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
肠粘膜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肠腔内的细菌、有毒物质、食物抗原物质、致癌物质等)侵入的功能,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肠粘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及免疫屏障组成.
-
重视和发展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一门跨专业新型边缘学科,亦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后的加强监护治疗阶段,为急诊医学的知识技能和设备集中场所.它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是当前医学发展必然产物和社会发展对医学的需求.为此,加强发展危重病医学是当务之急.国家卫生部对医院等级评定,明确将ICU列为评审内容.目前ICU规模、专业队伍、救治水平等全国发展不平衡,其模式有综合、专科和混合型等格局.从我国20多年临床实践分析,部分医院建立脑外科、胸外科、心内科、呼吸科、新生儿等专科ICU,虽对专科发展有一定作用,但常无从事危重病专业医生,未能达到加强监护治疗目的.根据我国医院经济实力医疗设备和人力等情况,建立综合性ICU,不仅符合国情,将有限设备和人力集中使用充分发挥其大效益,亦是发展医院危重病医学较好模式.当前不少医院将"急诊-综合性ICU"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培训和专业水平提高,这是成功之路.为了更好更快更理想发展危重病医学,现将有关学术问题粗谈个人看法.一、重视营养支持危重病常有感染、炎症反应、高代谢、负氮平衡,由于营养不良造成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受损、缺乏抗感染力.以往认为危重病人常因胃肠道出血,功能衰竭,肠内营养(EN)有困难,故注重肠外营养(TPN),此法起到较好营养支持.但是,大量临床实践发现,长期深静脉TPN易发生血源性感染,而禁食和使用制酸剂又可诱发胃肠粘膜屏障破坏发生肠源性感染,细菌与毒素易位吸收导致全身性脓毒菌血症.故目前观点提倡尽量使用EN,其方法可经鼻空肠管或空肠造口喂养,既符合生理要求,又能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
-
营养支持加生长抑素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营养支持和生长抑素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近2年来对10例重症胰腺炎给予营养支持和生长激素治疗(治疗组),并与早期仅用TPN支持的10例重症胰腺炎(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病人均经淀粉酶、B超、CT及腹腔穿刺液确诊,根据APACHEⅡ评分,>9分为重症胰腺炎.结果两组病人各有1例死亡,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重症胰腺炎是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而轻型胰腺炎可不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因此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级是十分重要的,APACHⅡ评分能较全面地对此作出评价.2.PN能改善重症胰腺炎病人的营养状态,减少胰腺和消化液的分泌,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3.生长抑素能明显抑制胰腺及消化道分泌,与PN合用能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4.应注意保护重症胰腺炎的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这对阻断或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有重要意义,早期少量口服谷氨酰胺是可取的,且未见增加胰腺负担,有条件者静脉给予足量谷氨酰双肽更好.5.急性胰腺炎病重期给予静脉输注血浆白蛋白十分重要,它能强化PN治疗,及时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发挥白蛋白运输和抗氧化等生理作用.6.手术病人应置空肠造瘘,以便能早期开始肠内营养,要素饮食经空肠给予无明显胰腺刺激作用.合理的营养支持加生长抑素对重症胰腺炎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进一步减少胰腺分泌,降低重症胰腺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胃肠道是全身代谢活跃的器官之一,更是体内大的细菌库,但既往对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防治研究比较少,本文探讨其诊断与治疗进展.方法:结合我们已进行的有关研究和参加抢救的临床救治体会,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著作结果:使诊断与救治方案更趋合理,抢救成功率更高结论:胃肠道粘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极其重要又极易受损伤的屏障,肠功能,特别是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条件,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策略能降低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
丹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微循环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常伴有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是由于肠壁组织的循环灌注不良所致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本研究旨在观察ANP大鼠肠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对肠粘膜损伤的作用及其丹参的影响.
-
急性胰腺炎并发肠粘膜屏障损害机制与作用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继发的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亦是其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胰腺炎中MODS、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等的深入研究,肠道的粘膜屏障功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肠粘膜屏障能起到防止肠道内致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透过肠壁到达肠外,以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等重要作用[1~3].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创伤、手术、放化疗、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会受到损害,表现为电镜下发现肠粘膜微绒毛部分上皮脱落、减少;绒毛高度、宽度显著减低,面积减少;细胞紧密连接破坏[4~5];凋亡细胞增加;肠道粘膜通透性(intestinal permeability,IP)出现病理性升高.
-
重症胰腺炎的胃肠外营养支持
重症胰腺炎即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危重,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在治疗重症胰腺炎全过程中,营养支持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营养支持可以达到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组织修复能力、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预防感染发生等治疗目的.
-
婴幼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79例救治分析
急性胃肠功能衰竭常发生在多种危重病的基础上,可表现为消化道粘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应激性反应,肠粘膜屏障功能遭破坏,终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应该早期诊断,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现总结1995年1月~1999年3月我院救治危重症患者318例,其中并发急性胃肠功能衰竭79例.
-
肠道屏障功能监测方法的现状及其进展
近年来随着危重病医学研究的深入,多数学者已有所共识:即创伤、严重感染等导致的全身 应激反应与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后肠腔内毒素、细菌移位所致的菌血症、败血症之间很可能 互为因果,从而启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乃至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如Wi lm ore就称肠道为应激的中心器官,Swank和Deitch也分别称肠道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原动力 或启动装置.因此,如何进行肠屏障功能的监测己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甚至希望以此来取 得SIRS和MODS发生机制与治疗上的突破,但是,目前仍无一种成熟的肠屏障功能监测方法可 用于临床,绝大多数的研究仅限于动物实验.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现状与进 展进行综述.
-
小儿在冬春季好易的呼吸道急症
由于小儿呼吸道粘膜屏障功能未发育完善,在寒冷的冬春季,宝宝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增加,尤其是有几种在冬春季易发的急症,常常让家长焦急万分.在此,给您介绍几种急症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的常识.使您在短的时间内,尽快为宝宝采取及早的预防、诊断、治疗的措施,以防由于诊疗不及时,贻误病情,导致不应有的后果.
-
外科病人的代谢改变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近年来,外科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日益受到重视.这首先因为随着外科手术、循环和呼吸支持等技术的进步,外科病人代谢紊乱的处理和营养的维持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其次,近年的研究发现,许多特殊营养物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富含这些营养物的营养支持,特别是肠内营养,可以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和细菌易位,预防肠源性感染和MODS,具有重要的意义.
-
肠内营养在食道、胃切除术后的应用
营养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临床营养支持有肠内与肠外两大类,肠内营养的大特点是有食物通过肠道,可以降低小肠粘膜萎缩以及细菌易位的风险性,增进肠蠕动,促进肠道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的释放,利于肠粘膜的渗透性,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发生.
-
老年患者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老年患者胃癌术后的组织修复能力低下,尤其行全胃切除术后,经口进食营养有限,为使机体尽快得到康复就需要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临床营养支持分为肠内和肠外两种,肠内营养具有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改进空肠功能,增进肠蠕动,促进肠道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的释放,利于肠粘膜的渗透性,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同样情况下肠内营养患者体重增加和氮潴留优于静脉营养患者[1].
-
肠粘膜屏障功能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自限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复杂性小血管炎,疾病进展可出现肠黏膜病变,可表现为腹痛、肠黏膜损伤表现等[1],自身变态免疫反应在过敏性紫癜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证实[2],各种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组成、黏膜免疫和肠上皮通透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肠黏膜屏障功能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
表皮生长因子防治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取SD大鼠32只,采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及治疗组(n=16),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给予相同配方的全肠外营养支持,并予表皮生长因子皮下注射.
-
肠内肠外营养对烧伤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所致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30q%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组,EN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等体积的营养液.
-
创伤性脑损伤后胃肠功能障碍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胃肠功能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胃肠粘膜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由此而导致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等;第二是胃肠道动力障碍,表现为腹胀、呕吐、腹泻,严重者可表现为中毒性肠麻痹等;第三是肠粘膜屏障功能受到破坏,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全身感染,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因而肠道被认为应激的"中心器官".本文对TBI并发的胃肠功能障碍及其防治对策进行综述.
-
重症急性胰腺炎48例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由于胰腺组织受损坏死,大量含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类及内毒素等成分的腹膜液渗出,使消化道组织水肿,胃肠道蠕动功能障碍,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细菌移位和毒素吸收,甚至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或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疾病,其死亡率高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感染和菌血症密切相关.随着对SAP患者内科综合治疗技术的提高,降低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引起的第1个死亡高峰,但并没有显著降低由感染引起的第2个死亡高峰.研究表明,SAP80%以上患者的死因为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及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一继发性细菌感染是由于SAP时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因此,如何预防和/或逆转肠粘膜屏障的损伤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肠内营养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粘膜屏障的影响做一综述.
-
术后肠内营养致十二指肠淤积4例观察与护理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维护,我们在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出现4例十二指肠淤积,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