聚乙烯醇和聚氨酯弹性体两种高分子材料复合成型的新型双层结构颈椎间盘假体.优化结构的模拟分析显示出双层圆柱结构的颈椎间盘假体具有比较优异的特点:①在正常状态下,双层圆柱结构的假体使得外部纤维环和内层髓核的大应力都比较小,而且对上下椎体的退化影响小;②其结构简单,所需模具结构简单,定位方便准确.
-
13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新技术.报告了13例(17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Bryan disc)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主要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并进行体位练习和健康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讲授出院后注意事项.本组术后1d下床,JOA评分由术前7~12分上升至术后13~16分,Odom评级8优,5例良,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手术前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颈托制动时间,保证手术疗效.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早中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评价
目的 观察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2-5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31~59岁,平均46岁.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9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26例.单节段置换39例,双节段置换6例,共置人51个Bryan椎间盘假体.术后定期随访,摄颈椎动态X线片,部分患者完成MRI检查.观察置入假体位移、假体周围骨吸收、异位骨化、假体活动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依照JOA评分(17分)和Odom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采用NDI(颈椎残障功能量表)评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日常功能状态.结果 本组45例共置换51个节段.术后随访无一例假体前后位移大于2 mm,假体与椎体上、下终板无X线透光线存在,3例在置换节段上位椎体前下缘有轻微骨吸收,1例该处吸收接近2.5mm,1例随访出现自发性融合,1例置换节段发生Ⅲ度异位骨化,2例置换节段发生Ⅱ度异位骨化.术后置换假体活动度平均为9.1°,颈椎生理曲度有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以神经根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上肢根性痛全部缓解.JOA评分由术前10.1分增加到终末随访时的15.2分.NDI评分从术前的42.5分降低到终末随访的29.5分,Odom评分临床成功率达到88.9%.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活动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应设计更加完善的假体型号,以更好地适应国人的解剖参数.
-
椎间盘假体的研究进展
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是指为解除在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生间隙部位的颈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而进行的人工椎间盘假体代替已经退变的纤维软骨性椎体间连接的手术方式.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多家医院进行了初步有益的尝试.随着椎体间活动度保持的重要性逐渐为各国脊柱外科医师所认同,各种新型的颈椎间盘假体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颈椎间盘假体设计思路的发展、主要假体种类及临床应用、手术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
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相关问题的共识与争议
颈椎人工椎问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的核心理念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1个可以活动的装置,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经典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带来的颈椎活动度减少、旋转运动轴线改变,邻近节段负荷增加、退变加速等缺陷引发了对人工椎间盘的研究.本世纪初,较为切实的颈椎间盘假体开始临床应用~([1]),特别是近10年来逐渐开始广泛使用.国内外学者陆续报道了其临床应用情况和随访结果,对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既有共识也有争议.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本文通过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得出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16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手术前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的用于治疗颈椎疾病的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而言,它能够较好地解决减压与保留颈椎运动节段的矛盾,从而避免临近节段的退变加速[1].本院脊柱外科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其手术操作要点并分析有关并发症.方法 2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进行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常规予以非甾体类药物预防异位骨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前和术后第1、12个月行JOA评分;摄术前和术后正侧、屈伸、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置换颈椎节段的活动度.随访12~28个月,术后治疗效果Odom评级: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2%;JOA评分:术前平均7.9分(6~12分),术后第1个月平均14.1分(9~16分),第12个月平均15.7分(10~17分).置换节段术前和术后第1、12个月活动范围分别平均是:术前7.7°(5.8°~9.1°),术后1个月5.5°(3.9°~7.8°),术后12个月5.5°(4.0°~7.8°).末次随访未发现异位骨化、假体松动、脱落、下沉和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维持颈椎近期正常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但远期疗效还需长期观察.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31~52岁,平均43岁.C3、42例,C4、52例,C5、68例,C4、61例,C3-61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2例,共置换16个椎间盘假体.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长28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CSM 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无假体松动和脱落,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6.4°.[结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具有确切的稳定性和相应的活动度,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选择方式之一.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单双节段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后1~8个月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分析Bryan颈椎间盘假体手术操作要点,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从医师和患者两方面进行评价.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6月,于本院骨科颈椎病中心连续进行27例(35个节段)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为观察置换间隙的活动范围(ROM,range of motion),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颈椎过伸、过屈位,左、右侧屈位的X线平片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经过系统的物理检查,并由医师进行JOA评分,术后结合患者的主观感觉进行治疗效果的Odom评级.结果:本组患者全部经过1~8个月(平均5.2个月)的随访.术后27例患者均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随访超过3个月的15例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2(7~12)上升至术后平均15.5(13~17).Odom评级:优10例,良5例,可0例,差0例.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5.12°(4.2~6.5°);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18°(1.5~4.1°)和3.28°(2.2~4.3°).没有发现明显的颈椎生理弧度的丢失.结论:单、双节段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维持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颈椎应力变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我们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于椎间隙植入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通过力学分析方法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手术节段及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及应力变化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CT扫描:选取1名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C5/6)”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为志愿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SIEMENS 64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层厚0.6mm,扫描范围包括C4~C7全部骨性结构、韧带、椎间盘及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
正常成人颈椎间盘相关参数测量及意义
目的 提出椎间盘的测量方法并测量正常成人颈椎间盘相关参数,为设计人工颈椎间盘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深圳市南山医院提取正常成人颈椎MRI数据219例,测量C4/5 C5/6、C6/7 3个颈椎间盘的椎间盘前高,中高,后高,椎间角,矢径及横径6组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计算.结果 颈椎间盘前高为(4.27±0.73)mm,中高为(5.63±0.83) mm,后高为(3.24±0.59)mm,颈椎间盘角度为(4.73±1.57)°,颈椎间盘矢径为(15.50±1.70)mm,横径为(22.20±2.56 )mm.结论 上述6组数据存在性别间的显著差异性和节段间的显著差异性,设计人工颈椎间盘应设计一系列不同参数的假体以满足不同性别不同颈椎节段的需求.
-
颈椎间盘置换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恢复病变节段椎间盘高度的同时,也可提供与正常颈椎间盘相似的功能和活动范围,避免邻近节段的过度代偿,Bryan Disc是应用为广泛的一种假体.而呼吸道阻塞是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呼吸道阻塞的主要原因有痰液阻塞,喉头水肿,血肿压迫等,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防止呼吸道阻塞的发生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也是颈椎间盘置换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的重点.我科于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7例Bryan Disc假体置换术,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报告如下.
-
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总结1例人工颈4/5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和体位练习等;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体位护理,做好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合理的饮食指导,正确的康复锻炼等.结果:该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结论:手术前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