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节的应用解剖及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期有关此项研究的文献资料,总结睫状神经节的形态及毗邻结构,比较各种临床麻醉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结果:睫状神经节是眼科手术麻醉的一个重要解剖结构,传统的球后麻醉并发症较多.改良的球后麻醉效果较好,并发症少,但这些新方法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结论:掌握睫状神经节的解剖与麻醉要点,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
-
利布合剂球后注射致暂时盲18例分析
球后麻醉是在眼球肌锥内注入麻醉药阻滞睫状神经节及睫状神经.可麻醉结膜、角膜及前葡萄膜,同时可以降低眼肌张力,并使眼眶内血管收缩,有降眼压的作用,是眼部手术的主要麻醉手段.利多卡因麻醉止痛效果好,作用迅速.布比卡因作用时间长,等量混合应用术后反应轻,但利布合剂广泛用于球后麻醉导致暂时盲已不罕见.我院自1992年以来,球后注射利布合剂(0.75%布比卡因和2%利多卡因的等量混合液)引起暂时盲18例18只眼,报告如下.
-
眼眶骨折的诊治与眼球内陷的矫治
眼眶骨折指组成眶腔各壁及其相连骨骼的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和眼科的临床常见病.眼眶居于面中份,眼眶骨折常引起患者严重的容貌畸形及功能障碍,并导致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损伤.眼眶与眼及颅脑紧邻,是神经、血管、肌肉等重要结构集中之地,包括了视神经、肌腱环、Ⅲ、Ⅳ、Ⅵ和Ⅴ颅神经第一支及眼上静脉、眼动脉、睫状神经节等结构,复位及重建必须达到较高的精确度.因此,眼眶骨折的诊治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眼科、整形外科等多学科的临床难点,其诊治涉及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迄今为止在临床上仍有不少争议.
-
280例球后注射的方法与护理体会
球后注射是将药液注射到接近于眼赤道部及眼球后部或视神经处,多用于治疗眼底病、绝对期青光眼的止痛措施及眼部手术麻醉睫状神经节等.经过临床实践观察,笔者认为:掌握准确的注射方法和融入人性化的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有希望用于防治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为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关键因素,与之相应,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也为战胜2型糖尿病的关键治疗策略.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作为睫状神经节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是gp130受体细胞因子家族成员.近有报道CNTF可用于啮齿类动物与人类减肥治疗.肥胖与2型糖尿病高度相关,对肥胖小鼠给予CNTF治疗后可以显著改善代谢状态(如降低血浆葡萄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水平,提高糖耐量).
-
球结膜下麻醉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常采用球后麻醉--即阻滞睫状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主要作用为麻醉眼的感觉神经,眼外肌的运动神经,能降低眼内压[1].
-
人颅部四对副交感神经节标本的制作
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是位于颅部的四对副交感神经节,它们在神经解剖教学及科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这些神经节内换神经元,然后发出副交感节后纤维到达所支配的器官.这四对副交感神经节具有体小、扁、软、纤维细等特点,制作标本时很容易撕掉.在实验中通过反复操作,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
-
大鼠头部副交感神经节脑啡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出生后变化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了不同年龄组大鼠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内甲硫氨酸脑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发现出生后1天上述神经节内脑啡肽神经元百分比高,分别为43.3%、43.6%和33.0%.出生后4周内脑啡肽神经元数量有明显的变化,在睫状神经节和翼腭神经节为先下降,继而上升,在耳神经节只呈下降趋势.成年至老年脑啡肽神经元数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年组,睫状神经节脑啡肽元数量多(38.9%),翼腭神经节次之(34.0%),耳神经节少(30.9%).脑啡肽广泛分布于头部副感神经节,提示它们可能参与头面部内脏运动调节.
-
头部副交感神经节标本的制作
以往显示单侧脑神经的4个副交感神经节大多以一侧头面部的外侧面显示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而耳神经节刚好位于下颌神经的内侧,只能从内侧面显示才能充分暴露.这样的标本若是封装在标本瓶内陈列展示则很不方便,必须时而外侧面观,时而内侧面观,势必顾此失彼.
-
球后注射术标本制作法
1 材料和方法选用经防腐固定和乳胶灌注后的成人尸体,平下颌下缘截取头颅材料.剃去头发,由两侧外耳道连线冠状锯开,去掉枕部,由两侧眶外侧缘向后至冠状切面中点旁开1 cm处连线(同侧连线),锯掉眶外侧壁,暴露眶内结构,清除眶腔内的脂肪,贴眼球外侧壁剪断外直肌,向后翻并固定,充分暴露眶内血管和神经,尤其是睫状神经节.
-
经皮球后注射术应用解剖学标本制作法
经皮球后注射术是将麻醉剂和某些药物注射于眼球后方睫状神经节附近锥内的一种常见的眼科诊疗技术.为了更好地满足护理应用解剖学、麻醉应用解剖学的教学需要,我们制作了经皮球后注射术应用解剖学教学标本.
-
试题与答案
1.迷芽瘤不包括下列哪种疾病?A.皮样瘤; B.皮样脂肪瘤;C.脉络膜骨瘤; D.海绵状血管瘤.2.下列关于睫状神经节的解剖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副交感神经节;B.位于眼动脉外侧,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C.在该神经节换元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来自动眼神经的上支;D.来自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的鼻睫神经穿过该神经节进入眼球,传导一般感觉.
-
表麻加结膜下浸润麻醉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是球后麻醉(睫状神经节封闭法),注射麻醉药后可起到阻滞第Ⅲ、Ⅳ及Ⅵ颅神经、睫状神经节和睫状神经的作用.它不仅能麻醉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并能使球体深部麻醉,而且可减低眼外肌的张力,降低眼压.但球后麻醉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为防止球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本院自2002年开始,采用在表麻加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749例956眼,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
眶内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 为避免经眶手术入路损伤动眼神经,提供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结构资料.方法 对30例头颅标本每侧眼眶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对动眼神经的分支、毗邻关系、走行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动眼神经在入眶上裂前分为上、下2支者占95.0%(57/60),在眶上裂内分支者占5.0%(3/60),96.7%(58/60)动眼神经上睑提肌支经过上直肌处接近于眶的中点,86.7%(52/60)的睫状神经节位于动眼神经下支后1/3处.结论 动眼神经眶内走行、毗邻关系复杂,动眼神经解剖学研究有助于减少眶内手术出血及损伤,动眼神经上睑提肌支经过上直肌处和睫状神经节可以作为眶内手术定位的标志.
-
睫状神经节穿刺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睫状神经节位置较为隐蔽,位于眶内视神经孔前方约1.0cm处,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内眼手术时需阻滞睫状神经节,采用球后注射法进行麻醉,即将麻药注射到睫状神经节附近,也可用于眼底病的治疗和止痛.由于眼科局部的特殊性,如操作不当可引起球后出血,眼球损伤,视神经损伤甚至失明.为了使广大学员及医务工作者尽快掌握这项技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我们设计制作了睫状神经节穿刺电显训练标本,可供术者反复操作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
-
睫状神经节烧灼加视神经剪断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
目的观察睫状神经节烧灼及视神经剪断术治疗伴有剧烈疼痛的绝对期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确诊为绝对期青光眼并伴有剧烈疼痛者,采用睫状神经节烧灼加视神经剪断术进行治疗.术中先行外直肌剪断.然后剪断视神经,翻转眼球暴露睫状神经节用烧灼器行睫状神经节烧灼.结果15例(15眼)术后1周内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出院后3a内定期追踪观察,无1例复发,保留眼球有效率为100%.结论睫状神经节烧灼加视神经剪断术方法简单,易于开展,在绝对期青光眼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
眼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研究现状
淀粉样变性是一组由淀粉样蛋白沉积引起,涉及多系统的代谢性疾病,早是由Virchow在100多年前首次定义的.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它是由于分子构象异常所导致难溶性的淀粉样物质在细胞外的异常沉积而致病.现常见的淀粉样变性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1]:①AL型淀粉样变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②AA型淀粉样变性(继发性淀粉样变性);③淀粉样β2-M淀粉样变性;④遗传性淀粉变性.淀粉样物质在眼部除了沉积在玻璃体,还可沉积在眼睑、泪腺、角膜、眼眶内组织、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等眼球及眼附属组织.
-
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眼心反射观察
牵拉眼外肌肉或压迫眼球的眼心反射可引起心率减慢或心率失常,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眼心反射是由睫状神经节或由三叉神经第一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后引起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率改变.本文观察了29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290眼局部麻醉,心电监测下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眼心反射,现报告如下.
-
改良麻醉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传统的抗青光眼的手术麻醉常采取球后麻醉-阻止睫状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主要作用是麻醉眼部的感觉神经、眼外肌的运动神经,能降低眼内压.但此种方法可引起一系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球后出血、暂时性眼压升高、眼球穿破,甚至损伤视神经等;为避免以上并发症,我院自2003年1月以来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青光眼63例82眼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近20年来,人们发现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本身具有再生潜能,在适宜的微环境条件下能发生轴突侧支出芽和突触重建。但是,只有周围神经系统提供的微环境才允许中枢神经再生,而中枢神经系统本身提供的微环境则不能。若将周围神经移植到受损的中枢神经局部,改变中枢神经微环境,即能显著促进中枢神经再生。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哺乳动物视神经损伤后通常很难再生,然而实验研究证明,玻璃体内移植一段周围神经能显著增加视网膜节细胞(RGC)的再生[1-3]。Cui等[3]认为,玻璃体内移植周围神经对视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可能是由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或CNTF与其他因子的复合作用。笔者就CNTF在视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 CNTF的来源、分布 CNTF初是从小鸡眼的抽提物中分离出的一种能促进鸡胚睫状神经节神经元存活的蛋白质,并因此而得名。CNTF仅分布在神经系统的非神经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中CNTF的浓度大约是5 nmol/kg,是NGF的100倍。在周围神经系统中CNTF的合成直接或间接接受来自轴突的信号调控。在出生前和新生鼠检测不到CNTF mRNA的存在。但在出生后第2周坐骨神经中的CNTF mRNA和蛋白质急剧增加。CNTF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其浓度低于周围神经系统,在视神经和嗅神经中CNTF mRNA的浓度较高。CNTF的合成量在脑损伤后迅速上升,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损伤修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