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多层螺旋 CT 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斌;刘军;黄东平;孙竹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临床确诊为SMACS,并已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1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并选取同期因肝脏或肾脏疾病行CT增强扫描的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对照组,将动脉期图像进行矢状位MPR重组并测量肠系膜上动脉( SMA)与腹主动脉( AA)的夹角及十二指肠水平段通过层面SMA和AA间距。结果:13例SMACS患者SMA与AA的夹角是14.7°~31.6°,平均19.1°±3.4°;十二指肠水平段通过层面SMA与AA的间距为3.1~10.2 mm,平均(7.1±2.0) mm。20例对照组患者SMA与AA的夹角分别为19.5°~60.4°,平均41.5°±9.3°;十二指肠水平段通过层面SMA与AA的间距为7.7~27.1 mm,平均(16.4±4.8)mm。两组间比较,SMA与AA夹角及间距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上腹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图像及MPR重组能够清楚显示SMA和AA的关系,并能够辅助诊断SMACS。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彩色超声的诊断价值

    作者:陆恩祥;罗洪超;邓宝忠;林佩秋;赵伟华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彩色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6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均经放射线胃肠钡餐透视检查证实。结果:本组超声显像诊断的符合率为100%,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夹角及十二指肠通过段距离变小,饮水后其近端十二指肠扩张明显,左侧卧位时十二指肠潴留消失。结论:CDFI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高无损伤、实时。能同时显示肠管形态,判断血管的位置。

  • 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

    作者:顾晓英;李培

    报告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包括: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管的护理,评估相应的并发症并积极预防;肠内营养护理,通过进行间接能量测定和人体组成分析来制订适合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并给予合适卧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通过规范合理的胃液回输来改善患者电解质紊乱和营养状况;心理护理着重于药物和心理干预联合应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 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作者:沈如婷;李培;彭南海;黄迎春

    总结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在病情平稳后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经验,患者出院前宣教、随访、效果评价均在专业的家庭营养支持小组指导下进行.经过6个月余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终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改善,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正常,恢复正常饮食.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陈思永;李霞;刘乐融;杨燕;赵同峰

    本病例为一例少见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以进食后上消化道梗阻症状起病,伴勃起功能障碍、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等多系统异常,经营养支持治疗基本恢复,其中经验或可为临床借鉴.

  • 腹腔镜下诊治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8例

    作者:管考平;李旭;刘树立;李颀;张军;张金山;李龙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的临床特征、诊断与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7月~2012年7月,对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SMAS行腹腔镜手术,包括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7例,Treitz韧带松解联合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1例(术中粘连严重,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不充分)。结果8例均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7例手术时间45~80 min,Treitz韧带松解联合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1例100 min。无术中并发症,术后3~5 d开始饮食。术后所有患儿随访6~24个月,平均8个月。1例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后症状无改善,术后3个月行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2例行肠吻合者无吻合口漏、狭窄及梗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良好,6例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后恢复好,饮食正常。结论 B超、CT和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儿童SMAS的重要方法。腹腔镜下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或Treitz韧带松解联合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是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严重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探析

    作者:李梅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将保定市第五医院于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8例严重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空肠置管内营养支持为主、静脉营养为辅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静脉营养支持为主、口服营养为辅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压迫症状的消失时间、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的恢复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患者烧伤创面的修复及并发症的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的压迫症状消失时间(43±7)h、创面平均愈合时间(37±17)d、正常进食的恢复时间(61±13)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3±25)h、(48±22)d、(122±37)h;观察组检出2例创面细菌,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例创面细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照组2例血液细菌、4例静脉炎、2例肠道感染、1例胃溃疡、1例脏腑功能不全,观察组均无此并发症的发生;术后7 ~14 d观察组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可有效地治疗严重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征.

  • 肠内营养治疗智障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作者:潘燕蕊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治疗智障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我院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智障儿童30例,经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管饲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肠内营养治疗前后患儿的治愈率、消化系统症状、体重等情况。结果治愈26例(86.7%),26例治愈患儿治疗后消化系统症状评分降低、体重增加、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夹角增加,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11例(36.7%)出现腹泻、呕吐等轻微症状,调整剂量和体位后症状消失。结论肠内营养治疗智障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治愈率高,且安全、副作用小,患者远期疗效值得期许。

  • 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

    作者:张宜青;于向东;孙跃民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上腹疼痛5d,于2007年4月15日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5月4日因高血压转入心内科.5d前饱餐后约30 min出现上腹疼痛,疼痛持续约半小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黄绿色胆汁,无咖啡渣样物,无放射性疼痛,与体位无关.疼痛自行缓解.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引起十二指肠胃食管喉气管反流二例报道

    作者:汪忠镐;王利营;李震;吴继敏;刘建军;来运钢;季锋;卞策;陈秀

    目的:报道我们有关诊治胃食管反流(GER)工作的进展:①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压迫十二指肠引起的反流;②提出十二指肠-胃食管-喉气管反流及肠系膜上血管压迫综合征(SMVS)的概念.方法:回顾并分析2例SMAS纠误挽治经过.结果:2例均有胃食管反流表现,1例伴有咳嗽、咳痰和夜间憋醒,另1例在入院前13天开始有睡眠中突然咳嗽、憋气、咽喉部发紧.2例除从客观检查和主观分析诊断为GER外,均经X线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十二指肠显示"闸门征")、CT动脉造影(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20°)诊断为SMAS.其中1例经手术证实十二指肠第3段被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及系膜压迫;另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SMAS可以引起GER及胃食管喉气管反流,随病情加重可出现呼吸窘迫表现,胃食管喉气管反流的概念似应扩展为十二指肠-胃食管-喉气管反流,有必要将SMAS更名为SMVS.由SMAS引起的反流不能用修复贲门的方法治疗,必须从SMAS入手解决问题,呼吁临床医师对此引起重视.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

    作者:于永夫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系指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属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因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与其他消化道疾病多有交叉,所以漏诊或误诊现象文献中屡有报道.

  • 屈氏韧带松解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2例效果观察

    作者:徐振辕;齐生伟;贺占青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1].我院采用屈氏韧带松解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3例

    作者:陆毅;樊明成;王捷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也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文献中亦称Wilkie病.本病常见瘦长体型女性患者,儿童少见.我院2006年6月~2007年7月发现3例男童,报告如下.

  • 彩超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苹芝;郭平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研究.方法:应用彩超诊断的4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均经放射线胃肠钡餐透视检查证实.结果:本组超声显像诊断的符合率为100%,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夹角及十二指肠通过段距离变小,饮水后其近端二十指肠扩张明显,左侧卧位时十二指肠潴留消失.结论:彩超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高、无损伤、实时.能同时显示肠管形态,判断血管的位置.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何裕隆;陈汉彬;郑章清;詹文华

    目的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1970年1月至2000年8月住院治疗,经X线钡餐检查或手术确认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77例.结果保守治疗38例,好转31例(81.6%),未愈和未治6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39例,痊愈35例(89.7%),好转4例.结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除应具有上腹胀痛、呕吐等典型症状外,主要的确诊手段为X线钡餐造影;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无效者再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以采用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效果较为明显(P<0.01).

  •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验案1例

    作者:丛丽;余秋平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十二指肠瘀积症,属于内科疾病,以继发性为多见[1],儿科原发性疾病较为罕见.该病目前西医无良好的治疗方法,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中医治疗鲜有报道.该病例属于中医的虚寒性呕吐,笔者初用温中化饮,继用培补中气,短期获佳效,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作者:常雅婷;杨锡燕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亦称良性十二指肠瘀滞证,是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变小,致夹在其中的十二指肠水平部或升部受压而造成的排空困难,出现间歇性发作的慢性肠梗阻[1-3].发病以体型瘦长的女性为多,罹患年龄多在20~40岁,儿童亦可患此疾病.本病也见于体质量快速下降、长期卧床或有脊柱前突的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逐渐发生的上腹胀痛或绞痛、恶心、呕吐,于食后数小时或更短时间发作,俯卧位或胸膝位可以缓解症状.X线钡餐透视检查可见十二指肠近段扩张,钡剂瘀滞,胃与十二指肠排空延缓[4].笔者在实习期间遇到SMAS病案1例,现介绍如下.

  •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建

    目的:研究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然后观察其检查的结果.结果: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均诊断其患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均可清晰地显示其肠系膜上动脉、十二指肠及腹主动脉三者的解剖关系.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在6°~76°之间,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距离在3.5~8.3 mm之间.其中,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为径直型的患者有25例,为转折型的患者有5例,且这30例患者均存在十二指肠壅积的症状.结论: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明确该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及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解剖关系.

  • 64排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符福文;张杰;卜庆丰;陈妃;李艾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CS)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阶段进行诊断并经上腹部的CT增强扫描确诊为SMACS的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影像学检查资料作为研究数据,另选取20例由于肝肾部疾病需要行上腹部的CT增强扫描确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目标,对两组患者的动脉期图像行矢状位MPR重组;同时测量各组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主动脉(AA)之间形成的夹角;测量十二指肠水平位置所通过的层面中SMA和AA的间距.结果:13例SMACS患者SMA与AA的夹角、十二指肠水平段通过层面SMA与AA的间距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技术对SMACS患者进行诊断时,不仅可以清楚显示动脉期图像,还能将MPR重组状态充分展现,在表达SMA与AA的关系上,其优势也较为突出,由此可见,在对SMACS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何祖蕙;郭红梅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o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小儿较少见,临床以慢性或间歇性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厌食和体重不增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常误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再发性呕吐等病[1].往往因诊断不及时或漏诊、误诊而延误病情.有报道其具有家族遗传倾向[2].现将我院1998年2月~2005年8月诊治的18例患儿报告如下.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