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拉莫三嗪、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

    作者:刘亦伟;王长连;黄品芳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方法:Sunfire C18(5μm,4.6 mm×150 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56∶44,v/v,pH5.5),柱温28℃,检测波长为210nm;血浆样品经二氯甲烷萃取,以奥硝唑为内标测定.将测定结果与酶倍增免疫分析(EMIT)法测定结果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在以下浓度范围内LTG:0.2~60.0μg·mL-;PB:1.0~60.0 μg·mL-1;PT:0.5~40.0 μg· mL-1;CBZ:0.5~40.0μg·mL-1,待测药物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与相应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n=7),各物质提取回收率均值≥69.3%( RSD<6.4%,n=5),方法回收率≥96.9%,日内和日间RSD≤3.08%(n=5).低检测限LTG:0.05μg·mL-1;PB:0.02 μg·mL-1;PT:0.10 μg·mL-1;CBZ:0.01μg·mL-1(S/N≥3).测定结果与EMIT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1).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稳定,可用于临床药动学研究及常规个体化用药监测.

  • 1994-2005年国内文献中苯妥英钠临床监测的计量研究

    作者:梁民琦;丰连功;周荣丽;李玉华;尹向明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plaenytoinsodium,DPH)临床监测的研究现状、发展动向及趋势.方法:检索1994-2005年DPH的临床监测文献,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取文献量、应用频次、构成比等量化指标,对12年间DPH临床监测文献的刊物学科及年代分布、单位类型及地域分布、研究内容及方向等进行统计.结果:年平均发文9.3篇,刊物学科分布以医学刊物和药学刊物为主;<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8家杂志载文3篇以上;血药浓度治疗窗及给药方案研究的文献构成比为82.9%,是普遍关注的课题;DPH临床监测的主要方法依次为:FPIA(44.4%)、HPLC(33.3%)、UV(13.7%).结论:DPH的临床监测已在我国有条件的单位普遍开展,收集整理该领域科研文献,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其基本信息,有助于把握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动向及趋势.

  •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处理癫痫患者苯妥英血药浓度数据

    作者:任斌;钱文璟;王晓平;黎曙霞;洪晓丹;唐蕾;林婉贞;沈映冰

    目的:估算癫痫患者苯妥英群体药动学参数,考察各因素对大消除速率常数Vm及米氏常数Km的影响.方法:83例癫痫患者口服苯妥英钠片,FPIA法监测血药浓度数据96个,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计算.结果:按照米氏方程计算苯妥英药动学参数,Km=12.8 mg·L-1, Vm=499.0 mg·d-1.结论: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用药等对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Km个体差异极大并呈现双相分布.

  • 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苯妥英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

    作者:杨丽英;李景玉;李红宇;卢清林

    目的:对苯妥英血药浓度进行分析.方法:对1989年11月至1996年11月间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苯妥英血药浓度的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监测的15 888份样本中,血药浓度低于10 μg·ml-1占80.89%,高于20 μg·ml-1的占4.77%,在有效血药浓度10~20 μg·ml-1范围内仅占14.34%.结论:监测苯妥英血药浓度具有临床意义.

  •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癫(间)患者苯妥英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

    作者:钱文璟;任斌;洪晓丹;唐蕾

    目的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估算癫(间)患者苯妥英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考察各因素对大消除速率常数Vm(mg·d-1)及米氏常数Km(mg·L-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56例门诊及住院癫(间)患者服用苯妥英钠日剂量和血药浓度数据96对,并运行SAS程序进行计算.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用药等对药物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Vm=(522.40±10.25)mg·d-1(513.14~630.63 mg·d-1),Km=(11.05±9.62)mg·L-1(1.90~34.83 mg·L-1).血药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良好.结论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癫(间)患者苯妥英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可靠,值得推广.

  • 苯妥英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谭华;李小刚;邓剑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苯妥英(PHT)对其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PHT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HT低剂量治疗组和PHT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均观察手术后6、12和24 h 3个时间点的改变.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缺血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IL-1 β和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HT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各相应时间点(P<0.05),PHT高剂量治疗组各时点IL-1β、TNF-α水平与PHT低剂量治疗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IL-1β和TNF-α的水平升高,说明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PHT可降低IL-1β和TNF-α的水平,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苯妥英单药治疗癫痫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石磊;唐镜波;宋述强;钱军;褚亚辉

    目的探讨苯妥英单药治疗癫痫的疗效与血药浓度和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141例次单用苯妥英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苯妥英有效血药浓度为13.59±5.31 μg/mL;在剂量0.2~0.4 g/d的110例次中64.50%的病例癫痫发作得到有效控制, 3.64%表现苯妥英中毒.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在苯妥英单药控制癫痫中具有重要意义.

  • 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随访199例

    作者:欧阳华;杨永福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疗效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99例癫痫患者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结果: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的血药浓度为(13.1±6.5)μg/ml,其中10~20 μg/ml内的占54.27%.约60%癫痫患者得到有效控制,6.53%发生中毒.结论: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癫痫 苯妥英
  • 抗癫痫的新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盛文利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制主要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开发疗效确切,抗痫谱较广,副作用相对较少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其次是解决难治性癫痫的治疗.20世纪的前半部分,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苯妥英(Phentoin)、三甲双酮(Trimethadion)和扑米酮(Primidone)是神经科经典的并广泛使用的抗癫痫药物,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大多数的癫痫发作,但副作用也较明显,有些副作用限制了这些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被其他抗癫痫药物所取代;20世纪的后半部分,单用或合用一线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就可以控制大多数的癫痫发作.这两种药物虽然存在肝肾毒性等副作用,但较前述的几种抗癫痫药物轻.从1993年起,随着苯丙氨酯(Felbamate)的研制成功,多种新型抗癫痫药物逐渐用于临床,面对繁多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如何正确选用,是每一个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了解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和副作用,是正确选用的前提,现对这些新型的抗癫痫药物进行介绍.

  • 服药片数相同实则含量各异--1例服用苯妥英过量误诊为小脑炎的教训

    作者:赵占军

    患者,男,16岁.以头晕、恶心、行走不稳5日为主诉,于2003-03-21入院.于5日前因受凉后发热(体温不详)、鼻塞、流涕、咽部不适,未治疗,继而感头晕,非旋转性,行走不稳,恶心,呕吐少量胃内容物,每日1~2次,呕吐为非喷射性,门诊以"小脑炎"收入我科.

  • 抗癫(癎)新药介绍

    作者:沈鼎烈

    1 引言本世纪50年代以前,治疗癫(癎)主要药物是苯巴比妥和苯妥英,这和上个世纪仅有溴化钾相比有很大进步.本世纪近50年来,抗癫(癎)药的研制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先后出现了扑米酮、乙琥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有效的第一线药物,并有诸如乙酰唑胺、地西泮、氯硝西泮等第二线药物.

  • 苯妥英的个体化给药

    作者:黄守坚;陈汝筑;黎明涛

    1 引言苯妥英(phenytoin)为抗癫癎药,主要用于癫癎的大发作和精神性发作的预防,偶也用于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口服常用的剂量为200~400 mg/d,治疗剂量的苯妥英在体内按零级动力学消除,多次给药时,稳态血药浓度和剂量不成线性关系,剂量轻微的改变可导致血药浓度大幅度增加,其消除率的个体差异大,容易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易受肝药酶诱导药和抑制药影响,常须监测血药浓度以调整维持量.当需要迅速起效时,可用负荷剂量15 mg/kg静脉滴注或口服.

  • RP-HPLC法测定血清中苯巴比妥、苯妥英与卡马西平的浓度及临床应用

    作者:梁建成;黄义昆;张三平;骆泽宇;韦敏;覃文安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中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B)、苯妥英(pknytoin,PHT)、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M)浓度的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ODS柱(150mm×4.6mm,5μm),保护柱为C18柱(1c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2:50:50,内含1%醋酸和0.25%三乙胺,pH5.0),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230 nm,室温检测,以乙腈为提取剂.结果PBB、PHT、CBM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101.7%,102.1%,日内、日间RSD均低于5%,三种药物在1.0~50.0mg·L-1浓度范围之间线性良好.对119例患者血清浓度监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用于PBB、PHT和CBM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 1995~2000年我院3种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回顾分析

    作者:梁建成;黄义昆;韦曦;张三平;梁宇红;陈丽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当前临床药学中发展快的领域之一,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它对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且紫外分光光度法监测血药浓度方法简捷、经济、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血药浓度监测是我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从1995年10月开展的一项工作.现就近5年来所监测的药物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简称CARB)、苯妥英(Phenytoin,简称DPH)、氨茶碱(Theopylline)的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供临床参考.卡马西平、苯妥英、氨茶碱3种药物的治疗窗分别为:4~12、10~20、10~20μg/ml.

  • 原发性癫痫患者苯妥英血清浓度监测

    作者:钟慧;李静

    目的了解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清苯妥英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妥英血药浓度,以10~20μg.ml-1为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测定结果低于10μg.ml-1 3例,占7.7%,高于20μg.ml-1 26例,占66.7%.检测结果以10~20μg.ml-1为有效范围,合格率为25.6%.结论对长期使用苯妥英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之个体化用药,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 对比测定癫痫患者血及脑脊液中苯妥英钠浓度的探讨

    作者:陈勇;邵志高

    妥英钠(DPH)为癫痫(EP)患者所使用的为广泛的抗癫痫药物(AEDs).为了更好地提高疗效,减少中毒反应.国内外对DPH在血中及唾液中浓度的监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脑脊液(CSF)中AEDs的浓度监测研究国内很少有报道.现将我们半年以来监测的13名EP患者血及脑脊液中的DPH浓度结果报道如下:

  • 经期性癫痫苯妥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周期性变化

    作者:潘松青;卢祖能;吴丹红;罗顺德;张先洲

    目的:探讨经期性癫痫在月经周期苯妥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变化.方法:收集9例应用苯妥英的经期性癫痫,在连续3个月经周期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月经期和排卵期苯妥英血药浓度,并选择其中3例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月经期与排卵期的苯妥英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9.25±2.71)、(13.33±3.22)μg/ml(P<0.01);苯妥英月经期消除速率大于排卵期,月经期消除半衰期短于排卵期.结论:经期性癫痫月经期苯妥英血药浓度降低可能与其清除能力增强有关.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

    作者:沈建幸;陈均良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取患者血清,经二氯甲烷提取后在C18柱上分析,流动相为甲醇-水(57:43),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0.8ml/min.结果: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分别在2.5~40、2.5~40、1.25~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RSD<10%(n=5).结论:本方法简便、稳定,用于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效果良好.

  • 苯妥英血药浓度监测130例/次及中毒病例分析

    作者:钱文璟;宋少刚;吴建龙;何英;陈小燕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苯妥英( PHT)剂量、血药浓度及疗效间的关系,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 PHT提供参考.方法:单用及合用 PHT治疗癫痫 70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 PHT血清浓度 130例 /次.结果:常规剂量 PHT治疗的个体差异极其显著, PHT血药浓度超过 30μ g/ml时极易引起中毒.结论:只有实时监测 PHT的血药浓度并个体化给药,才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和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

    作者:王晓娟;袁君;陈艳;岳一涛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苯巴比妥(PB)、苯妥英(PT)和卡马西平(CBZ)质量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150 mm×4.6 mm,5 μm),柱温30℃,检测波长243 n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7.5:27.5:45),流速为0.8 mL/min,内标物为艾司唑仑.结果 PB,PT,CBZ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50~80.00 μg/mL,1.12~59.96 μg/mL,0.50~26.60 μg/mL,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2μg/mL,萃取回收率和方法 回收率分别为97.9%,96.3%,98.2%和97.8%,97.8%,98.9%,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满足临床快速检测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的需要.

116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