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压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当前我们对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治疗以及考核疗效的标准主要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水平为依据,传统的观点亦认为,动脉血压中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尤其是舒张压是心脑血管病(CVD)的危险因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均证实脉压亦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其对CVD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与舒张压.
-
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
以往的研究显示,动脉血压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的预测因子.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指出,在中老年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中,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其预测作用甚至大于SBP和DBP.
-
孕早期及孕中期产前血清学筛查方法与评价
产前血清学筛查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筛查方法,其力求在合理的阳性率下不断提高检出率,降低有创产前诊断率,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从初的单个指标到多个指标,从中孕到早孕再到早中孕联合筛查,形成了多种筛查方案,不但使胎儿非整倍体达到较高的产前检出率,而且对胎儿的严重结构异常如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全前脑、严重先心病等也有较好的产前诊断率,甚至对早发型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都有很好的预测作用[1].筛查方案不同,检出率、假阳性率不同,经济成本及社会效益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实践综述如下.
-
子宫颈锥切术对子宫颈管长度及早产的影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逐年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对于CIN的管理及积极干预是阻断子宫颈浸润癌发生的重要环节。2013年,美国阴道镜检查与子宫颈病理学会(ASCCP)发布的子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管理指南[1],对CIN的处理方式重新进行了规范,推荐CIN的保守性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和手术切除局部病变,后者包括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及其他方式的子宫颈锥切术[如冷刀锥切(CKC)、激光锥切(CLC)]等。随着CIN初次治疗时间的提前和CIN治疗后再生育人群的增加,CIN手术本身对患者生育能力及随后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几项荟萃分析认为,既往子宫颈锥切术史与早产风险增加相关[2-3],而美国、中国发布的早产相关的指南中已明确妊娠中期子宫颈管长度对早产的预测作用[4-5]。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子宫颈锥切术史、妊娠中期子宫颈管长度与早产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对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治疗后妊娠的孕期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卒中病房连续登记的发病≤4.5 h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 AIS患者163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实际有10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84例,女24例.根据溶栓后3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79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29例).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个人史,于入院24 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RDW及其他血液学指标.并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mRS评分,于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mRS量表对患者进行预后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分析危险因素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DW对患者溶栓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基线血糖及RDW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既往疾病及基线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 NIHSS评分(OR =1.209,95% CI:1.094 ~1.337)、基线血糖(OR=1.327,95% CI:1.073~1.641)及RDW(OR=1.701,95% CI:1.030~2.810)增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用于预测3个月预后不良的RDW截值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51(95% CI:0.530~0.771;P=0.017),RDW佳预测值为12.2%(敏感度51.7%,特异度77.2%). 结论 RDW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高水平RDW提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预后不良.
-
KRAS基因突变不能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KRAS基因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突变率高的原癌基因,该基因在肺部癌变、肿瘤生长及转移性扩散的多个环节产生影响。既往一项meta分析发现, KRAS基因的13位密码子突变与早期NSCLC患者进行化疗的治疗效果间呈负相关;而另一项meta分析则在转移性NSCLC患者中发现,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生存呈中度负相关。因此,KRAS基因突变对NSCLC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仍不清楚,且缺乏前瞻性研究数据。为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Rullie等学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试图阐释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治疗效果间的相关性。
-
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对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作用.方法 检测并比较86例ACS患者、8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9和TNF-α水平.结果 ①ACS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MMP-9水平在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血清TNF-α水平为ACS组>SAP组>对照组(P<0.05).结论 MMP-9和TNF-α参与ACS的发病,通过影响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发挥作用,检测血清MMP-9和TNF-α水平将有助于预测ACS,并可作为ACS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
B超检查在妊娠疤痕子宫破裂的预测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对妊娠疤痕子宫破裂中的临床预测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疤痕子宫孕妇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孕妇实施B超检查,对不同孕周孕妇的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子宫下段厚度患者的生产方式及生产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妊娠32~34及35~36周时,其子宫下段厚度明显较妊娠37~38、39~40周时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7~38周时的子宫下段厚度与39~40周时无差异(P>0.05);经B超预测疤痕愈合为Ⅲ级患者,其剖宫产率显著较2级高(P<0.05);2级剖宫产率则明显高于1级孕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孕妇均为妊娠32周后开始出现子宫下段厚度变化,B超下发现有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为11例,经手术证实出现子宫破裂为12例,B超诊断符合率为91.67%.结论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可通过B超监测判断子宫下段厚度,从而起到子宫破裂良好预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阿哌沙班用于左心房导管消融术的安全性与苯丙香豆素相当
该回顾性匹配队列研究比较了持续口服阿哌沙班与苯丙香豆素在左心房导管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应用阿哌沙班的患者共105例,这些患者的210例匹配患者应用苯丙香豆素。两组间轻微出血这种并发症的发病率相似,而且无患者出现血栓栓塞事件,无患者死亡。阿哌沙班组中的临床变量对流血事件无预测作用。
该中等规模观察性研究是审查在左心房导管消融术中持续应用阿哌沙班的第一个研究,结果发现阿哌沙班作为口服抗凝剂与苯丙香豆素同样安全。 -
脑积水患者脑脊液VEGF水平对V-P分流术后感染的预测
脑积水是临床常见颅内疾病,常发生于颅内出血、感染、肿瘤、颅脑损伤及手术后,多数患者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颅内感染是脑积水分流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25%[1].脑积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可发生一系列生化改变,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会升高[2].我们结合文献分析了2008年7月~2011年7月我院27例脑积水并接受V-P分流术患者资料,探讨脑脊液中VEGF浓度,对V-P分流术后感染发生的预测作用.
-
脉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线形关系.近年来,对脉压(PP)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P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不亚于收缩压与舒张压.本研究对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PP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P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
持续心房颤动患者直流电复律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的变化
近来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心脏疾患及心房颤动发生有关,炎症反应标记物血浆C反应蛋白(CRP)在心房颤动患者明显升高[1,2].B-型钠尿肽(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作用己得到大量文献印证[3-6].本研究对持续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后血浆CRP和BNP的变化进行观察,探讨二者在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方面的意义.
-
肌酸激酶与CT冠状动脉造影下支架通畅情况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水平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远期支架通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复查的患者74例,支架植入时间(20.5 ±13.1)个月.根据冠脉CTA结果分为支架通畅组与非支架通畅组,收集同期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生化指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各生化指标及基础和临床信息,在多种指标中只将在单变量分析时P<0.05的指标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远期支架内通畅情况的独立决定因素.结果 74例患者共置入支架74枚,冠脉CTA结果显示支架通畅患者51例、非支架通畅患者23例,支架通畅组的肌酸激酶水平和非支架通畅组分别为(75.9±29.4)U/L和(115.5±51.5)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支架通畅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高于非支架通畅组[(3.5±5.3) U/L比(1.7±1.3) U/L,P=0.0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酸激酶水平(OR=1.573,95% CI=1.022~2.421,P=0.039)是支架远期非支架通畅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 肌酸激酶水平是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远期非支架通畅的独立决定因素.
-
040卵巢体积对IVF结局的预测作用: 一项前瞻性研究
-
中性粒细胞与血浆白蛋白比值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早期死亡
近期韩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中性粒细胞delta指数/白蛋白比值(DNI/A)这一新指标对接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疑似脓毒症危重患者早期病死率的预测作用和意义。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急诊科住院接受EGDT治疗且符合筛选条件的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DNI/A比值由院内DNI平均值除以急诊入院时血浆白蛋白计算得出。主要临床终点指标为28 d病死率。结果显示,共纳入120例接受EGDT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在入院后1 d和高峰日时,高DNI/A比值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入院1 d:风险比(HR)=1.068,95%可信区间(95%CI)=1.01~1.13,P=0.0209;入院高峰日:HR=1.057,95%CI=1.001~1.116,P=0.0456〕。该研究表明,接受EGDT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DNI/A比值在入院1 d时高于8.4 d时(HR=2.513,95%CI=0.950~6.64,P=0.0528)和高峰日>6.4时(平均4.2 d,HR=2.953,95%CI=1.033~8.441,P<0.01);高DNI/A比值>6.4与28 d病死率增加的趋势相关(HR=2.953,95%CI=1.033~8.441,P<0.001)。据此研究者得出结论:DNI/A比值可以作为预测急诊入院接受EGDT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良好指标。
-
Graves患者预后与性别关系探讨
Graves病(GD)是甲亢常见的原因,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5~10倍[1].尽管有学者认为,男性甲亢患者病情更为严重[2],但两者治疗预后有何差别则研究者甚少.国外有研究表明,男性患者治疗后远期复发率更高,但仍未将男性与女性的差别作对比研究[3].因此,我们设计了该项研究以探讨不同性别甲亢患者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疗效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性别对甲亢治疗预后的预测作用.
-
护士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
组织支持感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Eisenberger提出的,是指员工对组织如何看待他们的贡献并关心他们的利益的一种总体知觉和信念.简言之,就是员工所感受到的来自组织方面的支持[1].因此,护士组织支持感可以理解为护士所感受到的来自医院方面的支持.而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的一种态度,可以解释为员工为什么要留在组织,因而也是检验员工对组织忠诚度的一种指标[2].护士组织承诺体现了护士对医院的忠诚与投入程度,是连接护士与医院的心理纽带.护士组织承诺不仅对离职具有预测作用[3],而且对工作绩效也有重要影响[4].因而,提高护士组织承诺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本研究旨在了解护士组织支持感与护士组织承诺的现状,进一步探讨护士组织支持感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为管理部门制订有关护士组织支持策略,提高护士组织支持感,增进护士组织承诺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急性脑梗死磁共振表现与症状学分类对应性的研究
脑卒中是全球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第二大原因。无论在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脑卒中都给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目前急性脑梗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症状学和影像学等分类方法。症状学分类是由“牛津社区卒中研究项目”(OCSP )制定的,根据脑梗死的临床标准,划分为几个具有不同特征的临床亚型,OCSP分型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同临床观察者之间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对并发症、预后及再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与血管的阻塞部位可能有关[2]。目前OCSP分型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而影像学特别是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 RI)的应用,为临床诊断脑梗死提供了必要的诊断依据,但是头颅 M RI所显示的缺血性卒中病灶是否与OCSP分型相一致,如此进行了急性脑梗死的症状学分型与头颅M RI影像表现分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小样本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
酪氨酸磷酸酶样抗体与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type1 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多病因所引起的T细胞介导的以胰腺β细胞损伤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研究较多的相关抗体有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ies,ICAs)、胰岛自身抗体(islet autoantibody,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以及酪氨酸磷酸酶样抗体(IA-2,IA-2β),其中对IA-2和IA-2β的研究较多.从长期随访的1型DM一级亲属中发现GAD和IA-2抗体的预测作用,可评价这些抗体在DM免疫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详细了解IA-2和IA-2β在1型DM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就IA-2和IA-2β抗体与1型DM的关系作一阐述.
-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作用
背景: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促进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参与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目的: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相关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预测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脑二科.对象:2000-02-01/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8例,男117例,女121例.其中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8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2例.干预:入院后,每天进行神经病学检查、加拿大脑卒中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检查,分别于入院后1,3及7 d进行血清黏附分子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进展性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化检测特征.②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相关因素的检测.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4 h、第3,7天时各项独立相关因素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后24 h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白计胞计数[(8.4±1.2)×109 L-1]、血糖含量[(45.8±5.1)g/L]、纤维蛋白原含量[(64.6±5.1)g/L]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261.4±9.7)μ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1.3)×109L-1,(36.2±5.5)g/L,(44.0±6.2)g/L,(223.1±8.4)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368~2.387,P<0.01).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因素分析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是独立于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及加拿大脑卒中评分的危险因素,与进展性脑卒中呈明显相关(OR=2.9,95%CI=1.4~6.3).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4 h,第3,7天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计数、血糖、纤维蛋白原、入院时脑卒中评分评分均有明显变化,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45~2.878,P<0.01).结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可能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