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学图像数据库
0 引言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医学成像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医学图像变的越来越数字化和多样化;新出现的技术包括诊断超声、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波谱(MRS)、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数字血管减影(DSA)、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磁源成像等等.传统的X射线或计算机放射线照相(CR)仍被广泛用来检查颅骨、乳房、腹部和骨骼,这些无格式的X射线胶卷现在也可以用许多胶片数字化方法,如激光胶卷扫描仪、电晶体照相机和视频照相机,转换成数字格式以便处理和归档[1].
-
肿瘤MR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PET成像初步对比
目的 通过与PET成像比较,探讨MR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1.5T MR对22例临床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并已完成PET检查的患者行WB-DWI扫描,比较两种成像方法对病变显示的差异以及病变的ADC值与SUV值相关性. 结果 WB-DWI所见病灶数目多于PET检查,两种方法检出的肺、纵隔及腹部病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DWI检出骨的病灶数多于PE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出病灶的部位大多数一致.病变的ADC值与SUV值无相关性. 结论 与PET成像相比较,WB-DWI显示的肿瘤病灶数量较多,对成人转移性骨肿瘤的显示敏感性高于PET,可作为肿瘤全身筛查的一种补充方法.
-
新型影像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迅速上升,死于恶性肿瘤的男性患者中肺癌已居首位.目前,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15%,是人类生命的大威胁之一[1].肺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就医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因此,探索高效、安全的检测手段,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是改善肺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重要途径.
-
正电子湮灭产生γ光子的屏蔽计算探讨
目的 探讨正电子湮灭产生γ光子的辐射防护佳屏蔽计算方法.方法 以18F为典型核素,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或文献关于剂量常数及十分之一衰减厚度(TVL)的计算或推荐值,以铅为屏蔽材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以1周40个患者、每个患者给药555 MBq,1h的受药时间、1h的候诊时间的情况为例,采用点源模型计算的剂量常数(0.142 μSv· m2· MBq-1·h-1)及NCRP推荐的铅的TVL值计算的屏蔽厚度大,控制区单位铅屏蔽厚度为7.562×10-4mm· MBq-1;采用AAPMTG108推荐的剂量常数(0.092μSv·m2 ·MBq-1·h-1)及IAEA推荐的铅的TVL值计算结果小,单位铅屏蔽厚度为4.982×10-4mm· MBq-1.两者相差33.2%.结论 推荐采用AAPM TG 108工作组推荐的剂量常数及铅的TVL进行屏蔽计算.屏蔽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距离防护,设立患者卫生间,考虑医患分流.
-
胃癌的影像学检查进展
近年来影像学进展很快,多层螺旋CT、高场磁共振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等都有明显的进展.但胃双对比造影仍是胃癌影像学诊断中主要的检测方法.虽然内镜在检测黏膜细微病变上要优于胃的双对比造影且比较直观,并可作内镜下的活检和治疗,但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不需麻醉,较内镜检查更为方便,易于为病人所接受,在胃的整体解剖和功能显示方面有其长处.因此,胃双对比造影和内镜检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对疑有胃部肿瘤性病变的患者,如胃双对比造影和内镜检查均未发现有明显异常,则该患者存有胃肿瘤的概率就相当的小.目前,胃双对比造影在胃癌的检测中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
-
仿真内镜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1 虚拟结肠镜 1994年,Vining等[1]首次对螺旋CT虚拟内镜或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的研究进行了报道.螺旋扫描获得容积数据,通过设定CT值阈值及透明度,将气体设为完全透明,将管壁设为不透明,经计算机后处理特定的算法如表面重建或容积漫游技术进行重建,就生成了管腔内壁的立体形态.利用这种技术,通过在管腔内移动观察点,即可获得与内镜下所见相似的图像.
-
PET/CT淋巴瘤临床研究新视角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将功能显像(PET)与解剖形态显像(CT)相互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分子影像手段.其能够同时提供恶性肿瘤的代谢活性及解剖位置双重信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已作为淋巴瘤分期、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价的主要手段.本文回顾近期文献及国际会议热点,结合临床实际,对PET/CT在淋巴瘤应用上的进展进行阐述.
-
创伤性脑损伤和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医疗系统的财政负担造成巨大影响.在美国TBI每年大约会影响170万人口,在每年外伤导致的死亡群体中占约1/3[1].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ICD-9)中TBI包括颅骨骨折、脑震荡、其他和非特异性来源的颅内损伤以及非特异性脑损伤.美国脑损伤协会对TBI的定义为由外力导致的脑功能改变或者其他有证据支持的脑病变.TBI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其中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头颅CT和磁共振(MR)成像.TBI通常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其中GCS评分在13~15分为轻型,9~12分为中型,3~8分为重型.发生TBI的高风险年龄段分别为≤4岁的幼儿,15~19岁的青年,以及年龄>65岁的老年人.
-
Alzheimer's病诊断学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被认为是本世纪老年人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AD是一种脑部进行性神经退变性疾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AD的诊断基于临床资料,大多为主观指标,准确度81%~88%[1],检验、电生理检查无特异性,影像学手段以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及核磁共振技术.CT由于其局限性目前已很少应用.除此之外,近期研制成功了放射免疫β-AP试剂盒,这对于AD病因的探讨及早期诊断问题给予很大的帮助.AD的临床表现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变;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语言和行为障碍为特点;病理特征为大脑皮层及脑区的纤维蛋白沉积,即细胞外间隙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和细胞内多聚Tau蛋白的沉积,两者在病理形态学上分别表现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Aβ在AD病因研究中证实了它的神经毒性作用.
-
缺血半暗带的检测MRI还是PET?
缺血半暗带概念的提出为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治疗明确了方向,但在如何迅速准确获得半暗带信息,即如何选择半暗带的测量方法时,是采用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不匹配,还是采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尚存争议.文章就此问题做了回顾.
-
锰中毒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近二十年来,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影响非常深刻,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是具革命性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SPECT)等神经影像学方法在近十年中已应用于锰中毒和其神经毒理学研究.MRI T1加权图像信号强度增加会反映锰的沉积,功能神经影像学如:PET、SPECT,能早期发现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异常,因此MRI、PET、SPECT对于锰中毒的诊断非常重要.
-
胃癌的影像学检查进展
近年来影像学进展很快,多层螺旋CT、高场磁共振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等都有明显的进展.但胃双对比造影仍是胃癌影像学诊断中主要的检测方法.虽然内镜在检测粘膜细微病变上要优于胃的双对比造影且比较直观,并可作内镜下的活检和治疗,但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不需麻醉,较内镜检查更为方便,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在胃的整体解剖和功能显示方面有其优越性.因此,胃双对比造影和内镜检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对疑有胃部肿瘤性病变的患者,如胃双对比造影和内镜检查均未发现有明显异常,则该患者患胃肿瘤的概率就相当的小.目前,胃双对比造影在胃癌的检测中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
-
脑挫裂伤的影像诊断研究进展
脑挫裂伤是一种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常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危重、病理改变复杂、发展进程较快,如不及时诊断和救治,常常导致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影像学检查在该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检查方法对显示脑挫裂伤的病灶情况、病理生理、组织代谢、血流变化等演变过程各具优势,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RI)可以进一步揭示脑挫裂伤的病理变化,为指导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影像学信息。本文就脑挫裂伤的影像诊断研究进行综述。
-
18F-FDG-PET/CT显像对可疑乳腺癌复发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目的:评估18F-FDG-PET/CT显像对可疑乳腺癌复发的诊断与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评估46名有乳腺癌病史且在首次确诊后存在肿瘤标志物增高的患者所做的47份18F-FDG-PET/CT显像结果.结果:30名(65%)患者证实肿瘤复发,16名(35%)患者没有显示肿瘤复发的证据.31名患者得到32份不正常的PET/CT显像结果,15名患者的PET/CT结果正常.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0%、71%、83%.PET/CT结果影响了24(52%)名患者的治疗方案.结论:对伴随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乳腺癌患者,相对于CT对肿瘤复发的诊断来说,PET/CT显像具有更大的优势,导致大部分患者治疗措施改变.
-
P300和脑功能成像在定向术治疗海洛因依赖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定向毁损术治疗海洛因依赖者手术前后P300和脑功能成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对77例海洛因依赖者定向术术前和术后6~12个月随访期内进行P300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检查,评估P300和脑功能成像的变化及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并与30名正常人比较,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术前及术后随访复吸者P300中的P3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与术后未复吸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P300、PET、fMRI异常术前分别为63例、69例和54例,而随访时分别为32例、18例和13例,其中,疗效优者异常分别有9例、3例和2例,疗效差者有23例、15例和11例;而且,fMRI异常病例PET和P300均异常,PET异常病例P300均异常.各检查项目术前和随访时比较,及手术疗效优与手术疗效差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一定认知障碍和脑功能异常区,定向手术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手术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PET、fMRI的改变具有一定相关性并可以作为评估海洛因依赖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