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罗格列酮增加OLETF大鼠脂肪组织中STAT5b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胰岛素信号分子STAT5b在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OLETF大鼠分为罗格列酮治疗和未治疗组,并以同种系非糖尿病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STAT5b、IRβ和IRS-1的蛋白量及IR、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在脂肪组织中,LETO大鼠STAT5b、IRβ、IRS-1的蛋白量及IR、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均比OLETF大鼠显著增高(P<0.05);罗格列酮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IRβ、IRS-1蛋白量比较差异不显著,而STAT5b、Tyr-P-IR和Tyr-P-IRS-1罗格列酮治疗组较未治疗组分别增加了1.2、0.75和0.6倍.结论①STAT5b参与了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信号转导;②罗格列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可能与其激动PPARγ、增加STAT5b的表达、促进IR、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有关.
-
磷酸化寡肽(P-GT)对离体培养大鼠黄体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
本文观察了人工合成的磷酸化寡肽甘氨酰酪氨酰胺(合成代号P-GT)对黄体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该寡肽对黄体细胞孕酮基础分泌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下的黄体细胞孕酮分泌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与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有协同作用,提示其可能是通过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AC-PKA)信息系统发挥作用,Ca2+对该寡肽促孕酮作用可能没有影响.
-
旧瓶装新酒:简评近期肿瘤代谢研究新进展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在代谢上是否发生了改变?正常细胞代谢的改变是否是细胞癌变及肿瘤形成的原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将近有100年历史了.其中著名的工作当属Warburg 效应(Warburg effect).德国生物化学家Otto Heinrich Warburg发现,对于正常分化细胞(组织),维持其生物学活动所需的能量物质ATP主要来自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这个过程需要氧的参加;而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无氧糖酵解的作用方式将葡萄糖终转换为乳酸,其产生ATP的效率大约只有前者的1/20.正常成熟细胞其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有氧糖酵解.
-
Roscovitine抑制HBV复制的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抑制剂Roscovitine抑制HB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构建SAMHD1蛋白dNTPase活性位点及T592磷酸化位点的突变体研究磷酸化负调控抑制作用;接着在肝癌细胞Huh7.0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oscovitine,通过MTT法检测了Roscovitine化合物对细胞毒性的影响;转染HBV复制质粒后,提取病毒核心颗粒DNA,通过Southern blot检测了Roscovitine对HBV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SAMHD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在增殖细胞中,SAMHD1 蛋白dNTPase活性突变体D207N丧失了对HBV的抑制作用;T592位点的去磷酸化增强了SAMHD1对HBV的抑制作用;Roscovitine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11.20 μmol/L,Roscovitine可以显著抑制SAMHD1的磷酸化和HBV的复制.结论 在增殖细胞中,SAMHD1蛋白T592位点的去磷酸化增强了其对HBV的抑制作用,Roscovitine可以通过抑制SAMHD1的磷酸化后抑制HBV的复制.
关键词: Roscovitine 乙型肝炎病毒 SAMHD1 磷酸化作用 抑制 -
线粒体医学的过去与未来
线粒体是一个直径1 μm,长2~3 μm大小的细胞器,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细胞内.生物进化研究表明,1.5亿年以前,具有有氧代谢功能的细菌侵入原核生物细胞后,与宿主形成共生现象,有氧菌终演化为线粒体,使得原核生物具有更高效的有氧代谢能力.线粒体是除细胞核以外惟一具有遗传物质(DNA)的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的基本功能是将外界摄取来的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通过位于其内膜上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作用来产生细胞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并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
-
32例溴杀灵中毒病人的救治与护理
溴杀灵化学名为N-甲基-N-(2,4,6-三溴苯基)-2,4二硝基-三氟甲基苯胺,是二苯胺类衍生物[1].溴杀灵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商品化的新型杀鼠剂,杀鼠能力极强,前些年在我国推广应用,现已禁止使用和生产.溴杀灵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药,其机制主要是阻止中枢神经系统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减少三磷腺苷(ATP)的形成,降低Na+-K+-ATP酶的活性,引起细胞液体充盈、器官水肿,从而导致神经受压迫,髓鞘脱失,神经传导阻滞,后呼吸麻痹死亡[2].2003年2月我院先后收治了一批因误食中毒病人共32例,其中6例死亡,26例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
Cyclin D1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及预后
Cyclin D1基因位于染色体11q13,长度为120kb.Cyclin D1作为原癌基因,在调节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中发挥重要作用[1].在G1→S期的转换中,Rb蛋白与转录因子E2F结合,像闸门一样抑制G1→S期转换,但是Rb蛋白的细胞周期抑制功能可以通过磷酸化作用被解除.
-
线粒体及其相关疾病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亚细胞结构,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都依赖于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获取维持自身代谢所需的能量.
-
调控抗病毒干扰素产生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干扰素( Interferon,IFN)是有效抵抗病毒入侵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先天性免疫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病毒抑制干扰素产生的信号转导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 IFN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与Ⅱ型IFN都具有抗病毒作用,但Ⅰ型IFN 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关键因素[2]。 I 型IFN可由多种细胞产生,II型IFN只能由NK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等特定细胞产生。Ⅰ型IFN既然为抗病毒先天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因子,那么它是如何产生,并作用于邻近细胞,防止病毒扩散的呢?首先在内体内, TLR3、TLR7/8和TLR9分别识别dsRNA、ssRNA和CpG DNA ,导致受体二聚化以及TRIF和MyD88的招募反应,起始信号级联放大,激活IRF3/IRF7、NF-κB和AP-1通路。 RIG-I/MDA5识别病毒 RNA,通过 RIG-I 的CARD结构域激活IFN-β启动刺激因子( IPS-1), IPS-1调节不同的调节子和激酶,诱导IRF3、IRF7和NF-κB通路激活。 IRF3/IRF7、NF-κB和AP-1等转录因子一旦激活,将转运入核,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 )的结合蛋白( CBP )一起诱导IFN-α和IFN-β转录,调控IFN-α和IFN-β的产生。 IFN-α和IFN-β一旦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直接与IFN受体结合,联合JAK1激酶的受体磷酸化,通过SH2区的磷酸化作用激活STAT1和 STAT2招募,磷酸化的 STAT1和 STAT2与IFN受体分离后,与IRF9形成ISGF3复合物,转运到核后与ISRE结合,导致上百种ISGs转录,其中MxA、OAS-1/RNaseL、RIG-I/MDA5、ISG15和 PKR为5种主要的ISGs[3]。许多ISGs作为PRRs识别病毒分子,放大信号通路,增加IFN产生。本文对激活TLRs、RIG-I/MDA5、JAK-STAT及ISGs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短时重复游泳调节SAM8鼠AMPA受体GluR1亚单位的磷酸化
目的 观察短时重复游泳训练对SAM鼠AMPA受体GluR1亚单位磷酸化的影响,探讨运动改善脑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3月龄SAMP8(prone/8)亚系为研究对象,运动模型采用2w游泳方案:2次/d,每次6min的游泳,结束后给予浴巾擦干放回鼠笼;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每天给予两次相同的浴巾安抚刺激.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AM8鼠海马和皮层AMPA受体GluR1亚单位Ser831和Ser84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SAMP8海马、皮层中AMPA受体GluR1亚单位Ser831和Ser845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P<0.05).结论 2w的短时间重复游泳运动作为一种应激诱导剂促进了AMPA受体的活化,这可能是运动改善脑功能的机制之一.
-
镁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镁离子是人体内重要的离子之一,作为细胞膜和胞浆细胞器的膜稳定剂而发挥着重要作用[1],镁离子也是钙钾通道的天然阻滞剂,参与不同的离子通道和磷酸化作用.近些年随着对镁离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麻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镁离子的药理学作用及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胸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比活力测定
昆虫的飞行肌大特点是线粒体非常丰富,约占肌细胞的40%,而且,内嵴极为密集.刘树森[1]指出,研究昆虫的飞行肌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对探求昆虫的迁飞生理机制也可能提供某些有用的资料.淡色库蚊已知为滞育越冬2,而三带喙库蚊有滞育迁飞可能[3,4].本文进行两种蚊虫的发育蚊和滞育蚊飞行肌(胸肌替代)线粒体内膜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sDH)比活力测定,探讨滞育越冬和滞育迁飞的可能和不同表现.
-
氧化应激中ROS对FOXO3 a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参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过程,FOXO3a转录因子是氧化应激中多个信号通路的交汇点,ROS对FOXO3a存在着复杂的调控作用。由于FOXO3a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ROS清除和诱导细胞凋亡中发挥复杂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对氧化应激损伤中FOXO3a的活性调节机制及其靶基因进行了综述,为FOXO3a靶向调控氧化应激和临床治疗相关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
-
在应答DNA损伤时P53的翻译后修饰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肿瘤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翻译后修饰是调节P53蛋白水平及活性的主要方式之一.癌基因mdm2编码的Mdm2蛋白是p53的负性调节因子,它可通过调节p53的稳定性来调节P53蛋白的水平.在应答DNA损伤时,P53的翻译后修饰可抑制P53和Mdm2的相互作用,使其半衰期延长,P53水平升高.P53N-末端具有多个可磷酸化的位点,这些位点的磷酸化可抑制P53与Mdm2的相互作用,使P53水平和转录活性升高.而P53 C-末端位点的磷酸化可激活P53与特异序列DNA结合的潜能;且C-末端某些位点的乙酰化亦可激活P53与DNA结合的潜能,进而调节P53的水平及活性.
-
乌头碱诱导的心房颤动对内皮素1分泌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探讨乌头碱诱导的心房颤动(房颤)对内皮素1( ET-1)分泌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并观察ET-1下游的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左心房离体灌流模型,利用放射性免疫技术检测ET-1分泌的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心房肌缝隙连接蛋白40(Cx40)、43(Cx43)、ETA型受体(ETRA)、ETB型受体(ETRB)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MAPK/ERK和PI3K/Akt的磷酸化作用。结果:房颤时Cx40和Cx43表达明显下调(P<0.01);房颤明显促进心房ET-1的分泌(P<0.01);房颤时ET受体表达呈现异常,ETRA 明显上调(P<0.05),而ETRB 则显著下调(P<0.01);房颤时ET-1下游的MAPK/ERK及PI3K/Akt信号转导发生变化,pERK及pAkt明显上调( P<0.01,P<0.05)。结论:房颤明显增加心房ET-1的分泌,并导致其受体及其下游ERK和Akt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这可能与房颤诱导的心房肌结构重构相关。
-
HI-SIV和HIVgp120干预CD3/CD4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目的和方法:在HIV感染的早期及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对抗原和有丝分裂原刺激缺乏IL-2表达和增殖反应,甚至在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之前就已经有明显的免疫缺陷.形成这一损伤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有研究证实HIVgp120和CD4分子结合,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信号转导有关.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及电泳迁移率改变检测法(EMSA)观察了HIVgp120多肽片段和灭活SIV病毒(HI-SIV)对CD3/CD4活化刺激诱导的TC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了解病毒蛋白作用下淋巴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特征.结果:利用酪氨酸磷酸化的单克隆抗体对全细胞提取物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HIVgp120和HI-SIV对~70 kD、~40 kD组分的磷酸化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IVgp120和HI-SIV都具有阻断CD3/CD4活化刺激诱导的细胞蛋白磷酸化作用.选用抗ERK2(42 kD)抗体对~40 kD、~70 kD组分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HIVgp120和HI-SIV对ERK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NF-κB和AP-1结合通用序列研究CD3/CD4活化信号诱导的NF-κB和AP-1活化,HIVgp120和HI-SIV则完全阻断了其活化作用,在转录水平上调控CD3/CD4活化信号.结论:HIVgp120和完整SIV病毒都具有抑制CD4辅佐的刺激活化信号,下调ERK、NF-κB和AP-1活性,抑制~70 kD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等作用,从而阻断了TCR的信号转导,可能是导致HIV感染者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机制之一.
-
CaMK Ⅱ在脊髓背角LTP中调节AMPA受体GluR1亚单位的磷酸化
[目的]研究钙/钙调素调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中对α-氨基羟甲基异噁唑丙酸(AMPA)受体GluR1亚单位磷酸化的影响,探讨长时程增强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电生理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脊髓背角LTP后30 min和3 h AMPA受体GluR1亚单位Ser831和Ser845位点磷酸化水平,同时在强直刺激前,脊髓局部给予CaMKII特异性抑制剂KN-93,检测GluR1亚单位Ser831和Ser845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强直刺激后30 min、3 h,脊髓背角AMPA受体GluR1亚单位Ser831和Ser845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脊髓背角局部给予KN-93,阻断了LTP的诱导并且也阻止了GluR1亚单位Ser831和Ser845磷酸化水平的增加.[结论]强直刺激可导致GluR1亚单位Ser831和Ser845激活且它的激活可能是通过CaMKII来实现的.
-
Hedgehog 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为进化中保守的信号通路,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控制细胞增殖、调节不同类型细胞分化及保持成体干细胞的自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该通路的异常激活将导致人类许多疾病发生,包括癌症.因此,对Hh信号通路的研究变得极其重要.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机制.近研究发现磷酸化作用参与了从Smoothed至GLi的每一步信号转导过程.本文将对磷酸化修饰所参与的Hh信号调控作用及Hh信号通路成分所呈现新的生物学功能予以综述.
-
OGG1的功能及其在线粒体DNA损伤中的作用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在能量产生、氨基酸代谢、脂质合成、Fe2+/Ca2+平衡以及细胞凋亡中起着关键作用.人体近90%的能量是由线粒体通过电子传递链(ETC)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的.线粒体是产生活性氧(ROS)主要的场所,约有1%~5%的氧在线粒体ETC中转变成ROS[1].哺乳动物线粒体中含有共价闭环线粒体DNA (mtDNA),包含37个基因,编码13种蛋白质,22个tRNA和2个rRNA[2].
-
共价组蛋白修饰语言的研究进展
通过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染色质结构调整已作为真核生物中调节染色体功能的一个重要机制出现了.研究证实了经常发生在组蛋白尾部的多种翻译后修饰,包括组蛋白乙酰化作用、磷酸化作用、甲基化作用、遍在蛋白化作用和ADP-核糖基化作用.一般认为,一个或多个组蛋白尾部的不同修饰可能导致染色质结构的变化,构成一种信息,形成"组蛋白密码",由其它不同蛋白质或蛋白组件进行阅读,从而引发特殊的下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