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相关问题
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首选有效方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大多数恶性肿瘤可经淋巴结途径发生转移,手术治疗需采用病灶扩大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联合根治术。但由于头颈部区域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手术内容的特殊性以及术后可发生出血、伤口积液感染、神经损伤、乳糜漏、皮瓣坏死及腮腺瘘等原因,逐渐引起头颈外科医师的重视。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提高,改良发展,从初的广泛破坏性根治向根治与功能并举的方向发展[1,2]。本文就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相关解剖及手术方法、如何从解剖学角度预防并发症发生等临床问题进行探讨。
-
颈部复发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伴肺转移一例
患者男,48岁.因左颈部肿块半年于2010年3月2日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包块,当时行左颈部肿块手术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术后只行放疗,左颈部未发现肿块.半年前患者发现有左颈部肿块,先后行3次化疗(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表阿霉素等),左颈部肿块缩小不明显而入院.体检:颈软,左颈部有一3.0 cm×3.0 cm ×2.5 cm大小肿块,无压痛,左侧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有肺呼吸音低,双肺可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及哮呜音,前胸壁多发迂曲扩张静脉丛,脾肋下2横指,墨菲征阴性,双下肢水肿.入院辅助检查:胸部CT示:纵隔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伴两肺多发转移、后纵隔受侵.腹部B超示:脾肿大.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后再次行左颈部肿块区域清扫术.
-
9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间神经传递障碍的一种慢性病,目前主张不管有无合并胸腺瘤均行胸腺切除术,可取得较好效果[1].1995年12月~1999年10月,我科共收治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9例,经胸腺瘤切除术加纵膈脂肪清扫术后均治愈出院.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3例,女6例,年龄12~64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眼肌型4例,混合型2例,全身型3例.术前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3例术后均呼吸机支持7~28天,发生频发室性早搏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心动过缓2例.9例均经胸腺瘤切除加纵膈脂肪清扫术及抗胆碱脂酶药治疗,同时应用激素、有效的抗生素、支持、对症治疗,住院23~69天,痊愈出院.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影响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结果: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37.8%(62/164);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在肿瘤直径、原发灶数、侵犯包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显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原发灶数、侵犯包膜.结论:PTMC患者肿瘤直径大于5 mm、包膜被侵犯和原发灶数量较多均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骨肉瘤的化疗进展
骨肉瘤是常见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危及青少年,病死率极高.1970年以前标准治疗是截肢术,但5年生存率在15%左右.80%的病人在确诊时已有微小转移灶[1].近25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肺转移瘤清扫术的开展,骨肉瘤治愈率明显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已达80%[2].本文就骨肉瘤化疗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骨肉瘤化疗新进展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之一,好发于青少年,病死率极高.随着化疗的发展,尤其是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肺转移瘤清扫术的开展,骨肉瘤的生存率有了较大提高.现就骨肉瘤化疗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胸腺摘除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与胸腺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国,儿童患者约占1/3.本院1975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胸腺摘除及前纵隔脂肪清扫术[1]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共513例,其中儿童172例,占33.5%.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
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妇科行内镜下淋巴结切除的10例外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采用三切口侧入法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其切除淋巴结数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没有改为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115 min.清扫淋巴结数量每侧5~10个,平均(7.0±3.1)个.术中出血20~100 nl,平均75 ml.9例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0.6 d,1例出现皮肤小面积坏死,住院天数15d.结论 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乳癌选择性靶向药物治疗临床应用进展
乳腺癌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等.在提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的原则下,目前乳癌治疗的趋势是手术范围越来越小,早期患者可以保乳,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可以考虑不做腋窝清扫术.放射治疗的选择更加严格,治疗设计更加精细.
-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护理价值体会
目的 归纳总结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要点以及护理体会,以期提高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于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67例,均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6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9~286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11.19±37.73)min;术中出血量为98~496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17.34±92.89)ml,无术中输血;术后导尿管保留时间为7~12 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7~48 h;住院时间9~15 d;术后未出现并发症;15 d后所有患者全部出院.结论 根据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特殊性,在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做好医护之间的配合以及术后的康复护理,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
保留上肢淋巴结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目的:研究保留上肢淋巴结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T1~3 No Mo 期70例乳腺癌患者,依照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为术前以纳米炭混悬液行经上臂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组(观察组)和行经典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1、4周及6个月患侧比健侧上肢臂围增加的百分比为(1.8±0.8)%、(1.8±0.7)%、(1.0±0.3)%,较对照组的(4.7±1.2)%、(4.5±1.1)%、(3.0±0.8)%减少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的优良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P<0.05)。观察组对于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情况评分由(63.2±11.4)分改善至(87.3±1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上肢淋巴结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预防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
是肿瘤转移还是炎症扩散
一位68岁的女患者,因突发寒战、高热(体温40 ℃)3 h,伴右腿肿及散在红斑,于1998年9月29日急诊入院.患者12年前因左侧卵巢癌行妇科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子宫、输卵管、大网膜),病理诊断为左侧卵巢黏液囊性低分化癌.化疗3年后,再次行剖腹探查并行腹腔淋巴结彻底清扫术.其后出现右下肢及下腹淋巴肿胀,并发生过几次类似病症.
-
机器人时代的胸部肿瘤外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的发展为胸外科疾病的诊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以VATS为代表的胸部微创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许多医生进行了诸多探索.近年来的文献表明,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VATS肺叶/全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摘除/清扫术能够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当的5年生存率[1,2],但也有研究指出,VATS肺癌手术可以增加肺癌转移的潜在风险.随着自动机械技术、计算机导航技术、3D视频技术等的发展,可以模拟外科医生手操作的机器人外科技术应运而生,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VATS技术的局限性,使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入机器人时代.
-
1例口咽肿物切除腭瓣修复护理
1病例报告患者,男,66岁,工人.主因口咽部溃烂5月余,入院于1997年6月4日,入院时,面部对称,开口度正常,右侧舌腭弓及磨牙后区可见约2cm×2cm×1cm大小肿物,表面菜花状,质地较脆,触易出血,界限不清,软腭及舌部活动无异常,双颌下可触及0.4cm× 0.4cm×0.4cm大小淋巴结各一个,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术前活检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经过术前准备定于1997年6月19日在全麻下行右口咽部肿物切除+腭部修复+右下颌骨部分切除+右舌骨上清扫术.经过医护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20天后痊愈出院.
-
筛窦横纹肌肉瘤1例
患者,女,62岁.筛窦横纹肌肉瘤术后20 d.患者3个月前出现嗅觉减退,后无意中发现右耳后一3 cm×5 cm肿物.逐渐出现右眼视力减退、溢泪、视野略有缺损、鼻塞.经CT检查为"筛窦肿瘤",遂行"右侧改良根治性颈廓清扫术+鼻侧切开筛窦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性腺泡状横纹肌肉瘤.Desmin:灶状(+),Myglobin(±).体检:右侧颜面肿胀,右侧筛窦及右上颌窦压痛.双眼睑轻度浮肿,右眼略外突.
-
cN0、cN1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例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临床分析
目的 对cN0、cN1 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的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01.1-2002.1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cN0、cN1 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例55例56 侧,及2007.1-2008.10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cN0、cN1 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21例23 侧,合计cN0 期44例,cN1 期32例.分三组:①常规功能性颈清扫组33 侧;②多功能保留颈清扫组24 侧;③根治性颈清扫组19 侧.对照项目:体表感觉丧失面积、肩关节外展角度、颈部复发情况.结果 经统计学两两对照分析,体表感觉丧失面积中多功能组与功能组、根治组之间具有差异显著性;肩关节外展角度根治组与功能组、多功能组具有差异显著性;颈部复发情况各组间未见差异显著性.结论 对于临床cN0、cN1 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例,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的病例其感觉、运动功能保存的则比较理想,能够解决学术界对于cN0 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否实行清扫以及清扫手术范围的争论,对于无禁忌症的病例值得推广.
-
分离胸大肌清扫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20例
乳腺癌的发病率现已成为女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目前治疗仍以早期施行根治性手术辅以放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为主要手段,疗效有明显进步.但目前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如上肢麻木疼痛、胸肌萎缩等造成病人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我院在改良根治术的基础上,参考Crose改良根治术的经验,以及现代解剖学对相关神经功能的再认识,改进手术入路并尽可能的保留相关神经如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这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收到良好效果.
-
进展期胃癌腹膜后淋巴结微转移状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提高胃癌根治手术的疗效,阐明胃癌生物学特性与第16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及此术式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58例无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在58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中,发现有第16组淋巴结转移者10例,转移率为17.2%,而于浸润型胃癌、肿瘤直径大于5cm、肿瘤侵及浆膜以及第2、3站淋巴结受累时,第16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在第16组的各分区淋巴结中又以16A2和16B1区的转移率更高.全组无手术死亡率,手术并发症也未见明显增加.结论:进展期胃癌中有相当一部分发生第16组淋巴结转移,且与胃癌各生物学特性参数相关,只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也是相对安全、可行的,其对胃癌手术的彻底性和远期疗效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收治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简称MG)16例,均行胸腺瘤摘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理功能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75%的患者为早期病例,对于Ⅰ期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和(或)清扫术,术后5年存活率达83%~93%,预后较好.但标准的手术治疗使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失去了生育机会及卵巢内分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理功能的治疗,包括保留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卵巢内分泌功能,以及对手术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成为近年较为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