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燥箱加热对改良抗酸染色的影响

    作者:眭翔;卢立军;王一平;韩勇;梁晓俐

    为了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病,本文在卢立军[1,2]报道的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改良的基础上,研究使用干燥箱加热在不同温度、不同作用时间内对结核杆菌着色效果的影响,以期获得干燥箱加热方式的佳结核杆菌显示效果.

  • 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结构与染色观察

    作者:陈甫

    目的 研究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与染色特点.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观察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与内部结构,并应用Adobe Photoshop CS4软件绘制各种卵囊形态的模拟图.卵囊经改良抗酸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阿利新蓝染色法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后观察其染色特点.结果 隐孢子虫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层有一薄的卵囊壁,内部含有0~4个月牙形子孢子和圆点状残留体,个别卵囊呈空泡状.隐孢子虫卵囊经改良抗酸染色、姬姆萨染色、阿利新蓝染色和HE染色后,分别呈现玫瑰红色、蓝色、绿色和红色.结论 隐孢子虫卵囊形态和内部结构多样,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效果较好.

  •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郭永博;王静;张琳;杨莉;冯国栋;杨毅宁;代文;刘婷婷;贺莹

    目的 应用改良的抗酸染色法(改良法)对确诊的结核性浆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诊断,并与传统的抗酸染色法(传统法)相比较,以评估改良法对结核性浆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48例确诊结核性浆膜炎患者的浆膜腔积液同时送检改良法和传统法.其中,胸腔积液33例,腹腔积液15例.全部患者浆膜腔积液均为首次采集,采集时未经抗结核治疗(未治疗)患者28例,已进行抗结核治疗(已治疗)患者20例.结果 48例患者改良法和传统法抗酸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8.33% (28/48)和6.25%(3/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8例未治疗患者改良法抗酸杆菌检出率为71.43% (20/28),显著高于传统法3.57%(1/28,P=0.000);已治疗患者改良法抗酸杆菌检出率为40%(8/20),明显低于未治疗患者(P<0.05).改良法和传统法阳性标本细胞外均检出抗酸杆菌,改良法检出胞内菌,传统法则均未检出.结论 改良法显著提高了抗酸杆菌的检出率.而胞内菌的检出,对于判定细菌的存在则更具特异性.改良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率,对于结核性浆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二例

    作者:郭小肃;李媛媛;韩玮欣;赵则燕;崔君昭;郑明明;何俊瑛;卜晖

    目的 分析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B)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探讨改良抗酸染色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收治的2例NB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①例1患者以头痛、发热、视物成双等神经系统症状首发,曾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例2患者以泌尿系感染为首发症状,起初误诊泌尿系感染;②2例患者起初误诊后均通过追溯流行病学接触史以及血清学检测确诊NB;③本文2例患者脑脊液(CSF)行改良抗酸染色均出现阳性.结论 NB患者脑脊液细胞学(CSFC)改良抗酸染色可以出现阳性,但同时还应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

  • 脑脊液细胞学联合改良抗酸染色及时诊治结核性脑膜炎1例

    作者:何红彦;柳晓金;郑立恒

    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发热、头痛10余天入院。院外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入院查体:体温38.5℃,双肺呼吸音粗,颈抵抗,余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胸部 CT 示两肺上叶及右肺下叶背段感染性病变。头 CT 示右侧顶叶钙化灶;头强化 MRI 示双侧额、顶部多发变性灶,右侧海马结节样异常强化。脑脊液常规示白细胞150×106/L;脑脊液生化示蛋白1.84 g/L,葡萄糖1.74 mmol/L,氯化物105 mmol/L;脑脊液细胞学示嗜中性粒细胞0.72(图1);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发现抗酸杆菌(图2)。诊断为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及时给予抗结核及应用激素治疗,并联合椎管内给药。1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脑脊液生化示蛋白0.79 g/L,葡萄糖2.01 mmol/L,氯化物114 mmol/L;继续抗结核治疗,并根据脑脊液中炎性细胞的比例,调整激素用量。3周复查脑脊液细胞学示淋巴细胞0.99(图3),脑脊液常规示白细胞2×106/L,治疗1个月好转出院。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变化见表1。

  • 三种隐孢子虫卵囊改良抗酸染色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刘晖;贺莉芳;马元芬;晏容

    目的 观察3种隐孢子虫卵囊改良抗酸染色的形态特点.方法 细胞图象分析系统观察改良抗酸染色后的牛隐孢子虫(C.bovis)、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隐孢子虫猪基因型Ⅱ(Cryptosporidium sp.pig genotypeⅡ)三种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特点,测定卵囊长径和短径,计算卵囊指数.结果 卵囊呈玫瑰红色,圆形或卵圆形,囊壁不着色,囊内子孢子的排列不规则且多形态,可见暗黑色颗粒状残留物.三种隐孢子虫卵囊中安氏隐孢子虫卵囊明显较其他两种卵囊大,但油镜下无法区分三种隐孢子虫卵囊形态.标本中常存在有大小不等、染色均匀、无内部结构的非特异性抗酸颗粒.结论 改良抗酸染色法是较好的临床隐孢子虫卵囊检测方法,但需要与非特异性抗酸颗粒鉴别.

  • 沉降式制片技术与改良抗酸染色法应用于脑脊液找抗酸杆菌的分析

    作者:曾江;彭海英;朱俊芳;刘明山;杨建林

    目的 分析沉降式制片技术与改良抗酸染色法相结合用于脑脊液找结核杆菌的效果.方法 取临床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分别采用沉降式制片技术结合改良抗酸染色法(试验组)和传统涂片染色法(对照组)进行检验.结果 共收集36例临床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通过沉降式制片技术结合改良抗酸染色法检出抗酸杆菌者33例,阳性率为91.6%;而传统涂片法检出抗酸杆菌9例,阳性率为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降式制片技术结合改良抗酸染色法可收集更多细胞成分,使制片固定更加完整,结核抗酸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涂片法.

  • 125例改良抗酸染色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分期与影像学分析

    作者:郑明明;卜晖;邹月丽;刘增品;刘亚娟;李青;何俊瑛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头部CT及MR检查特点及在各病程分期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2月_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为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的确诊患者.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在14~76岁之间,中位数年龄为3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CT及MRI影像学检查,其中28例同时行增强MRI扫描,分析其临床分期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125例结脑患者中,Ⅰ期患者31例,Ⅱ期55例,Ⅲ期39例.影像学结果显示,常见的表现依次是脑膜强化、脑积水、结核瘤等.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CT及MRI对颅内病灶的敏感度提高.Ⅰ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脑膜强化、基底池渗出;Ⅱ和Ⅲ期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为脑积水、脑梗死、结核瘤、炎性病灶等表现.CT发现异常者41例,敏感度为33%,其中Ⅰ期为13%,Ⅱ期为33%,Ⅲ期为49%.MRI发现异常者为90例,敏感度为72%,其中Ⅰ期为48%,Ⅱ期为78%,Ⅲ期为82%.增强MRI发现异常为23例,敏感度为82%,并可发现头部CT和MRI平扫阴性的病变.结论 头部影像学特别是MRI能清楚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敏感度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早期检查阳性率低、表现单一;中晚期检查阳性率高、表现多样.结合增强MRI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检出率并为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可靠依据.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几种病原诊断检测技术的应用

    作者:何红彦;殷智晔;李敬;张庆;邵艳新;郑立恒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学检测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结脑患者60例(结脑组)和非结脑患者70例(非结脑组)的脑脊液标本,同时进行离心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脑组标本中,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快速培养、FQ-PCR检测、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1.7%(7/60)、6.7%(4/60)、48.3%(29/60)、61.7%(37/60)。非结脑组中2例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法检出率高于其他3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发现细胞内抗酸杆菌,应用该种方法检测,4例结核菌培养阳性患者的8份脑脊液标本均为阳性。结论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法操作简便、快速,可明显提高脑脊液中抗酸杆菌的检出率,既能检出细胞外抗酸杆菌,也可检出细胞内抗酸杆菌,此方法可能有助于提高病原检测的阳性率,值得进一步探讨其在结脑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联合单核细胞内早期分泌抗原靶-6测定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

    作者:唐晓洪;来青伟;李青云;李昕昱;袁蕊;王潇;胡朋;葛巍;樊红彬

    目的 探寻结核性脑膜炎(TBM)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TBM患者38例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38例.所有病例入院后24 ~ 48h内,腰椎穿刺脑脊液(CSF)并予常规检测,同时采用传统集菌法涂片抗酸染色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改良抗酸染色检测MTB、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结果 ①改良抗酸染色检测MTB的灵敏度(Se)达71.1%,与传统抗酸染色(Se为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改良抗酸染色图片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内见到MTB,同时淋巴细胞内也发现MTB;在同一样本中,MTB以短棒状、点状、球形及细长弯曲型等多种形态存在.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诊断TBM的Se为84.2%,Sp为89.5%;单核细胞表达ESAT-6为常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内也存在ESAT-6表达现象.③CSF改良抗酸染色联合免疫细胞化学ESAT-6检测诊断TBM的Se为89.5%,与改良抗酸染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联合检测的Sp为89.5%,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结论 CSF改良抗酸染色联合单核细胞内ESAT-6测定可以提高诊断TBM的灵敏度.

  • 诺卡菌的培养和染色特征研究

    作者:张媛;张媛媛;万康林;李振军

    目的 了解诺卡菌的培养及染色特征.方法 采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和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别在25 ℃和37 ℃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种类诺卡菌的生长时间和菌落生长形态.应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改良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观察诺卡菌的染色特征和形态特点.结果 共对从德国的DSMZ菌种保藏中心购得的7个种23株诺卡菌标准参照菌株进行了培养观察.诺卡菌的菌落形态和颜色多样,菌落形态有针尖状、雪花状、菜花状、不规则状等,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橙红色、灰色等.诺卡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弱抗酸性菌,用不同浓度的脱色液进行抗酸染色,所用脱色液浓度越低,抗酸染色阳性率越高,硫酸脱色液浓度为0.125%时,诺卡菌抗酸染色阳性率高.结论 诺卡菌具有独特的培养和染色特征,菌落形态和镜下形态多样.诺卡菌为弱抗酸菌,0.125%硫酸脱色液的改良抗酸染色方法检测阳性率高.

  • 小儿隐孢子虫性肠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戈建军;沈京培;蒋晓蓉;郁飞;贡桂清

    CSP(cryptosporidium)是一种新进被人们引起重视的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1970年Tyzz er在无症状的实验小鼠胃组织切片时发现了大量的隐孢子虫体.1976年由Nim 和Meisel等在美国首先发现.1981年早从动物体内检查到抗体.目前检查方法较多如金胺-酚染色法用荧光显微镜检查;PCR检查.由于条件受限,一些检查方法不适合一般医疗单位的使用.我们用高倍镜直接观察发现"折光性弱的圆形体”后用改良抗酸染色二步法确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检测新进展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智存;白广红;王新宏;李养群;李晓晓

    目的:评价改良抗酸染色、Xpert M TB/RIF和T‐spot?TB在快速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 )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4例确诊结脑和34例非结脑患者,采用改良抗酸染色和Xpert M TB/RIF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用结核感染 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检测静脉血中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效应 T淋巴细胞数量。结果改良抗酸染色检测阳性率72.2%(39/54),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16.7%(9/54),T‐spot?TB敏感性83.3%(45/54),特异性70.6%(24/34),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72.7%,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性。结论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检测简单、快速,Xpert M TB/RIF可及时检测利福平耐药情况,T‐spot?TB敏感性高,有辅助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TBM诊断的敏感性和及时性。

  • 实验动物机会致病性原虫感染调查

    作者:陈艳;吴家红;郎书源;包怀恩

    目的了解实验动物的感染情况,为更好地科学饲养、管理实验动物,提高实验动物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ot-ELISA法、肺印片姬氏染色法及改良抗酸染色法对30只Wistar大鼠、100只昆明鼠及120只家兔进行检查[1].结果大鼠、小鼠及家兔弓形虫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6.7%、5%及20.8%;卡氏肺孢子虫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0%、2%及0%;受检动物的粪便均未查到隐孢子虫卵囊.结论从实验的结果来看,我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实验动物尚未达到贵州省制定的一级动物标准,表明我院实验动物中心在管理、饲养动物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