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0例大咯血的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齐红军

    大咯血病人的危险性不在于失血量的多少,而是使气管内充满血液容易引起窒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快速确定出血部位,及时控制出血,特别是外科手术治疗,是抢救病人生命重要的问题.我科1994年3月~2005年3月,共手术治疗大咯血病人10例,现报道如下.

  • 老年患者髋部骨科手术应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体会

    作者:李杰

    髋部骨科手术创伤较大,失血量多,而老年患者又存在重要器官储备功能低下,术前易合并多种并发症等,给麻醉选择带来一定难度.髋部骨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为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本文通过临床实践,比较持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为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

  • 宫角妊娠并绒毛植入

    作者:张荷

    1临床资料陈某,40岁,已婚,G7P1,剖宫产1胎,人流6次,末次人流时间为97年6月20日,同时放宫内节育环.术后2月来月经.肌注黄体酮20mg×3天,停药1天,突发阴道无痛性大出血.于8月26日急诊入院.估计失血量约300毫升.

  • 防治产后出血的合理用药

    作者:刘亚红;罗静;戴德银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是导致产妇产后死亡的首要原因.1 产后出血原因、预后及治疗原则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胎盘残留、部分胎盘植入等)、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尤其以子宫收缩乏力为常见.大量出血又可继发子宫收缩乏力;继而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般预后良好,严重者若救治不及时或不适当,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

  • 深度烧伤切削痂手术失血量评估及治疗策略

    作者:孙美贞;杜滨;王成

    目的 探讨深度烧伤患者肢体切痂和削痂植皮手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以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56例行肢体切痂植皮手术及56例行削痂植皮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出血量的肉眼估计值、公式计算值、实际输血量及手术前后Hb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切痂患者的失血量内眼估计值为(20.4±12.3) mL/1%,计算值为(42.3±10.6)mL/1%,实际输血量为(32.1±14.6) mL/1%;削痂患者的出血量肉眼估计值为(63.2±32.7) mL/1%,公式计算值为(112.3±23.6)mL/1%,实际输血量为(84.1±24.8) mL/1%.结论 切痂手术失血量明显低于削痂手术,肉眼估计值明显低于计算值和实际输血量,术后需进行Hb监测,及时输血治疗.

  • 创伤患者的输血

    作者:何子毅;田兆嵩

    创伤导致的死亡约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10,其中40%的严重创伤患者因出血无法控制而导致死亡.创伤患者早期复苏一般需及时大量输液和输血,并采取手术止血和对症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 危重症患者与采血相关的失血量调查

    作者:张永利;王勇;万献尧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患者常常合并急、慢性失血,加之存在严重感染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原因,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同时因病情较重,常需反复采血行实验室检查,所以因采血所致失血也不可忽视.本文对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ICU患者与采血相关的失血量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

  • 改良式脾切除19例体会

    作者:刘学刚;王炬

    病理性脾肿大手术切除大的危险是术中大出血,为探讨安全的切脾方法,我们自1996年4月至2000年12月,对传统术式进行了改进,治疗19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收到很好效果.本组19例均为男性,年龄23~63岁,平均43岁.肝功分级: A级11例,B级8例.切脾前门脉压测定:高4.8 kPa,低3.63 kPa,平均4.12 kPa.脾大小:大10 cm×20 cm×30 cm,小6 cm×12 cm×20 cm,平均8 cm×14 cm×21 cm大.病理结果均为瘀血性脾肿大.其手术要点: 进腹后,切断左侧胃结肠韧带及大部分胃脾韧带,在脾动脉的胰前段或门前段,分离出脾动、静脉主干或分支,先结扎,然后切断,脾蒂处理完后,再处理脾周韧带,切脾后,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平均失血量<100ml.

  • 静脉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锐博;尹诗九;钟航;牟平;杨静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于2015年9月-2016年7月拟行单侧初次TKA的102例患者中,选取8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0 min组(B组)、60 min组(C组)和90 min组(D组),每组20例.4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患膝侧别、病因、病程以及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红细胞压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于松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100mL(含1 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B、C、D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相同浓度氨甲环酸氯化钠60 mL并夹闭引流管,A组同法注射60 mL生理盐水;A、B组于引流管夹闭后30 min、C组于60 min、D组于90 min后恢复引流.记录各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减少量,术后输血次数及输血量,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B、C、D组术后24 h引流量及总失血量均少于A组,其中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h引流量高于C、D组,且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总失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减少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D组1例患者术后第3天白蛋白28 g/L,静脉输入人血白蛋白20 g;其余患者均未输血.结论 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引流管夹闭60 min后再恢复引流止血效果佳,并且不增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

  • 应用止血带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琦;董纪元;龚科;李想;郑诗豪;文涛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止血带对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失血量、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66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将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带组(n=84)及非止血带组(n=8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置换侧别、骨关节炎分级、病程以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毕至膝关节主动屈膝90°、完成直腿抬高和下地行走的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3 dHb较术前下降值,术后VAS评分、HSS评分、ROM,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3,P=0.178).患者均获随访,止血带组随访时间3 ~ 20个月,平均12个月;非止血带组3~2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止血带组及非止血带组分别有9例(10.71%)、2例(2.44%)发生血栓形成,20例(23.81%)、21例(25.61%)输血,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2,P=0.032),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2,P=0.788).术后3d,两组Hb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5,P=0.066).止血带组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非止血带组(t=-16.066,P=0.000).术后止血带组患者完成主动屈膝90°、直腿抬高、下地行走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非止血带组显著延长(P<0.05).除28 d外,非止血带组3、5、7、14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止血带组(P<0.05).术后28 d,非止血带组HSS评分高于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2,P=0.000);两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6,p=0.500).结论 与不使用止血带相比,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总体失血量及术后输血率无明显降低,但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及血栓形成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不利于早期康复.

  • 氨甲环酸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自身对照研究

    作者:黄子达;张文明;李文波;白国昌;张超凡;林建华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拟分期行双侧TKA患者60例,随机选择一侧手术时使用TXA(TXA组),另一侧手术时不用TXA(对照组).TXA剂量为10 mg/kg,于松开止血带前1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两组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TXA组与对照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点Hgb、输血量、输血比例及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us embolism,VTE)发生情况.结果 TXA组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h及1、3、7 d Hgb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7,P=0.252).TXA组4例(6.7%)、对照组13例(21.7%)患者术后行输血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中4例为两次手术均需输血.TXA组的总输血量为14 U,较对照组的38 U显著降低(P=0.004).TXA组及对照组各3例(5.0%)发生术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均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中2例两次手术均发生DVT.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17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期间均无新发VTE.结论 TKA术中松止血带前10 min内静脉滴注TXA(10 mg/kg)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量及输血患者比例,且不增加VTE发生风险.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疗效研究

    作者:陈晓涛;谢守宁;王凯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8例(88膝)拟行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KA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15 mg/kg),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4).排除11例失访患者,试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纳入终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分级及术前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术后24 h D-二聚体,以及术后下肢瘀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输血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24h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t=4.815,P=0.000).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7.7%)和4例(10.5%)患者输血,各发现3例(7.7%、7.9%)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2.6%)和7例(18.4%)发生下肢瘀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29,P=0.026).结论 TKA术中静脉给予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利伐沙班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风险的影响

    作者:李军;王健;李阳;史占军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5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19例初次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利伐沙班组59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单双侧、病程、骨关节炎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均一致.利伐沙班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口服利伐沙班10 mg,共14 d;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口服安慰剂.于术前及术后第2天行血常规检查,根据公式计算失血总量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下降量: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拔管后伤口渗液量,计算显性失血量;记录术后35 d内的出血事件.结果 利伐沙班组失血总量及HGB下降量分别为(1 198.34±222.06)mL及(33.29±4.99)g/L,均高于对照组的(1 124.43±261.01)mL及(31.57±6.17)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术后显性失血量为(456.22±133.12)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4.53±96.71)mL(t=4.773,P=0.000).术后35 d内利伐沙班组发生出血事件3例(5.1%),对照组仅发生1例(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0,P=0.301).结论 利伐沙班对TKA术后出血有一定影响,但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限制性输液复苏妊娠失血性休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龚时鹏;余艳红;陈莉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妊娠失血性休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制作孕免失血性休克模型,采取限制性输液和传统输液两种不同输液方法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比两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休克各时期的失血量、输液输血量以及生存率.结果:休克模型120分钟后,与传统输液组比较,限制性输液组的呼吸、心率降低显著,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明显(P<0.01);休克急救期,限制性输液组失血量少于传统输液组(P<0.05),输血输液量更是明显低于传统输液组(P<0.01),复苏后期输液输血量比较,限制性输液组也少于传统输液组,P<0.05;休克后24小时和72小时生存率比较,限制性输液组高于传统输液组,P<0.01.结论:限制性输液能明显改善孕兔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失血量以及输液输血量,提高了生存率,是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理想方法.

  • 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冬昱;王子莲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其发生率世界各地报道不一,约为8%~ 13%.严重产后出血是指出血量≥1000 ml或伴有休克,发生率约1.9%~5.1%.在全世界范围内,产后出血都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产后出血约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25%~30%,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超过10%,尤其是短时间内大量的产后出血可导致持续性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甚至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危及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和生命安全,对产妇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

  • 头皮回植治疗头皮撕脱伤16例临床观察

    作者:谢军;蒲旭阳;郑勇;张进恂;须昌明

    1 临床资料16例病人均为长发女性,工人12例,农民4例,年龄小16岁,大48岁,伤后入院时间短1h,长6h,损伤原因均为长发绞入高速旋转的机器所致;入院时均有失血性休克,估计失血量在1500ml以上,均为完全性头皮撕脱伤,撕裂成4~5块状,其中合并双耳廊撕脱3例,单侧5例,颈额部撕脱4例(其中帽状腱膜撕脱缺损、颅骨外露面较大,无法修补者2例,无合并症4例,伤后离体头皮均未作任何保存,直接随病人送来15例,1例将头皮埋于泥土中1h后取出送来本院,术后发生轻度感染,经过抗药治愈.住院时间2~3wk.术后随访8例,无头皮及面部畸形,有少许发毛生长,效果满意.

  • 氨甲环酸在腰椎后路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庆;曾建成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静脉在减少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失血量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氨甲环酸组(n=36)和对照组(n=32).氨甲环酸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术中未使用促凝药物.比较术前及术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人数及输血量.比较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中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引流量氨甲环酸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氨甲环酸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未发现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在腰椎后路融合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安全有效,能显著减少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 和PFNA治疗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

    作者:孔德群

    目的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 和PFNA治疗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显性、隐性出血量以及VAS、Merled′Aubigne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DHS组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HS组隐性失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FNA组虽优于D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DHS的VAS疼痛评分优于PFNA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劣,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及合并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 氨甲环酸结合术后引流管夹闭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奉国成;王均;陆维;徐伟;梁金龙;陆声;徐永清

    目的 评估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结合术后引流管夹闭降低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后路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椎板小关节处植骨、未进行截骨矫形治疗的5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手术前15 min静脉注入15 mg/kg氨甲环酸,术中静脉予以10 mg/(kg·h)维持至术毕,术后夹闭引流管8h;对照组术前15 min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术中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夹闭引流管8h.比较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输血率、置管时间和术后1、3、7d血红蛋白值及术后伤口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术后引流量、总引流量、自体血回输量、输血率、置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1~7 d,试验组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 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结合术后引流管夹闭8h,可有效、安全控制脊柱侧凸矫形术围手术期出血量.

  • 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周林;李乃戈;周鹏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选取92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34例,女58例;骨性关节炎62例,类风湿关节炎30例.病程2~10年,平均5年.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6例.A组在膝关节假体安装后松止血带时,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后静脉点滴,第一次给药3 h后以相同剂量再次给药;B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以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并于术后14 d进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A组均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值,A组明显大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松止血带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短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584 条记录 24/30 页 « 12...21222324252627...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