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对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丽霞;邵素霞;张雷;陈红霞;赵春芳

    目的 观察体外共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与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简称L6细胞)以及乳鼠心肌细胞与转染外源性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的L6细胞(简称L6-Cx43细胞)间Cx43蛋白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共培养时心肌环境对成肌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乳鼠心肌细胞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标记的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进行共培养,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共培养后两种细胞中Cx43的表达定位;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共培养对成肌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共培养时间对成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共培养后两种细胞接触的细胞膜上均有Cx43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实,共培养后成肌细胞中Cx43蛋白的表达增多,L6-Cx43细胞中Cx43增多更明显.结论 心肌环境能够促进成肌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且两种细胞接触是必需的,转染外源性Cx43可以提高这种作用.

  • 转基因的骨骼肌细胞及其在Ⅰ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郭宏波;张玉海

    骨骼肌成肌细胞已经成为转基因治疗的一种重要的靶细胞,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治疗Ⅰ型糖尿病方面,面临的问题包括:体外培养骨骼肌细胞的增殖、分化、融合,高效率的基因转染载体、转移基因长期可控性表达等.本文主要对前两部分问题作一简单综述.

  • 二氮嗪预处理对 H2 O2损伤 L6骨骼肌成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陈炜;薛国玉;张莉丝;张亚楠;龚淼;邵素霞

    目的::研究二氮嗪( diazoxide, DZ)预处理对H2 O2损伤L6骨骼肌成肌细胞( skeletal myoblast, SKM)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L6 SkMs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H2O2损伤组(H2O2 group;0.40mmo1/L H2O2作用24 h),DZ预处理组(DZ group;200μmol/L DZ预处理30 min后,0.40mmo1/L H2O2作用24 h),LY294002抑制剂组(LY group;200μmol/L DZ和50μmol/L LY294002共同孵育30 min后,0.40mmo1/L H2O2作用24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P-Akt、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 O2损伤可诱导细胞凋亡,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降低P-Akt蛋白表达而增加Caspase-3,9蛋白表达。与H2 O2组比较,DZ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凋亡率显著下降, 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Caspase-3,9表达明显降低。而PI3 K抑制剂LY294002能够显著抑制DZ预处理对细胞的保护和抗凋亡作用,同时使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Caspase-3,9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DZ预处理可激活PI3 K/Akt信号通路,下调凋亡蛋白caspase-3,9,从而抑制H2 O2引起的L6 SKMs的凋亡。

  • 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作者:孙晓昕;窦克非;杨跃进

    在骨骼肌成肌细胞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近年来骨髓干细胞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从而使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的进一步研究面临巨大危机.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对限制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应用与临床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同时阐述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心衰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惠;冯津萍;赵炳让

    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心衰的方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其基础假设为:心衰的发生发展与心肌细胞不可逆的丢失有直接关系;可通过新的可收缩细胞来代替"死亡"的心肌细胞以提高心功能.出于试验的可行性,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被首先应用于临床试验,但其他细胞也同样受到重视,尤其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大量的动物试验证实心肌细胞移植技术可提高心功能,但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1)合适的供体细胞类型;(2)移植细胞提高心功能的机制;(3)细胞存活的佳条件;(4)细胞移植在治疗非缺血性心衰方面的潜在益处等.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试验用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预后.

  • 经冠脉注射法移植成年犬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作者:窦克非;杨跃进;杨伟宪;王清峙;孟亮;阮英茆;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以改良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分离及扩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冠脉内注射对照及冠脉内成肌细胞注射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及4周时测定左室功能指标、4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经冠脉注射移植组术后4周CO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且比冠脉结扎后显著升高(P<0.05);术后4周时LVEF和SV比对照组上升21.1%~31.4%(P均>0.05).结论经冠脉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可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收缩功能.

  •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冬云;范利;何昆仑;刘宏斌;张波;王亮;张今尧;刘涛

    目的:观察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犬的左心室重塑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19只慢性心力衰竭犬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9):采用开胸直接心肌内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对照组(n=10):开胸心肌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前及移植后5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病理组织标本行Desmin和Brd-U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①移植后较移植前,实验组收缩末期心室腔面积(ESA)、舒张末期心室腔面积(EDA)均明显下降(P<0.05),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ESA和EDA在移植前、移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心肌注射部位可见存活细胞,经Desmin和Brd-U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证实来自于移植的骨骼肌成肌细胞.结论: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对慢性心力衰竭犬的左心室重塑及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 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改良及生长特性研究

    作者:窦克非;杨跃进;阮英茆;王清峙;陈曦;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目的:为细胞心肌成形治疗初步探讨较为简便、经济的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机械分解法与IA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的二步酶消化法相结合获取骨骼肌成肌细胞;通过细胞形态、生长曲线研究其生长特性;细胞组化染色鉴定,并比较差速贴壁纯化与否所得细胞组化染色阳性计数差异.结果:改良方法适于获取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细胞生长旺盛,在细胞密集或分化培养基作用下可融合成肌管;α-横纹肌肌动蛋白、骨骼肌特异性肌球蛋白组化染色细胞为弱阳性,而肌管为强阳性.胚胎成肌细胞调节因子组化染色为阳性;各组细胞α-横纹肌肌动蛋白组化染色阳性数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良方法获得的骨骼肌成肌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分化能力;差速贴壁纯化与否获得成肌细胞的阳性计数无显著差异.

  • 经冠状动脉注射法移植成年犬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于急性心肌梗死区的病理研究

    作者:窦克非;杨跃进;杨伟宪;邱洪;田毅;阮英茆;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到无再灌注急性心肌梗死区后的生长分化特点.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杂种成年犬10只,分为对照组和经冠状动脉注射移植组,各5只.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悬液10ml(1.0~1.4×108个)或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通过HE染色、PTH染色、骨骼肌特异性慢肌球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评价移植细胞病理转归.结果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4周后,透射电镜及HE染色下可在梗死区内找到新生幼稚肌源性细胞存在,PTH染色证实有新生的横纹肌组织形成,骨骼肌特异性慢肌球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有骨骼肌源性的成熟肌组织存在且新生肌组织排列较分散.结论通过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注射将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到急性心肌梗死区后能形成成熟的肌组织.

  • 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自体移植于急性心肌梗死区域的实验研究

    作者:窦克非;杨跃进;邱洪;田毅;阮英茆;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 成年犬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于急性心肌梗死区的实验研究

    作者:窦克非;杨跃进;杨伟宪;邱洪;田毅;阮英茆;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目的观察心肌内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于急性心肌梗死区的生长分化特点.方法以改良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分离及扩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直接注射对照、移植, 冠状动脉内注射对照、移植4组,每组5只.不开通冠状动脉,分别向梗死心肌内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1.0~1.4×108个)或等量生理盐水.移植4周后通过HE染色、PTH染色、骨骼肌特异性慢肌球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寻找梗死区内存在新生肌组织的证据并观察其生长特点.结果经心肌内直接注射和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4周后,透射电镜及HE染色下均可在梗死区内找到新生幼稚肌原性细胞存在,PTH染色证实有新生的横纹肌组织形成,骨骼肌特异性慢肌球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骨骼肌原性的成熟肌组织存在;成肌细胞直接注射组内新生的肌组织排列较为密集,而冠状动脉内成肌细胞注射组内的新生肌组织排列较分散.结论通过心肌内直接注射和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注射将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到急性心肌梗死区后均能形成成熟的肌组织,为以骨骼肌成肌细胞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的细胞心肌成形治疗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 心肌再生的分子影像评价

    作者:CAO Feng;曹丰;司瑞;WANG Hai-chang;王海昌

    近来的研究显示,将骨骼肌成肌细胞[1](skeletal myoblasts,SKMs)、内皮祖细胞[2](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骨髓干细胞[3](bone marrow stem cells,BMCs)和胚胎干细胞[4](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移植入梗死心肌可改善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

  • 心肌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

    作者:朱正艳;严中亚

    在过去的20年里,全世界心肌梗死(心梗)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在我国更呈加速上升的趋势.心梗区心肌只能由纤维瘢痕组织代替;残留心肌则肥厚使心室重构,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目前,外科治疗心梗的方法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等.但这些方法只改善梗死区局部的血运,对已纤维化的心肌组织没有作用.如何促使梗死区的瘢痕组织再心肌化是心脏外科的新探索.早期有研究[1],在小鼠心梗区移植骨骼肌成肌细胞.但骨骼肌细胞相互之间不能同步收缩,与心肌细胞有着不同的电生理特性,会造成心律失常.亦有研究[2],将胚胎平滑肌细胞植入大鼠心梗区,然而平滑肌细胞与心肌细胞在生理特性方面差别较大,不符合心脏的生理要求.因此,符合心脏生理要求的心肌细胞移植就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 一种新型材料体外复合培养观察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变化

    作者:林继红;余磊;顾为望

    本实验系基于仿生学的原理,参照骨骼肌肌原纤维的超微结构而设计的.首先将由胶原蛋白和甲壳素交联而成医用可吸收缝线平行折叠,并制备成圆柱体样结构,然后将其与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L6体外复合培养,分别于第1天至第6天消化细胞并溶解于PBS中,ELISA检测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的变化,统计软件分析并进行曲线拟合,以寻求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在体外培养早期的变化态势.

  • 成体干细胞在治疗心力衰竭上的临床研究问题与前景

    作者:陆梦晓;郑媛媛;刘洋;路建伟;李鹏;吴明远

    背景: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尽管传统治疗手段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只能起到延缓心力衰竭进程的作用,并不能彻底解决心脏组织损伤的根本问题.而细胞治疗具有改变心力衰竭治疗现状的潜力,可以通过心肌再生彻底根治心力衰竭.目的:对目前几种不同成体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以"heart failure,adult stem cells,keletal myoblasts,cardiac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等外文数据库,以"心力衰竭、成体干细胞、骨骼肌成肌细胞、心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关键词检索CNKI等中文数据库从2001年至今的相关文献,排除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及重复性文章,纳入符合标准的6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研究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成体干细胞种类主要包括骨骼肌成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心脏干细胞.多数临床结果显示成体干细胞在治疗心力衰竭上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小,成体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移植形成新的血管、旁分泌机制、细胞融合有关,但具体细胞株、剂量、给药途径、治疗频率的选择以及精确的作用机制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 成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

    作者:

    研究人员首次显示,一个人自己的细胞可用来取代已死亡的心肌,以“修复”衰竭的心脏。法国的一组研究人员在AHA的2000年学术年会上报告了对一例72岁男性病人施行该疗法的结果。他们在对该病人施行冠脉搭桥术时,将细胞用注射的方法植入心脏受损部位。这种“细胞补片”来自该病人大腿部的骨骼肌成肌细胞。植入前将成肌细胞放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培养2周。术后1个月,该病人的射血分数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在梗死部植入的细胞正在收缩,并有代谢活性。

  • Wnt1增强骨骼肌成肌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功能

    作者:杜文娟;杨艳波;张希玲;许友升;王世鹏

    目的 探讨Wnt1基因对骨骼肌成肌细胞(skeletal myoblasts,SkMs)治疗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SkMs,构建p-EGFP-C3-Wnt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SkM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I组、p-EGFP-C3转染SkMs心肌移植组、p-EGFP-C3-Wnt1转染SkMs心肌移植组,每组10只.MI组大鼠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MI模型后立即于梗死边缘区分4点进行细胞移植.术后4周,心脏超声检测各组鼠心功能;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移植细胞存活情况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Sca-1+细胞表达.结果 p-EGFP-C3-Wnt1转染的SkMs心肌移植组移植细胞存活数量、Cx43表达、心脏功能均明显高于p-EGFP-C3转染的SkMs心肌移植组(P<0.01),并在p-EGFP-C3-Wnt1转染的SkMs心肌移植大鼠心脏中发现了更多的Sca-1+心肌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CSCs).结论 过表达Wnt1的SkMs通过促进移植细胞存活,增加心肌Cx43表达、促进Sca-1+ CSCs归巢,改善MI大鼠的心脏功能.

  • SD乳鼠离体骨骼肌成肌细胞与心肌细胞间连接的初步研究

    作者:赖颢;徐德民;虞勇;王春生;王克强

    目的:探寻共同培养的骨骼肌成肌细胞与心肌细胞间连接的形态学证据.方法:将鼠心肌细胞与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共培养,于第2、4、7、14天免疫组化染色钙粘素(Cadherin)、细胞间隙连接蛋白73(Connexin43)、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3种蛋白,并行定量RT-PCR检查分组比较分析;于第4、7、10、14天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共同培养物中的骨骼肌成肌细胞表达Connexin43,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Cadherin表达增加不明显;NCAM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至2周时才表达较多;透射电镜下观察到两者间存在类似于缝隙连接的连接.结论: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后骨骼肌成肌细胞融合、成熟延迟,Connexin 43表达增多;两者间确有形成类似于缝隙连接的物质基础并可形成连接.

  •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琦;孙晓薇;杜文娟

    骨骼肌成肌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于获得,自体移植不受供体来源限制,增殖能力及抗缺血、缺氧能力强大,易在梗死区内存活等多种优点,是干细胞治疗的重要来源.该文主要阐述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内源性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绍慧;陆平;盛净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的共同表现,传统的治疗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衰问题,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出现与成熟,为衰竭心脏的功能恢复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策略.目前用于心脏干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主要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体心肌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CSCs)、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骨骼肌成肌细胞等.B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其具有取材方便,在体外容易培养和扩增,且自身移植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因而是目前常用于心肌损伤后心肌修复的种子细胞之一[1].本文就BMSCs促进内源性心肌修复的研究作一综述.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