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用集落生成法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机

    作者:李志祥;谢桂岚

    随着血液恶性肿瘤治疗学方面的进展,除了放疗、化疗、手术等治疗外,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恶性肿瘤飞速发展.自体或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恶性血液肿瘤、实体瘤等疾病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该方法造血干细胞采集方便,无需麻醉和手术,不需多部位骨穿,对病人基本无创伤,移植后血象及免疫功能恢复快,受感染威胁小等诸多优点.但对造血干细胞的量要求很严格,为此,本研究探讨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日内以及连续5日内的变化状况,为临床上更多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提供依据.

  • 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研究

    作者:张晓婷;段连宁;丁丽;朱玲;闫洪敏;王志东;汪生;郑晓丽;董磊

    目的:探讨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URD-PBSC)和脐带间充质于细胞(UC-MSC)联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9例接受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RD-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UC-MSC+ URD-PBSCT组22例,URD-PBSCT组27例,UC-MSC+ URD-PBSCT组平均回输UC-MSC数为1.0×106/kg.结果:与URD-PBSCT组相比,UC-MSC+ URD-PBSCT组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短(12 d vs 15 d)(P =0.04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20.0% vs 51.9%) (P=0.026);(5.0% vs 33.3%)(P=0.040);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高(81.8% vs 51.9%)(P=0.028).两组之间移植后造血干细胞植入率,血小板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肺部感染,出血性膀胱炎,1年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UC-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粒细胞重建快,c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但应注意防治CMV感染的发生.

  • 序贯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张闰;李建勇;陆化;钱思轩;洪鸣;徐卫;盛瑞兰

    为了初步评价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APBSCT)治疗MM的疗效,对3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正规化疗后进行序贯两次T-APBSCT,初次移植: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 5μg/(kg·d),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第二次移植:动员方案为CTX+足叶乙甙联合G-CSF,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全身照射.3例序贯两次移植的间隔分别为31、15和27周.两次移植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4.7×108/kg、2.798×108/kg、6.08×108/kg和1.67×108/kg、2.798×108/kg、4.28×108/kg;CD34+细胞分别为3.25×106/kg、9.6 x106/kg、5.91×106/kg和6.9×106/kg、9.6×106/kg、5.91×106/kg.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每两次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数≥1×109/L的时间为12、0、10天和12、25、0天,血小板数≥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2、0、10天和11、25、20天.随访时间44(19-58)月,2例存活(1例完全缓解,1例于处于平台期),1例于T-APB-SCT后58月死亡.结论:两次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手段,动员方法简便安全,患者对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索.

  • ABO血型不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作者:孙万军;郭梅;乔建辉;余长林;王丹红;孙琪云;张石;李新;艾辉胜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对HLA相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AST)的影响,回顾分析了15例ABO血型主要不合,9例次要不合的HLA相合的NAST的临床特点,并选用同期ABO血型相合的NAST作成组比较.结果显示:24例ABO血型不合的NAST受者在输入供者外周血干细胞悬液时无1例发生急性溶血,但有2例发生迟发性溶血.统计学分析表明,ABO血型不合对NAST骨髓植活、血小板恢复、GVHD、疾病复发及无病生存均无影响.在ABO血型主要不合组,红系开始恢复时间明显延迟,其中1例"O"型血受者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持续5个月.结论:ABO血型不合不是NAST的障碍,仅在ABO血型主要不合时,红系恢复时间延迟.

  • rhG-CSF体内诱导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

    作者:常英军;赵翔宇;黄晓军

    本研究探讨rhG-CSF体内应用诱导健康供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对15例病人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对供者rh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树突状细胞(DC)亚群以及CD8+CD28-抑制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了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rhG-CSF动员后外周血采集物中CD3+CD28+细胞的相对数显著升高(P<0.01),CD28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CD8+CD28+细胞的相对数也显著升高(P<0.01).但在T细胞上CD28总体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无变化(P>0.05).动员前外周血中DC2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骨髓(P<0.01),动员后采集物中DC2的数量较动员前和正常骨髓均有显著增加(P<0.01),DC的数量也显著增加(P<0.01),DC1/DC2比值倒置(P<0.01),而DC1在动员前后无变化(P>0.05).CD8+CD28-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rhG-CSF体内应用后,采集物中DC2和CD8+CD28-抑制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是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重要机制.

  • 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张小荣;苏丽萍;许莲蓉;朱秋娟

    为了探讨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安全性及疗效,为1例49岁女性MM患者行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第1次移植的动员方案:环磷酰胺2g/m2×1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μg/(kg·d)]×5天.预处理方案:马法兰(melphalan)200 mg/m2.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单个核细胞(MNC)6.1×108/kg;CD34+细胞4.7×106/kg.6个月后行第2次移植的动员方案:G-CSF[(10μg/(kg·d)]×5天.预处理方案:马法兰200 mg/m2.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MNC 10.2×108/kg;CD34+细胞5.9×106/kg.结果表明:第1次移植后17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回升至0.5×109/L,15天血小板回升至20×109/L;第2次移植后22天ANC回升至0.5×109/L,13天血小板回升至20×109/L.双次移植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的骨痛、贫血症状消失,第2次移植后随访7个月,患者情况良好,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结论: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 中剂量rhG-CSF对正常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效果

    作者:李素霞;达万明;高春记;黄文荣;靳海杰

    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 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测动员前后白细胞总数、动员后的有核细胞(NC)数、单个核细胞(MNC)数、CD34+细胞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同时观察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12例供者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600μg/d组与既往使用的300μg/d组相比,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细胞中NC、MNC和CD34+细胞及CFU-GM显著增加(P<0.05),受者造血重建时间缩短(P<0.05),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上升(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CD3+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较动员前下降(15.05±3.3)%,(P<0.05).动员前后CD4+/CD8+淋巴细胞的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600μg/d的G-CSF对正常供者的动员效果好,受者造血重建快,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PBMNC中CD3+细胞的下降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无明显变化,从而使得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无明显上升.

  • 立思丁与莱美活力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李娟;汪菊萍;付丹

    立思丁与莱美活力是临床上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所需的常用药物,但两者之间存在着配伍禁忌,为此,我们进行了试验和观察.

  • 非血缘关系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及护理

    作者:张佳思;廖建梅;文礼红;裴莉

    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技术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干细胞的采集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供者的无私奉献和良好配合方能获得成功.因此做好供者尤其是无血缘关系供者的系列护理,使其达到佳的身心状态是PBSCT成功的重要保障.我科自2004年4月~2005年1月共进行了7例非血缘关系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合并自发性纵隔气肿的护理

    作者:侯彩妍;李渤涛

    报告了1例无血缘关系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年的患者,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导致自发性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的护理体会.护理中总结了如何加强呼吸监测,提高氧疗效果,避免增加胸内压的因素,以及监测患者病情进展的护理方法等.经过50余天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病情平稳,恢复良好.

  • 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全身照射的护理

    作者:王晓靖;李尊巧;王存邦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当前白血病根治的有效方法.全身照射(TBI)已成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处理的重要手段.我科自1999年1月~2001年7月共移植患者22例,全部选择了含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方案.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护理.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照射方法1.1临床资料共22例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18~62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例,霍奇金氏淋巴瘤(HD)6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例.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彤;刘超;杨俊;张翔;李文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终末期冠心病57例,随机分为PBSC移植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32例,仅接受药物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BSC移植治疗组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连用5 d,第6天分离PBSC.PBSC:悬液经移动导丝球囊导管注入梗死相关动脉进行PBSC移植.两组在移植前及移植后3~6个月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心功能指标、室壁节段运动指数,比较两组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3~6个月时经皮冠状动脉内PBSC移植组术前、后比较心脏收缩末容积明显减小,舒张末容积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高,左室壁节段运动指数明显减低(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PCI术前、后比较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术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6月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PBSC动员时出现乏力、恶心共1例次.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移植自身PBSC治疗终末期冠心病,可在近期有效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 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馨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脉,尤其是下肢血管[1].2009年,我院采用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入的方法对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治疗,配合系统护理干预,取得显著疗效,患肢缺血表现均明显好转.患者细胞移植中和移植后随访过程中均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采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新进展

    作者:边红放;华川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简单易行,造血重建细胞数量产生的快,逐步取代了骨髓[1].

  • MRI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加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的评价

    作者:林上才;唐平太;林祺;余莲

    目的:探讨MRI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加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7月50例经APBSCT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治疗前后MRI图像及疗效.结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分期与APBSCT好转率存在相关性,即分期越低,治疗好转率越高.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表现,对评价APBSCT加髓芯减压疗效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监测提供准确影像学依据.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赵闽;吕桂兰;沈燕;周虹

    总结11例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针对术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出血、心律失常等各种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10例患者痊愈出院,随访效果良好,1例死亡.

  • 心理指导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中的应用

    作者:周立宁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包括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把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输入经预处理后骨髓极度受抑制的病人体内,使其增殖分化或替代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以达到重建造血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天疱疮的护理

    作者:黄良;梁洁;曾抗;孙乐栋

    报告了1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天疱疮的护理.通过移植前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落实各项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移植的成功.

  • 不同来源和移植途径的自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陈明卫;李燕萍;唐益忠;熊壮;陈立建;邓大同;胡红琳;何勇;贾敬华;王佑民;章秋;王长江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和移植途径的自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76例糖尿病缺血性下肢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局部肌肉注射移植组(PBSC-MI组)、PBSC动脉腔内注射移植组(PBSC-AI组)、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局部肌肉注射移植组(BMSC-MI组)、BMSC动脉腔内注射移植组(BMSC-AI组),每组患者均为19例,基线资料匹配。评估移植后第2,4,12,24,48周临床症状主观指标和仪器检查客观指标数据变化。结果(1)与0周相比,四组患者中反映缺血状况的主观指标(疼痛评分、冷感评分、麻木评分)以及客观指标包括皮肤温度、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间歇性跛行距离、下肢动脉的CTA评分,分别在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4周和12周后开始显著改善,至24周佳(P<0.05)。(2)四组间分别在不同随访时间的疼痛评分、冷感评分、麻木评分、皮肤温度、ABI、TcPO2、间歇性跛行距离、下肢动脉的 CTA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来源和移植途径的自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相当。

  •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减轻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作者:刘珊珊;龚奕;张诚;邹仲敏;邓天霞;张曦;彭贤贵;陈幸华

    目的:探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小鼠MHC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模型,观察联合hUCBDSCs移植组和单纯移植组小鼠的生存率,临床表现,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移植后14 d对小鼠皮肤、肝脏和小肠进行病理检测;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后21 d小鼠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比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VHD临床表现明显减轻;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实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病理改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hUCBDSCs移植实验组NK细胞的阳性率为(26.34±2.7)%,对照组阳性率为(14.92±0.34)%,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hUCBDSCs 可能通过提高 NK 细胞的比例减轻MHC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GVHD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提高小鼠生存率。

272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