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周期素D1与肿瘤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肿瘤的发生与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且细胞生长周期的失调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发现,许多癌基因的功能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密切相关,部分抑癌基因正是作用于细胞周期某些关键环节,控制了细胞的过度增殖,从而防止了肿瘤的发生.而一些癌基因的激活则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向肿瘤性增生转化.因此,部分学者认为肿瘤是由于细胞周期调节机制失调所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周期素尤其是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正常细胞周期及肿瘤细胞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发现,细胞周期素D1与多种不同类型人类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关.
-
男性乳腺发育症中3层导管上皮
男性乳腺发育症(gynecomastia)在男性乳腺疾病中常见,其组织学特征主要是导管数目增加,导管扩张,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周围间质增生、疏松并富于血管(可呈假血管瘤样),后期间质纤维化明显伴透明变性.男性乳腺发育症在青春期和老年人多见,单侧和双侧均可发生.其发病与男性乳腺癌的风险因素相关,如雌激素增高、雄激素减少、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等.有学者认为男性乳腺发育症中导管上皮增生是男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其发展为癌的风险尚不明确.2012年发表在《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男性乳腺发育症中的导管具有3层上皮结构,提示这是一种多克隆、非肿瘤性增生,类似于女性乳腺的普通型导管增生,尚不属于癌前病变.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的局限性
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有效标记,结合分子病理学的检测是当前临床病理诊断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这种三结合的诊断模式已在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中得到应用.各类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是病理诊断的基石,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正确的诊断及分类,仅靠这二者,恶性淋巴瘤的误诊率仍较高,采用分子病理学技术检测病理标本中淋巴瘤特征性的分子标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IgH/TCR基因的重排是目前常用的淋巴瘤的分子病理学的方法之一.当检测的结果为单克隆时,一般认为是肿瘤性增生;结果为多克隆时则提示反应性增生.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及资料积累的日益增多,这一分子病理学诊断方法在临床病理上的应用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以及双重重排和寡克隆的现象常有报道.深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将分子病理学方法在淋巴瘤临床病理诊断中广泛开展,并提高分子病理诊断检测的可信度.
-
基于X染色体基因多态性的克隆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目前认为,来源于单个细胞的增生,即单克隆性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以修复为目的之反应性增生涉及多个克隆,增生形成的细胞群体属于多克隆性.因此,确定一个病变的克隆性是区别肿瘤性增生和反应性增生的关键,这一检测统称为克隆性分析(clonality an alysis).很显然,这项技术在肿瘤诊断及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
IgH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正常淋巴细胞在发育中是多克隆性质,但恶性肿瘤表现为单克隆性基因重排.所以,通过基因重排检测不仅可以鉴别淋巴组织是肿瘤性增生还是反应性增生,而且使准确判断细胞起源,完善淋巴瘤的分型成为可能[1].我们拟了解在本地区不同病理类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Ig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的发生率,旨在为鉴别部分淋巴组织是反应性增生还是肿瘤性增生,推测肿瘤细胞起源,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
系统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分析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朗格汉斯细胞的克隆性、肿瘤性增生性疾病,其肿瘤细胞表达CD1a、Langerin和S-100蛋白,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Birbeck小体.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临床上分为三型:(1)单系统、单病灶(嗜酸性肉芽肿,EG);(2)单系统、多病灶(Hand-Schuller-Christian病);(3)多系统、多病灶(Letterer-Siwe病).
-
颈椎神经鞘瘤术后创伤性神经瘤1例报告
创伤性神经瘤足外伤或手术后外周神经损伤、部分或完全离断后神经近端的非肿瘤性增生[1].病例报告分散,如胆管手术、胃切除术、淋巴瘤切除术等术后创伤性神经瘤的均有报道.但也有作者报告颈椎创伤性神经瘤患者没有外伤或手术史[2],椎管手术后创伤性神经瘤的报告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
白血病知识问答
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人体的造血是依靠身体里的造血干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发育成各种正常血细胞而发挥作用.而白血病是由于血细胞中,主要是白细胞中的某一系列细胞异常肿瘤性增生,形成克隆性的白血病细胞,他们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积聚,并侵犯其他器官和组织,而使正常造血受抑制.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0例临床分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肿瘤性增生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为白血病细胞凋亡延迟所致.随着研究的深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将我们所收治的50例CML患者分析如下.
-
肺软骨瘤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外院体检CT检查发现右肺包块11天而入院.患者近日偶有咳嗽、咳痰、无咯血、胸痛、胸闷、发热等.X线示:①右下肺结核球.②右下肺癌不能排除.
-
siRNA干扰沉默HOXA9基因对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白血病是一种发生于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某一类型白血病细胞在骨髓组织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呈肿瘤性增生.白血病发病率占儿童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我国白血病的患者30%是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20%,过去20年,5年生存率已上升至60%[1].
-
微嵌合体、大嵌合体、调节性T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
目前,器官移植已成为挽救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惟一有效途径,但移植后长期生存率仍有待提高.慢性排斥反应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严重感染及肿瘤性增生是影响移植后长期生存率的主要原因.
-
44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临床分析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可见淋巴细胞的肿瘤性增生.本病大多原发于淋巴结内,但10%~44%的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病灶起源于淋巴结外器官,早期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为了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使此类患者能尽早得到正确的诊治,现将我科近5年收住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4例报告如下.
-
胃血管球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血管球瘤(glomus tumour,G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由血管周球细胞肿瘤性增生形成的软组织肿瘤,胃GT更为少见,本研究对3例胃GT进行了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探讨其光镜和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0例初诊时临床表现分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增生性疾病.为了解当今CML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提高诊断率,现将我们近12年收治的50例CML患者慢性期初诊时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88~1999年共收住CML慢性期患者5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48岁(15~73岁),均根据国内诊断及分期标准[1]确诊.
-
肾脏炎性假瘤的超声诊断
肾脏炎性假瘤是肾脏内非肿瘤性增生病变.为探讨肾脏炎性假瘤的超声诊断特点,与肾癌相鉴别,现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肾脏炎性假瘤的超声图像特点予以描述,现报告如下.
-
甲状腺单发结节样病灶CT鉴别征象再探讨
甲状腺单发结节样病灶主要包括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及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这三种是甲状腺常见的疾病.前两者属于甲状腺肿瘤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CT检查已成为甲状腺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