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印度尼西亚的蚋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蚋科)

    作者:聂维忠;陈爱君;李俊成;安继尧;李德昕

    2004年12月~2005年4月间,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在对4艘驶抵秦皇岛港检疫锚地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实施入境检疫时,在船舶室内外的灯罩内采获7只蚋成虫,放入指管内,并写好标签,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经鉴定共为5种蚋,Simulium(Nevermannia)aureohirtum Brunetti,1911(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Simulium(Gomphostilbia)batoense Edwards,1934(来自印度尼西亚),Simulium(Simulium)arakawae Motsumura,1915(来自韩国), Simulium(Montisimulium)chowi Takaoka,1979(来自中国台湾),Simulium(Gomphostilbia)sumatraense sp.nov.(采自"建设33"轮,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的Dumai港).发现的新种(仅一雌虫)为蚋属绳蚋亚属baisasae-group组(仅3种蚋,均产自菲律宾)的蚋种,以产地命名为苏门答腊绳蚋Simulium(Gomphostilbia)sumatraense sp.nov..仅对雌虫形态进行了描述并与其近缘种比较作分类讨论.

  • 秦皇岛港在入境外轮上采获输入性活蠓及贝蠓一新种的报道(双翅目:蠓科)

    作者:聂维忠;李俊成;李德昕;虞以新

    2003年6~9月间,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68艘驶抵秦皇岛港锚地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进行检疫时,从27艘船舶上采获50只正在爬行的输入性活蠓,经分类鉴定,共有8属,其中阿蠓、毛蠓、蠛蠓、裸蠓尚未定种,已定名蠓种有5种库蠓,1种铗蠓,由印度尼西亚杜迈驶来的船上采获2种贝蠓,其中1种新种,定名为水母贝蠓新种Bezzia medusa Yu,Li et Nie,sp.nov..这些携带活蠓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分别来自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地,航程短者3~5日,较近航程15日左右,远者需20日以上.因此,无论定名或未定名的蠓类,都充分说明这些小型双翅目昆虫,可在船舱内随船远航数日,以至20余日后安然达到异国他乡.对此应引起我们对医学媒介昆虫自国外随船携带输入的警觉.

  • 输入性蚊类在入境船舶上的分布

    作者:聂维忠;刘恩东;李德昕;汪仁杰;于长利;李俊成;王静

    目的 掌握输入性蚊类在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上的分布情况,为海港口岸开展输入性蚊媒现场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对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存在输入性蚊类的场所进行调查登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4-10月共调查168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为64.28%(108/168).输入性蚊类主要栖息于船舶生活区外特定场所,以后甲板、货舱、生活区周围等阴凉避风墙壁表面1m以下高度部位为主要栖息场所.结论 输入性蚊类在入境船舶上有明显栖息分布特点,与蚊类适宜生长的微小气候有关,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监测和防控工作.

  • 入境船舶携带输入性蚊类与微小气候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作者:聂维忠;刘恩东;李德昕;汪仁杰;于长利;李俊成;王静;张顺合

    目的 了解输入性蚊类与入境船舶上栖息场所微小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对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存在输入性蚊类的场所进行调查登记,对微小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进行测定并对监测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4-10月共调查168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为64.28%(108/168).输人性蚊类自5月初气温高于15℃时开始出现,至10月中旬气温低于15℃时基本消失.其密度与栖息场所的温度、湿度呈正相关关系,风速大于3m/s时蚊虫基本不再飞翔.结论 输入性蚊类在入境船舶上与栖息场所的微小气候因素特别是温、湿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秦皇岛港来自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情况监测报告

    作者:陈爱君;聂维忠;李俊成;李德昕;汪仁杰;于长利;刘恩东;柴斗喜

    目的 掌握来自西尼罗热疫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检疫锚地对来自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蚊媒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5 年共调查13艘次来自西尼罗热疫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类船舶阳性率平均为84.62%(11/13),已鉴定确认的蚊种达6种,分属蚊科的库蚊属、伊蚊属.凶小库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等可传播西尼罗热的媒介蚊种为优势种.结论 调查证明来自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的情况相当严重,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蚊类的监测初报

    作者:聂维忠;李俊成;李德昕

    目的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蚊类的情况,为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采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蚊类,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7艘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中携带蚊类的阳性船舶82艘,船舶阳性率为76.64%;已鉴定确认的蚊种达13种,凶小库蚊、三带喙库蚊和背点伊蚊为优势种.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出蚊类由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自国外输入的事实和严重性.

  • 在入境船舶上采获蠓科一新种斑腹阿蠓(双翅目:蠓科)

    作者:聂维忠;李俊成;李德昕;刘恩东;王海军;虞以新

    目的 了解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蠓类的情况.方法 在锚地入境国际航行船舶的生活区内采集蠓类,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结果 2007年1月24日在自澳大利亚经印度至秦皇岛的一艘入境船舶上采获35只输入性蠓类,经鉴定隶属于5个属,其中发现阿蠓属一新种,斑腹阿蠓(Alluaudomyia maculiabdomini sp.nov.).结论 再次证明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可携带多种输入性蠓类的事实.

  • 切实贯彻国际卫生条例加强船舶卫生检疫监督——2004~2007年张家港口岸船舶卫生检疫监督情况分析

    作者:徐建浦

    随着张家港港口经济的飞速发展,张家港口岸年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艘次逐年递增,2007年达近4 000艘次.多年来,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张家港局)坚持依据法律法规对国际航行船舶实施检疫查验和卫生监督,同时为适应口岸检疫查验工作需要先后按照<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配备有必要的检疫查验仪器、设备和防护用品,以确保检疫查验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 国际航行船舶鼠情监测与卫生控制

    作者:苑勇业;刘成和

    过去世界上三次鼠疫大流行都是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疫鼠疫蚤而传播的.WHO非常重视船舶防鼠与除鼠工作.<国际卫生条例>有严格规定,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也作了具体规定,为了给船舶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将大连港口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从1985~1989年进行调查,现将材料总结出来,以供参考:

  • 一起入境船舶携带输入性蝇蛹并羽化出成蝇的案例分析

    作者:郑京飞;黄克迈;安鹏天;邱义廷;张振;聂维忠

    目的 调查分析一艘入境船舶携带输入性蝇蛹侵害情况及原因.方法 对来自印度尼西亚塞布库港(Sebuku)的入境船舶巴拿马籍“丽江”轮(M.V.MARITIME LIJIANG)上携带的输入性蝇蛹侵害的情况进行调查,将采集的蝇蛹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30℃恒温培养9天,羽化获得成虫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20粒虫蛹标本经恒温培养羽化获得成虫12只,鉴定为家蝇(Musca domesticaLinnaeus,1758).结论 应加大对国际航行船舶蝇类孳生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船舶垃圾无害化处理,进而更加有效防止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通过入出境船舶携带幼虫、虫蛹、卵等方式传入扩散,切实维护口岸卫生安全.

  • 2006年黄骅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情况的监测分析

    作者:张德恒;李克明;黄克迈;曹鸿海;薛宁;边克彪

    目的 系统了解黄骅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鼠类、蚊类、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共调查202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平均为7.9%(16/202),已鉴定确认的蚊种4种.输入性蝇类阳性率平均为4.5%(9/202),已鉴定确认的蝇种14种.输入性蜚蠊阳性率平均为3.0%(6/202),已鉴定确认的蜚蠊2种.未发现输入性鼠类.结论 调查证实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严重,具有阳性率高,种类多,风险大等特点,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2000~2006年环渤海湾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名录

    作者:聂维忠;李德昕;汪仁杰;刘恩东;李俊成;谢庚发;邵柏;李长升;黄克迈

    环渤海湾各国际港口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种类调查自2000~2006年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发现并捕获输入性鼠形动物、蚊类、蝇类、蠓类、蚋类和蜚蠊等6类104种医学媒介生物,并发现海神蠛蠓[1]、水母贝蠓[2]、外来须蠓[3]、斑腹阿蠓和苏门答腊绳蚋[4]等5个新种,狂怒库蠓、码克库蠓、细齿蠛蠓、丰硕细蠓[1]、阿拉蚋、周氏蚋和S.batoense蚋[4]等7个中国新记录,为中国在此方面的首次发现,详细名录详见表1.

  • 2006年天津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情况的监测分析

    作者:谢庚发;谭绪良;赖学文;陈卫军;刘国武

    目的 系统了解天津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鼠类、蚊类、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共调查434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平均为27.3%(12/44),已鉴定确认的蚊种6种.输入性蝇类阳性率平均为71.2%(309/434),已鉴定确认的蝇种12种.输入性蜚蠊阳性率平均为10.1%(44/434),已鉴定确认的蜚蠊2种.输入性鼠类阳性率平均为0.5%(2/34),已鉴定确认的鼠种2种.结论 调查证实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严重,具有阳性率高,种类多,风险大等特点,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2006年龙口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情况的监测分析

    作者:王世松;陈放;于希怀

    目的 系统了解龙口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的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制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共调查389余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蝇类阳性率平均为35.48%(138/389);已鉴定确认的蝇种3种.输入性蜚蠊阳性率平均为5.91%(23/389);已鉴定确认的蜚蠊1种.结论 调查发现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严重,具有阳性率高,风险大的特点,需要加强检疫查验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 2006年莱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情况的监测分析

    作者:盛竹林;刘旭东;张玉圣;王运权

    目的 系统了解莱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的鼠类、蚊类、蝇类和蜚蠊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制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共调查181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为0.5%(1/181),已鉴定的蚊类1种.输入性蝇类阳性率平均为44.7%(81/181);已鉴定确认的蝇种1种.输入性蜚蠊阳性率平均为1.7%(3/181);已鉴定确认的蜚蠊1种.未发现输入性鼠类.结论 调查证实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比较严重,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2006年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情况的监测分析

    作者:李长升;姜义霖;樊德海;李建训

    目的 系统了解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的鼠类、蚊类、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制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1~12月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共计1 108艘次,来源地以韩国、日本为主.其中输入性鼠类平均阳性率为0.27%(3/1108),已鉴定3种.输入性蚊类平均阳性率为6.4%(42/650),已鉴定4种.输入性蝇类平均阳性率为7.0%(78/1 108),已鉴定9种.输入性蜚蠊平均阳性率为1.9%(22/1 108),已鉴定1种.结论 了解2006年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基本情况,今后应予高度关注.

  • 2006年青岛港前湾港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情况的监测分析

    作者:周伟;于滢泉

    目的 系统了解青岛港前湾港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的鼠类、蚊类、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制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共调查323余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鼠类阳性率平均为0.93%(3/323);已鉴定确认的鼠形动物5种.输入性蚊类阳性率平均为19.8%(20/101);已鉴定确认的蚊种5种.输入性蝇类阳性率平均为83.0%(268/323);已鉴定确认的蝇种8种.输入性蜚蠊阳性率平均为16.4%(53/323);已鉴定确认的蜚蠊3种.结论 调查证实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严重,具有阳性率高,种类多,风险大等特点,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