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我肯定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压力状态下自我肯定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采取2(有压力,无压力)×3(价值肯定,特质肯定,控制组)的实验设计,探讨不同的实验操纵在同一性状态量表得分上的差异.结果:①独生子女的自我同一性获得程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F=5.76,P<0.05);②自我肯定组被试在自我同一性早闭状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无肯定组(t=2.75,P<0.05),自我肯定组被试的自我同一性扩散状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无肯定组(t=3.38,P<0.05);③特质肯定的被试在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状态得分均显著高于价值肯定组(P<0.05);特质肯定的被试在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状态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P<0.05);价值肯定组被试在自我同一性延缓状态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F=7.45,P<0.05).结论:经过自我肯定的个体自我同一性状态更好;特质肯定对个体自我同一性状态影响大;独生子女自我同一性状态优于非独生子女.
-
医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特征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医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特征.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随机抽取广州医学院330名学生作为被试,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88.6%的医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延缓状态;②医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存在显著差异(X2=960.838,P<0.001);③人口统计学因素对成就型(R2=0.035,P=0.05)和早闭型(R2=0.050,P<0.01)有影响,但影响不大;④男女生在人际获得上存在显著差异(t=22.779,P<0.05);⑤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意识早闭上存在显著差异(F =4.876,5.060;P=0.01).结论 大多数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处于延缓状态,比普通大学生成熟.
-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
目的: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济南、青岛两地的2所普通高校中选取大学生394人(男171人,女223人).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PPS)、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CDMSE)和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性测量问卷(第2版)(EOM-EIS-2,分为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4个分量表)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男生CDMSE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除信息收集外)均高于女生;男生EOM-EIS-2同一性获得分量表得分高于女生,而同一性早闭分量表得分低于女生(P <0.001或P<0.05).PPS得分、CDMSE得分均正向预测同一性获得得分(R2=0.33、0.41),而负向预测同一性扩散得分(R2 =0.03、0.11);PPS得分正向预测同一性延缓得分、CDMSE得分(R2=0.08、0.32),进而以CDMSE得分为中介对同一性获得得分产生正向预测作用(R2=0.49),对同一性扩散得分产生负向预测作用(R2=0.11).结论: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关系密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
医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子沟通的关系
目的:研究医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子沟通的关系.方法:对在校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医学生350名采用问卷法调查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子沟通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状态亲子沟通中的开放维度和问题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其中在亲子沟通的开放维度上,获得状态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扩散状态得分(P<0.05);在问题维度的得分上,同一性扩散状态的大学生得分均高于其他3种状态的大学生得分(P<0.05~P<0.01),获得状态大学生得分又均低于早闭和延缓状态的大学生得分(P<0.05~P<0.01).结论: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积极的沟通交流对医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形成发展有着正向积极作用.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分离-个体化的关系:人格的调节作用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分离-个体化、人格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分离-个体化问卷(SITA)和“大五”人格问卷(NEO-FFI)对11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大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外向性、开放性和谨慎性时,消极分离-个体化水平越低则预测越高水平的同一性获得;无论开放性高低,高水平的积极分离-个体化均预测更高的同一性延缓,且开放性越低,积极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延缓状态的影响越强;当开放性和谨慎性水平较低时,高的积极分离-个体化预测更高水平的同一性早闭.结论:人格在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
目的:引进和修订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方法:以2145名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检验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信效度指标.结果:修订后问卷与原问卷具有一致的因素结构,均包括同一性获得、延缓、早闭和扩散四个分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以及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均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总体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5~0.84之间,再测信度在0.56~0.64之间,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一种有效的测验工具.
-
三甲医院新护士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密恐惧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新护士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密恐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本人口学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亲密恐惧量表对湖南某三所三甲医院317名新进护士进行测试。【结果】①处于延缓状态和获得状态的新护士占48.1%(153/317);处于扩散状态和早闭状态的新护士占51.9%(164/317)。②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新护士之间亲密恐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P <0.01)。③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扩散状态与亲密恐惧显著相关( P <0.01);同一性延缓和早闭状态与亲密恐惧无关。【结论】新护士自我同一性状态能够部分预测其亲密恐惧,处于越健康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则其亲密恐惧越低。
-
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密恐惧、自尊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密恐惧、自尊的关系,并对自尊在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密恐惧之间的作用进行检验.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对某高校大一新生540人进行自陈式问卷调查.被试完成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EOM-EIS-2)、亲密恐惧量表(FOIS)及一般资料调查表.终获得有效问卷502份.结果 自我同一性获得状态与亲密恐惧负相关(r=-0.30,P<0.01),自我同一性扩散状态与亲密恐惧正相关(r=0.25,P<0.01).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四个维度与自尊显著相关(r =-2.87~0.317,P<0.01).自尊在自我同一性获得状态、自我同一性扩散状态与亲密恐惧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自我同一性发展不良的个体可能存在亲密关系方面的困难.自尊在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密恐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自我同一性发展不良的个体,可能因为低自尊而影响亲密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