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03Pd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103Pd粒子植入近距离照射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巨块型肝癌4例无法切除,在B超下作瘤体植入(A组),5例切除术后切缘残留小部分瘤体,术中在残余瘤体植入(B组),3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术中切缘植入(C组).结果全组无围种植期死亡,A组死亡2例,生存期分别为9.5个月及13个月另2例存活,分别为植入后5个月及7个月,B组和C组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103Pd粒子植入近距离照射对肝癌瘤体增殖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用于中高危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用于临床中高危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采用前瞻性非随机法入组患者.入组标准: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临床评估为非转移性前列腺癌,且存在任一临床中危及高危因素(cT≥T2b期,Gleason评分≥7分,穿刺前PSA≥10 ng/ml);同意接受前列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及内分泌治疗.排除标准:既往使用过新辅助或辅助内分泌治疗;已有肿瘤远处转移;不能耐受内分泌治疗等.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入组50例.研究组患者行前列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即刻口服比卡鲁胺胶囊(50 mg,每日1次)治疗,术后1周左右开始注射亮丙瑞林(3.75 mg,每28天1次);对照组患者行单纯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口服比卡鲁胺胶囊(50 mg,每日1次)治疗,注射亮丙瑞林(3.75 mg,每28天1次).随访期间患者每个月检测血清PSA水平,当PSA<0.2 ng/ml并稳定3个月则停止内分泌治疗;当PSA≥1.0 ng/ml,并连续3次升高,则重新开始内分泌治疗.每6个月行胸部X线片及全身骨扫描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的IPSS评分.研究组患者术后每3个月评估患者的尿道及直肠不良反应情况.观察两组患者PSA降至停药水平的比例、初次内分泌治疗时间及初次内分泌治疗后稳定时间等,并计算总体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再次接受内分泌治疗生存率、无骨转移生存率、无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生存率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年龄65~88岁,平均76.4岁;穿刺前PSA 4.0~ 117.0 ng/ml,平均28.4 ng/ml;穿刺Gleason评分6分5例,7分29例,≥8分16例;临床分期T2期40例,T3期10例;临床危险分层中危组26例,高危组24例.对照组年龄61~85岁,平均75.6岁;穿刺前PSA 5.3~213.0 ng/ml,平均37.3 ng/ml;穿刺Gleason评分6分1例,7分28例,≥8分21例;临床分期T2期35例,T3期15例;临床危险分层中危组22例,高危组28例.两组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随访24 ~ 40个月,平均31.6个月.研究组50例(100%) PSA均降至停药水平,应用内分泌治疗时间4 ~12个月,平均6.3个月;21例(42%) PSA水平再次升高并满足重新用药标准,再次应用内分泌治疗.对照组47例(94%) PSA降至停药水平,应用内分泌治疗时间5~ 15个月,平均7.2个月;34例(68%)PSA水平再次升高并满足重新用药标准,再次应用内分泌治疗.两组PSA降至停药水平患者比例及初次内分泌治疗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初次内分泌治疗后稳定时间分别为27.2个月和17.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再次接受内分泌治疗生存率(P =0.002)、无骨转移生存率(P =0.040)、无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生存率(P =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纯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相比,联合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能够延长临床中高危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间歇期,并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此方法安全、有效.
-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的常见病,在美国其发病率已超过肺癌而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1].目前,仅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放射治疗(放疗)可以达到根治效果.近年来,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以其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的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距离治疗是在B超或CT、磁共振成像(MRI)引导下,通过治疗计划系统的引导装置将放射源植入到前列腺内,以内放疗的方式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美国,1996年时仅4.2%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近距离治疗[2], 1999年时近距离治疗已几乎和前列腺癌根治术一样普及[3],预计到2006年,将有50%的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近距离治疗[2].
-
肺癌放疗问答(一)
1.放疗有几种?哪一种好?放疗分外放疗、内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伽马刀、X刀等都属于外放疗,外放疗的特点是治疗时射线源在患者体外,并且与患者有一定的距离;内放疗时放射源在患者体内(治疗后有的需要取出,有的则永久地留在患者体内),后装治疗、粒子植入属于内放疗,目前内放疗治疗的主要病种是宫颈癌.
-
多足球囊法32P内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多足球囊法32 P内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脑胶质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普通球囊法组(A组50例)和多足球囊法组(B组50例),肿瘤切除后行A、B两法32 P内放疗.根据两组增强MRI病灶变化比较其近期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时的Karnofsky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6、12个月时总有效率A组、B组分别为84.0%、68.0%和96.0%、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85.7%、65.3%和49.0%,B组分别为91.67%、81.3%和66%7%.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arnofsky评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其中治疗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足球囊法32 P内放疗治疗脑胶质瘤,较普通球囊法32 P内放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
125 I粒子瘤内放疗治疗胶质瘤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一、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近几年胶质瘤患者分为两组:(1)治疗组(手术切除加瘤巢内放疗组)男11例,女7例;年龄15~45岁,平均32.3岁.临床症状:呕吐、头痛17例,轻瘫或偏瘫15例,癫痫3例,视力减退2例,二便障碍2例.肿瘤病理性质:星形细胞肿瘤Ⅱ~Ⅲ级7例,Ⅲ~Ⅳ级5例,多形胶质母细胞3例,少枝-星形混合胶质瘤Ⅱ~Ⅲ级3例.(2)对照组(单纯手术切除组)男13例,女6例;年龄14~47岁,平均31.5岁.临床症状:呕吐、头痛15例,轻瘫或偏瘫14例,癫痫1例,视力减退3例,二便障碍3例.肿瘤病理性质:星形细胞肿瘤Ⅱ~Ⅲ级9例,Ⅲ~Ⅳ级4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枝-星形混合胶质瘤Ⅱ~Ⅲ级3例.
-
脑胶质瘤同步内放疗和内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埋置在残瘤腔间质内化疗囊和Ommaya囊对3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同步间质内放疗(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ty)间质内化疗、(interstitial chemotherapty)的疗效.方法于术中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并在残瘤腔内埋置32P放疗囊和Ommaya囊,并做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检测后选择高抑制率化疗药物,术后同步进行经皮穿刺注入32P及敏感化疗药物.结果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31例患者1年生存22例(71%)、2年生存20例(65%)、3年生存19例(61%).结论同步间质内放疗、内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控制复发,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综合治疗胶质瘤的有效的方法.
-
术中永久性125-Ⅰ粒子植入内放疗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因素
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我们对27例病人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将125-Ⅰ粒子植入肿瘤残腔或瘤巢内,经长期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湖南省放疗设备配置及质量控制现状
放射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认识和接受,湖南省许多医疗机构陆续引入了放射治疗项目或对原放疗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为进一步了解本省放疗机构设备数量和配备情况、质量控制现状,为今后放疗事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地区分布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005年笔者等对全省范围内放疗机构的配置、设备性能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
125Ⅰ种子源治疗前后周围辐射剂量监测
125Ⅰ种子放射源植人病人组织内放疗已被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新方法[1-3].125Ⅰ种子是一种低能γ及X射线放射源.这种方法是将125Ⅰ种子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故靶点准,源持续辐射,符合治癌生物学原理;因其低能,故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全身反应轻[1].
-
术中瘤床植入125I粒子治疗胶质瘤
脑胶质瘤为侵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复发率高,愈后差.目前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
不同放疗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用于治疗肝癌的方法 较多,本文主要是探讨放疗在肝癌方面的应用.放射治疗可通过内、外两种方式来进行,外放疗主要包括γ-刀、X-刀、质子刀和重离子束等,内放疗主要是通过植入放射性粒子来进行,两种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放疗通过与其他方法 联合来治疗肝癌,疗效更加确切,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选择.
-
2种微侵袭手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疗效观察
本文采用立体定向32P内放疗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其2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现报告如下 .
-
应用立体定向穿刺技术、32P内放疗、γ刀治疗颅咽管瘤27例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联合应用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放射性同位素32P内放疗和γ刀治疗颅咽管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7例非开颅手术患者,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6例,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内放疗治疗14例,立体定向抽吸+32P内放疗+γ刀治疗6例,肿瘤活检+囊液抽吸+γ刀治疗2例.结果:术后近期(至出院时)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高颅压症状缓解100%.多饮多尿等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占66%;16例视力减退者有12例好转占75%,术前视力好于光感者,视力不同程度皆有改善;1例死亡(3.7%).无其他并发症.5例患者出院时复查CT,肿瘤囊腔完全消失4例,明显缩小1例.结论:联合立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术、32P内放疗、γ刀治疗颅咽管瘤有效、可行.
-
妇科恶性肿瘤腔内后装治疗的护理配合与思考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把放射源置于肿瘤周围或组织内进行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包括腔内治疗、管道内放疗及组织间放疗[¨.治疗技术包括传统方法和后装技术,后装技术则由手工后装、机械电机逐渐发展到电脑遥控技术阶段.放射源的变革则先后经历了镭(226Ra)、60钴(60Co)、137铯(137Cs)和192铱(192Ir)的临床运用.
-
立体定向脑瘤内放疗及护理
1.术前护理:向病人说明手术目的,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做好常规监护如血压、脉搏、呼吸以便及时了解术中病人的情况,及时纠正。除应做好神经外科手术准备外,还应将立体定向仪框架、导向器、穿刺针做常规消毒。将同位素从专门设置的源库内取出,放入铝罐内,放在固定不易碰擅的地方。准备好一次性敷料、中单、注射器等物品,同时准备好铅围裙及铅眼镜以及玻璃抽吸屏台,做好人员的防护工作。
-
立体定向后装192Ir内放射治疗松果体瘤1例报告
1996年10月,我科成功地实行了1例松果体立体定向后装导管肿瘤内置入内放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肿瘤乏氧显像在预测甲状腺癌内放疗疗效的临床应用
乏氧是实体肿瘤普遍存在的现象,可降低放疗及化疗的治疗效果.一些有创的肿瘤乏氧的检测方法(如氧电极法)可以用于肿瘤乏氧的检测并预测疗效,但这些方法由于技术复杂、繁琐且重复性差而无法在临床常规使用.
-
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肿瘤囊腔内放射治疗颅咽管瘤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肿瘤囊腔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肿瘤囊腔P32内放疗术治疗颅咽管瘤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76岁,平均39岁.其中囊性颅咽管瘤43例,混合性颅咽管瘤(以囊性为主)13例.经ommaya泵向瘤腔内注入放射性同位素32p胶体2-3mCi.随访期限1~36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56例病人术后分别抽出囊液10~80ml,抽液次数2~10次.抽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除术前失明的2例外,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其中19例视力达1.2以上;其余病人视力平均提高0.6.治疗后身体增高的4例,有2例患者在注入32P后,出现了动眼神经麻痹症状;1例患者出现穿刺道出血.1例出现颅内感染,于32P内放疗后2月手术取出ommaya管.治疗后睾酮恢复正常1例,较术前提高11例;FSH较术前提高4例;LH较术前提高3例;皮质醇提高4例随访期内CT扫描显示30例肿瘤消失或残留钙化的囊壁聚集成的小片状斑影,19例肿瘤缩小50%以上,4例在治愈后分别于1年,1年半,两年半复发,再次注入32P仍有效.结论通过ommaya管置入行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优点是:(1)Ommaya管置入避免了一次性大量抽液,牵拉周围组织引起的头痛不适及下丘脑损害症状;(2)通过Ommaya泵可以直接注射同位素,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3)通过Ommaya泵可以直接抽出囊液,迅速改善颅咽管瘤的临床症状;(4)对复发的病例,也可通过ommaya泵直接抽液及注入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
立体定向颅咽管瘤核素内放疗术的术中防护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咽管瘤核素内放疗术的术中防护.方法 对我科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完成的88例立体定向颅咽管瘤核素内放疗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放射性污染检测等工作进行规范和总结,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结果 手术间地面和空气无放射性污染,工作人员体检各项指标正常.结论 减少立体定向颅咽管瘤核素内放疗术的放射性污染、术中规范操作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