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恶性颗粒细胞瘤(MGCTs)罕见,是一种高度恶性肉瘤,常发生转移,生存期短.现多认为该瘤起源于Schwann细胞.恶性颗粒细胞瘤在组织学形态上与良性颗粒细胞瘤有时非常相似,因此长期以来对MGCTs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一直存在着争议,病理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对其组织起源、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征作一综合介绍.
-
膀胱恶性颗粒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46岁.2000年3月在外院行"子宫肌瘤"手术,术中发现膀胱与阴道之间有一个巨大肿块,未切除.活检病理诊断:颗粒肌母细胞瘤,低度恶性.单纯介入治疗2次出院.4个月后,感下腹胀、尿频到我院泌尿外科就诊.体检:膀胱区可触及一个5 cm×5 cm×6 cm质硬肿块,界线不清,移动度差,无触痛.CT示:膀胱占位性病变,大小约8 cm×9 cm.
-
恶性颗粒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学观察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评价组织学上诊断恶性的标准.方法对10例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电镜检测研究其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结果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为27~73岁(平均46岁).临床上,9例表现为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内无痛性生长的孤立性肿块,其中1例伴有周围神经症状.肿瘤位于下肢3例,乳腺2例,项部2例,胸壁、右颈部和盆腔者各1例.肿瘤直径2~11 cm,平均4.8 cm.镜下由成巢或成片的多边形细胞组成,胞质呈嗜伊红色颗粒状,与良性颗粒细胞瘤极为相似,但仔细观察发现,9例显示至少下述形态中的3种:核增大呈空泡状并可见明显的核仁;多形性瘤细胞;核质比增大;瘤细胞趋向梭形;可见核分裂象;凝固性坏死.除经典性形态外,1例尚可见散在的多核性瘤细胞.余1例除局部区域显示核增大呈空泡状并可见明显的核仁外,其余形态均不明显,但临床上却呈恶性经过.9例均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7例尚表达CD68.电镜观察显示瘤细胞胞质内充满大量退变的复合性溶酶体.随访7例,5例复发,4例转移,2例死于肿瘤. 结论 (1)Fangburg-Smith等的组织学恶性标准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但在少数情形下,终诊断仍需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2)提议将核分裂象的标准修订为 >5/50HPF;(3)广泛性局部切除加上必要的区域淋巴结清扫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辅助性化疗和(或)放疗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4)描述一种尚未见报道的多核性瘤细胞形态亚型.
-
肛旁颗粒细胞瘤1例
患者,男,67岁,因发现肛旁无痛性肿物1 a于2001年1月30日入院.查体:肛门左侧距肛缘0.5 cm处见一约0.5 cm×0.5 cm大小肿物,略高出皮肤,表面光滑,质地韧,边界清,无压痛.直肠指诊:直肠黏膜光滑,未及包块.在骶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约0.5 cm×0.5 cm大小,无包膜,质地韧,予完整切除,肿物切面呈灰白灰红致密样组织.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和体细胞样,胞浆嗜伊红,颗粒样,胞核小而圆,无异型.瘤组织呈实性条索及团巢状排列,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S-100(+)、MBP(+)、CEA+)、DE(-)、SMA(-)、CD68(±).诊断:颗粒细胞瘤(GCT).讨论:(1)GCT由Abrikosoff于1926年首先报道,其瘤细胞胞浆呈颗粒状,与肌纤维之间有过度,疑为肌肉起源,曾名颗粒肌母细胞瘤.近年来随着对GCT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工作的深入,瘤体中S-100蛋白的检出,现多支持GCT来源于神经源性的雪旺细胞;(2)GC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常见于30~60岁女性,表现为黏膜下或皮下组织内质硬、无痛、缓慢生长的单个结节状肿块,直径多在0.5~3.0 cm之间,很少有包膜.好发于皮肤和舌,其他如食管、胃、胆囊、大肠、支气管,外阴和乳腺等处也发生;(3)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的部位有关,术前诊断较困难,主要靠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和电镜有助确诊;(4)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彻底切除很少再发,预后好.恶性颗粒细胞瘤罕见,具有高侵袭性,常有血路及淋巴结转移,对治疗无反应,放疗可能会缓解症状.
-
腹壁恶性颗粒细胞瘤并广泛转移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61岁.4年前因左侧腹壁肿物,增长迅速,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腹壁颗粒细胞瘤.术后4个月切口周围肿物复发,超声显示大小约1.9 cmX 1.8 cm×0.6 cm,边界尚清,内部回声尚均,其内未见明确血流信号.
-
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6岁,于2000年1月15日在外院体检B超检查发现盆腔肿物,诊断为"子宫肌瘤",同年2月2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子宫形态正常无肿块,盆腔有一大小约6 cm×6 cm的肿块,行"盆腔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盆腔肌母细胞瘤.
-
原发性宫颈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报道
患者,37岁,以"不规则阴道流血2余年"于2009年4月15日收住我院.人院查体示: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妇科检查示: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弯窿存在,未扪及结节,宫颈肥大,重度乳头样增生,宫颈管增粗,质硬,触血,子宫后位,稍大,活动度差,右侧宫旁组织及右骶韧带增厚,扪及结节.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提示:宫颈恶性颗粒细胞瘤.入院诊断:宫颈恶性颗粒细胞瘤Ⅱ b期.
-
喉恶性颗粒细胞瘤临床与病理特点
恶性颗粒细胞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发生于喉者极为罕见.由于其组织形态与良性颗粒细胞瘤非常相似,很难诊断.我们仅遇见1例,报告如下.
-
恶性颗粒细胞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我院自1984年以来共诊治1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患者,所有病例均广泛切除原发病灶和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术后8例行放疗和化疗,2例单纯化疗,1例自动放弃化疗.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36个月,8例出现肝、肺转移,3例出现肝、肺、骨转移,其中短生存期仅5个月,长生存期5年,平均生存期3.1年.结论:恶性颗粒细胞瘤是一种高转移率、低生存率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腋下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62岁,右腋下肿块2年,进行性增大1年. 自述既往30年前同样部位出现黑色素瘤并行切除术.体检:右腋窝后方有一约5.0cm×4.0cm大小质韧肿物,形态不规整,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差,无明显触痛,见图1.