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递增呼气相阻力的呼吸应答及其对人机同步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呼气阻力下正常人呼吸力学的改变,了解呼气阻力对人机同步性的影响.方法9例正常人在呼气阻力分别为0、5、10和15 cm H2O时进行呼气相阻力呼吸运动,观察膈肌肌电图(EMGdi)、胃内压(Pgas)、食管内压(Peso)、跨膈压(Pdi)、口腔压(Pm)和流量(Flow)的动态变化.结果(1) 随着阻力的增加,吸气相Peso和Pm的谷值(NPeso-in和NPm-in)逐渐减低,Pgas的峰值(PPgas-in)没有变化;而呼气相时,Peso、Pm和Pgas的峰值(PPeso-ex、PPm-ex和PPgas-ex)则逐渐增高.(2)吸气前,随着呼气阻力的增加,Peso、Pgas和Pm的基础压力(BPeso、BPgas和BPm)均逐渐升高.(3)在没有阻力或低阻力时,Peso、Pm和Pdi开始时间均迟于EMGdi.随着阻力的增加,这种差值逐渐减少,且在10和15 cm H2O时,Peso和Pm出现时间早于EMGdi;随着阻力的增加,Pgas和Flow出现时间均比EMGdi迟,且Pgas出现时间有延迟的倾向.(4)随着呼气阻力的增加,从吸气峰流速(FPeak-in)、75%峰流速(F75%Peak-in)和25%峰流速(F25%Peak-in)各时刻点与出现呼气流量时刻的时间差逐渐增加,而以Tdif[F25%(Peak-in)](F25%Peak-in时刻点与出现呼气流星时刻的时间差)的延长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在呼气阻力时,吸气肌肉和呼气肌肉的活动均增强;当阻力较高时,腹肌的剧烈收缩将引起吸气前Peso和Pm升高,但没有影响吸气流速出现的时间;以峰流速的下降百分值作为吸气-呼气切换参数时,呼气阻力可引起呼气气流的延迟出现.
-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人机同步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人机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以2008年1月至6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 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NAVA或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通气,通气支持水平分4步递增.PSV压力支持水平从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开始,每5 min增加5 cm H2O,分别为5、10、15、20 cm H2O.NAVA支持水平每5 min增加0.2~1.0 cm H2O/μY,使NAVA中通气支持水平分别与PSV 4个压力支持水平相当,观察不同支持条件下(PSV1~PsV4及NAVA1~NAVA4)人机同步性、呼吸肌负荷、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力学等指标.结果 (1)吸气触发:①触发延迟时间:随着支持水平增加,PSV中触发延迟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应用NAVA通气时触发延迟时间无明显延长.与相同支持水平的PSV比较,应用NAVA的触发延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②无效触发:随着PSV支持水平增加,无效触发明显增加,PSV1时无效触发2.3%,PSV4时无效触发为22%(P<0.05).应用NAVA时,不同支持水平下,均未见无效触发.(2)吸/呼气转换:随着支持水平增加,PSV中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应用NAVA通气时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无明显延长.与相同支持水平的PSV比较.应用NAVA时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3)通气支持幅度(潮气量):PSV1和NAVA1的潮气量分别为(361±121)ml和(361±6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AVA3和NAVA4时的潮气量分别为(417±71)ml和(427±80)ml,明显低于PSV3和PSV4时的潮气量[分别为(604 ±141)ml和(675±108)ml,均P<0.05].(4)呼吸肌负荷:随着支持水平增加,应用NAVA和PSV通气的膈肌电活动幅度、食管压力时间乘积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支持水平时,两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PSV相比,NAVA通气支持时间、通气支持水平与自身呼吸形式更加匹;配,应用NAVA更能改善ARDS患者人机同步性.
-
人机同步的临床评估与改进对策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机械通气逐渐成为呼吸衰竭重要的治疗手段.虽然机械通气技术不断进步,但人机同步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即使在辅助通气模式下,仍有25%的有创通气患者存在严重的人机不同步[1].而无创通气时,由于漏气等原因,严重人机不同步的比例更高达43%[2].人机不同步除影响氧合、增加呼吸做功及引发患者不适外,更可能导致跨肺压升高而增加通气相关肺损伤( VALI).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机械通气人机同步的问题,为改进人机同步性探索对策.
-
无创正压通气时不同压力水平对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生理学参数和人机同步的影响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时不同压力支持(PS)水平对呼吸生理学参数、人机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15例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AECOPD呼吸衰竭患者,均需无创机械通气.分别随机给予受试者5、10、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水平的PS,在每个PS水平通气30 min后进行2 min的连续参数测量,取其均值.记录每个水平的生理学参数,并计算无效触发指数.结果 15例AECOPD患者,高PS水平(15 cm H2O)的无效触发指数、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VT变异率、呼吸机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漏气量(leak)均显著高于低PS水平[5 cm H2O,无效触发指数:(33.8±9.1)%比(8.0±6.0)%,VT(ml):626±203比339±115,VE(L/min):11.1±4.7比7.7±2.7,VT变异率:(32.6±15.5)%比(11.3±6.9)%,TI(s):1.14±0.31比0.76±0.15,TE(s):2.49±0.44比1.87±0.28,leak(L/min):8.28±4.86比2.22±1.58,均P<0.05],而高PS水平时呼吸机呼吸频率(RRvent,次/min)显著低于低PS水平(17±3比23±3,P<0.05);在低水平PS支持下,无效触发指数与TI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5).PS水平由低至高变化时,无效触发指数变化率(Δ无效触发)的回归分析显示:Δ无效触发与ΔTI呈显著正相关,与ΔVT呈显著负相关(R2=0.88,P=0.000).结论 ①低水平PS时,患者的无效触发主要与TI延长有关.②高水平PS可显著增加患者的VE、VT,降低RRvent,同时无效触发显著升高;无效触发指数的增加可以通过患者TI的延长、VT变化的个体差异得到解释,而与leak无关.③即使使用Shape-signal切换机制,高水平无创压力支持通气下的AECOPD患者仍保持较高的无效触发指数.
-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创伤性湿肺合并ARDS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在重症创伤性湿肺(STWL)患者中应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模式与传统压力支持通气(如PSV)模式相比较时,其人机同步性、呼吸力学、气体交换能力、血流动力学上的差异.方法:以18例需机械通气的重症创伤性湿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随机先任选NAVA或PS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120 min,再换用另一种通气模式.比较同一患者在两种通气模式下,其人机同步性、呼吸力学、气体交换能力、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不同.结果:18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HR、CVP)及气体交换能力(动脉血pH值、PaO2、PaCO2、SaO2)在两种模式间无明显差异(P> 0.05),在人机同步性(Trigger delay、Off cycle delay)及呼吸力学(PIP、Pmean)方面NAVA优于PSV,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于重症创伤性湿肺机械通气患者,NAVA模式比PSV模式,具有人机协调性高、呼吸力学稳定等优势,而在血流动力学及气体交换能力上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差异.方法 60例AECOPD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NAVA组(n=30)和SIMV+ PSV组(n=30).观察2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指标(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无效触发次数、无效触发指数)、呼吸力学指标(患者呼吸做功及其在总呼吸做功的占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和IL-8水平.观察患者的直接脱机成功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NAVA模式下患者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和呼吸做功均低于SIMV+ PSV模式(吸气触发延迟时间:1h、24 h、48 h、72 ht值分别为-13.69、-12.55、-11.87、-14.34;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1h、24 h、48 h、72 ht值分别为8.22、14.60、12.89、11.66、呼吸做功:1h、24 h、48 h、72 ht值分别为-12.99、-13.70、-10.41、-19.66;P值均<0.05);NAVA组未出现无效触发,其无效触发次数和无效触发指数与SIMV+ P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效触发次数1h、24 h、48 h、72 ht值分别为-6.27、-8.11、-12.08、-11.22;无效触发指数1h、24 h、48 h、72 ht值分别为-5.90、-7.71、-11.25、-9.39;P值均<0.05).NAV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相关的部分炎症因子水平低于SIMV+PSV组(IL-6水平1 ht =0.94,P>0.05,72 ht=-6.50,P<0.05;IL-8水平1ht=-0.52,P>0.05,72ht=-6.23,P<0.05).与SIMV+ PSV组比较,NAVA组的直接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P >0.05),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总时间则明显缩短(t=3.22,P<0.05).结论 在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相比于SIMV+PSV模式,NAVA模式可以更好地改善人机交互性,有效避免呼吸肌疲劳的出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风险,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胸锁乳突肌表面气囊张力的测定及其在人机同步性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表面气囊张力(Tscm)的测定及其在人机同步性中的意义.方法 2005年2月至6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以4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测量其重复呼吸期间的Tscm、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CO2-ET)、口腔压(Pm)和流量(Flow)变化,并观察头部转动对Tscm的影响.结果 (1)在正常情况下,Tscm为0,出现压力变化时,他们的PCO2-ET平均为(47.0±1.3)mm Hg(1 mm Hg=0.133 kPa).(2)努力呼吸时,左右Tscm变化是一致的,两者相关系数为0.80±0.08(P<0.001);而当头部向左、右运动时,两侧Tscm的起始时间存在差异,形态和大小也不一致,两侧Tscm的相关系数为0.16±0.23(P<0.001).(3)Tscm与流速、潮气量和P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776和0.347(均P<0.001).(4)与Tscm开始吸气时间比较,Flow和Pm分别迟(0.02±0.03)s(P=0.14)和(0.13±0.07)s(P<0.001).与Tscm呼气时间比较,Flow和Pm分别迟(0.11±0.37)s(P=0.005)和(0.21±0.50)s(P<0.001).结论 胸锁乳突肌表面气囊张力的测定有助于呼吸中枢驱动水平的监测,有可能成为呼吸机的触发、调控和切换信号.
关键词: 呼吸中枢驱动 胸锁乳突肌表面气囊张力 重复呼吸 人机同步性 -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气体分布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符合标准的 ARDS 机械通气患者,男11例,女7例,采用单盲随机自对照的研究方法,同一患者以随机先后顺序应用 NAVA和 PSV 模式分别通气30 min,在通气0、30 min 时观察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呼吸参数、人机同步性以及电阻抗断层摄影监测的肺气体分布均进行持续监测分析。结果与 PSV 比较,两种模式下 HR、MAP、PIP 及 PEE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VA 模式改善 ARDS 患者氧合指数(P <0.05),减少人机不同步事件的发生(P <0.05),增加重力依赖区 ROI 3、4区通气,减少非重力依赖区ROI 1、2区通气(P <0.05)。结论与 PSV 比较,NAVA 可以改善 ARDS 患者气体交换和人机同步性,改善肺内气体分布不均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