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和闭锁患者圆窗龛的CT三维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圆窗龛及其附近龛外窝形态的差异,获得圆窗龛及龛外窝形态的参数,为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外形设计及其在圆窗龛植入时的安全放置提供依据.方法 将17例(20侧耳)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患者(狭窄组,男9例、女8例,年龄7~28岁)、15例(20侧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闭锁组,男9例、女6例,年龄4~27岁)和1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20侧耳,男5例、女5例,年龄12 ~60岁)的颞骨CT序列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在3D重建基础上读取圆窗龛及其附近龛外窝相关标志点的三维坐标,基于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计算圆窗龛龛口前后、上下径,圆窗前后、内外径,圆窗龛前、后、上、下各壁长度,圆窗龛深度,龛外窝深度及大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闭锁组圆窗龛前、后壁长度分别为(1.48 ±0.26) mm和(2.28±0.56) mm,狭窄组分别为(1.32 ±0.36)mm和(1.99±0.58)mm,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96 ±0.33)mm和(1.55±0.5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闭锁组圆窗龛上壁长度(1.29 ±0.32) mm,大于健康对照组的(1.00 ±0.33) mm(P <0.05);闭锁组的龛外窝大小小于狭窄组,狭窄组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龛外窝深度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随着外耳道畸形程度加重,圆窗龛前、后、上壁有变长趋势,龛外窝有变小的趋势.该结果可为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设计及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和闭锁患者圆窗振子植入的手术设计提供依据.
-
气压伤引起的继发于外淋巴瘘的迷路积气1例
外淋巴瘘一直是有争议的论题。与外淋巴瘘相关的迷路积气罕见。通常由颞骨高分辨率CT诊断。 外淋巴瘘引起的迷路积气还与耳气压伤,医源性损伤,头颅外伤,慢性耳疾相关,也可自发产生。可能的气体进入部位有卵圆窗和圆窗龛,后半规管和圆窗之间的微小裂隙,以及窗前裂隙。本文报道1例手术探查证实的继发于外淋巴瘘的迷路积气。 62岁的白人女性,突发严重的眩晕并伴有恶心呕……
-
面神经手术(耳显微外科《二十一》)
医源性面神经损伤手术损伤面神经的部位随手术种类而异;乳突手术造成面神经损伤的常见部位为锥曲段;后鼓室切开在外半规管下、卵圆窗龛之上的锥曲段和乳突段近脑部分;先天性耳闭锁成形术多为乳突远脑段;鼓室成形术和镫骨手术主要集中在鼓段面神经管裂开处;中颅窝进路迷路上区操作常为迷路段.术后面瘫的可能原因常为填塞物压迫过紧,造成神经组织水肿.
-
1~6岁儿童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相关解剖结构的CT测量
目的 应用颞骨高分辨率CT测量儿童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术前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50例15个月~6岁因重度感音性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且术前颞骨薄层CT扫描示中耳、内耳均正常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其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轴位片上测量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的相关解剖结构数据,如圆窗龛的宽度和深度、锥隆起的高度、面神经至圆窗龛和外耳道后壁的距离等,并比较不同耳别、性别及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 50例儿童各指标测量均值分别为:圆窗龛的宽度2.02±0.20 mm,圆窗龛的深度1.25±0.19 mm,圆窗龛层面面神经管外缘至骨性外耳道后壁的短距离3.99±0.53 mm,面神经骨管内缘至圆窗龛的距离5.21±0.37 mm,锥隆起的高度2.09±0.23 mm.各测量指标耳别间、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隆起高度与面神经至圆窗龛的距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331,P>0.05).结论 面神经隐窝等相关解剖结构在出生后可能已经基本发育完成;对国人1~6岁儿童行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从解剖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术前相关结构的CT测量可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
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结构的解剖测量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0个尸头20侧颞骨标本进行解剖,模拟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镫骨头下缘与耳蜗底回切开点之间的距离为2.154±0.173 mm,镫骨头下缘与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2.470±0.582 mm,圆窗龛与耳蜗底回切开点的距离为1.422±0.369 mm,镫骨头下缘与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之间的距离为3.238±0.151 mm,镫骨头下缘与匙突之间的距离为2.831±0.269 mm,匙突与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之间的距离为1.338±0.132 mm,面神经垂直段与圆窗龛的距离为4.830±1.152 mm,面神经与鼓索神经在圆窗平面的距离为2.480±0.274 mm,卵圆窗与圆窗的距离为1.820±0.452 mm,耳蜗底回前缘与颈内动脉管的距离为1.856±0.372 mm.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切开耳蜗底回的位置位于圆窗龛前方约1.422 mm,镫骨头下缘约2.154 mm处;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位于匙突下约1.338 mm处;卵圆窗与圆窗、面神经与鼓素神经间的平均距离的测量为术中寻找圆窗龛、避免损伤面神经等重要结构提供了参考.
-
与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面神经垂直段应用解剖
目的通过观测面神经垂直段解剖,了解与圆窗龛的关系,为人工耳蜗植人手术中避免面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12个成人颞骨标本解剖,模拟人工耳蜗植入术,观察和测量面神经垂直段位置与圆窗龛关系.结果圆窗龛上缘至面神经垂直段距离5.49±1.076 mm,圆窗上缘至砧骨短脚5.07±2.02 mm圆窗龛平面面神经至鼓索神经距离2.25±0.38 mm,圆窗龛平面面神经垂直段至后半规管距离2.41±0.46 mm.圆窗龛全貌能暴露者7例,前部部分暴露4例,有一例圆窗龛因面神经垂直段影响未能显示,未见面神经垂直段有分成两支的情况.结论面神经垂直段前置将影响圆窗龛暴露,对此可考虑将面神经移位或经面神经后与后半规管之间进入后鼓室.
-
基于容积CT中耳圆窗及圆窗龛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圆窗及圆窗龛形态学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搜集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行颞骨64层螺旋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检者240例(480耳),并将其按年龄分为四组:儿童组(< 18岁),青年组(18岁≤年龄<45岁),中年组(45岁≤年龄<60岁),老年组(≥60岁).每组60例,男女各30例.采用后处理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TM Workspace (EBW)多平面重组,图像经标准化处理后测量圆窗及圆窗龛各径线、方位以及对圆窗龛形态进行分类.左、右侧别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男、女性别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设定P值<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横轴位圆窗大径、龛深及冠状位圆窗龛外口径长、内壁径长在左、右侧别间比较,P值<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圆窗及圆窗龛各测量值在性别间及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值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0例圆窗及圆窗龛各测量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单位:mm):横轴位圆窗大径1.52±0.24(1.05 ~2.69);龛深1.04 ±0.20(0.65 ~1.43).冠状位圆窗大径1.03 ±0.29(0.46~ 1.60);龛外口径长1.72±0.56(0.62 ~2.82);龛外壁径长1.43±0.27(0.94 ~ 1.96);龛内壁径长2.76 ±0.51(1.76 ~3.76).(3)圆窗空间位置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圆窗前后方位外倾角73.28.±10.10.(53.48.~ 93.08.);圆窗上下方位内倾角71.99.±10.70.(51.02.~ 92.96.).(4)圆窗龛形态在横轴位图像上呈半圆形、三角形、圆点形及不规则形,发生率分别为52.50%、15.83%、15.63%、16.04%;在冠状位图像上呈壶腹形、喇叭形、直条形、弯条形及不规则形,发生率分别为28.54%、25.83%、25.63%、9.79%、10.21%.结论 圆窗及圆窗龛位置深在隐蔽、形态多样,容积CT可很好显示该区细微结构影像解剖,结合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进行量化测量,为该区病变的诊断及避免术中意外损伤提供可靠信息.
-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后鼓室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有关解剖,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成人颞骨标本60侧(左、右各30侧),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圆窗龛(窝)的形态大体分为2种类型:近圆形(52%)和近半圆形(48%).圆窗龛下壁有一窦腔者占86.7%.岬下脚出现率为11.7%,岬小桥出现率为33.3%.颈静脉窝高位,窝顶达圆窗龛上缘者占11.7%,均未影响圆窗龛的形态.外耳道上棘至锥隆起、鼓索隆起、圆窗龛前唇(缘)、面神经管锥曲的距离分别是(18.02±1.21)mm、(15.22±1.32)mm、(20.09±1.20)mm、(14.96±2.03)mm.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锥隆起的距离分别是(3.33±0.42)mm、(3.79±0.56)mm.锥隆起向后至面神经管的距离平均为(3.58±0.47)mm.结论后鼓室进路即是通过面神经隐窝的进路,面神经隐窝大小各异,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和至锥隆起的距离,可作为面神经隐窝的宽度.人工耳蜗植入术经面神经隐窝入路较理想,距圆窗龛较近,有利于电极插入.该入路靠近面神经管,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圆窗龛前唇遮盖圆窗膜,手术时必须磨去前唇暴露圆窗膜.
-
人工耳蜗植入术鼓阶入口定位的相关解剖研究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后鼓室及上鼓室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顺利找到并准确定位鼓阶入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20侧成人颞骨标本进行解剖,模拟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 砧骨短脚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5.91±0.29) mm;镫骨头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2.11±0.18) mm;面神经垂直段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6.70±0.1 9)mm;锥隆起至圆窗膜前缘之间的距离为(2.22±0.21)mm;镫骨头至圆窗膜下缘之间的距离为(2.16±0.14) mm;鼓阶入口与卵圆窗近距离为(2.12±0.1 9)mm;匙状突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3.79±0.17)mm;镫骨头至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之间距离为(2.25±0.13)nn;锥隆起至耳蜗第二回转切开点之间距离为(2.28±0.20) mm.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切开耳蜗底回的位置位于锥隆起前下方约2.22 mm处;切开耳蜗第二回的位置位于锥隆起前上方约2.28 mm处;根据病人不同情况,为术中选择不同的鼓阶切开点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