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如何认识各类抗生素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革兰阴性致病菌对此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日益上升,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导致这种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在我国,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占13%~50%或更高比例;我们近的调查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所占比例也已经超过了20%[1].
-
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与单独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在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疗效,评价硫酸依替米星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北京宣武医院急诊病房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间老年CAP患者89例,其中47例应用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组),42例单独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抗炎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2.98%,明显高于对照组59.52%(P=0.014).两组共分离细菌85株,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6.7%和42.5%(P=0.031).平均住院天数为(14.28±7.67)d,明显短于对照组(20.14±15.52)d(P=0.024).住院费用为(1.57±0.75)万元,低于对照组(3.64±3.49)万元(P=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2.12%.结论 三代头孢联合硫酸依替米星可有效治疗老年CAP,疗效可能优于单独使用三代头孢菌素.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随机多态DNA分型研究
随着广谱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应用,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50(ESBLs)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Ls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老年人是产ESBLs菌感染的易感人群.我们采用随机多态DNA(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c DNA,RAPD)分型的方法对我院老年患者中分离的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及分型研究,报道如下.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所致呼吸系感染202例分析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导致的多重耐药越来越多地引起学者们的关注[1].以下对我院近两年由产ESBLs细菌所引起的202例呼吸系感染的细菌学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耐药性研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革兰阴性细菌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重要的机制[1],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产ESBLs的细菌种类不断增加,ESBLs基因表型也不断增加,成为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热点.
-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头孢曲松钠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作用。该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及手术期感染预防,该药血浆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脊液,对多种B-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对肾基本无毒性。头孢曲松钠因其半衰期长,可以1天1次用药,价格又便宜,在基层医院及社区诊所应用十分广泛,但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为了加强医务人员对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的认识及防范意识,现对头孢曲松钠近几年发生的不良反应归纳如下。
-
全达与悉复欢两种药物存在的配伍禁忌
目的:探讨两种抗炎药物存在的配伍禁忌.全达正式品名为头孢哌酮钠,属第三代头孢菌素.悉复欢正式品名为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属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方法:抽取全达与0.9%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的澄清药液与悉复欢原液做交叉配伍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得出两种药物混在一起立即生成白色絮状浑浊物.结论:两种药物不能直接连续静点.
-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调查
为了解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以督促临床合理用药,进行了本次调查。1 材料与方法 调查我院1996年1月~19 98年12月期间的出院病历。按月对全院出院的每份病历,进行抗菌药物应用种类、抗菌药物 应用指征及抗菌药物应用率的统计。2 结 果 调查出院病历12 253份,抗菌药物应用种类第1位为头孢菌素类, 第2位为氟喹酮类,第3位为氨基苷类,第4位为青霉素类。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呈逐年上升 的趋势,分别为58.13%、62.91%、72.88%。合理用药例数也逐年上升,用药指征不明的例数 为零。说明抗菌药物应用虽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上还属合理范畴。内科明显好于外科,外科 的预防用药率较高,而合理用药率较低,据药敏用药率则很低,见表1。3 讨 论3.1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过宽 普外科 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率为95.27%。一类手术患者大多使用抗菌药物3~7 d;二类手术患者用药时间更长,为7~15 d。3.2 使用抗菌药物起点过高 受市场经济因 素的影响,骨外科、肛肠科术后预防用药,首选三代头孢菌素。不仅浪费药物资源,而且提 高了医疗费用,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3.3 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凡感染严重时 多采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轮翻使用,使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3.4 不重视细菌学检查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而凭临床经验和习惯,试探诊断治疗。据细菌学培养药敏用药率高仅占10.36%。造成细 菌培养及药敏率低的因素较多。首先,培养时间需3~7 d,临床治疗等不及;其次,检验结 果阳性率不高;体外试验敏感,而临床应用效果不明显;部分临床医生没有养成及时送检临 床微生物标本的习惯等。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六例分析
近年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出现了新的β-内酰胺酶即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成为当前抗感染工作中的新问题.2000年6月-2001年3月间我院儿科共收治6例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现报告如下.1 对象 2000年6月-2001年3月我院儿科住院患儿中有36例细菌学培养阳性.
-
发热、皮疹待查
1 病历摘要患儿,男,5岁8个月,主因"发热伴左颈部肿物6d,皮疹4d"就诊.发病期间体温波动在38~ 40℃之间,伴鼻塞、咽痛,左颈部肿物质韧,有触痛,予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无明显好转.2d后四肢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渐进形成水疱,部分有血性分泌物,无瘙痒,同时淋巴结逐渐增大.为进一步诊治,以"脓毒症、淋巴结炎"收住院.该患儿既往身体健康,否认传染病接触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按时预防接种,发育营养史正常,无特殊家族病史.
-
头孢三嗪相关性儿童假结石病
头孢三嗪(cefiriaxone)是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由瑞士罗氏药厂1982年研发(罗氏芬),1988年在我国注册上市(国产名有头孢曲松钠、罗噻嗪、菌必治等).头孢三嗪具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低、消除半衰期长、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及头孢菌素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等特点[1],可每日单次给药,故为临床广泛应用.头孢三嗪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皮肤反应、血液学改变及胃肠反应,如皮疹、瘙痒、发热、静脉炎、支气管痉挛、头痛、头晕等,以及结肠炎、黄疸等消化道症状[2].但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关于头孢三嗪诱发胆道结石及肾结石的文献报道,现综述如下.
-
第128例——发热、咳嗽、双肺多发空洞
病历资料患儿女,12岁,因发热28 d、咳嗽24 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8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9.8℃,4 d后出现咳嗽,开始干咳无痰,夜间为著,逐渐出现痰液,为黄色黏痰,病后于当地医院分别进行胸部X线片和CT检查,诊断肺炎,先后输注先锋霉素、三代头孢菌素(具体不详)10d,阿奇霉素6 d,万古霉素6 d,亚胺培南3 d,体温仍持续于39.5℃以上,咳嗽逐渐加重,痰增多,呼吸费力,尿培养出少量毛霉菌,考虑可能为真菌感染,建议家长转入我院.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稍差,伴乏力,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无咯血、脓涕、鼻塞、皮疹、关节痛、胸痛、腹痛等症状.既往体健.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
头孢派酮引起出血16例临床分析
头孢派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G+菌及G-菌均有作用,其毒性低,不良反应少,临床广泛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由于其副作用小,临床医生常加大剂量,大家对其引起过敏的副作用较为熟悉和重视,而引起出血这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引起大出血的报道较少.笔者收治16例头孢派酮引起出血的病例,现介绍如下:
-
抗菌药物策略性更换对医院耐药模式的影响
目的肯塔基大学医院为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应用以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进行策略性换药,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方法对换药前及换药后各6个月的抗生素应用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包括所有住院患者发生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头孢他啶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哌拉西林铜绿假单胞菌(PRPA)及耐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结果头孢他啶用量自其9 600g减少至99g,头孢噻肟用量自6 314g减少至732g,两者总用量共减少89%.头孢吡肟用量自0g增加至5 396g.耐头孢他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自13%降低至3%,耐哌拉西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自22%降低至14%,耐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自25%降低至15%(P值均小于0.05).MRSA感染降低不明显,而VRE感染显著增多.结论以头孢吡肟替代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在减少头孢菌素用量的同时似可降低耐头孢他啶肺炎克雷伯菌、耐哌拉西林铜绿假单胞菌和耐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
-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吡肟
自20世纪60年代头孢菌素进人临床实践以来,优良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高安全性特征,使其成为抗生素治疗中的主流药物而被广泛使用[1].头孢吡肟(cefepime,CFPM)是第四代头孢菌素的原型药物,具有良好的抗革兰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以及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CFPM对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对部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的菌株仍显示较高体外抗菌活性[2~5].对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并对产该类酶的菌株较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具有更强的活性[6].由于CFPM的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药价相对较低,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
-
谈对住院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的干预
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滥用.1998年有统计表明仅不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一项就使我国每年浪费卫生资源7亿人民币.虽然国内个别学者和医疗机构做过抗菌药合理使用干预性的研究尝试,但在临床抗菌药应用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权威性的指导原则,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供国内临床遵循,干预性研究的报道很少,且价值不高.
-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治愈溶血性链球菌肺部感染1例
患者男,43岁,于2008年1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后因脑挫裂伤颅内出血行两次手术,手术后行气管切开,应用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同时给予脱水、止血、高压氧等治疗.患者入院两周后体温升高,在39℃上下波动,两肺布满痰鸣音,咳嗽反射弱,痰多,痰培养提示聚团肠杆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应用10 d后,无显著效果,遂又做痰培养.提示有荧光假单胞菌和a-溶血性链球菌,分别对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治疗中仅给予去甲万古霉素0.8 g/次,2次/日.用药3 d后体温逐渐下降,痰减少,两肺呼吸音渐清.1周后体温正常,痰明显减少,两肺呼吸音变清,给予连续用药10 d,体温正常,痰量正常,两肺呼吸音正常,痰培养提示无细菌生长.
-
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哌酮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其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低,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
-
天然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越来越多的细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 特别是近年来,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广泛应用, 诱导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 大肠埃希菌是产酶的主要细菌, 其产生的ESBLs不仅能水解所有第三代头孢菌素, 而且能灭活单酰胺类抗生素, 并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 革兰氏阴性杆菌正逐渐取代革兰氏阳性球菌成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1, 2, 3], 其预防与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医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 研究开发其他抗耐药菌的有效药物势在必行, 从中草药等天然资源中寻找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有效成分也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不断有天然药物提取物及有效成分的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为中药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和前期资料.本文就国内近期各种天然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的报道进行综述.
-
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对序贯疗法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论述,为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实例,采用三代头孢菌素与头孢布烯序贯治疗儿童细菌感染的三种方案以及用头孢噻肟钠与头孢布烯序贯治疗中度及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方案,根据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概念和理论进行分析。结果序贯疗法为较佳方案。结论序贯疗法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值得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