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熊果酸促进K562细胞凋亡

    作者:张秋萍;谢珞琨;邓涛;胡志芳;陈会敏;谭锦泉

    本研究旨在探讨熊果酸在体外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系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熊果酸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杀伤效应;用彗星电泳分析熊果酸对K562细胞DNA的损伤;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DNA片段化;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K562细胞内Caspase-3和磷酸化酪氨酸的表达和活性. 结果显示熊果酸在体外对K562细胞具有中度增殖抑制效应, 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熊果酸作用下K562细胞呈现凋亡征象,同时细胞内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升高,Caspase-3被激活,磷酸化酪氨酸表达下降, 说明熊果酸在体外对K562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 而提高Bax的表达、诱导Caspase-3活化及降低BCR/ABL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周围神经再生时重组CNTF对受损神经元 STAT3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的作用

    作者:许家军;陈尔瑜;路长林;何成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再生时,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受损神经元JAK-STAT途径和酪氨酸磷酸化的作用.方法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术时在受损神经局部给予重组CNTF,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STAT3、磷酸化酪氨酸(PTyr)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L3~5段脊髓前角外侧核和L5脊神经节神经元中的分布和相对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NTF组脊髓前角外侧核神经元胞核STAT3和胞膜PTyr阳性物质的含量更高,脊神经节神经元胞浆和胞核PTyr阳性物质的含量更高.结论重组CNTF能激活和强化受损运动神经元的JAK-STAT途径,增强受损神经元的酪氨酸磷酸化.

  •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伊马替尼对K562/G01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吴晶晶;丁亦含;邓之奎;史玉叶;卢雪莹;李玉峰

    目的:探索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联合伊马替尼(Imatinib,IM)对K562/G0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HHT联合IM对K562/G0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及磷酸化酪氨酸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210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HT联合IM与单药相比,对K562/G01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HHT与IM联合可显著抑制K562/G01细胞内的p-Tyr及p-Crk1的表达水平,并能使p210蛋白及其下游通路蛋白PI3K和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HHT联合IM可协同抑制K562/G0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210蛋白表达及其激酶活性有关.

  • 染料木黄酮对哮喘豚鼠肺部炎症和气道重塑的预防作用

    作者:朱运福;戴爱国;胡瑞成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哮喘豚鼠肺部炎症和气道重塑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成3组(n=10):对照组(C组)、哮喘组(A组)和染料木黄酮干预组(B组),以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卵蛋白复制哮喘模型.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其分类数,测细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及支气管重塑指标,免疫组化方法测磷酸化酪氨酸(p-tyrosine)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与C组比较明显增加,B组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细支气管嗜酸性粒细胞(E)数和淋巴细胞(L)数较C组明显增多,B组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细支气管重塑较A组明显减轻(P<0.01),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p-tyrosine在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上皮、血管滑平滑肌及炎性细胞均有表达,尤其以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及炎性细胞明显,A组比C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PTK对哮喘豚鼠肺部炎症和支气管重塑具有促进作用: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哮喘豚鼠肺炎症和支气管重塑具有预防和抑制作用.

  • 烧伤后磷酸化酪氨酸和核因子-κB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改变的研究

    作者:贲道锋;郇京宁;刘春敏;王广庆;陈玉林;夏照帆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腹腔巨噬细胞表达磷酸化酪氨酸(Tyr-P)、核因子-Kappa B(NF-κB)mRNA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小鼠20%体表面积的Ⅲ度烫伤模型,分离和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烫伤后24小时内不同时间Tyr-P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NF-κB mRNA表达的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上述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烫伤后1小时腹腔巨噬细胞的Tyr-P表达就明显增高,与假烫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这种改变在伤后24小时内持续存在;烫伤后1小时NF-κB mRNA表达明显增强,以伤后2小时为明显(P<0.01),伤后4、6小时表达逐步减弱,但仍较假烫伤组高(P均<0.05);烫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增高,烫伤后其含量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与假烫伤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烫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yr-P、NF-κB mRNA与TNF-α、IL-6呈正相关.结论:烫伤可使巨噬细胞中Tyr-P、NF-κB mRNA表达增强,分泌TNF-α、IL-6增多,在介导内毒素所致多脏器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受损坐骨神经中STAT3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及重组CNTF的作用

    作者:许家军;陈尔瑜;路长林;何成;姜宗来

    研究周围神经修复后,受损周围神经中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作用.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术时在受损神经处给予重组CNTF,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修复侧神经中STAT3、磷酸化酪氨酸(PTyr)的分布和相对含量.在生理盐水组修复侧神经中,轴突、雪旺细胞STAT3的含量升高,轴突、雪旺细胞、单核细胞的PTyr含量升高;CNTF组修复侧神经上述细胞成分的STAT3和PTyr含量更高.提示受损坐骨神经的STAT3表达上调,酪氨酸磷酸化增强,外加重组CNTF有进一步增强的作用.

  • 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情况

    作者:林刃舆;迟放鲁;陈必成;陈建福;李智渊;王培基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20例胆脂瘤上皮,10例术腔内肉芽组织,10例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和20例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中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存在高度表达,以基底层和棘层为著;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则在基底层和棘层细胞中等表达;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仅基底层弱表达;肉芽组织内存在散在的阳性细胞.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总相关系数为0.993(P<0.01).结论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上皮中的高度表达,说明胆脂瘤上皮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在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中的中度表达,说明该处皮肤增生较活跃.

  • 胆脂瘤型中耳炎胞内PTK途径的研究

    作者:林刃舆;李智渊;陈建福;王培基

    目的探讨 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继发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表达情况,分析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连续观察 10例具有典型鼓膜后皱襞处穿孔的中耳继发性胆脂瘤患者的不同部位(胆脂瘤上皮、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中 EGRF和磷酸化酪氨酸的表达情况.结果 EGRF和磷酸化酪氨酸在耳道深部正常皮肤、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和胆脂瘤上皮中呈一致性连续阶梯状上升,它们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存在高度表达,以基底层和棘层为著;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则在基底层和棘层细胞中等表达;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仅基底层弱表达.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总相关系数为 0.989( p<0.01).结论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磷酸化酪氨酸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方练;林刃舆;洪娟

    目的:研究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中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磷酸化酪氨酸表达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观察2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中的KGF和磷酸化酪氨酸表达,并与其耳道深部正常皮肤和非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比较.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KGF、磷酸化酪氨酸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74±0.039和0.248±0.009,显著高于耳道深部正常皮肤和非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邻近皮肤.结论:角化细胞生长因子、磷酸化酪氨酸可能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发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 腺癌组织中p-Tyr、P-Akt和p-p70S6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胡江辉;李代强

    目的 探讨p-Tyr、P-Akt和p-p70S6K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20例导管内癌组织中p-Tyr、P-Akt和p-p70S6K的表达.结果 p-Akt表达与p-Tyr和p-p70S6表达呈正相关(r=0.211,P=0.021;r=0.199,P=0.03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Tyr、P-Akt和p-p70S6K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9,P=0.002和P=0.044),与绝经状态、年龄、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无关(P>0.05).p-Tyr、P-Akt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252,P=0.006;r=0.229,P=0.012),p-Akt和p-p70S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4,P=0.022),p-Akt表达还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与PR表达呈负相关(r=-0.201,P=0.028).结论 p-Tyr、P-Akt和p-p70S6K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Akt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 SH2结构域识别磷酸化酪氨酸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作用

    作者:高诗娟;高友鹤

    由约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SH2结构域特异性识别配体上磷酸化酪氨酸及其C端的3~6个氨基酸残基.其对配体的识别特性取决于特定的空间结构.SH2结构域广泛存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磷酸酶、磷酯酶、信号接头蛋白及转录因子等蛋白分子内,而参与调控相应的信号传导通路.SH2结构域所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异常会导致多种遗传病及肿瘤的发生,因此对其配体识别特性的研究及相应的靶分子模拟物的研究受到生物学家及药学家的青睐.

  • 磷酸化酪氨酸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唐蜜;李代强

    目的 探讨磷酸化酪氨酸蛋白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肺组织的表达及男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吸烟与酪氨酸蛋白磷酸化的关系,为更好的控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03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和22例非肺癌标本中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表达.结果 磷酸化酪氨酸蛋白(P-Tyr)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肺组织的表达(P<0.05);病理分级中P-Tyr在低分化NSCL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高分化NSCLC中的表达(P<0.05);在吸烟≥20支/d以及吸烟≥20年的男性NSCLC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不吸烟患者的表达(P<0.05).结论 磷酸化酪氨酸蛋白可以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生长,是NSCLC肿瘤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在男性患者中,吸烟可能诱导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形成而成为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的原因之一.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细胞激活后FcγRⅡb1向脂筏信号域转移减少

    作者:彭克军;郑崛村;金家贵;王秋林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B细胞激活后FcγRⅡb1信号分子向脂筏信号域转移的改变.方法 收集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并分离出B细胞,分别用抗人μ链的F(ab’)2片段[F(ab’)2anti-μ]单独刺激B细胞抗原受体(BCR),或用抗人μ链的完整IgG(IgG anti-μ)激活B细胞、同时实现BCR与FcγRⅡb1的交联;采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B细胞膜脂筏;免疫沉淀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膜脂筏中FcγRⅡb1的分布、脂筏FcγRⅡb1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水平、及脂筏FcγRⅡb1对含SH2结构域的肌醇磷酸酶(SHIP)的招募.结果 SLE患者B细胞经F(ab’)2 anti-μ单独刺激BCR后,胞膜脂筏部位FcγRⅡb1的分布、脂筏FcγRⅡb1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水平、以及脂筏FcγRⅡb1对SHIP的招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改变,但经IgG anti-μ激活B细胞以实现BCR与FcγRⅡb1的交联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SLE患者B细胞经IgG anti-μ激活后,转移至膜脂筏部位的FcγRⅡb1、脂筏FcγRⅡb1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水平、以及脂筏FcγRⅡb1对SHIP的招募均显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