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注LOH,关注中老年男性

    作者:王磊

    关键词: LOH
  • 全国第十次口腔正畸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宋锦璘;邓锋;赵志河;许天民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的全国第十次口腔正畸学术会议于2011年5月31日至6月3日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世界正畸联盟( WorldFederation of Orthodontists,WFO)主席Roberto Justus、亚太正畸学会会长Loh Kaiwoh、重庆市卫生局张玲副局长、重庆医科大学邓世雄副校长、大会主席许天民教授和大会执行主席邓锋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作者:

    关键词:
  • 71例蒙古族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LOH)患者4项激素水平测定分析

    作者:张保平;周银锁;宿瑞俊

    近年来,有关中老年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LOH)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而对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探讨较多,实验室检测较少,有关蒙古族男性LOH的报道则更少,为此,我们收集、观察了71例蒙古族LOH血清中睾酮(T)、游离睾酮(fT)、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并与同龄蒙古族男性对照组数据进行对照比较,并探讨其中的关系.

  • LRP1B:一个新的候选抑癌基因

    作者:任立红;李钰

    LRP1B基因是一个新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已有研究发现该基因在基因及转录水平上发生的改变引起近40%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LRP1B蛋白失活.基因编码的蛋白LRP1B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中的巨大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十分相似,它可能通过拮抗细胞外uPA系统水解蛋白、降解EMC及阻止细胞移动而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

    关键词: LRP1B LOH 肺癌
  • 人类肿瘤中17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景翠;孙开来

    染色体变化直接导致基因发生改变,使细胞生长失控,恶性增殖,终形成肿瘤.17号染色体LOH是肿瘤常见的染色体变化,了解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有助于阐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肿瘤 染色体 LOH
  • 肾透明细胞癌多中心病灶单克隆、多克隆起源并存的研究论证

    作者:王增增;李泉林;王一明

    目的:探讨多中心灶肾透明细胞癌各癌灶间的克隆起源关系.方法:提取20例多中心灶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共计42枚癌灶及对应正常组织的DNA后,1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志物D3s1038、D3s1234、D3s1300、D3s1317、D3s1540、D3s1597、D7s522、D8s261、D9s171、TP53作为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用Labworks 3.0凝胶分析软件对PCR产物进行分析.在某一位点的信息性病例中若肿瘤组织的某一条等位基因条带消失或相对密度减少>50%,则记录为杂合性缺失(LOH).观察各癌灶DNA的LOH类型.多中心病灶与原发灶显示相同的等位基因图谱示为共同克隆来源,否则为独立克隆起源.结果:在20例多中心灶性肾透明细胞癌中,17例(85%)在上述10位点中的至少1个位点检测到LOH,其中14例(14/17)检测到原发灶与相应的多中心灶有相同的LOH类型.在该14例中,有3例仅多中心癌灶在某一位点检测到LOH,另外有2例仅原发癌灶在某一位点检测到LOH.有3例(3/17)检测到原发灶与相应并发癌灶有不相同的LOH类型.结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似乎大多数多中心灶性肾透明细胞癌为同一克隆起源,即由原发癌灶肾内转移而来.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多克隆起源的证据.结合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多中心灶性肾透明细胞癌同时存在单克隆起源和多克隆起源两种发生机制.

  • 肾透明细胞癌3,7,8,9,17号染色体的杂合性缺失研究

    作者:秦杰;樊纪丹;李泉林

    肿瘤常在抑癌基因位点上出现染色体基因缺失,多表现为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我们通过检测肿瘤的LOH及其规律,旨在一定染色体范围内发现肿瘤相关的抑癌基因.

  •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和复发指标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晨冉;贺华;孙青芳;卞留贯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较高,需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常规术后放疗可致垂体功能低下,增加疾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检测肿瘤组织中不同的标记物如tdomerase(端粒酶),Ki-67,MIB-1,p53,LOH(杂合子丢失),PCNA(细胞核增殖抗原),可预测肿瘤的复发和侵袭性,从而减少术后放疗的盲目性,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上述预测指标进行综述.

  • 卵巢上皮性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

    作者:杨月琴;李继承

    背景与目的: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包括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是导致抑癌基因功能失调,引起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中国人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MSI和LOH对卵巢上皮性癌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为揭示nm23H1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常规银染检测25例卵巢上皮性癌及相应的非癌组织D17S396位点的MSI和LOH,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nm23H1蛋白表达.结果:25例卵巢上皮性癌中,D17S396位点MSI、LOH检出率和nm23H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6.00%、24.00%和56.00%.LOH发生率在淋巴转移组(66.67%)高于无淋巴转移组(10.53%,P<0.01),在FIGOⅢ+Ⅳ期(50.00%)高于Ⅰ+Ⅱ期(11.76%,P<0.05).nm23H1蛋白阳性率在淋巴转移组(16.67%)低于无淋巴转移组(68.42%,P<0.05);FIGOⅢ+Ⅳ期(25.00%)低于Ⅰ+Ⅱ期(70.59%,P<0.05).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nm23H1蛋白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此外,LOH阳性组中nm23H1蛋白阳性率为0.00%,显著低于LOH阴性组的73.68%(P<0.01).结论:LOH的发生可作为卵巢组织恶变的判断指标.nm23H1基因的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和转移,后者可抑制卵巢上皮性癌局部nm23H1的表达,并与卵巢上皮癌高淋巴结转移、预后差有关.

  • 体外药敏试验及化疗耐药和敏感分子特征指导的恶性脑胶质瘤临床个体化化疗研究

    作者:张俊平;魏大年;史泓浏;岳伟英;于春江;陈忠平

    目的 探讨恶性脑胶质瘤临床个体化化疗的策略.方法 恶性脑胶质瘤新鲜肿瘤组织用MTT法进行化疗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肿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蛋白表达,据MGMT测定结果选择化疗方案;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MGMT表达阳性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接受3组化疗方案化疗:含亚硝脲类药物化疗组,含替莫唑胺化疗组,不含亚硝脲和替莫唑胺化疗组.评价3组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用FISH方法 检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1p/19q LOH,据检测结果选择化、放疗模式.结果体外药敏试验阴性符合率较高,为14/15.据MGMT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的客观有效率为34%,疾病控制率为72%.MGMT阳性表达的恶性脑胶质瘤,含亚硝脲类化疗组、含替莫唑胺化疗组、不含亚硝脲和替莫唑胺化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0和2/11、3/18和11/18、7/22和17/22.不含亚硝脲和TMZ化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较含亚硝脲化疗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据体外药敏试验及MGMT测定选择化疗方案,可提高近期疗效;MGMT阳性表达的恶性胶质瘤病人,不含亚硝脲和替莫唑胺化疗方案有较好疗效;但含替莫唑胺化疗方案也可应用.

  • 肿瘤相关基因WFDC1与PS20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雯;匡志鹏;谢裕安

    WFDC1基因(WAP four-disulfide core domain 1)定位于人染色体16q24.1上,是肿瘤常出现LOH的位点,初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某些方面具有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本文对其及其编码的PS20蛋白的发现、结构和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 原发性乳腺癌10q23区域等位基因缺失对FAK磷酸化影响

    作者:朱宁生;江歌丽;杨稼祥;刘晓俞;肖觉;张代奎

    目的了解10q23区域的杂合型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对原发性乳腺癌FA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位于10q23的4对微卫星标记物,通过PCR方法检测杂合型缺失;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和Western blot 检测FAK蛋白质表达和磷酸化.结果 44例样本中,14例至少发生一个微卫星标记物的杂合型缺失,LOH发生率为31.82%(14/44).在14例发生LOH的病例中,57.14% (8/14)PTEN蛋白质表达缺失, 64.29%(9/14)发生FAK磷酸化.结论 10q23区域等位基因的缺失降低了PTEN的表达,进而影响FAK磷酸化程度.

  • 结直肠癌中WWOX基因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作者:陈志英;何常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WWOX(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WWOX基因3个微卫星位点D16S3029,D16S504,D16S3096的杂合性缺失.结果 2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有8例(33. 3%)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按浸润深度分组,浆膜内LOH阳性率为9. 09%(1/11),浆膜及浆膜外LOH阳性率为53. 85%(7/1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WWOX 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LOH 可能是WWOX在肿瘤中失活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WWOX 结直肠癌 LOH
  • KAI1/CD82在胃癌进展中的研究

    作者:康丽霞;李闯;王献春;冯艳玲

    目的 检测癌前病变和不同分化阶段胃癌标本中KAI1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微卫星不稳定(MSI)、mRNA和其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PCR-SCCP)、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癌前病变与高、中、低分化胃癌、正常对照组相关指标.结果KAI1 mRNA和其蛋白表达分别与癌前病变和高、中、低分化胃癌有显著性相关(P<0.05).60例胃癌标本D11S1344、D11S1326、D11S554位点的SSCP分析中,均未出现MSI或LOH.结论 KAI1/CD82 基因缺失或表达降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PTEN与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赵欣楠;于兆进;魏敏杰

    PTEN基因是近年发现的继p53基因之后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在血液系统肿瘤、脑胶质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泌尿道肿瘤、肺癌、骨肉瘤等诸多肿瘤中均检测到该基因的突变或LOH,并发现其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或缺失.

    关键词: PTEN 基因突变 LOH 肿瘤
  • 肝癌发生中RTN4C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陆东东;张锡然

    为研究肝癌发生过程中RTN4C基因突变,利用直接序列分析、PCR-SSCP等研究了肝癌(HCC)中RTN4C突变与杂合性缺失(LOH).HCC中,RTN4CP突变为62.9%,LOH为68.4%.90%LOH的肝癌中RTN4C发生突变.RTN4C突变相关的肝癌发生中LOH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肝癌 RTN基因 LOH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