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原发性内胚窦瘤6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海霞;石群立;马恒辉

    目的研究颅内原发性内胚窦瘤(EST)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临床资料分析及运用组织学、组化、免疫组化(ABC或S-P法)和电镜观察6例颅内原发性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结果6例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16岁,平均10岁,临床以颅内高压为主要症状.EST组织学特点:疏松网状结构、嗜酸性透明小球及基膜样物形成、腺泡状和腺管状结构,部分伴有"血管套”结构、多囊性卵黄囊结构.免疫组化:瘤细胞AFP、CEA和α-1-抗胰蛋白酶(+).电镜观察有特征性的是瘤细胞内外有大量高电子密度圆形物质,瘤细胞外可见无定形基底膜样物质.随访的4例患者3~10个月内死亡,1例术后7年复发.结论颅内原发性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男性,好发于青少年,多位于松果体区、鞍区和第三脑室.颅内原发性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少见,高度恶性,起源于多能性原始生殖细胞.

  • 心原发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何霞;季军;令文萍;陈小玲

    目的 分析心原发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发生于心的肿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组织特征.结果 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立方、柱状,核深染,大小不一,有异型.瘤细胞形成微囊、乳头状结构,可见SD小体、透明小体及出血、坏死.免疫组化显示CK、PLAP、AFP和AAT(+),PAS亦(+).结论 心原发性卵黄囊瘤非常罕见,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 超声诊断婴儿阴道内恶性肿瘤1例

    作者:程东红

    婴儿阴道恶性肿瘤少见.现将我院经超声诊断为婴儿阴道恶性肿瘤,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阴道的内胚窦瘤1例报道如下.

  • 彩色超声诊断卵巢内胚窦瘤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林琳;于诗嘉;史铁梅

    目的 探讨卵巢内胚窦瘤的彩色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内胚窦瘤的超声资料,结合临床及病理讨论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0例卵巢内胚窦瘤患者术前均作了彩色超声检查,4例呈实质性回声,局部可见蜂窝样改变,5例呈囊实性,1例呈囊性为主表现,实性部分均可检出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卵巢内胚窦瘤的彩色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年龄、血清AFP值,可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 超声对卵巢内胚窦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树新

    目的探讨超声对卵巢内胚窦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拟诊为卵巢内胚窦瘤的患者,术前10 d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其声像图特征,术后经病理组织学验证.结果 10例中有8例为卵巢内胚窦瘤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其中7例为单侧,1例双侧,声像图特征:不均匀混合回声,见大片网状及囊状暗区.1例为均质低回声.结论以二维超声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提高卵巢内胚窦瘤的诊断率.

  • 先天性卵巢外内胚窦瘤1例

    作者:王云;张海梅;郝东鹏

    1 病例报告女岁.因臀部肿物25个月,伴右腹股沟肿物1个月于1999-10-27入院.出生后发现臀部有一核桃大小质软肿物,当时未在意.1个月前发现右腹股沟处有一黄豆大小肿物,近20d,肿物增大至核桃大.入院检查:右腹股沟内有一约3.0 cm×3.0 cm大小肿物,质软,活动度差,边界清楚,表皮无红肿及触痛.骶尾部偏右侧有一隆起质软肿物,约4.0 cm×5.0 cm大小,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表皮红肿及压痛.CT检查示:骶尾部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性质待定.右腹股沟实质性肿物边界清楚.室检:血清甲胎球蛋白呈强阳性,癌胚抗原呈阴性.于1999-10-31行右腹股沟肿物切除术.术后病检示:内胚窦瘤淋巴结转移.1999-11-08行臀部肿物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示:内胚窦瘤.术后采取联合化疗,术后3个月病情迅速恶化,4个月死亡.

  • 罕少见内胚窦瘤2例

    作者:李如迅;杜煜;许茜;时高峰;王亚宁;王琦;李月考;杨丽

    例1,患者女,48岁,左腰痛伴乏力、食欲减退1年.CT平扫显示:左肾正常结构消失,左肾上极及腹主动脉旁可见肿物,左肾上极软组织密度肿物,大小约4.5 cm×4.5 cm×3 cm,边缘钙化,实质部分平扫CT值33 Hu,边缘CT值242 Hu,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无明显强化;腹主动脉旁软组织密度肿物,大小约5 cm×2 cm×1.5 cm,平扫CT值45 Hu,增强扫描肿物中度强化,CT值68 Hu,侵及左侧腰大肌(图1),左肾静脉内充盈缺损.CT诊断:左肾癌侵及左侧腰大肌,左肾静脉瘤栓.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肾上极,大小约5 cm×5 cm×4 cm,质中等,左肾内侧腹主动脉旁可见7 cm×3 cm×2 cm肿物,与肾蒂及腹主动脉粘连,无法完全切除,左肾静脉有瘤栓.术后病理:内胚窦瘤.

    关键词: 内胚窦瘤 诊断显像
  • 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合并胚胎性癌1例

    作者:高建华;韩文娟;孙宪昶;杨帆;张如意;石占全

    患者男,18岁.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进行性加重,于2005年3月7日来我院就诊.X线检查:右肺门、右心缘结构模糊不清,纵隔不规则增宽(图1).CT检查:平扫于纵隔偏右可见一大小约8 cm×9 cm×11 cm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CT值约36~39 Hu,边界较清晰(图2).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边缘部分强化明显,纵隔被推挤左移(图3).考虑胸腺瘤可能性大.B超检查:右锁骨中线第2~4肋间可探及不均质稍强回声团,形态不规整,边界尚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周边可探及血流信号,内可见无回声区.

  • 隐睾卵黄囊瘤1例

    作者:蒋洁;张华斌;王金锐

    患者男,2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下腹疼痛2个月.体检:右下腹以耻骨联合之上右侧区域压痛明显,有轻度反跳痛,无肌紧张,麦氏点无明显压痛,右侧睾丸缺失.超声检查:右下腹可见大小约10.2 cm×8.6 cm的中等回声包块,边界清楚,有包膜,有一定移动度,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图1);CDFI:包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周边可见少量血流.

  • 纵隔巨大内胚层窦瘤1例

    作者:李艳英;刘悦;张在人;赵德利;王淑红

    患者男,21岁.偶伴发热,胸痛.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干咳,无痰,无呼吸困难.经抗炎治疗一周后无明显好转.

    关键词: 纵隔 内胚窦瘤
  • 成人睾丸卵黄囊瘤脑转移1例

    作者:许珂;张勇;程敬亮;汪卫建

    患者男,28岁,因“右侧睾丸卵黄囊瘤术后7个月,头晕、头痛、恶心、纳差4天”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触诊右侧睾丸空虚,左侧正常.MR平扫右侧颞、顶、枕叶交界处见团块状混杂短T1(图1A)短T2(图1B)信号影,DWI(b=2 000 s/mm2)呈高信号,提示局部弥散受限,病变边界较清,周围见指压状水肿信号带.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大小约5.0 cm×5.7 cm×5.5 cm.MR诊断:脑转移瘤伴出血.患者行右侧颞、顶、枕叶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质韧略脆,血供丰富,有假包膜,挤压邻近脑组织,局部浸润性生长.大体病理见组织呈灰红色,质软伴出血.镜下见肿瘤细胞较大呈上皮样,部分为星形、梭形,排列成布满空隙和小管的疏松网状结构,胞浆透明,细胞核靴钉样,其内可见嗜酸性玻璃样点滴(图2).免疫组化结果:CK(+-),AFP(+),CD30(-),PLAP(+),α-inhibin(-),CD117(+),Ki-67(约90%+),CD56(-),Syn(-),NSE(+),GFAP(-).病理诊断:(右颞枕叶)卵黄囊瘤脑转移.

  • 前纵隔巨大卵黄囊瘤伴肝转移1例

    作者:贾坤;余建群

    患者男,18岁,因“发热、咳嗽伴胸痛1周”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AFP>1 210.00 ng/ml,癌胚抗原32.44 ng/ml,CA199 81.11 U/ml.CT:右前纵隔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大截面约9.5 cm×5.9 cm,与邻近的不张肺组织分界不清(图1A);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内见滋养血管(图1B).CT诊断:考虑为肿瘤性病变.

  • 卵巢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超声表现1例

    作者:赵新美;项霞青;吴春燕;蔡熹

    患者女,32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28天”入院.查体:子宫左前方可触及一巨大包块,上界达脐下两横指,界清,质硬,活动度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为47.4 IU/ml,AFP为3.55 ng/ml.超声检查:盆腔内偏左侧可见一类圆形混合回声肿块,约10.7 cm×10.5 cm,包膜清晰、完整,囊性部分透声佳;囊壁上附着多个椭圆形等回声乳头状结构,基底较宽,较大者约3.3 cm×2.2 cm(图1A).CDFI示乳头状结构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图1B).盆腔内未见积液.超声诊断:左侧附件区囊实混合性包块,考虑畸胎瘤可能.肿瘤切除术中见病灶位于左侧卵巢,呈囊实性,表面光滑.穿刺囊性部分,抽出淡咖啡色囊液,囊内见多个乳头状结构.术后病理诊断:左卵巢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

  • 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CT表现

    作者:熊诗俊;黄大钡;袁国奇;刘海明;刘迪斯;吴文秀

    目的 探讨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对9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患者均为前纵隔单发实性肿块,大直径为7.5~17.7 cm,CT显示肿瘤均为类圆形,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央见坏死无强化区,4例动脉期可见自周边向中心的不规则条状及网状血管影,5例周边部呈不规则厚壁环状明显强化;7例侵犯邻近胸膜,2例侵犯前胸壁;4例合并中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心包积液;2例见肺内转移,1例肺门淋巴结转移.结论 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

  • 综合影像诊断幼儿卵巢内胚窦瘤1例

    作者:柴瑞新;万玉珍;齐旭红;安宁豫

    卵巢内胚窦瘤占婴幼儿卵巢性腺肿瘤第二位[1],国内关于卵巢内胚窦瘤综合影像表现的报道较少,我院近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 左上纵隔内胚窦瘤伴胚胎性癌1例

    作者:潘功茂;吴铭;夏云宝

    l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汉族,自诉刺激性咳嗽5个月余,有少量白色粘液痰,无发热、盗汗及胸痛.经抗生素治疗,咳嗽无缓解.查体未发现异常体征.免疫组化示:AFP 532ng/ml、HCG(-).CT检查示:左上纵隔有大小约6.7cm×6.0cm×5.5cm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均质影,边缘光滑,轻度分叶,CT值平均为35~40Hu(附图).CT诊断:左上纵隔胸腺瘤.

    关键词: 内胚窦瘤 纵隔 CT
  • 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罗彬;戴宇平;罗道升;王道虎;邓春华

    目的 探讨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及治疗方式. 方法 睾丸内胚窦瘤患者24例.年龄5个月~33岁,中位年龄20个月,其中<2岁者15例、2~14岁者5例、>14岁者4例.症状为睾丸肿大20例,腹痛、腹部包块2例,反复咳嗽2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率85%(17/20).术前分期:Ⅰ期18例,Ⅱ期4例,Ⅲ期2例.24例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8例加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化疗. 结果 组织学表现为网状结构23例(96%)、透明小体22例(92%)、腺样结构20例(83%)、内胚窦样结构16例(67%)和实体状结构13例(54%).术后患者血清AFP均下降,2例再次升高,均发现复发或转移.21例随访20个月~12年.死亡2例,其中1例I期患者术后2年死于肺部转移及脊椎转移,1例Ⅲ期患者术后1年死于全身转移.无瘤生存19例,其中存活1年~者5例、3年~者6例、5年~者4例、10年~者4例.8例存活≥5年者均为Ⅰ期患者. 结论 早期诊断、采用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睾丸内胚窦瘤疗效的关键.AFP可作为诊断及判断早期复发的指标.

  • 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三例

    作者:田辉;李林;王善政;丛旭滋;梁飞

    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临床上罕见.我院从1980-2004年共收治3例,结合国内外的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 复发性子宫卵黄囊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赵婷婷;王晶;于丽波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也称内胚窦瘤,是一种生殖细胞源性的高度恶性肿瘤,80%发生于生殖腺内,10%~20%发生在性腺外[1].卵黄囊瘤好发于卵巢等生殖腺部位,子宫原发者极为罕见,本文报道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子宫卵黄囊瘤复发的患者,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探讨子宫原发部位卵黄囊瘤的诊治及预后.

  • 儿童肺部恶性肿瘤七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丹;陈志敏;顾伟忠;王颖硕;黄美霞;唐兰芳;张园园;姜源

    目的 探讨儿童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预后.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7例儿童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影像以及病理表现,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均首诊于儿内科,症状例数:咳嗽6例、呼吸困难4例,发热、纳差各2例、胸闷、胸痛、跛行、腹胀及便秘各1例,未发现咯血、喘息或进行性消瘦的病例.体检:肺部听诊示5例单侧呼吸音减低,1例可闻及湿哕音及哮鸣音,1例肺部听诊无明显异常;肺外表现包括左髋关节压痛、左阴囊内包块各1例;未发现杵状指、贫血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2)血常规示白细胞仅1例偏高,为17.44×109/L,其余均在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0.348~0.767,C反应蛋白<1~ 162 mg/L,均无贫血,血肿瘤标志物4例中有3例增高.(3)影像学:肺内多发结节状阴影3例,肺内多发囊腔性病变2例(均为胸膜肺母细胞瘤),支气管内软组织块影1例,肺内类圆形肿块影1例,合并纵隔内肿块影1例.合并肺不张3例,气胸2例,纵隔疝2例,胸腔积液2例,皮下气肿1例.(4)所有患儿均接受肿瘤穿刺活检或肿瘤切除,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胸膜肺母细胞瘤3例,内胚窦瘤2例,鳞状细胞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各1例.(5)随访:存活3例,死亡2例,失访2例.死亡患儿为胸膜肺母细胞瘤合并多处骨转移与胸膜肺母细胞瘤各1例,均放弃治疗出院.目前存活并在继续随访中的3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9个月、1 1个月、2个月,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患儿接受右甲状腺癌根治+甲状腺左叶切除+改良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接受碘131治疗;1例内胚窦瘤肺转移患儿接受3次化疗后接受左腹膜后肿瘤切除+左侧睾丸肿瘤切除术,再接受6次化疗;另1例内胚窦瘤肺转移予3次化疗后出院等待下次化疗.结论 儿童肺部恶性肿瘤并非少见,但其症状常为非特异性,易漏诊或误诊,对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多发囊腔性病变、支气管内软组织块影及多发结节状阴影者,但无感染征象或抗感染治疗无效的,应特别警惕,必要时尽早行病理学检查.

129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