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概况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一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2位.在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使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以年均4.2%的速度上升[1].
-
妇科恶性上皮性肿瘤被误诊为消化道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来源于妇科而被误诊为消化道癌的肿瘤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例妇科原发性癌被误诊为消化道癌的病理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无妇科肿瘤病史,因以消肖化道为首发症状而被误诊为消化道癌.后经免疫组化证实来源于妇科的转移性癌.其中2例原发于卵巢,1例原发于子宫,以浆液性癌和宫内膜样癌为主要组织类型,分别转移至乙状结肠(1例)、直肠(2例).结论 发生于中老年妇女的下消化道肿瘤,尤其对病史不详、治疗效果不佳时,应排除妇科肿瘤转移的可能,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资料、肿瘤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
-
1例晚期直肠癌并腹腔巨大转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2位.2004年4月我科收治了1例腹腔包块约35 cm×25 cm×25 cm,形似篮球大小的直肠癌患者.直肠癌出现如此巨大的腹腔转移灶,临床上较为罕见.经手术治疗,精心护理,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恢复好,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
经直肠超声检查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2位.早期直肠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90%,发生淋巴结转移后的5年生存率为68%,发生远处转移后的5年生存率只有10%.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新辅助治疗地位的提高,综合治疗的概念已越来越重要.研究[1]认为放化疗后临床上肿瘤完全缓解的患者可能不会从根治性手术中获益,反而需要承担手术并发症的风险.通过影像检查方法对放化疗后肿瘤进行再分期,对直肠癌术前进行准确评估,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体现个体化治疗原则非常重要.
-
不同消化道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常见消化道癌对不同抗癌药物以及不同联合用药方案的敏感性作比较,以期寻找各自的合理的化疗用药方案,从而指导不同消化道癌的化疗.方法:通过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即四甲基偶氮唑盐着色法.MTT),对97例食管癌、116例胃癌、34例肝癌以及169例大肠癌新鲜标本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其结果作比较.结果:除对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顺氯氨铂(cisplatin,DDP)、5-氟尿嘧啶(5-flurouracil,5-FU)加DDP的敏感性无差异外(P>0.05),对其余所有药物的敏感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均对5-FU加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HCPT.OPT)、5-FU加MMC敏感,其敏感率分别为79.4%和73.2%、78.4%和62.7%、60.4%和55.6%,肝癌则对5-FU加MMC及5-FU加柔红霉素(aunorubicin,DNR)敏感,其敏感率分别为70.5%和79.4%.结论:不同的消化道肿瘤对不同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且联合药物的敏感性优于单药.
-
消化道癌脂类、氨基酸类及糖类代谢的分析及机制
近年来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医学研究,目前尚没有文章对代谢组学技术在消化道癌中的应用以及机制探讨进行详述的报道.本文就目前代谢组学用于诊断和检测消化道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脂类、氨基酸和糖类3种小分子化合物在消化道癌中的代谢规律和代谢机制,并对代谢组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为代谢组学在消化道癌中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消化道癌的组织间放疗法的现状
0 引言1895年Roentgen发现了X线、1896年Becquerel发现了放射性、1898年Curies发现了镭,从而为现代放射肿瘤学奠定了基础.近几十年来,放射肿瘤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治疗设备有Co-60治疗机、中子、质子治疗机、立体定位放射治疗机(X刀、r刀)等.放射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消化道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为有效控制消化道癌患者病情发展,临床探究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消化道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部收治的消化道癌患者86例,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人数均为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顺铂、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治疗组以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进行治疗,对患者疾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比较.结果 对照组较治疗组用药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多,P<0.05;对照组疾病控制有效率为41.9%,治疗组为60.5%,对照组癌症控制效果较治疗组肿瘤控制效果差,P<0.05.结论 临床对消化道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治疗效果好,用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
直肠保肛手术的护理体会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2位,手术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之一.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消化道吻合器,使许多原来需做肠造口的直肠癌病人免去了人工肛门的苦恼,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对81例直肠保肛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消化道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的进展
本专栏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以及胰腺癌化学治疗进展,胃肠道间质瘤(GISTs)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了显著进展,且发现并非罕见,也列专题介绍.化学药物治疗消化道癌属于中等程度敏感,进入新世纪开发新药,改造老药,衍生新一代药,组成含新药的联合方案,使消化道癌化学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达到新水平,但与化疗敏感的肿瘤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消化道癌中化疗的进步也不均衡.结直肠癌化学治疗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由5-FU与OXA/IRI组成的标准方案使生存期延长了一倍,在辅助化疗方面也确认了新化疗方案的作用,在围手术治疗直肠癌方面,放疗联合化疗的模式已被认同,近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结直肠癌取得显著成效,处于领先地位.专栏中有两篇综述分别介绍晚期结直肠癌化疗进展及结直肠癌辅助治疗进展.
-
中药煎剂一号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癌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煎剂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癌的疗效.方法将62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中药煎剂一号并用化疗DDP+5-Fu方案.对照组(30例)单用化疗DDP+5-Fu方案,21 d重复.观察治疗后人体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NK细胞活性、血清CEA值的变化及Karnofsky评分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对晚期消化道癌患者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有增效、减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明显改善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寿命.
-
热灌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消化道癌合并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灌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消化道癌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消化道癌合并胸腔积液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胸腔内热灌注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每2周1次,连用2次.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综合生活质量改善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P<0.05);5种功能状态(躯体、角色、情感、认知及社会功能)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乏力、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及咳嗽等消化道癌相关症状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咯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对症治疗后,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咯血均有所缓解,未发生转氨酶升高和肾功能损害.结论:热灌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消化道癌合并胸腔积液,有效、安全,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
吗啡控释片并舒乐安定治疗重症癌痛
本文观察了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并舒乐安定片治疗癌痛6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 2000年9月~2001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68例,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56岁.肺癌22例,头颈部癌3例,消化道癌33例,乳腺癌4例,软组织肉瘤2例,其他4例,诊断均经病理学证实.
-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治疗消化道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目的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时给予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设对照组观察效果.方法 50例消化道癌患者.男性共37例,女性13例.计食管癌9例,胃癌35例.肠癌6例.随机分为A组37例,B组13例,共50例.化疗后白细胞降至<3.0×109/L.A组:每日静脉滴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200mg,共7天.B组,每日静脉滴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200mg+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0μg,共7天.结果 A组总有效率96.0%(显效73.0%,有效21.6%).B组100.0%(显效69.2%,有效30.8%),全3例(6%)有发热副反应.结论 使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升白疗效好,效果稳定.
-
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贞芪扶正颗粒对消化道癌化疗的影响.方法 随机采用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及单纯化疗治疗消化道癌各58例.结果 治疗 组在卡氏评分及骨髓造血功能改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贞芪扶正颗粒能改善消化道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患 者的依从性.
-
直肠癌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过股动脉穿刺置管,将化疗药及栓塞剂注人癌灶供血动脉.加强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治疗.结果:经护理指导后51例患者仅11例出现呕吐,9例患者体温超过38.0℃,症状较轻,无血肿、股动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恢复顺利.结论:精心护理能够减轻直肠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的副反应,为后续的手术根治奠定了基础.
-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消化道癌71例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消化道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治疗组71例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进行治疗,对照组71例患者采用F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缓解率为60.56%(43/71),对照组缓解率为39.44%(28/71).结果 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毒性、静脉炎、血液及造血系统毒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用药治疗消化道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TRX-1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仅消化道癌发病例数就占全部癌总数的40%左右,加以我国又是乙肝大国,肝癌患者亦高居不下,胰腺癌发病也有上升趋势.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弄清特异性作用于肿瘤发生、扩散和转移相关的小分子物质,开发新的分子靶向新药,实施肿瘤靶向治疗,是今后发展趋势.
-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与高发、难治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是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一种,其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使个体对致癌物易感,并通过多种机制使肿瘤细胞对药物产生耐药,是影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其已成为目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发现GST-π的表达水平在这些肿瘤组织中升高,并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因此了解GST-π其中的作用机制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
与癌并发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胃肠道间质瘤( 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以发生在胃、小肠、食管、结直肠以及肠系膜、肝等胃肠道外组织。 GIST与Kit基因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突变有关,临床实践证实,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其有治疗效果。 GIST多与其他肿瘤并发,大部分是在胆囊切除手术及胃癌、食管癌、肠癌等的根治手术中被发现。该文将与癌并发的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