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
在祖国六十华诞国庆大阅兵的那天,有一支意气风发的人口卫生方阵,挥舞着怒放的粉红花束,喜气洋洋走过来,在激扬的欢呼声中,走向庄严的天安门城楼,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六十年的沧桑巨变,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建国初,国家刚刚从战乱中艰难走出,那时人口稀少,百废待兴,亟需大量的劳动者来建设祖国.在此国情面前,我国实事求是地采取了鼓励多生的人口政策.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处在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时期,人口数量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繁育之后达到了一个高峰值.
-
出生缺陷干预从产前优生服务到孕前保健的模式转变
1背景出生缺陷也称为先天畸形,是患儿在出生时即在外形或体内所形成的可识别的结构或功能缺陷,据美国出生缺陷研究和预防中心估计:出生缺陷10%归因于环境因素,20%归因于遗传因素,而70%则是因环境和遗传交互作用或其他因素所致[1].我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数月后才能显现出来的缺陷儿,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约占年出生人口的4%~6%.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生人口质量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现阶段,我国的人口政策已经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提高人口素质方向转变,鉴于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出生缺陷干预成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
第五节加强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战略和政策研究.针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老年父母比例的上升,深化前瞻性研究,加强人口规划、政策与其他经济社会规划、政策之间的相互衔接.统筹考虑人口结构与人口数量、素质、分布的关系,加强人口政策与应对老龄化对策的衔接协调,在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关系以及实施好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政策,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走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路子.
-
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活力--加强网络功能
在中国人口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发挥了任何管理机构都难以替代的作用.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网络针对不同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被赋予了不同的历史使命,网络的机制和功能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变得更为复杂和多元化.
-
借鉴美国人口政策推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
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人口数量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的国家,这使美国得以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生产和消费较快增长的势头,使美国国力呈现持续发展和上升的趋势.但是,美国人口数量增长、人口结构变化特点与美国州有类似之处,美国的人口政策等经验对我国广东省有借鉴作用.
-
一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情理大法
2002年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艳阳天,极具国际理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未来人口与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国际理念,把人口政策紧紧地与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平衡地协调了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三方面的关系.在整部法律中,用将近二分之一的篇幅,凸现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QOC)的内容,我们作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战线上的战士,深感责任重大.
-
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
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在目前低生育水平人口状况下,计划生育国策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关系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我国人口政策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意见>提出的目标和措施,积极响应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问题特别大会提出的持续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全球目标的倡议,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出生缺陷高发的状况,特制定<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
婚前保健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复旦大学医学技术评估中心等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婚前保健的经济学特征以及供求关系.婚前保健不仅有利于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同时是我国人口政策的成分之一,是我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
-
"全面二孩"促推卫生计生人才培养升级
今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我国对人口政策做出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意味着我国实施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摆脱了以独生子女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模式,开始转向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重点的政策目标.
-
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将对人口问题提出系统的对策
2014年4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情况和下一步的安排。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规划应该对中国的人口政策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不光是生育政策的问题,还包括老龄人口的问题,都要有系统的应对之策。
-
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和漏诊分析
胎儿畸形是围生期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存活胎儿也会伴有长期甚至是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尽早在产前检出胎儿畸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500万缺陷婴儿降生,其中有近9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长期贯彻优生优育的人口政策,随着B超等诊断手段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产前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畸形胎儿的出生率已很好的控制[1]。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受产前检查的1580例孕妇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筛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
从计划生育看中国人口政策的问题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30年,成就斐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提前,产生新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等严重社会问题.面对我国人口状况及发展趋势,从国家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需要考虑,有必要对现行的人口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
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
1999年10月12日,波黑的名妇女分娩一个孩子,成为世界上第60亿个人.这一天也成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中国在20多年前定下的目标是在上个世纪末把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现在据推测已经超过了这个数.但我们还是感到骄傲,因为中国的人口政策,至少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到四年的时间.
-
GM(1,1)模型在预测人口出生率研究中的应用
灰色系统即指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模型GM(1,1)是灰色数列预测系统的基本模型[1,2].本文应用该模型根据我国1986~1993年人口出生率建模拟合,并作外推预测,经后验差检验,效果很好,为国家制订人口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
全面二孩的未雨绸缪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决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至此正式宣告终结.据悉,我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始终处于动态调整状态.2015年11月10日,国新办召开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早在2007年、2008年,当时的国家人口计生委就提出了计划生育“三步走”,即双独两孩、单独两孩、全面两孩.
-
64例农村残疾儿童医学鉴定分析
优生优育、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儿童的素质,是实施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有力保障,也是全社会及广大年轻夫妇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国是全世界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高的国家之一[1].本文对我县1995~2000年鉴定确诊的64例山区农村残疾儿情况进行分析.
-
促进优生预防缺陷
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约有26万有出生缺陷的孩子出生,智力低下也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我国智力低下患者约有1200-2400万,还有各种遗传病或致病基因携带者,会按一定的遗传方式向后代传递,而使后代有发病的风险.
-
计划生育服务站生存和发展的探索
计划生育服务站业务经历了由单纯的避孕节育手术为主到现在的以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为主的转化。一度时期,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我们感到迷茫。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众所周知,随着国家对人口政策和人口任务的调整,计划生育工作方法的文明规范,已杜绝原来的强制罚款而转化为服务引导。由此近年来我们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在我们大力倡导免费服务、上门服务、优质服务的同时却感到育龄群众上站的人数越来越少。如何使用好现在的资源及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创造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觉得,计划生育服务站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应该树立这个观念:做强、做精、做大自己的计划生育业务。
-
出生缺陷基线调查及其干预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首要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我站于2001年11月对我市近16年内出生缺陷及出生婴儿死亡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出生缺陷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